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壹、政治

叶非比

█ 「十六大」确立总政策方针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期未来20年内,使大陆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
█ 党章修正社会主义基本论述。扩大中共执政基础的「三个代表」理论载入,与毛、邓理论并列。江泽民掌握意识形态解释权。
█ 政治报告宣示积极稳妥进行「政改」,首度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以推动党大会常任制作为党内民主重点。
█ 人事更替平稳过渡,幅度为建政以来最大,权力传承朝向制度化发展。地方首长大批进入中央政治局,有助政策协调与推动。
█ 9名政治局常委显现派系利益妥协痕迹,曾庆红掌握党务关键地位,江系人马恐将牵制总书记胡锦涛决策权。政府职位须至3月全国人大会议底定。
█ 江泽民可能於未来数年续留任中央军委主席。传媒排名仍为头号领导人,现阶段仍居核心指导地位。
█ 中央政治局会议内容首度向外界披露,胡锦涛曝光率持续上升,展现亲民扶贫形象。
█ 新一代领导务实注重改革绩效,惟须面对体制积弊及经社危机等重大挑战。贪腐愈演愈烈,危及共党执政地位。

2002年10至12月大陆整体政治情势基本平稳,暗藏波涛。中共第十六届党代表大会及十六届一中全会於11月8至15日举行,对新世纪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党的建设作出战略部署,图以创新思维强化执政能力。权力大换班党内高层有分歧意见,江泽民运作李瑞环退出政治局常委,江、胡形成权力双轨制,曾庆红关键地位凸显,胡锦涛在接班困境中致力逐步展现施政新风格。新一轮省、部级领导换班展开,系列年终工作会议规划2003年政策方向。

 
以下谨从大陆政情稳定及不稳定两面因素简析大陆政治情势现况: 大陆政情稳定的正面(有利)因素
一、「十六大」擘划政、经治国方略,「三个代表」载入党章
  ◆会前严密部署人事、思想、舆论宣传
   

「十六大」前中共致力营造内外稳定情势。人事部署方面:38个选举单位於年中选出2,120名党代表,其中大专以上学历者占91.7%(「十五大」时占83.5%),年龄55岁以下者占63.1%(「十五大」时占63.5%)。自2001年9月开始调整的新届省级领导班子亦於6月中旬全部选出(率皆成为「十六大」中央委员。换届特色为平均年龄降低,东西部跨省调配频繁、中央调至地方、学历提高、多具有企管经历或经济专业背景等)。据悉在曾庆红主导下,中共中央曾组成上千人的调查团,下到各省市进行民意调查(任用基准强调「靠得住、有本事」之政治忠诚度,而非民意支持度。刘彤,「江泽民架空总书记夺军权」,开放杂志,2002.12,pp.11-14)。

思想部署方面:江泽民多次提出「十六大」最重要的准备工作就是理论准备,图以「三个代表」理论突破寻求共党长久执政的利基(8月下旬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适时出版,为其第二本理论专著[第一本为去年11月出版之论党的建设])。从2001年10月26日於中南海举行第一次起草组会议起,江就多次下达指示,该报告总计向党内外徵求意见达数十次,修改意见有几百条(徐四民,「从全国政协常委会议听『十六大』详情报告」,镜报月刊,2002.12,pp.22-23)。於2002年夏北戴河会议交由党内大范围讨论,再徵求民主党派意见後定稿。党章修正案亦进行相应之修正。舆论管制与宣传方面,中共发动大规模的「清污」运动(加大整顿新闻、出版、网络、信息领域,抵制境外敌对势力的政治宣传和煽动,防堵各式政治谣言[尤指高层领导人更替之揣测],抵制危害国家安全、政治稳定、社会团结的信息和敌对宣传)。而官方传媒为「十六大」造势如火如荼进行,主要集中在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吹捧「三个代表」,宣扬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即江掌政13年以来)的成就等,以确保「十六大」顺利召开。10月下旬江泽民访美,意在律定未来互动框架,并巩固其作为世界级领导人的定位。11月3至5日举行十五届七中全会,通过将「政治报告」及「党章修正案」提交「十六大」审议。

