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 日期:106-03-03

苏起
国安会秘书长
97年12月28日

一、国际与两岸情势演变:六十年、六阶段、六组因素

过去六十年,国际与两岸情势的演变,可以分成六个阶段与六组因素(美、中、台本身与其双边关系)。六组因素间会互相牵制,例如台湾、美国的选举,中国大陆的政治、经济的变化等皆会交互影响。六个阶段包括:

国际与两岸情势演变六阶段

(一)1949-1971年(季辛吉访问大陆之前):是两岸斗争最严重的时期。美国与中国大陆间没有太多关系,而中华民国与美国则是邦交国。如图所示,只有一条实线。

(二)1971-1979年:美中互动交往,而台美间仍有正式关系。图上多了一条虚线。

(三)1979-1988年(蒋经国前总统过世):美中建交;美台间转变成非正式关系,而两岸仍无关系,连这个名词都没有。实线、虚线互换。

(四)1988-1999年(两国论):两岸开始谈判,并在经济、文化上交流,美中台三边关系相对是最稳定的时期,因此三边都有线,一实两虚,没有空白。

(五)1999-2008年:两国论之後及民进党执政期间,两岸关系不仅毫无进展,甚至台湾与美国的关系,也开始变坏。回到一实一虚,甚至虚线都变得更微弱,两岸空白又出现。

(六)2008年马政府执政以来,我们致力於稳定美中台三边关系。两岸空白换成虚线,回到较完整的图形。

二、最近廿年的国家大环境

  国际情势 两岸情势 国内情势
1988前 X X O
1988-95 O O O
1995-99 X X O
1999-2004 O X X
2004-08 X X X
2008- O O X

让我们聚焦到最近廿年台湾所面临的大环境,可分为三个面向(国际情势、两岸情势、国内情势)与六个阶段,如上表:

(一)1988年以前:蒋经国前总统时代,虽然国际与两岸情势不好,但国内相对政治稳定,经济高速成长。

(二)1988~1995年(李登辉前总统访问康乃尔):这段时间是六十年来台湾的国际、两岸与国内情势最好的时期。

(三)1995年~1999年:情势翻转,国际、两岸情势转坏,但不论政治或经济,国内情势仍是好的。

(四)1999~2004年:从两国论到陈水扁前总统第一任期,出现前所未有的现象-国际情势变好,但两岸、国内情势变坏。

(五)2004~2008年:陈前总统第二任期,三方面情势全部恶化,是历年来最坏的状况。

(六)2008年,马总统执政以来,国际和两岸情势都变好,国内情势则因全球金融海啸而变差。

三、最近廿年的两岸关系

再聚焦到近廿年的两岸关系,大概可分成军事、外交、政治、经济、与文化等五个面向来讨论。其中军事、外交是「硬的」;经济、文化是「软的」,政治是「可硬可软的」。

最近廿年的两岸关系

从行政院组织来看,陆委会执掌「政治」,上面就是行政院长、总统,国安会则是辅助总统,而陆委会的下面就是海基会,这是直的一条线;横线部份,「军事」就是国防部。「外交」是外交部及其他涉外部会。「经济」则包括经济部、经建会、农委会、交通部等部会。「文化」包括教育部、文建会、体委会等。

近廿年的两岸关系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

(一)1988~1995年:两岸开始谈判,这是台湾六十年来的黄金时期,所有五个面向的关系都「走软」,连军事与外交斗争都出现前所未有的软化。这个阶段共有五个成就:

  1. 民主化:台湾开始民主化。
     
  2. 两岸协商:两岸开始协商。1995年之前,两岸公开协商已有18次之多,而秘密协商也有9次。
     
  3. 务实外交:台湾的邦交国由21个增加为31个。期间,李前总统与连前副总统还访问好些个无邦交国,例如星、马、泰等国家,整体外交是呈现稳定状态的,并且加入APEC,提昇台湾在国际间的能见度。
     
  4. 经济成长:这个时期的经济年平均成长率是8%。人人都说「台湾钱,淹脚目」。
     
  5. 重大军购:向美国购买F-16及向法国买拉法叶舰、幻象机等。

上述的前三项成就更是史无前例的。这阶段也证明两岸政治关系与我军事、外交的成长,是可以同时增进的,而不是相互排斥的。更重要的,「中华民国主权」不但丝毫没有减损,反而让台湾更安全、更繁荣、更有尊严、更有信心。

(二)1995~1999年:五个面向同时翻转成硬的。「戒急用忍」政策的出现,使两岸连经济关系都往硬的方向走。台湾的邦交国从31个变成28个。

 

