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
紀要 |
來源 |
2001.8.2 |
香港特區政府民政事務局所進行的民意調查結果顯示,港人對政府整體表現的滿意程度下挫7個百分點,由5月份的34%,跌至最近的27%。 |
信報,2001.8.3 |
2001.8.6 |
城市大學校董會行政委員會一致通過,不對該校市場營銷學系副教授李少民進行紀律聆訊,並允許其繼續履行任教的合約。 |
文匯報,2001.8.4 |
2001.8.7 |
我內政部公布自8月8日起,對於曾進入台灣地區的香港澳門居民得持有效期6個月以上之香港或澳門護照或永久居留資格證件及訂妥船位之回程或離境機船票,放寬入台簽證措施,給予臨時入境停留14日的臨時入境停留通知單,以方便港、澳旅客。 |
東方日報,2001.8.7 |
2001.8.8 |
美國國務院向國會提交的香港情勢報告指出,香港仍是亞洲最自由的城市之一,但有關特區政府對法輪功的言論、大陸駐港官員警告不要與支持臺獨的商人做生意、居留權案尋求「人大」釋法,以及香港「中聯辦」要求香港教區低調處理「宣聖」事宜等事件,美國則表示關注。
澳門特區政府旅遊局副局長文綺華表示,我國給予港澳居民臨時入境停留14日的措施,有助於臺澳在旅遊業方面的相互交流,甚至對通商往來都有正面的影響。 |
大公報,2001.8.9
華僑報,2001.8.9 |
2001.8.15 |
澳門行政法務司司長陳麗敏和大陸「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劉家琛分別代表「中」澳雙方簽署「關於內地與澳門特別行政區法院就民商事案件相互委託送達司法文書和調取證據的安排」的司法協議書。此項協議書的簽訂,有助於保護兩地交往所發生的訴訟之合法權益。
澳門特區政府統計暨普查局資料顯示,今年1月至7月從澳門國際機場入境的旅客為494,000餘人次,較去年同期增加5.6%,客源主要來自臺灣及大陸,分別佔86.5%及7.5%。 |
華僑報,2001.8.16
市民日報,2001.8.16 |
2001.8.20 |
美國航空母艦「星座號」及其他6艘軍艦共6,500名官兵抵達香港,進行6天的訪問。
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公布5至7月的失業率為4.7%,比上一季微升0.1%。 |
大公報,2001.8.21
香港經濟日報,2001.8.21
|
2001.8.21 |
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公布7月份的整體消費物價,較去年同期下跌0.9%。 |
信報,2001.8.22 |
2001.8.22 |
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梁錦松訪問北京後返港表示,大陸當局與香港已就內地居民赴港短期旅遊的安排達成共識,目前仍待大陸「國務院」批准。 |
明報,2001.8.23 |
2001.8.23 |
澳門的勞動人口估計為218,000人,其中就業人口為204,200人,失業人口為13,700人,失業率為6.3%。 |
華僑報,2001.8.24 |
2001.8.24 |
澳門在2000年的本地生產總值為澳門幣49,828.315仟元,較1999年增長4.6%,人均收入為113,847元。 |
澳門日報,2001.8.25 |
2001.8.27 |
有關我政府鬆綁「戒急用忍」政策,香港行政長官董建華及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梁錦松均認為,短期對香港有影響,但長期對香港則是件好事。 |
商報,2001.8.28 |
2001.8.28 |
香港友好協進會一行32人來臺訪問5天。該團團員除擔任訪問團顧問的「中聯辦台灣事務部部長」邢魁山之外,另有10多位大陸「全國政協委員」同行。
澳門統計暨普查局公布第2季澳門就業資料,勞動人口為218,800人,失業人口為14,000人,且失業人口以建築業為主。 |
文匯報,2001.8.29
澳門日報,2001.8.29 |
2001.8.29 |
