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日期:106-03-03

紀錄:李秀宜

今年520以來是兩岸難得的歷史機遇,象徵兩岸關係開啟新的篇章。今天召開本院及所屬機關高階主管大陸工作研習會,標誌著政府大陸工作正式邁入另一個新階段。我謹代表主辦單位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向大家表示敬意與謝意。

兩岸關係不僅對台灣的生存與發展至關重要,也是國際間關心的議題,在座各位不是各機關首長,就是大陸事務主要負責主管,肩負在兩岸互動新局下,未來實際進一步落實大陸工作之重責大任,因此謹針對現階段大陸工作與展望提出報告,敬請各位先進指教。

一、兩岸交流與兩岸關係的深化

自1987年開放赴大陸探親以來,兩岸之間的經貿、社會與文教等領域緊密的交流,使得關係產生結構性的轉變。兩岸經貿關係發展尤為突出,中國大陸目前已是台灣的最大貿易夥伴(2007年兩岸貿易額(含香港)佔台灣對外總貿易額的27.95%。)、台灣最大出口市場(2007年對大陸出口佔對外總出口額的40.71%)、第二大進口來源(2007年自大陸進口佔總進口額的13.61%。)、台灣最大貿易順差來源(2007年對大陸貿易順差為706億美元)、第一大對外投資地區(迄2007年12月止,累計對大陸投資金額達648.69億美元,佔總對外投資的55.4%)。

兩岸在社會各領域交流更是頻繁,至2007年底,20年來台灣人民赴大陸累計超過4900萬人次;大陸人民來台灣累計也超過196萬人次。兩岸通婚也超過30萬對。歷年大陸文教人士來台專業交流達12萬餘人次,涵蓋學術教育、科技、體育、藝文、宗教、少數民族、新聞、廣電、出版等多項專業範疇。兩岸許多學校、文藝團體已建立常態性交流模式,每年定期互訪交流,也進行長期合作。而近年許多揚名國際、傳唱華人世界的影視節目及中文歌曲,都是兩岸藝文界合作的成果。

兩岸政府於1990年代初期經由授權海基會、海協會所建立制度化協商管道與機制,歷經多次會談並促成兩岸於1993年在新加坡舉行劃時代意義的「辜汪會談」,與1998年海基會故董事長辜振甫率團首度訪問大陸,與海協會汪道涵會長進行「辜汪會晤」。自新政府成立以來,兩岸互動從停滯狀態下立即趨於頻密,兩岸關係也已獲明顯改善,但彼此互信仍然薄弱,因此,政府推動大陸政策時將以審慎、穩健的態度,貼近民眾需求,維護國家利益。

二、現階段大陸政策

面對新的形勢與環境,政府兩岸政策的首要目標,是推動兩岸關係「正常化」及追求兩岸的「和平共榮」,其主要的意涵包括:

(一)基本原則

1.「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的原則,開展兩岸關係,而非向中國大陸傾斜

政府秉持「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的原則,並在「不統、不獨、不武」、「維持現狀」的前提下,把握現有的歷史機遇,積極開展兩岸關係。馬總統主張,兩岸和平應該建立在台灣「要繁榮、要安全、要尊嚴」的「三要」原則之上,並在「深耕台灣、全球連結」的整體經濟發展戰略下與國際接軌,提升台灣競爭力,並不是向中國大陸傾斜。

2.以「擱置爭議、追求雙贏」,推動兩岸務實對等的協商與交流

為求達到和平、發展的目標,兩岸必須擱置不必要的政治紛爭,務實面對現狀,透過現有制度化協商管道,持續就經貿及兩岸交流所衍生的各種問題展開協商,逐步建立互信,為人民謀福利,並促進兩岸間的良性互動。

3.以「威脅最小化,機會最大化」看待兩岸間的互動

由於中國大陸國力日漸崛起,而長期以來兩岸間又缺乏互信,在交流日益密切的過程中,讓國人愈益關切兩岸關係對台灣生存發展的影響。然而在全球化的浪潮下,台灣的生存與安全,已不能排拒與中國大陸的往來;兩岸關係已不可能用單純的威脅來看待,也要將之視為機會,以「威脅最小化、機會最大化」的心態,在兩岸互動中,善用我方優勢,從而轉化為我方利基。