(三)1999~2008年:这个阶段的两岸关系可说前所未见,即使在国际上恐也前所未见,因为它是「硬的更硬,软的更软」。政府主导的军事、外交冲突变得更激烈,而民间推动的经济与文化的交流却变得更密切。台湾因此分成两半,一半人要软的,一半人要硬的。在军事方面,大陆对台军力的不断提昇,从当年只有个位数的「哑巴弹」,到现在则是上千枚精准飞弹对准台湾;在外交方面,邦交国从28个降成23个,但经济、文化的交流却更热烈,两岸贸易往来增加了三倍,从300亿增加到1000多亿;两岸人民的来往,则从每年200多万人次增加到500万人次。民进党执政的八年间,台湾社会就这样被撕裂、政党对立,族群不安,各种问题浮现。「台湾主权」叫得最响,但台湾却最不安全、最没尊严、最不繁荣、也最没有主权。过去的成就全数翻转,如下:

  1. 民主信心降低:一份跨国民调显示,台湾是东亚八个国家中,对民主信心最低的国家;民众认为民主制度不一定最好的制度;民主制度不一定能解决问题;民主制度不一定是我们国家需要的制度。
     
  2. 两岸协商中断,两岸关系恶化。
     
  3. 烽火外交,让台湾形象从「民主奇蹟」及「四小龙之首」,变成「麻烦制造者」。
     
  4. 经济发展停滞不前。
     
  5. 重大军购政治化,最後甚至中断。

(四)2008年520以来,我们努力推动经济、文化交流,并降低军事、外交的对立,希望把关系再带回像先前「软」且成就辉煌的时期。

四、最近廿年的台湾

现在分别来看最近廿年的台湾、大陆与国际情势。先谈台湾: (一)在制度上,从「威权」走到「直接民主」,两次政党轮替,并开始往「公民社会」方向迈进。 (二)在思想上,从1990年代的「生命共同体」走到政党斗争、蓝绿对立、统独纷争、族群不安等。 (三)国力变化尤其明显:

  1. 政治上,分中有分,大分中有小分。意即国内各种的势力、政党都在分裂。在过去国民党执政时代,虽然党被质疑是黑金,但政府则是乾净的,不曾有部长被起诉或定罪。而民进党执政後,许多高层政府官员与部份社会菁英不断堕落,令人十分痛心。
  2. 经济成长率从1950年代的8%到2001-2007年变成不到4%;民进党执政8年间,个人所得只增加大约2,000美元(14,500增加为16,500美元);国民党执政时,由於中国大陆经济快速成长(每年GDP成长约9.6%),两岸GDP的对比,从1992年的1:3稍减到2000年的1:4,但过去八年间,骤跌成1:7。去(2007)年广东省一省的GDP已经超过台湾,而在今(2008)年,山东、江苏省的GDP可能也已超过台湾了。
  3. 军事上,争议原本不大的军购议题被操作成公投议题後,立刻成为割裂社会的利刃。而同时,大陆的军力发展已可以威胁到美国对台湾的驰援。因此美国态度比以前更审慎。
  4. 心理上,团结的大陆对抗分裂的台湾。美国「佩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2008年曾经针对世界24个国家进行政府满意度调查,结果发现中国大陆人民对其政府的满意度高达86%,是24个国家中最高的。尤其是在「台湾问题」上,大陆更表现出全国团结的意识。相对的,台湾则处於分裂状态。
  5. 外交上,得道时多助;失道时寡助,朋友都跑光了。

我们必须要承认,最近廿年,台湾的情形越来越坏,跟别人比,跟对岸比,跟自己的过去比,都是如此。我们必须务实面对这情况,才能谋求「灾後重建」之道。

五、大陆情势的变化

(一)连续30年的经济成长与政治安定:世界各国中能做到长期经济成长与政治安定,大陆并非是第一个。过去台湾曾经连续50年经济成长与政治安定,我们才从穷困的海岛发展至富裕,并可昂首立足於世界。日本则维持连续40年的成长,使其成为世界第二大的经济体。这30年的政治开放让大陆成为世界第三大的经济体。

(二)大陆的成长带来机会与威胁:

