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日期:106-03-06

記錄:黃香梅

1.亞太區域經濟整合的發展與影響

(1)亞太區域經濟整合現況

目前整個亞太地區甚至是全世界,在全球化、區域整合的趨勢下,亞太區域經濟協定或FTA發展速度極快,尤其是對亞太地區的國家,特別是亞洲國家,如:「東協+中國」、「東協+南韓」、「東協+日本」、「東協+印度」等。這些區域內的重要國家,除了區域內的發展外,也都陸續跟區域外的相關國家洽簽雙邊經貿協定,迄今日、韓、中國大陸已分別與11至14個國家簽署FTA或區域的整合發展,另新加坡也已與16個國家簽署,且快速的增加中。

(2)亞洲華人市場重要性與日俱增

ASEAN國家經濟勢力泰半由華人掌握,與大陸、香港、澳門、新加坡、台灣形成龐大的華人市場,其對亞洲及全世界的影響力愈來愈大、重要性也與日俱增。

(3)大陸經濟崛起對全球經濟的影響

中國大陸的GDP占世界比重在2008年為6.8%,經濟規模持續擴大,根據一些國家或研究報告預測,到2035年會超越美國, 2010年甚至更早的時間內會超越日本。另外,從貿易總額來看,中國大陸的成長快速,從2000年到2008年成長近4倍,為世界第3大貿易國,其外?存底增加的速度更可觀,到2008年達近2兆美元。大陸經濟崛起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力很大,其影響力主要表現在對外資的磁吸效應上,或在世界工廠、全球原物料需求上,以及全球產業鏈上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其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力愈來愈大,且不可忽視。

(4)大陸經濟影響力在金融海嘯後顯著提升

在去(2008)年9月金融海嘯後,由於大陸金融體系不對外開放、受國際化程度較低,因此其金融面受到金融海嘯的衝擊,較其他國家為輕,金融實力快速成長,外匯存底達近2兆美元,高居全球第1。中國大陸的經濟成長實力幾乎取代日本,帶動整個亞洲地區的發展,其在整個世界上發言的份量越來越大,美國、歐盟等國家皆爭相拉攏,最近大陸在20集團(G20)高峰會上則展現有力的發言權,也顯示其在全球經濟的影響力顯著提升。當然,大陸也有其內部的問題,但相對上較其他國家而言,其成長的動力仍是較強,因此很多國家仍寄望大陸能持續擴大內需,成為帶動區域經濟復甦的指標力量。

2.兩岸經貿趨勢及影響

(1)兩岸經貿趨勢

  • 兩岸貿易
    中國大陸在六四天安門事件時,經濟成長與台灣相較還很落後,很多國家皆不敢貿然前往投資,只有台商爭先恐後赴陸投資,台商對大陸經濟的成長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隨著時間的變化,大陸的經濟力量在2000年之後愈來愈大,就目前而言,我們對大陸市場依賴的程度,遠超過大陸對我們依賴的程度,近年來台灣對大陸(含香港)貿易依存度快速上升。
  • 台商大陸投資
    根據統計,目前台灣對大陸貿易總額(含香港)達1,300多億美元,對大陸(含香港)的出口占我們總出口量4成。若從投資來看,台灣對外投資中有七成是到大陸投資,而製造業占其中將近9成。換言之,大陸可以說是台商的工廠,而台商赴大陸投資的主要產業,以前是屬於勞力密集的產業,可降低生產成本,但現在則較屬於高科技的產業、大陸內需的產業。未來,如果大陸服務業市場對台灣開放時,則第三波投資就會陸續過去大陸。
  • 兩岸經濟相對變化及其對台灣經濟的重要性
    對於兩岸經濟的變化,1987年雙方GDP的差距,大陸是台灣的3倍,台灣人均GDP是大陸的17.9倍;但到2008年,雙方GDP的差距,大陸是我們的將近10倍,人均值的差距則逐漸縮小至5.8倍。實際上,目前大陸有很多地方的經濟成長都已慢慢趕上台灣,光以廣東一個省來看,其GDP已超過台灣,大陸現在是台灣第一大出口地區、順差來源、對外投資地區,以及第二大進口來源,大陸對我們的重要性不可言喻。

