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馬總統出席97年「行政院暨所屬機關高階主管大陸工作研習會」

馬英九總統今天上午在台灣大學出席97年「行政院暨所屬機關高階主管大陸工作研習會」,期勉與會人士要凝聚共識、齊一步伐,在未來的大陸政策上,展現更高的前瞻性與更大的協調性。 總統致詞時首先表示,自5月20日上任迄今,政府在兩岸關係與大陸工作上,於預定時程之內獲致豐碩的成果,這並非鼓舞士氣,而是從民眾的反應及國際社會的觀感獲得應證。 總統指出,12月15日大三通以來,根據國內各民意調查機構調查的結果,顯示有6成5以上的民眾感到滿意,部分議題甚至達到8成,儘管陸客來台人數成長緩慢,但在節省時間、費用上卻是立竿見影。 總統表示,兩岸開放受到國際媒體廣泛報導,國際社會對台灣的觀感發生改變,過去有些國家曾認為我們是「麻煩的製造者」,經過政府努力改善兩岸關係,降低海峽緊張,已將東亞兩大未爆彈(朝鮮半島與台灣海峽)減少一個,這項努力並獲得許多國家的肯定。我們在東亞地區扮演「和平的締造者」(Peace Maker)的角色,是很重要的一步。 總統指出,美國商業環境風險評估公司(BERI)今年1月的「投資環境風險評估報告」中指出,台灣的投資環境評比居全球第15名,但到了9月則提升到第5名,名次上升的原因是海峽緊張大幅降低。此外,美國總統布希在7月30日接受訪問時曾表示:「I was pleased with the state of the relations between Taiwan and China.」,布希總統對於兩岸間的關係感到高興與滿意,除美國外,日本、歐盟、東南亞國家及邦交國都有同樣的反應。 有關兩岸關係的定位,總統表示,1949年到1991年是兩岸相互否認的時期,自1991年第一次修憲及1992年制訂「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後獲得確認,在此之前兩岸間深具衝突性。1991年以後,雙方逐漸走向互不否認的階段,對於要如何互不否認,則有待透過雙方的互動與實質交流加以認定。之所以要談定位問題,目的在於要讓兩岸間擱置爭議並追求雙贏上。總統強調,我們所講的定位,一定是在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尊重台灣主流民意所作出的定位。 總統指出,雖然大陸對我們有威脅,像是對台部署飛彈,但也是一個重要機會,我們應該要把機會極大化、威脅極小化,才能真正讓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總統再次表示,在中華民國憲法的架構下所提出的兩岸政策是「不統、不獨、不武」,不統是任內不會與大陸討論兩岸統一的問題,不獨是我們不會支持法理台獨,不武是反對使用武力解決台灣問題,這個主張就是維持台海現狀。 為增進兩岸間的發展與互動,總統鼓勵政府各部會在兩岸關係中,主動找出「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的政策,並設法成為可以讓海基會與海協會進行談判、討論的議題,兩岸間的交流並非只限於交通、經濟,在文化、教育環保等議題都可能有需要進行談判。 對於有人質疑中國國民黨已獲得執政,為何還要進行國共論壇事?總統表示,美國與中國大陸目前有超過60個的溝通管道,不同的問題有不同的人進行溝通,美國與中國大陸有邦交,我們與中國大陸不可能有這種關係。我們與大陸有許多事務需要溝通,海基會與海協會雖然提供了溝通平台,但不可能完全取代各部會的權責,也無法完全發揮民間團體的功能,民間團體依法律規定不能簽署協議,但可以進行溝通,在過程中雖非正式也未經政府授權,但他們的意見可以作為政府施政的參考。 總統指出,從兩岸關係看我國的外交政策,外交部提出兩岸進行「和解」與「休兵」,截至目前為止我們尚未與大陸就這方面進行協商、談判,但國際氣氛已有相當大的改變。兩岸已逐漸瞭解到在國際社會中,雙方不要再進行割頸割喉式的競爭,因為那樣的結果只會帶來無窮的後患,因為一旦採用割頸割喉式的競爭,雙方都會無所不用其極,外交資源就會投注在有問題的人或花在有問題的事上。 為充分突顯台灣的地理優勢,總統強調,開放大三通不只是為了大陸,下一步要做的是希望能與東京、首爾及上海等城內機場建立聯繫,這些有城內機場的國家,已逐漸開始將他們的城內機場增加國際航線,政府下一步要努力的地方就是希望能為民眾省下地面交通所花費的時間,為民眾帶來更多的便利性。 對於兩岸政策的宣導,總統期盼各部會應做好相關文宣工作,向民眾清楚說明政策概念,尤其「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的政策最為重要。總統也指出,當宣導不力時,將會引起外界的誤解,他期盼在推動大陸政策時,各部會要多做溝通,讓民眾、反對黨、民意代表瞭解政府的政策,小的事情也許可以用發布新聞稿的方式解決,但必要的時候應該要召開記者會讓大家瞭解,溝通的重要性絕對不亞於政策的內容。總統也期勉與會人士要凝聚共識、齊一步伐,在未來的大陸政策上,展現更高的前瞻性與更大的協調性。 【資料來源:總統府新聞稿】

類別

9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