1.机会与新困境:大陆经济、社会、人心起了大变化,因此对很多事情,以前很在意的,现在不会了;有些以前不在意的,现在却很关注。大陆内部的变化也造成新的困境,出现类似台湾过去的情况。例如,老百姓有钱之後,想法不一样了;以前很听话,现在不再百依百顺。意见的表达,从以前在吃饭的场合,後来在集会结社的场合,现在是到媒体(包括网站、简讯)表达。大陆方面也有此一趋势。再例如北二高基隆到新竹90公里花了10年才完成(6年徵地,4年兴建)。大约10年前,大陆的京九铁路(从北京到九龙,约2,400公里)只用3年就完成。但是,大陆最近到处出现「钉子户」的现象,估计未来大陆的公共建设、经济发展将不像以前那麽快速。大陆内部人心的变化,可从民众开始吵闹,中央与地方领导人越来越需要强调「以人为本」看得出来。此新的困境,很像廿年前的台湾。估计这个困境还会加深,不断考验大陆各级领导人的能力。

2.政治的变化:

(1)共产主义式微:现在衷心相信共产主义的人越来越少。以前我们也是看「中央日报」长大的,但廿年前开始越来越没有人看「中央日报」。现在,其实更早,大陆有些重要官员也不看「人民日报」了。这很像台湾走过的路。长远来看,这是大陆将来要面对的最大难题。

(2)共产党内求变、外求稳:共产党不希望像苏联那样整个国家垮掉,也不希望像台湾政党轮替,所以共产党内部在力求变化,性质在转变,管理方法也在变。大概在廿年前,国民党也逐渐开始从所谓的「革命政党」向「民主政党」转型。今年的雪灾、震灾、奥运,过去常见的水灾及SARS等可看出,大陆当局确有相当的治理能力。在外部,中共积极建构平顺的大国关系,处理复杂的边界问题,扩大自己的国际活动能量,并竭力不卷入重大冲突,均显示它维持和平大环境的努力。

由於台湾对於处理民间参与、天然灾害、法制化、肃贪、农业、社会福利、缩短城乡差距、环保等问题的经验比较丰富。民间团体,尤其是慈善团体与义工,对社会贡献也很大。大陆这些新变化与困境可以成为我们新的机会,因为可以双赢。

3.威胁─军事与外交实力大增

这方面非常明显。民进党讲的很多,我们也一样重视。没有人喜欢被威胁,或被矮化。经过冷战洗礼的大陆当局应该能体会这点。但更重要的,不是只会「讲」这个威胁,而是怎麽去「处理」它。要吵架,谁不会?但化解威胁,就要点讲究了。马总统一再强调,我们希望把机会放大,把威胁减少,因为这样才对台湾最有利。如果片面强调大陆对我们的威胁,而忘记机会,就会犯下很大的错误。同样的,只一昧强调大陆的机会多好,经济如何如何,而忘记威胁,也是犯了非常严重的错误。所以机会与威胁要同时、平衡、冷静地来看。利用机会、抵抗威胁,这是台湾最该做的事情。大陆也该重新思考它的威胁究竟是效果大,还是反效果大。

4.前景仍不确定─

未来大陆是治或乱、专制或民主、成长或衰退,目前无人敢确定。从我们的角度看,大陆的安定、成长、民主是对台湾有利的,但大陆的长远未来仍是个问号。正因有这样的问号,而台湾又在大陆的旁边,所以我们在处理与大陆的关系时必须要特别小心,切不可意气用事。

六、国际情势的变化

(一)全球化浪潮冲垮主权国家的藩篱及政府的执行力。

(二)金融海啸袭卷全球。金融海啸是全球性的问题,但却由各国政府各自用个别的方式处理,当然很困难。可是结构上目前也没有办法用全球的方式来处理。

(三)美国备多力分,急於脱困。美国虽有百万大军,但各地烽烟四起,没有余力处理那麽多的事情,所以显得手忙脚乱,因此欧巴马诉求「改变」,并得到人民付托。

(四)中共份量加重,从区域走向全球,包括外交、经济力量都往全球方面走,但其主要的影响力仍在东亚。

(五)美中关系大幅改善─ 八年来,美中贸易由1,000亿增加至3,000亿美元;美中官方管道增至60多条;美中高峰会达20次之多。美国国务卿与大陆外交部部长热线畅通,联络非常密切(电话拿起来就打,就像跟邻居打电话一样,不用翻译或谈参)。中共外汇存底居高不下,其中很大部份购买美国公债。以我前面的三角图形来说,美中关系(上面的直线)与以前完全不同了,变得更粗更实。我们应该要加强台美关系并努力改善两岸关系(下面的两条虚线)。

七、台湾自处之道:安定、尊严、拼经济

我们应该怎麽做?继续走民进党内斗外斗的老路,通吗?不但不通,还会更惨!那麽,我们的军经实力可能快速提升吗?老实说,并不容易。所以有两大方向:

