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馬總統出席「第九屆遠見雜誌華人企業領袖高峰會」開幕典禮

馬英九總統上午於出席「第九屆遠見雜誌華人企業領袖高峰會」開幕典禮致詞時表示,面對國內外的各種挑戰,臺灣更要加速改革及脫胎換骨,才能跟上世界,邁向卓越。 總統指出,去年我與中國大陸簽署「兩岸經濟協議」(ECFA)後,包括日本、新加坡及紐西蘭也分別與我完成投資協議或洽商經濟合作協議之可行性,期盼臺灣在未來10年內能夠加入「跨太平洋經濟夥伴協定」(TPP),而此為重要且高難度的挑戰。 總統期盼國人與政府共同朝三方向努力前進:一、讓創新人才出頭,並留在臺灣:我國有許多選手在國際設計展、發明展中贏得佳績,獲致國際高度肯定,而政府對於「創新」也提出多項重要措施,目的就是要讓臺灣從「效率驅動經濟」轉變成為「創新驅動經濟」;二、做好進一步開放的準備:我國已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簽訂ECFA或與其它國家商談經濟合作或自由貿易等事宜,但與主要競爭對手如香港、韓國、新加坡等國相較,我們開放的腳步仍屬落後,必須積極面對「開放」;三、建立理性的政治空間:諾貝爾獎經濟學得主Thomas Sargent教授認為,國家債務危機是可以解決的,但真正困難的是「政治」,因此如何建立理性的探討空間,化解國內的對立情形,愈發重要。 對於遠見雜誌創辦人高希均教授會中提到「和平」的重要性,總統強調,和平是臺灣成功的必要條件,因此政府積極改善兩岸關係,目的就是希望為臺海帶來和平;而和平,並非只有不打仗,更重要的是如何以理性、溫和的方式來解決問題。總統談到,每年7月15日他都會前往總統府前的「白色恐怖紀念碑」,向受難者及其家屬致意與致歉;回顧事件發生當時的環境,沒有和平,只有戰爭,而為應付戰爭,許多地方便採取非常手段,包括長達38年的戒嚴。一如德國在戰後為了對納粹罪行表達歉意,特別發動「面對過去、痛下決心、全面改革」的社會運動,臺灣也在過去二、三十年來一直積極從事這項工作,因為戒嚴帶來許多苦痛、嚴重侵害人權並傷害國家制度,因此他簽署了二項國際人權公約,希望能提升臺灣的人權水準與國際相同,勿再發生類似白色恐怖情事。總統強調,臺灣已走出戒嚴陰霾,我們不但要記住這段歷史教訓,政府與國人更要共同面對歷史、痛定思痛、澈底改革與全面彌補,才會有更美好的前景。 總統最後語重心長地表示,臺灣擁有優秀的人才、良好的基礎建設及優異的地理環境,必須運用智慧,讓這些條件做最好的發揮;中華文化有四、五千年悠久的歷史,其中不乏以戰爭手段來解決問題的例子,但他衷心期盼兩岸人民可以用最理性的態度、更溫和的方法解決彼此的差異,因為「戰爭沒有贏家,和平沒有輸家」,和平還可以創造紅利,使臺灣的國際關係獲得改善,並進一步讓中華民國在國際間成為受人尊敬、令人感動的國家。 【總統府新聞稿】

類別

1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