大陸東方航空董事長葉毅幹表示,東方航空可望於9月份與華航簽訂協議,華航將擁有東方航空旗下的中國貨運航空公司之25%的股權。 |
信報,2001.8.30 |
2001.8.31 |
香港特區政府再次修訂全年經濟預測,包括:全年經濟增長由原來的3%調低至1%;失業情況會持續惡化;通縮會擴大至1.3%。
海基會副秘書長顏萬進表示,澳門機場使澳門在兩岸關係中扮演不可替代的重要中介角色。他也指出,我方對臺澳關係持開放的立場。對於近期港府准許中華旅行社在機場發放入臺證乙事,如果澳門政府也允許的話,我方亦會立即配合。 |
明報,2001.9.1
華僑報,2001.9.1 |
2001.9.4 |
大陸「總理」朱鎔基於訪問愛爾蘭時,對香港的經濟情況發表談話。他指出,雖然香港的全年經濟增長調低至1%,但香港有大陸做為後盾,經濟也「壞不了」。他並呼籲港人不要太悲觀,而應團結一致,不要「議而不決,決而不行」。 |
明報,2001.9.5 |
2001.9.5 |
雖然朱鎔基於訪問比利時之際,表明其呼籲香港不要「議而不決,決而不行」的言論,並沒有批評特區政府的意思,但仍有部分學者批評董特首優柔寡斷及港府朝令夕改,令港人對政府大失信心,導致北京高層對特區政府的辦事能力產生疑問。
華航正式與東方航空簽訂協議,擁有東方航空旗下的中國貨運航空公司之25%的股權。 |
蘋果日報,2001.9.6
信報,2001.9.6 |
2001.9.6 |
香港財政司司長梁錦松出席粵港經濟論壇時表示,在「一國兩制」下,將香港納入大陸經濟規劃有一定的困難。為做到優勢互補,雙方須加強溝通。 |
大公報,2001.9.7 |
2001.9.8 |
港澳媒體報導我開放港澳居民領取臨時入境停留通知單措施實施滿1個月,總計有2,934人次申請,平均每日95人次。我境管局行政室主任何榮村認為實施成效良好。 |
大公報,2001.9.9;新華澳報,2001.9.9 |
2001.9.9 |
香港工會聯合會近千名會員和家屬遊行到特區政府總部請願,要求特區政府刺激經濟及增加就業。 |
文匯報,2001.9.10 |
2001.9.11 |
在美國遭受恐怖份子攻擊後,正在上海訪問的香港財政司司長梁錦松的發言人表示,特區政府正密切關注此次事件,而香港股市則暫時沒有理由要停市。 |
文匯報,2001.9.12 |
2001.9.12 |
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梁錦松指出,美國在短、中期的復甦增長速度會受到九一一事件的影響,而香港也會在出口及轉口方面受到影響,間接令增長減慢。對於香港股市繼續開市的作法,梁錦松認為只要香港市場風險管理良好,一定要維持市場開放。
澳門行政長官何厚鏵表示,特區政府正評估九一一事件對澳門經濟造成的影響。澳門本地學者認為,此一事件對澳門的衝擊很小,但對出口及吸引外資投資旅遊、博彩業方面,則會有不利影響。 |
文匯報,2001.9.13
澳門日報,2001.9.13 |
2001.9.13 |
香港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曾蔭權評估九一一事件對香港經濟影響時表示,該事件可能促使美國有更大的減息空間和國際合作機會。
香港特區政府保安局局長葉劉淑儀指出,將汲取美國遇襲經驗並高度戒備。 |
文匯報,2001.9.14
文匯報,2001.9.14 |
2001.9.18 |
美國駐港總領事館官員表示,九一一事件後,為因應美國政府要求評估保安狀況,該館一度暫停辦公。該館將繼續與香港及澳門政府合作,採取防範恐怖活動的措施。
香港特區政府表示,金融管理局與警方一直都有留意恐怖份子透過香港進行洗錢的活動,並有效執行有關條約。
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梁錦松表示,美國經濟情況仍左右香港,減息對股市有正面影響。 |
文匯報,2001.9.19
文匯報,2001.9.19
文匯報,2001.9.19 |
2001.9.19 |
香港特別行政區與愛爾蘭政府簽署刑事事宜相互司法協助協定。 |
大公報,2001.9.20 |
2001.9.20 |
香港行政長官董建華就九一一事件對香港經濟影響問題表示,香港經濟復甦將需要更長的時間。