(一)内部:

  1. 求和求稳:执政7个多月来,我们努力求和求稳。降低统独争议、不提制宪、不搞正名、不办公投、不处理认同问题,不做政治动员(「当家不闹事」),降低族群问题(「大家都是一家人」)。目前只剩下政党竞争与蓝绿矛盾仍然存在。
     
  2. 坚持中华民国定位与台湾尊严:此二者缺一不可。中华民国定位是两岸与国际,也是国内的最大公约数,即使不接受的人似乎也可以忍受它。台湾尊严也是绝对不可缺的。
     
  3. 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这点非常重要,是基础性的。
     
  4. 集中全力拼经济。把政治意识形态的动荡降到最低,才有力量拚经济。

(二)外部:

  1. 不统、不独、不武:「统」、「独」、「武」,过去都曾被试验过。「统」,大陆在1998~2000年曾偷偷地推动,其中包括希望透过美国对台湾施压。「武」,1995/1996年是最明显的。「独」,过去8年民进党政府大力推动。但是过去中共的「统」与「武」以及民进党的「独」试验,不但没有成功,反而惨败。大陆讨厌李登辉,但它的「统」却使更讨厌的陈水扁当选;它的「武」则激起整个国际社会的反感,至今未减。另方面,陈水扁推动「独」也没有成功,反而使台湾经济衰退,让民进党与他自己落到很惨的下场。所以马总统的「不统、不独、不武」不是口号,而是过去十几年的历史所凝聚出来的教训。大陆对此也很了解,现在很少人提「和平统一」,而多半讲「和平发展」。大家已看清楚:愈想「统」愈统不了,愈想「独」也愈独不了,所以大家就维持现状,多说无益,不如做点对人民有益的实事。「不统、不独、不武」是国际上最大的公约数。马总统在选举时提出这个概念,现在我们在这个基础上推动两岸和解,都获得各界良好反应。

  2. 两岸关系:我们做的是搁置政治争议、加强经济文化的交流、推动两岸协商,并避免军事与外交上的冲突。目前两岸两会已完成两轮的协商,分别签署2个与4个协议,并开始第三次协商准备,包括金融、投资、共同打击犯罪等多项议题。政府对於两岸协商的步骤为先经济,再国际空间,最後是安全议题。当然这三段也不可能一刀切,一定有重叠的地方。譬如,虽然经济问题尚未谈完,但是因UN、APEC及WHA的问题出来了,都要处理。各位应也看出来,520之後在国际空间问题上,大陆与我们都已各自展现善意,过了一个又一个险关。相信两岸如能继续在互信的基础上,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关系一定是稳定的。而两岸关系的稳定必会给国内民众与国际很大的信心,对大陆本身也有好处,是「三赢」。

  3. 活路外交:双边关系采取休兵、不内耗,多边组织个案处理,塑造新的国际形象,并增进与友邦的实质关系。
    (1)双边休兵:邦交国休兵,继续互助敦睦邦谊。非邦交国则务实解决个别问题,由易入难地积极推动与美、日、欧、亚等的关系发展。譬如,与美国进行牛肉进口、投资、引渡与免签证等议题的谈判,增进台美互信。与日本加强互动,推动台日特别夥伴关系。与欧盟及亚洲邻国增进贸易文化往来。

    (2)多边组织个案处理:已处理APEC、联合国,未来将处理WHA。因为多边组织个别性质不同,故采取个案处理。
  4. 国防:「固若磐石」(Hard ROC)是基本方针。将以「防卫固守」为目的,「有效吓阻」为手段,进行国防建设工作。我们虽然备战而不求战,追求台海和平而不挑衅,但建军工作丝毫不能松懈。时机成熟时,当然也不排除商谈建立军事互信机制。

  5. 软实力(soft power):许多人不知道,台湾具有相当大的软实力。美国、日本、中国大陆现在分别是世界第一、二、三大的经济体,台湾身在三者中间,充分掌握三者的语言及文化。只要台湾与三者维持良好关系,就可像「地王」一样享有极大的地缘利基。相反的,如果它一直制造麻烦,就会面临比其他国家更大、更直接的压力。台湾其他的软实力与经验,包括民主、肃贪、开放、创新…等,都很有特色与吸引力。但这些软实力必须在一个和平稳定的大环境中才有机会实现。台湾要沉溺在某些人喜欢强调的历史悲情中,还是要把握自己独特的地理优势,创造更美好的未来,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