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马总统出席97年「行政院暨所属机关高阶主管大陆工作研习会」

马英九总统今天上午在台湾大学出席97年「行政院暨所属机关高阶主管大陆工作研习会」,期勉与会人士要凝聚共识、齐一步伐,在未来的大陆政策上,展现更高的前瞻性与更大的协调性。 总统致词时首先表示,自5月20日上任迄今,政府在两岸关系与大陆工作上,於预定时程之内获致丰硕的成果,这并非鼓舞士气,而是从民众的反应及国际社会的观感获得应证。 总统指出,12月15日大三通以来,根据国内各民意调查机构调查的结果,显示有6成5以上的民众感到满意,部分议题甚至达到8成,尽管陆客来台人数成长缓慢,但在节省时间、费用上却是立竿见影。 总统表示,两岸开放受到国际媒体广泛报导,国际社会对台湾的观感发生改变,过去有些国家曾认为我们是「麻烦的制造者」,经过政府努力改善两岸关系,降低海峡紧张,已将东亚两大未爆弹(朝鲜半岛与台湾海峡)减少一个,这项努力并获得许多国家的肯定。我们在东亚地区扮演「和平的缔造者」(Peace Maker)的角色,是很重要的一步。 总统指出,美国商业环境风险评估公司(BERI)今年1月的「投资环境风险评估报告」中指出,台湾的投资环境评比居全球第15名,但到了9月则提升到第5名,名次上升的原因是海峡紧张大幅降低。此外,美国总统布希在7月30日接受访问时曾表示:「I was pleased with the state of the relations between Taiwan and China.」,布希总统对於两岸间的关系感到高兴与满意,除美国外,日本、欧盟、东南亚国家及邦交国都有同样的反应。 有关两岸关系的定位,总统表示,1949年到1991年是两岸相互否认的时期,自1991年第一次修宪及1992年制订「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条例」後获得确认,在此之前两岸间深具冲突性。1991年以後,双方逐渐走向互不否认的阶段,对於要如何互不否认,则有待透过双方的互动与实质交流加以认定。之所以要谈定位问题,目的在於要让两岸间搁置争议并追求双赢上。总统强调,我们所讲的定位,一定是在中华民国宪法架构下,尊重台湾主流民意所作出的定位。 总统指出,虽然大陆对我们有威胁,像是对台部署飞弹,但也是一个重要机会,我们应该要把机会极大化、威胁极小化,才能真正让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总统再次表示,在中华民国宪法的架构下所提出的两岸政策是「不统、不独、不武」,不统是任内不会与大陆讨论两岸统一的问题,不独是我们不会支持法理台独,不武是反对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这个主张就是维持台海现状。 为增进两岸间的发展与互动,总统鼓励政府各部会在两岸关系中,主动找出「以台湾为主对人民有利」的政策,并设法成为可以让海基会与海协会进行谈判、讨论的议题,两岸间的交流并非只限於交通、经济,在文化、教育环保等议题都可能有需要进行谈判。 对於有人质疑中国国民党已获得执政,为何还要进行国共论坛事?总统表示,美国与中国大陆目前有超过60个的沟通管道,不同的问题有不同的人进行沟通,美国与中国大陆有邦交,我们与中国大陆不可能有这种关系。我们与大陆有许多事务需要沟通,海基会与海协会虽然提供了沟通平台,但不可能完全取代各部会的权责,也无法完全发挥民间团体的功能,民间团体依法律规定不能签署协议,但可以进行沟通,在过程中虽非正式也未经政府授权,但他们的意见可以作为政府施政的参考。 总统指出,从两岸关系看我国的外交政策,外交部提出两岸进行「和解」与「休兵」,截至目前为止我们尚未与大陆就这方面进行协商、谈判,但国际气氛已有相当大的改变。两岸已逐渐了解到在国际社会中,双方不要再进行割颈割喉式的竞争,因为那样的结果只会带来无穷的後患,因为一旦采用割颈割喉式的竞争,双方都会无所不用其极,外交资源就会投注在有问题的人或花在有问题的事上。 为充分突显台湾的地理优势,总统强调,开放大三通不只是为了大陆,下一步要做的是希望能与东京、首尔及上海等城内机场建立联系,这些有城内机场的国家,已逐渐开始将他们的城内机场增加国际航线,政府下一步要努力的地方就是希望能为民众省下地面交通所花费的时间,为民众带来更多的便利性。 对於两岸政策的宣导,总统期盼各部会应做好相关文宣工作,向民众清楚说明政策概念,尤其「以台湾为主,对人民有利」的政策最为重要。总统也指出,当宣导不力时,将会引起外界的误解,他期盼在推动大陆政策时,各部会要多做沟通,让民众、反对党、民意代表了解政府的政策,小的事情也许可以用发布新闻稿的方式解决,但必要的时候应该要召开记者会让大家了解,沟通的重要性绝对不亚於政策的内容。总统也期勉与会人士要凝聚共识、齐一步伐,在未来的大陆政策上,展现更高的前瞻性与更大的协调性。 【资料来源:总统府新闻稿】

类别

9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