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總統視察金門尚義機場營運狀況及金門大橋工程進度

馬英九總統上午前往金門視察金門尚義機場營運狀況及金門大橋工程進度,強調金門在兩岸交通往來及歷史上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並說明政府積極推動金門相關建設之努力與成果。 總統抵達機場後即前往新設立的聯合候補櫃臺,聽取由金門航空站主任洪念慈簡介機場擴建工程成果,並於致詞時表示,他在民國97年第一次到金門視察後,特別請交通部整合原訂的2、3、4期擴建案,推動「尚義機場航站區後續擴建工程」計畫,期能加速工程進度,以因應民國97年開放兩岸直航及擴大放寬小三通往來資格限制後所帶來的旅客成長。而後在相關擴建工程陸續完成後,目前能服務390萬的旅客人次,有效因應客運量的持續成長;此外,改良後的機場「聯合補位單一窗口」作業方式,取代了過去效率較差的等位候補採紙本作業,大幅縮短旅客等候的時間,「發揮很大的效果」。 談及政府推動金門公共建設之成果,總統說,從民國92年到97年間,兩岸一般旅客的往返只有在節日包機,班次也相當少,一年最多僅有48班,而從民國98年8月起開辦兩岸定期航班後,「情況快速增加」,當年往返班次總數約為8,300班,大幅增進兩岸民間交流;此外,政府也在民國99年通過金門大橋建設計畫,並在100年開工動土,期能提供大小金門民眾更為便利的交通,政府也與中國陸簽訂「供水合同」,從大陸引水至金門,以解決金門地區長期的缺水問題。 總統說,他在去(104)年11月與中國大陸領導人習近平先生在新加坡會晤時,也特別在晚宴時準備了兩瓶79年出產的金門高粱,象徵臺海從過去的相互交戰走向和平,「從衝突的熱點變成和平的大道」,別具時代意義。而兩岸和平的基礎就是建立在「九二共識」之上,總統強調,他在上任後,堅持在中華民國憲法的架構下,維持臺海「不統、不獨、不武」的現狀,並在「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基礎上,推動兩岸和平發展,目前也獲致許多成果,從民國97年迄今,雙方主管兩岸事務的首長也已有7次會晤並互稱官銜,日前也正式設立兩岸事務首長熱線,凡此均顯兩岸關係已達到相當穩定和平的狀態。 稍後,總統前往金門大橋視察工程進度。在抵達工地現場後,首先聽取國工局說明大橋基樁作業情形及建設計畫簡報,並實地前往P51平台視察點,瞭解施工狀況。而在檢視金門大橋基樁鑽掘岩樣採集的6種花崗岩時,總統也建議相關單位可針對類此岩石標本研擬設置陳列館,除發揮文化創意、增進民眾知能外,也讓遊客瞭解跨海大橋的施工歷程。 總統致詞時表示,「金門大橋」是目前國內最大的跨海大橋工程,也是在他上任後積極推動的建設工程,截至去(104)年止,政府已投入新臺幣23億元,目前大橋的基樁及墩柱已經陸續完成,也證明金門大橋並非如外界戲稱「選前浮起、選後沈沒」的「選舉浮橋」。 總統強調,金門大橋工程不僅是政府照顧金門地區及對離島交通與基礎建設的重視,也為中央與地方合作推動重大建設樹立了典範,待工程完成後,不僅能夠便利大小金門的交通往來,促進金門地區的均衡發展,此座具有指標性意義的景觀大橋落成,也將為地方帶來豐厚的觀光效益,讓金門這座具有國際性工程地標水準的大橋,成為金門人民與全體國人的共同驕傲。對於目前施工進度的些許落後,他也期勉施工團隊努力,讓工程如期如質完工。 總統表示,金門位處兩岸最前線,長期肩負守衛臺澎金馬安全的重要角色,在過去經歷了無數大小戰役,包括古寧頭大捷及八二三砲戰等,奠定了臺灣長治久安與經濟發展的基礎,卻也在過去戰火交鋒下,影響到當地發展。因此,政府以「感恩、回饋」的心,致力推動金門各項公共建設,因為「要不是金門捍衛了臺灣的安全,臺灣不可能有今日的繁榮」。展望未來,至盼能在政府及金門鄉親的共同努力下,讓金門「從攻防的前線,變成觀光的前線」。 包括總統府秘書長曾永權、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高華柱、交通部長陳建宇、金門縣長陳福海及行政院工程會主委許俊逸等均陪同總統視察。 【總統府新聞稿】

類別

1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