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馬總統接見「亞太新聞獎助計畫」記者團:華盛頓郵報相關報導

馬英九總統7日接見美國夏威夷「東西中心」(East West Center)2010年「亞太新聞獎助計畫」記者團,其中華盛頓郵報記者(The Washington Post)國際經濟版特派員Howard Schneider,在該報以「Taiwan's Ma sets limits on China policy」為題刊出相關報導。 報導全文為: 儘管兩岸關係日漸升溫,且雙方經貿往來不斷深化,但兩岸領導人會晤一事現仍「言之過早」,台灣馬英九總統週五(7日)在接見一批來訪的美國記者時作如上表示,同時為其與大陸交往的政策設下底線。 馬總統指出,「兩岸要在政治上找到共通點仍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馬英九上任後,致力改善與中國大陸的外交與經濟關係,讓這個亞洲最危險的潛在衝突引爆點之一的情勢大為緩和,美國官員認為馬總統的作法深具戰略性意義。 台灣被北京政府視為頑抗的一省,在過去115年期間僅有數年由(當時在南京的)中華民國政府統治。目前台灣是由國民黨政府執政,國民黨在1949年因中共取得中國大陸而逃到台灣。 儘管美國與大多數的國家在外交上並未承認台灣,但在美國提供武器保護及默許當其受到攻擊時將提供協助的保護下,這個島嶼已經發展成一個經濟強國,且活躍的兩黨政治的民主國家。 馬英九說他雖不排除在未來與中國政府領導人會面的可能性,但目前的重點應集中在兩岸貿易、旅遊與政府間合作上的進展。他說,兩岸已處於一個運作良好的「現狀」,即中國將統一的要脅先擺一邊,而台灣消減獨立的主張,讓彼此先致力維持和平。 馬總統排除出席2011年在美國夏威夷舉行的APEC之可行性,有人認為此為馬總統與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會面的可能地點。 台灣經常在參與國際組織上遭遇困難,迫使其代表團必須使用不同的名稱,甚或派遣較低層級的官員出席領袖會議,以避免隱含外交承認。 馬總統說,與胡錦濤在2011年的APEC領袖會議上會晤「言之過早,而且會非常困難」。「目前最重要的事,是要為台灣與中國大陸制度化溝通機制奠定基礎。」 「現階段,台灣民眾不認為統一或獨立是一個好的選項,他們想要維持現狀,先讓兩岸能更進一步互動,把決定留給未來的世代。台灣民眾想和中國大陸做生意,但他們不想過中國大陸的那種生活方式。」 馬總統將於2012年任期屆滿時尋求連任,中國領導階層亦將面臨更迭。根據台灣和其他國家的分析家表示,除非兩岸完成這些過渡期,否則國內政治氛圍不太可能讓兩岸冒險彼此握手言和。 但是馬總統仍堅定想要繼續深化兩岸關係─他認為此一過程對確保台灣經濟是必要的,並至少可對中國政治自由化起一個小小的刺激作用。在開放陸客來台觀光後,今年可望有一百萬的大陸觀光客來台旅遊。自馬總統上任後,兩年來兩岸已簽訂了12項協議,其中包括開放陸客來台觀光。 這些協議包括兩岸直航、引渡及其他實質的措施。 反對黨民進黨執政時期對中國大陸採取強硬態度,中國大陸則有時會在台海附近發射飛彈來警告有飛彈對準台灣。馬總統表示他會繼續「採取正派及彈性外交」。他表示最重要的是為更多的兩岸協議奠定基礎。 台灣與中國大陸正在協商自由貿易協議,馬總統希望可以藉此擴大台商在中國大陸的投資。約有一百萬台灣人在中國定居及工作,這些台商已投資約2,000億美元,並將大部分的台灣製造業遷移到中國工資較低的工業區。 民進黨反對這項協議,並且在一場最近舉行的電視辯論會中論稱,對中國開放自由貿易意味著工作機會的加速流失。 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女士表示,與中國簽訂經濟協議「是一項冒進的政策」,「台商在中國大陸設廠,將產品賣到全世界各地,賺取全世界的錢。我們的工作機會都被中國的勞工搶走了。」 但是馬英九論稱,亞洲其他國家與中國的經濟正快速整合,為了與亞洲其他國家並駕齊驅,台灣需要這項協議。而且美商亦可將台灣當作對大陸投資的管道與伙伴。 他表示,台灣並不期望--或要求可以很快地得到國際承認。「外交孤立尚可以處理,但經濟孤立卻可能會致命。」 【總統府新聞稿】

類別

9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