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馬總統在薩爾瓦多共和國與隨行記者茶敘

馬英九總統2日晚間在薩爾瓦多共和國下榻行館與隨行記者進行茶敘。茶敘結束前,總統特別致贈紀念品予隨行記者,感謝他們採訪的辛勞。 總統在茶敘致詞內容全文為: 這次是我上任之後第二次出國訪問,來的地方跟第一次一樣,都是拉丁美洲的邦交國,活動的性質也是參加總統的就職典禮,但唯一不同的,就是我們上任一年了,在一年前提出來的活路外交、外交休兵,到底在實務上運作的情形如何?也到了一個可以進行初步驗收的階段。所以我們這次出來,主要是來驗證這一年我們分頭並進,一方面改善兩岸關係,二方面推動活路外交,尤其是外交休兵,儘管只有一年的時間,我們已經看出來,這樣的一個雙軌政策,不論在國內、國外,都收到不少的肯定,讓我們信心大增。當然有一些評論,在這一年當中,陸陸續續我們都聽到了,到這裡來之後也發現邦交國對於我們的活路外交基本上也非常支持。事實上,許多國家跟大陸的貿易量超過跟台灣的貿易量,這也是為什麼我特別向他們表示,一方面我們希望雙方能夠鞏固邦誼,也就是正式外交關係;另一方面他們要跟大陸發展經貿關係,也就是非正式外交關係的經貿關係,我們基本上都不會反對。這樣的話,讓海峽兩岸在沒有這些不必要的意識形態或過度對立後,能夠各有各的空間。 同時在僑務方面,我們也希望大家能夠休兵。海峽兩岸在海外都有大量的僑民,大陸地區的僑民愈來愈多,在這種情況下,雙方實在沒有必要在別人的國土上來對立,甚至於鬥爭,我覺得是完全沒有必要的,所以我們不但是活路外交,要外交休兵,同時也希望僑務方面不必像過去那樣的對立,但實際的作法,僑委會吳委員長也在悉心的規劃當中,整個的趨勢各位看得出來,就是實踐我在選舉的時候所提出來的-我們要做一個和平的締造者,因為這個觀念也是早年美國副國務卿Robert Zoellick所提出來的「負責任的利害關係者」,「負責任的利害關係者」是什麼樣的意義呢?我個人的解讀,第一就是受尊敬的和平締造者(Respectable Peace Maker),另外,我們來這裡,有很多的工作都是屬於我們對外的援助,對外援助是有一些傳統與理論基礎,OECD的國家會要求它的會員國在援外方面的金額可以達到GDP的0.7%。 各位都知道OECD是經濟合作發展組織,早年也被人稱作是「富國俱樂部」,因為都是歐美的先進國家,不過後來像韓國也加入了,當然也有人希望我們中華民國加入,但是現在還有許多政治上的困難,至少以我們經濟發展的情況,已經是符合OECD的標準了,這個時候我們也不能不像其他OECD的國家在他們國民所得來到美金15000元以上的時候所負擔援助的責任,畢竟我們處在一個貧富不均的地球,有許多的國家需要我們來援助,如何援助最好?我最近和蘇秘書長、歐部長及經濟部部長、農委會主委都在想,過去很基本的概念是希望教他釣魚、給他魚竿,而不是送魚給他。 這觀念其實可以稍微再發展一下,我們不是拿現款或貸款,給他去買魚,也不是直接買魚給他吃,而是教他釣魚;教他釣魚不是只教一次就完了,我們希望跟釣魚有關的配套都一起建立起來,我們一方面設立一個示範農場,教他種植某些作物,也希望設立職訓中心,對農產加工或其他方面,讓他學得一技之長;再進一步,能不能夠也幫助他們,把這類產業的技職體系給建立起來,培養可大可久的人才。 同樣的,我們國內有一套很完整的技職體系,現在也有多餘的能量,能不能在這方面合作,我覺得,這是我們中華民國將來在外交方面非常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幫助友邦來發展經濟,不只是一、兩個項目,而是比較整體、長期、宏觀的,換句話說,真正成為我們成長、發展的夥伴。我們要發展正派的「活路外交」,走的路就應該是這樣,換句話說,大家發展可大可久的關係,讓一些不被大家接受的做法逐漸淡出,代之以真正能幫助這些國家長遠的做法。 這兩天,各位可能有人看到我在跑步、游泳,我的腦袋裡都在想這些事情。用什麼方式能夠更有效地幫助這些友邦發展,讓他們也能跟我們一樣;我也想到,當年,早在古人的經典裡就提到「興滅國、繼絕世」的理想,古代中國有進取心,但並不掠奪,進取而不掠奪是中華文化裡重要的核心價值;鄭和下西洋,在東南亞也碰到有些國家有戰亂或其他的問題,他擁有強大的武力,不像我們出團是120人,他是2萬8千人,光那艘寶船就長達120多公尺,是哥倫布在90年後到東印度群島所乘船艦的5倍大,鄭和下西洋還比哥倫布早將近89年,這麼大的部隊下去,他的後勤、補給是非常可觀的,所以他的船團比其他國家都大,所以他有能力去「興滅國、繼絕世」,把別國正統恢復後就飄然而去,不在當地殖民,當時是這樣的作法;而在孔子的理論中也有「近悅遠來」,這些觀念都是代表了王道思想,當然這些思想與18、19、20世紀一些國家的想法有很大的距離,但到了21世紀,整個世界的思潮又回到了這種比較王道、一種共享、宏觀與平衡的發展,其實如果我們在這個時候能夠發展這種論述,我覺得對台灣而言是很好的做法。 剛好我們捉住了歷史的機遇,能夠改善兩岸關係,讓我們的外交人員不必再汲汲營營於一些惡鬥,使得整個國際社會中,海峽兩岸第一次能夠讓我們的友邦及朋友,不必被迫去選邊,也可以同時發展關係,我們的友邦跟我們發展正式關係,當然也包括剛才所講的成長與發展的夥伴,另外一方面,他要跟大陸發展經貿關係,如果那是符合他的國家利益,我們似乎完全沒有必要去阻止,因為連我們自己到現在為止,都跟中國大陸簽了9項協議了,如果還要去阻止我們的盟邦與中國大陸往來,這既不合理、也不可行。所以我們想把這套做法擴大,我相信很多國家會贊成,至少到現在為止,我幾乎沒有聽到那個國家是反對我們這樣做的,我覺得這一點對台灣未來在這個地球上生存發展是非常重要的理論,其實我剛才講,回想以前,我們老祖宗也多少都有提到,基本上就是王道的思想,能夠把這些做法逐漸地在實際作業上能夠展現出來,所以我想我簡短的開了個頭,下面就按既定議程,讓其他參與活動的同仁也有機會表達他們的看法。謝謝大家。 【資料來源:總統府新聞稿】

類別

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