(2)兩岸經貿發展的影響

  • 對台灣經濟的影響
    台灣對大陸出口持續擴張,對大陸貿易順差成為經濟發展的主要動能。台商企業如鴻海、廣達、華碩、仁寶等,能夠在國際上成為大型的跨國企業,主要是利用大陸作為製造工廠或支援,以降低生產成本,成為世界級的企業,這是兩岸進行產業分工的重要結果。
  • 對中國大陸經濟的影響
    我們對中國大陸經濟也有一些實質上的影響,台商赴大陸投資,將大量資金、技術及管理人才帶到大陸各地、促進大陸產業升級,對大陸經濟崛起及世界工廠的地位具有關鍵的影響力。大陸有今天的經濟成長,在很大程度上,應該要感謝台灣及台商,這是不可否定的事實。

3.兩岸政策(經貿政策)新思維及新做法

(1)兩岸關係對台灣的影響

  • 兩岸關係與國際關係
    我們探討過去的歷史經驗,台灣與大陸的交往,從2000年到2008年民進黨執政時期,與去(2008)年520政黨輪替後,兩岸關係與國際關係的變化非常的顯著。當兩岸關係緩和時,有助於台灣的國際空間擴大,且與其他國家的實質關係也都有快速的進步。
  • 兩岸關係與經濟發展
    從兩岸經貿關係來看,兩岸關係比較緩和時,其他國家到台灣來投資、或台灣到國外投資,其延伸的觸角都伸展的比較快、範圍比較廣,以及全球化、自由化的速度也比較快。反之,兩岸關係惡化的時候,對外關係的發展也會受到影響,但兩岸經貿關係反而會更加速深化。

(2)民進黨執政時期(2000-2008)的兩岸關係

  • 兩岸關係惡化,經濟表現受影響
    過去民進黨執政期間,兩岸貿易總額成長將近3倍,赴大陸投資累計金額成長將近4倍,所有經濟成長的來源,幾乎來自於大陸。兩岸經貿關係的發展,愈是兩岸關係對立,經貿關係則愈依賴大陸。但兩岸關係惡化,經濟表現也受到影響,如:大陸觀光客來台、陸資來台等政策,一直沒有實現,其主要原因在於大陸認為兩岸關係不佳,因此對於民進黨規劃推動的政策,也採取不配合的態度。兩岸之間,呈現「經濟熱、政治冷」的現象,影響台灣經濟的表現。
  • 台灣在國際社會益趨孤立
    民進黨執政時期,大陸在台灣參與國際空間上,採取很多強硬對抗的政策,很多國家因不願捲入兩岸紛爭當中,因此對於與台灣的交往大都採取保留的態度,這是造成台灣遭到「邊緣化」、孤立的主要因素。

(3)新政府兩岸政策核心思維

去(2008)年520新政府上任後,採取與過去完全不一樣的兩岸政策思維,政府認為我們要追求的是在全球化趨勢下的和平與發展,這是我們要努力達成的目標,同時也是整個區域、全世界所要追求的普世價值。而欲達成和平與發展的目標,首先要瞭解台灣本身在區域內所扮演的角色,在過去很多人認為台灣是麻煩製造者,現在台灣要作一個和平締造者、負責任的利害關係人。

此外,兩岸關係甚或台海情勢要如何維持穩定,馬總統表示兩岸之間是「不統、不獨、不武」,也就是維持現狀,這是國內、週邊國家、甚至全世界所共同可以接受的,因此努力去實現維持現狀,可讓整個台海情勢穩定。另一方面,兩岸之間最大的問題在於主權的爭議,現在的政策認為應擱置主權爭議,雙方互不否認,也就是「正視現實、互不否認;擱置爭議、共創雙贏」,這就是現在兩岸政策基本的核心思維。

(4)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是現階段政策主軸

現階段兩岸經貿政策所推動的都是與民生有關的議題,也就是以改善台灣經濟發展,推動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為優先。我們應該要看清現實,目前大陸在亞洲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很多人認為是威脅,但從經濟的角度來看,如果能與台灣連結,則是一個很大的市場,因此中國大陸經濟的崛起,對台灣是威脅,也是機會,新政府的政策是將「機會極大化,威脅極小化」。此外,兩岸經貿往來推動應循序漸進,目前我們與大陸的經貿關係發展,在人員的往來或資金的流動上,都是屬於不正常、失衡的狀況,如此的現象會使國外人士對台灣的市場失去信心。因此,現階段以推動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為政策主軸。