(二)目標方向

1.確保制度化協商管道的正常運作

對話與協商是促進兩岸關係正常發展的指標,新政府就任以來,雙方在相關議題的協商及溝通管道的互動,已有相當正面的進展,也逐步建構互信並為良性互動創造基礎,獲得多數民意的支持與肯定,對減少誤判、降低緊張關係,及確保兩岸關係穩定和諧具有重要意涵。

2.積極開創互利互惠的兩岸關係

透過定期協商與對話,兩岸就各自關切之重要議題交換意見、達成共識,透過相互合作、截長補短,共同努力為兩岸人民解決問題,讓雙方人民同享利益,開創兩岸互利互惠的雙贏環境。

3.循序建構和平穩定的兩岸關係

相互溝通與瞭解,是兩岸關係向前推進的關鍵步驟,也有助於東亞區域情勢之穩定,符合國際社會利益。兩岸制度化協商,可以逐步累積經驗、培養互信,並建構各項交流合作機制,促進兩岸關係的全面正常化,共同營造「和平發展、自由選擇、相互協助、彼此尊重」的環境,建立一個動態的、長程的和平穩定框架,促進台海長期的和平與繁榮。 

三、近期大陸工作的重要成果

劉院長在7月間宣示,鬆綁與重建是政府施政的兩大主軸後,政府在大陸政策的鬆綁與兩岸恢復協商二大層面,已獲得顯著的突破性成果,包括:

(一)重要開放與鬆綁措施

1.小三通正常化:9月4日通過「小三通」正常化方案,配合推動金馬「小三通」正常化及擴大澎湖專案貨運直航、澎湖旅遊等開放措施,相關政策調整措施已於今年9月30日前完成並付諸實施;澎湖「小三通」常態化相關法制作業,也於10月中旬開始實施。

2.兩岸包機擴大運作與陸客來台觀光:依據今年6月兩岸兩會協商並簽署的兩項協議,兩岸週末包機及大陸人民來台觀光,已分別於7月4日及7月18日付諸實施。

3.放寬縣市長赴中國大陸交流:今年7月3日行政院院會通過放寬縣市長赴中國大陸交流,也順應民意和社會輿論的關切,將「透明化的機制」設計為開放措施的一部分,使縣市長赴大陸交流,可以發揮出最大的效果。

4.擴大開放大陸媒體來台駐點採訪:宣布恢復許可新華社、人民日報記者來台灣駐點採訪並延長大陸駐點記者在台停留時間。並同意福建東南衛視及福建日報社等二家大陸地方媒體記者來台駐點採訪。

5.放寬兩岸經貿交流:先後已經通過放寬「人民幣在台兌換」、「大陸投資金額上限鬆綁及審查便捷化方案」、「海外企業來台上市鬆綁及適度開放陸資投資國內股市方案」等多項措施。

6.全面放寬大陸配偶的工作權、縮短大陸配偶取得身分證的時間,是針對大陸配偶制度的重大改革,也是政府落實人權保障的一大進展。

7.本(12)月15日兩岸簽署海運及空運直航協議,大幅縮短兩岸海、空運輸的時間、有效降低了運輸成本,為未來兩岸經貿關係全面正常化奠定了基礎。

(二)恢復兩岸協商

我方海基會與大陸海協會,自今年520以來的半年多的時間裡,共舉行過兩次高層會談,並簽署6項協議。內容都是與民生、經濟有關,並無涉及政治議題,這些努力與成果,將為兩岸互信的逐步累積創造有利的條件。尤其11月間第二次江陳會談,大陸海協會會長陳雲林應邀來台與海基會江丙坤董事長舉行高層會談。這是兩會成立17年以來,海協會會長第一次來台灣訪問,也是兩岸分治60年以來,大陸最高層級的訪台代表。二次的「江陳會」先後在北京及台北舉行,顯示兩岸真正邁入制度化協商機制,同時透過行程安排,以及雙方高層官員的參與協商亦顯兩岸進入「互不否認」的階段,進行對等協商。

四、未來努力方向

在兩岸關係邁向一個全新的發展機遇中,政府團隊必須在維護國家主權與人民福祉的最高原則下,以嶄新的思維加強機關間的協作,建構有利兩岸和平發展的有利環境。未來努力的方向包括6項:

(一)透過制度化協商,穩固兩岸良性互動的基礎

兩次「江陳會」的成功模式顯示,兩岸秉持「先易後難」、「先經濟後政治」的原則,在逐步累積經驗、培養互信,在增強彼此互信的礎上,可以將交流所衍生的各種問題,逐次納入議程,在制度化管道內對等協商解決。明年第三次江陳會談,雙方已原則同意就兩岸共同打擊犯罪與司法聯繫、食品與農產品衛生檢疫檢驗、兩岸銀行、證券及期貨的監理合作、兩岸投資保障協定、避免雙重課稅協議等議題進行協商。

(二)強化政府談判團隊的協作

兩岸兩會台北會談的重要突破之一,就是大陸包括國台辦、商務部、衛生部等政府部門高層官員,與我方陸委會、交通部、衛生署、法務部等政府部門高層官員進行協商及互動,雙方業務主管官員直接參與,擴大官方正式互動,有助實質問題之解決。相關議題先透過主管官員做技術與專業性之溝通與聯繫,再進行實質議題協議之簽署的協商新模式,凸顯政府各機關間談判議題整合與增強談判團隊能力的重要性,政府也將在既有協商模式基礎上,加強與各機關協調與合作,以追求台灣在兩岸協商過程中的最大利益。

(三)持續深化兩岸文教交流,增進兩岸相互瞭解

兩岸學術、宗教、藝文、體育及資訊傳播之交流,是最能增進兩岸瞭解、互信的媒介。對於近期引起社會討論的大陸高等學校學歷採認、開放大陸學生來台就學等問題,因涉及國內各界共識之建立、整體教育資源分配、專業證照考試、擔任軍公教職務等問題,政府將在「擇優開放、逐步擴大」的原則下,研擬具體可行作法,並循序漸進,審慎處理。

(四)積極推動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鬆綁經貿交流措施

政府將持續針對赴大陸投資項目、開放陸資來台投資、放寬大陸經理人及專業人才來台工作限制等措施的鬆綁進行檢討,期藉由鬆綁兩岸經貿限制,推動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並促進經濟全面自由化、國際化,加強台灣與全球市場之連結,以台灣作為台商營運總部、外商亞太營運中心,為台灣經濟創造更大的競爭優勢。

(五)配合兩岸形勢發展,研修配套法規措施

為落實兩岸交流法制化,建構合理開放、有效管理的法律機制,除對兩岸條例中有關兩岸人員往來、兩岸通航、經貿交流及文教交流等作必要之修正調整外,對有關兩岸人民相互間民、刑事等關係及大陸配偶的照顧與輔導,將結合各機關一起配合兩岸互動情勢作適時研修及調整;同時對違規之交流狀況,強化其查處管理作為,以完善交流管理機制,提升交流品質,維護交流秩序。

(六)加強大陸政策說明,爭取國內外支持

由於兩岸議題敏感且牽涉層面廣泛,在缺乏共識下易遭致爭議或批評,如開放陸生來台、大陸熊貓來台、及大陸三鹿毒奶粉事件等,其中有涉及專業考量、法規限制及人民健康福祉等因素,政府各主管機都需要本於權責迅速處理,也應持續傾聽人民的聲音,就社會關切的議題所涉政策考量對外說明,並有序凝聚國內共識,進行相關處理,以爭取各界對政府政策的瞭解與支持。政府也將會持續強化與國會、媒體、在野黨及國內、外各界人士之溝通與聯繫,提供兩岸情勢資訊,說明政策規劃考量,並瞭解各方對政府政策之意見,以為施政參考。 

五、結語

政府的大陸政策是在維持台海的穩定,促進區域的和平,並以維護台灣人民的權益、福祉與尊嚴為最終目標。面對新時代、新環境,對於兩岸關係近期良好的發展,我們有理由對未來抱持審慎樂觀的態度。政府會以積極穩健的步伐,逐步舖陳兩岸和平繁榮的環境。並凝聚國內社會共識基礎,在維護台灣主體性及全民利益、並在有效管控風險的情況下,繼續審慎推展兩岸關係。我們有信心,未來兩岸關係將會更符合各界的期待,朝和平穩定的方向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