香港貿易發展局行政總裁施祖祥表示,九一一事件對香港經濟所造成的負面影響難以估計。短期內將會減少訂單,但大陸進入世貿組織後將有轉機。
香港特區政府律政司司長梁愛詩表示,大陸進入世貿組織後,依據民法通則和合同法,涉外合同的當事人與外商和港商簽署各類合同時,應儘量使用香港的仲裁機構來處理糾紛,而香港特區政府稍後也會向大陸當局提出相互承認的建議。
民進黨中國事務部主任顏建發表示,目前臺澳關係停留在民間層次難成氣候,雙方可透過半官方團體增進瞭解,以及規劃經濟合作藍圖。 |
文匯報,2001.9.21
文匯報,2001.9.21
大公報,2001.9.21
華僑報,2001.9.21 |
2001.9.22 |
香港特區政府的經濟顧問委員會召開會議,評估美國局勢對香港的影響。一般認為,香港的航空、出口業、旅遊及酒店業將受到九一一事件的影響,促使香港可能步入經濟衰退期。 |
明報,2001.9.23 |
2001.9.23 |
澳門第2屆立法會選舉順利選出10名直選議員及10名間選議員。直選方面的投票率為52.32%,其中屬於民主派的「民主新澳門」在直選獲得高票。 |
澳門日報,2001.9.24 |
2001.9.24 |
香港立法會財務委員會通過香港特區政府所提措施,向3間香港註冊的航空公司、機管局及17間在機場內提供專營服務的公司提供第3者責任賠償保證,香港特區政府最高須承擔81億美元(約631億港元)的金額。
國泰、港龍及華民3家航空公司,最後均自行與保險業者達成協議,不必動用特區政府擔保。香港特區政府經濟局對港龍、國泰已與私營保險公司達成協議則表示歡迎。
香港特區政府民政事務局定期進行的民意調查結果顯示,有超過40%的受訪者看淡香港前景,而其中以經濟問題最受關注,且憂慮就業問題的人數亦有所增加。 |
明報,2001.9.25
明報,2001.9.25
信報,2001.9.25 |
2001.9.25 |
香港特區政府財經事務局的最新經濟形勢評估指出,美國大規模開戰的影響很大,包括香港在內的全球經濟將受到顯著和持久的負面影響。
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公布2001年8月的轉口及出口的總出口貨值急跌9.1%,是連續第6個月下跌,反映香港外貿形勢在未來數月將進一步惡化。
澳門航空公司表示,有關九一一事件所引起的全球飛機第三者責任保險賠償額問題,已透過澳門保險公司與兩家保險業者達成新安排。 |
文匯報,2001.9.26
大公報,2001.9.26
澳門日報,2001.9.26 |
2001.9.26 |
港府財政司司長梁錦松於出席立法會財經事務委員會討論九一一事件時表示,今年港府3項主要收入(包括賣地收入、外匯基金投資及推出第2批地鐵股票)將因經濟環境轉變而大幅或全部受到影響。
港府經濟顧問鄧廣堯表示,九一一事件對香港的出口、旅遊及零售業均有影響,失業率也會上升,預料香港經濟情況到明年初仍然不樂觀。 |
大公報,2001.9.27;香港經濟日報,2001.9.27
大公報,2001.9.27;香港經濟日報,2001.9.27 |
2001.9.27 |
香港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曾蔭權與廣東省高層官員會面。曾蔭權提出港粵設立跨境基建統籌小組,協調兩地的鐵路、港口、機場,以及長遠經濟發展的前期規劃工作,以防止惡性競爭。 |
大公報,2001.9.28 |
2001.10.3 |
香港中文大學的一項調查顯示,港人的消費信心及情緒均有急劇惡化的趨勢。有45%的受訪者對未來5年香港的整體經濟情況感到悲觀,只有20%持樂觀態度。
澳門大學公布第2屆立法會選舉選民投票調查報告,顯示澳門大部分選民都能在獨立而理性的情況下行使投票權,且對特區政府的認同感增加,並相信立法會的代表性會有監督政府的作用。 |
星島日報,2001.10.4
華僑報,2001.10.4 |
2001.10.7 |
香港各界召開慶祝雙十節暨辛亥革命九十週年大會,共有1,300多名各界人士出席盛會。 |
蘋果日報,2001.10.8 |
2001.10.8 |
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梁錦松表示,美國開戰對香港股市及樓市的影響尚屬未知數,目前保持觀望態度。 |