(5)兩岸政策大幅鬆綁

推動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的措施,包括開放大陸觀光客來台、開放海空運直航、大幅放寬赴大陸投資金額上限及審查便捷化、開放台灣地區辦理人民幣兌換業務、放寬兩岸證券投資、鬆綁海外企業來台上市、「小三通」全面正常化、開放大陸合格境內投資人(QDII)來台投資股市…等等,這些都是使兩岸經貿趨於正常化的開放措施,同時也是採取循序漸進的開放。

4.推動兩岸協商,體現互利雙贏

(1)兩岸協商原則

實現正常化的關係,並不是單方面就可以做到,在民進黨執政時期,因為大陸採取不協商的作為,兩岸關係進展一直無法突破,現在如果有要所突破,兩岸協商是很重要。

  • 兩岸協商的基礎:「擱置爭議,互不否認」
  • 協商的基本原則:「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在不傷害國家的主體性、國家主權的情況下,做對人民有利的事。
  • 協商的優先順序:秉持「先易後難」、「先急後緩」、「先經濟、與後政治」的原則,逐步累積經驗,培養互信,為將來複雜度高、具政治敏感性的協商議題鋪路。

(2)恢復兩岸制度化協商

去(2008)年520之後,我方立即推動海基會改組,同時大陸也推動海協會改組,兩岸迅速恢復中斷將近10年的制度化協商管道,並在去年6月、11月及今(2009)年4月分別在北京、台北、南京舉行三次「江陳會談」,兩岸之間有來有往,奠定了兩岸制度化協商的確立與常態運作機制,未來每半年將舉行一次兩會高層會談。

兩岸三次「江陳會談」簽署九項協議,包括:「兩岸包機會談紀要」、「兩岸關於大陸居民赴台灣旅遊協議」、「兩岸空運協議」、「兩岸海運協議」、「兩岸郵政協議」、「兩岸食品安全協議」、「兩岸金融合作協議」、「兩岸空運補充協議」及「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協議」,另達成一項「陸資來台投資」共識,奠定了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的基礎。兩岸以協商代替對抗、以和解代替衝突,邁向「和平發展、互利共榮」的兩岸協商新時代。

(3)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的實踐

兩岸在很短的時間內簽署九項協議,奠定未來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的基礎。以空運直航來講,以前從台北到上海要4-5小時,現在只要80分鐘,縮短了往來時間,海運直航亦如此。簡單來說,海空運直航,是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的起點及基本條件。而開放大陸居民赴台旅遊及陸資來台投資,則是實現雙向互動的經貿關係,促進資金、人員平衡流動。此外,過去台商在大陸的發展、以及資源的運作都屬於不正常的狀態,兩岸金融合作的擴大,深化了兩岸正常化經貿關係;另食品安全協議和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協議,則規範了兩岸交流秩序。

(4)兩岸協議的經濟效益

  • 大陸觀光客來台效益
    初期平均每天來台灣人數只有200至300人次,慢慢的兩岸往來運作順暢後,現在每天來台灣觀光的大陸人士,已超過原先3,000人次的配額上限。至2009年4月止,來台旅客人數已累計近24萬人次,估計1年最少會達到70-100萬人次,其對各地很多商家或觀光相關產業帶來相當大的商機,對活絡台灣觀光旅遊市場,有可觀的效果。
  • 海空運直航效益
    在海空運直航的效益上,大幅減少運輸時間及成本,提升客貨運送效率、強化台灣的航運地位,發展台灣成為亞太營運中心。但最重要的是,能透過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讓台灣與世界市場更加強連結,而外資也對台灣更有信心,使台灣恢復打造國際經貿樞紐地位。
  • 為台灣帶來經濟願景
    回顧台灣幾百年的歷史,台灣在亞洲地區一直是貿易的重鎮、自由開放,但在過去幾年當中則逐漸在萎縮中,萎縮的原因在於我們自我封閉,所以現在必須把門打開,讓台灣與整個世界接軌,同時建立一些規章制度、交流的秩序與規範,這樣就不會損害到台灣的權益,同時能為台灣帶來經濟願景,使台灣恢復過去亞太地區黃金商圈,並透過金融的合作,逐步使台灣發展成為區域金融中心、亞太地區研發重鎮及投資園地。

