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两岸交流30年」研讨会 林副主委开幕致词要点

  • 发布日期:106-05-05

国立政治大学周校长、国际关系研究中心丁树范主任,各位女士、先生,大家早安!

非常荣幸应邀出席政大国关中心举办的「两岸交流30年」研讨会。自1987年政府宣布开放赴中国大陆探亲以来,两岸已交流30年,这场学术会议的举行格外具有意义。回顾过去30年的两岸关系,从1987年开放探亲以来,先有台商进入中国大陆投资,密使开局、香港会谈、辜汪会谈、千岛湖事件(1994)、台海飞弹危机、辜汪会晤、特殊国与国关系、第一次政党轮替、小三通、统合论、一边一国、防卫性公投、澳门模式、大三通与23项协议的签订、马习高峰会、陆客火烧车事件等,两岸由最高层秘密会谈,到最普罗的民间往来互动,呈现出结构性的合作与紧张关系。最近几年每一年两岸人员往来已逾8百万人次,却也呈现去多来少的现象。在两岸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台湾企业家参与也见证了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的经济起飞。以下就政府现阶段两岸政策提出几点说明,就教於各位先进。

一、两岸30年交流历程与成果弥足珍贵,是两岸关系发展的最大资产。国民党或民进党政府执政时期,两岸关系虽呈现不同速度的进展,但不能忽略快慢之间各有国家利益的考量。除有扩张性的延伸,也不能忽略规范性的检讨。虽然中国大陆片面中断两岸制度化协商,但我方仍致力推动两岸关系循序开展,努力维持两岸的交流与沟通机制。

二、政府展现维持现状的决心与行动,善尽维护台海和平的责任。去年520蔡总统就职演说表示依据中华民国宪法、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及其他相关法律处理两岸事务;并多次强调在尊重九二香港会谈的历史事实与既有政治基础上,坚定维护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过去一年,我们坚守维持现状的承诺,秉持不挑衅的态度,政府更主动就重要紧急事项及国人权益、国际参与等事务,与陆方联系,并推动两岸协议的持续运作。

三、面对当前区域及两岸变动的新局势,两岸双方应透过沟通对话,避免误解与误判。对话和沟通是维持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建立互信的重要关键。近一年以来,中国大陆对我方释出的善意并未有回应,一再坚持「两岸同属一中」的「九二共识」为两岸互动的政治基础,紧缩两岸互动及协商机制运作;另在国际间加大宣示「一中原则」,阻碍我国际参与。面对当前区域及两岸变动新局势,我们认为,相互谅解尊重、不设前提的沟通与对话,才是解决问题及建立互信的最重要关键。

四、两岸正常交流不应受政治前提干扰,人民权益福祉是双方交流合作的核心。两岸关系的开展不仅让双方看到彼此的相同处,也必须共同面对双方在生活方式及制度发展与价值的差异,所以「求同存异」成为历来我方政府的共同词汇。政府正向看待两岸各领域多元交流互动,欢迎陆客来台观光,关怀陆生、陆配在台的就学及生活,营造两岸交流友善安全的环境。此外,针对各界关注李明哲案,我们希望中国大陆应尽速对外公开说明事实真相与案情,尽速公布限制李明哲人身自由的地点,并尽速同意家属探视,不要让这件事情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阻碍。我们不怕两岸之间有艰困棘手的议题,就怕先入为主设置障碍,丧失务实妥适解决的空间。

五、台湾的国际参与有助两岸关系的进展,政府将继续争取参与WHA及国际医疗活动。政府高度重视即将举行的「世界卫生大会」(WHA),过去八年台湾的专业参与WHA及贡献,获得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支持与肯定。今年台湾能否参与WHA,也是下阶段两岸关系上的重要指标。我们认为,医疗无疆界,参与「世界卫生大会」攸关台湾国人的健康权益,不应该受到任何理由的剥夺。对岸须谨慎处理本案,避免伤害两岸关系。

两岸开放交流30周年是值得回顾与展望的时刻。蔡总统日前接受专访指出,双方要共同面对亚太「新情势」、两岸的「新问卷」及「新模式」。两岸关系不是单方可主导的,而是互动的过程。希望中国大陆在两岸关系的处理上,能跳脱现有格局,能有更正面的发展,共同思考结构性的合作关系。我们期待两岸双方运用勇气智慧与创新思维,取代恶言相向的舌头、粗暴对待的拳头,以恒久忍耐,开展未来30年良性互动的两岸关系。

类别

1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