大公報,2001.10.9 |
2001.10.10 |
香港各界慶祝雙十節暨辛亥革命九十週年大會分別在青山紅樓及港麗酒店舉行慶祝雙十國慶活動。
澳門紀念辛亥革命九十週年活動於國父紀念館舉行,各界人士約200人出席。
香港行政長官董建華發表其任內第5份施政報告。該報告以促進經濟順利轉型及紓解民困為重點,惟一般輿論認為特區政府對港人僅施予小恩小惠,並不足以提振港人對特區政府及經濟前景的信心。
澳門行政長官何厚鏵以行政命令公布第2屆立法會7名委任議員。 |
蘋果日報,2001.10.11
澳門日報,2001.10.11
明報,2001.10.11
華僑報,2001.10.11 |
2001.10.11 |
香港特區政府入境處宣布,由10月15日起加快我國旅客入境許可證的簽發服務,由原來只限3年多次可以申辦快證,擴大到1年多次亦可申辦快證,並取消每日500個名額的限制。
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的民意調查顯示,高達65%的受訪者認為,施政報告的紓困措施不足。
有關取消「香港遊」配額制度,澳門旅遊業者預估,未來澳門每年將可增加50萬遊客。 |
成報,2001.10.12
蘋果日報,2001.10.12
澳門日報,2001.10.12 |
2001.10.16 |
香港特區政府入境處助理處長蕭松傑估計,放寬大陸商務旅客簽證的措施在今年底實施後,赴港人次將會增加3至4成。
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公布7月至9月的失業率由4.9%急升至5.3%。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梁錦松表示,九一一事件對香港衝擊大,預料失業率將會繼續上升。 |
大公報,2001.10.17
蘋果日報,2001.10.17 |
2001.10.17 |
澳門行政長官何厚鏵表示,明年澳門必會出現財政赤字,澳門特區政府將全力紓困。 |
澳門日報,2001.10.18 |
2001.10.18 |
世界經濟論壇的最新研究報告將香港的競爭力由全球排名第7位降至第13位。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梁錦松認為,此舉反映香港的人才培訓不足,必須由資源型經濟轉為知識型經濟,才可以重新提昇競爭力。 |
香港經濟日報,2001.10.
19 |
2001.10.22 |
香港特區政府入境處宣布,將由2001年11月1日開始放寬及簡化海外大陸公民申請赴港的手續,以降低申請人在海外居留期的要求,由原先的3年縮短成為1年。 |
香港經濟日報,2001.10.
23 |
2001.10.23 |
「北京市市長」劉淇宣布為港商提供優惠的6大措施。一般認為,該項政策有利於香港早一步進入大陸市場。 |
信報,2001.10.24 |
2001.10.26 |
香港特區政府入境處提出修訂「入境條例」,限制大陸駐港公職人員即使在香港逗留7年以上,也不得享有居留權。 |
信報,2001.10.27 |
2001.10.28 |
香港特區政府入境處首席入境主任趙偉佳表示,明年4月中起,我國旅客向特許航空公司購買機票時,可透過電腦即時向入境處提出網上快證申請,香港特區政府可在兩、三分鐘內回覆結果。
我國五名工運人士於10月26日搭機赴香港參加「反全球貧窮化陣線」遊行,遭香港特區政府拒絕入境。香港特區政府保安局局長葉劉淑儀表示,入境處處長有權行駛酌情權,決定拒絕讓若干不符合香港利益的人士入境。
「世界經濟論壇第10屆東亞高峰會」於10月29日至31日在香港舉行,約有800名亞洲各國政經要人出席。 |
星島日報,2001.10.29
明報,2001.10.29
大公報,2001.10.29 |
2001.10.30 |
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有關港人對施政報告評價的調查結果顯示,有43%的受訪者對香港前途的信心減少,而對行政長官董建華的評分更跌至48.9分。 |
明報,2001.10.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