(5)兩岸後續協商安排

在第三次「江陳會談」之後,後續的商談兩岸都持續在進行溝通,目前雙方確定會納入下一輪兩會會談的議題有四項,包括漁業勞務合作、農產品檢疫檢驗、產業標準檢測及認證合作及避免雙重課稅等。其他像台商權益相關議題,如:投資保障協議、智慧財產權保護、經貿糾紛調處機制、貨物通關便捷化或文教相關議題等,雙方也都有共識,初步由雙方先各自準備,待準備好後再進行商談。換言之,這就是經貿關係正常化的深化。

(6)規劃推動「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ECFA)

推動「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原先稱為CECA,為避免讓外界誤會是要與大陸進行全面性的經濟合作,因此改稱為ECFA。為何要推動ECFA,其目的在於要因應區域經濟整合發展對台灣可能造成的衝擊、避免台灣被邊緣化。目前台灣與大陸之間往來還沒有正常化,因此雙方可以先簽署架構協議,將未來要推動的經濟合作事項列出明確的範圍,以及協商的目標、大致時程等,並透過協商納入先期實施項目,把比較急迫的先談先簽,解決急迫性的問題,且對我有利的議題先進行,而對我不利的議題則暫緩,據此逐步地展開協商,而非一步到位。此外,ECFA的內容,涵蓋貨品貿易(包括關稅減讓及非關稅措施)、服務貿易、投資保障、避免雙重課稅…等等,但確切內容及協商的時程、目標等仍有待兩岸協商決定。

5.兩岸雙贏,區域共榮

(1)兩岸關係改善受到國際社會廣泛支持

兩岸關係的改善,不僅是兩岸的責任,尤其是我們週邊的國家更加關注,因為台海情勢緊張,週邊國家則將受害。因此,美國、歐盟等對兩岸關係改善均表達高度肯定、歡迎,並對兩岸進一步加強經濟合作,表示支持。

(2)兩岸關係穩健發展為台灣帶來契機

  • 台灣投資環境受到高度評價:台海緊張情勢大幅降低,外商重新評價台灣的投資環境,使台灣在區域內、在世界所扮演的角色,能恢復過去以往重要的地位角色,扭轉外商對投資台灣的負面觀感。
  • 台灣軟實力更為凸顯:台灣主要貿易對象為大陸、美國、日本及東協,分屬世界第一、二、三、五大經濟體,台灣又位居四大經濟體中心地帶,語言、文化與四者皆能銜接。在這種條件下,對台灣而言,是可以發揮軟實力的機會,而兩岸關係的大幅改善,可以使台灣的軟實力充分發輝出來,凸顯台灣無可取代的優勢。
  • 兩岸關係突破有利台灣發展亞太營運中心之目標:1995年3月政府宣布實施「發展台灣成為亞太營運中心」計畫,因為兩岸關係持續惡化,使該計畫的推動困難重重。現在兩岸關係大幅改善,對台灣發展亞太營運中心目標的向前推進,有正面、積極助力。

(3)兩岸關係改善催化區域共榮發展

兩岸關係改善不僅兩岸受惠,整個周邊國家也受惠。在金融海嘯後,很多國際投資人把資金轉到亞洲地區,並不是因為亞洲在金融風暴裡受創最輕,而是重新看好亞洲,其最大的關鍵在於兩岸關係的和緩,有助於亞洲的和平與穩定。

6.結語

在過去1年來兩岸關係的改善,開啟了非常重要的歷史機遇,大家見證了這一段時間兩岸關係的發展。為了台灣更長久的將來,如何建立兩岸關係,為台灣的前途,以及經濟的發展奮鬥,我們必須要有一套作為,而這個作為是建立在我們必須要非常清楚台灣在整個區域、全球化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堅定我們自己的立場,這才是未來應該要努力發展的重點跟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