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馬總統出席「中華民國100年駐外使節會議」開幕典禮:有關兩岸關係談話內容

馬英九總統上午出席「中華民國100年駐外使節會議」開幕典禮,期勉外交人員做好「展現活路外交」、「提升國際形象」、「強化風險管理」及「精進為民服務」四大工作目標,讓世界感受到台灣的成就與貢獻。 總統表示,在暌違15年後,外交部再次舉行駐外使節會議,目的是要讓使節們瞭解國內各項發展,並精進外交工作;回顧過去100年,我外交工作歷經艱辛,但由於外交人員的付出,加上政府的自我調整與國力的提升,我國已對世界開始產生正面作用。 總統進一步指出,中華民國的邦交國曾經超過60個,然而隨著中國大陸積極爭取進入聯合國,遂遭遇極大的挑戰,尤其1971年10月25日聯合國通過2758號決議後,我們從此失去聯合國代表權;1971年至1979年期間,包括美國在內的多個國家與我斷交,使我外交關係步入艱苦階段。 總統談到,美國雖與中共建交,但並未承認台灣屬於中共;其他許多國家雖也與中共締結外交關係,卻在建交公報中表現出不同態度,例如1971年加拿大「注意」(notes)到中共對台灣的主張;1972年日本「瞭解與尊重」(understand and respect)中共的立場;1979年美國使用「認知」(acknowledge)一詞,而非「承認」。由此可看出,雖與中共建交,但許多國家也保留與中華民國繼續往來的空間,這就是國際形勢的真實面。 總統認為,中華民國在台灣60多年,不但繼續發展,且成果亮麗,這已經是一個不能忽略的事實。至於如何在艱困情況下尋求突破,他從大學時代迄今一直都在思考如何找出長治久安之道,因此他上任後即提出「活路外交」(Viable Diplomacy)構想,在互利雙贏的規則下,不再惡鬥、互挖彼此邦交國,而是在普世價值上進行良性競爭。例如,我國年輕朋友在參加國際設計及發明展中多次榮獲佳績,這股「軟實力」會讓世人尊敬與感動,故我們應在這方面與全世界,包括中國大陸在內進行競爭,才是正道。 對於兩岸關係發展,總統也強調,中華民國要在憲法架構下,維持兩岸「不統、不獨、不武」的現狀,並在「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基礎上,推動兩岸的和平發展;例如前行政院長唐飛在其新書中提出「不統、不獨、不武」政策目前無可取代一說,即為多數人的看法,也是民調中深獲民眾支持的立場。因此,我們絕對不能再進行「烽火外交」、「金援外交」或「支票簿外交」,要讓中華民國的外交回歸正常,讓大家在和平、人道援助、文化交流、商機科技及中華文化領航等領域競爭,才能真正讓世界感受到台灣的光與熱。 【總統府新聞稿】

類別

1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