  ◆江泽民发表政治报告,为党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11月8日「十六大」开幕式後,江泽民代表十五届中央委员会发表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反映出对江执政时期的总检讨,并在新的内外环境情势下提出大陆政、经前景的战略规划(两万余字,分为10个部分:过去5年的工作和13年的基本经验、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包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4层面]、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国防和军队建设、「一国两制」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国际形势和对外工作、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重点包括:

—提出「十大坚持」(1.坚持以邓理论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2.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3.坚持改革开放、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4.坚持4项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5.坚持物质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6.坚持稳定压倒一切;7.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8.坚持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9.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0.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总结其基本经验就是「三个代表」(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发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前景。经济方面的具体目标是在今後20年内国内生产总值(GDP)「翻两番」(即增为4倍),其具体政策内涵为:1.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出新型工业化路子;2.非公有经济制地位再提升,为「社会主义建设者」,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其发展;3.建立新的分配制度思维,允许资本、技术、管理及劳动等生产要素按贡献程度参与分配,首重分配效率、再重分配公平,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得到保护;4.国企改革向大企业集中,实施投资主体多元化,逐步引入外资及国内民间资本;5.明确提出「城乡二元结构」及「统筹城乡发展」,以致力解决农村问题。

—积极稳妥进行政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设法结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要项为:1.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优化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结构、加强同民主党派合作共事、扩大基层民主);2.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提高立法质量、加强对执法活动的监督、维护法制统一和尊严,防止和克服地方和部门的保护主义);3.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4.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充分反映民意,建立与民众利益相关重大事项之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5.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继续推进政府机构改革);6.推进司法体制改革;7.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8.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实行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制度、推行政务公开、加强组织监督、民主监督、发挥舆论监督作用);9.维护社会稳定(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国家安全工作)。

—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坚持党要党管、从严治党,提高党的领导和执政水准,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此两大历史课题,健全民主集中制(完善党大会及委员会制度为重点,建立健全及反映党员及组织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建设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做好基层党建,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展开反腐斗争。

  ◆党章修改纳入「三个代表」,与马列毛、邓理论并列
   

党章修正案总纲侧重政党再定位。在「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後加入「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以「两个先锋队」重新定位党的代表性),并明定「三个代表」,与马列主义、毛思想、邓理论,同为中共行动指南。总纲第一段结束改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原本系为「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将「我国正处於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为「我国正处於并将长期处於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删除「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等字眼。而入党对象放宽为「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以较含蓄方式表明允许私营企业主入党。此外,依据政治报告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相应修正党章中「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和「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部分的论述。分析家认为新党纲为中共迈向资本主义作出了「与时俱进」的实质大改变(顾尔德,「中共大改党章,9工程师面临挑战」,新新闻,2002.11.21-27,pp.38-39)。「十六大」後中共高层推动扑天盖地的学习活动,12月初组织「学习『十六大』精神中央宣讲团」赴各地宣讲,学习主轴为「三个代表」,其应将入宪。惟据香港文汇报披露,由於届时十届人大需承担政府领导换届,加入世贸组织後第一次机构改革等繁重任务,修宪可能延至2004年3月十届二次会议举行(文汇报,2002.12.16)。

  ◆政治报告及党章修改反映以新思维规划政、经战略,维系共党统治合法性
   

北京学界统计政治报告提出了新的思想及举措达25项之多(香港信报,2002.12.20),显示中共高层致力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达到长久执政兴国的最终目标。政治报告及党章修改显示的意涵包括:

1.确立「三个代表」思想纲领性地位,中共走向现代化转型

「三个代表」显示中共正将思想领域「非共化」(即使中共党章仍指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从扩大党的代表性及巩固政权的合法性寻求永续执政的生机。其本质发生变化,已在准备面临愈来愈社会民主党化的前景。且显示中共有意把社会日趋多元後的其他利益团体,置於共党控制范围内。未来有关「三个代表」实质内涵的扩充,江泽民将掌握意识形态的解释权。

2.经济建设将是新领导集体班子最重要的核心任务

中共领导人抓住经济建设的中心目标,规划跃进式的「经改」蓝图,作为维系政治稳定的基础。面对最有活力的非公有制经济,「十六大」再予肯定提升。同时给予私营财富更多的保障,挑战平均主义的分配制度,接纳私营企业主入党,深化国有资产管理制(据悉,第四代领导将据以提出「国家所有,分级产权」的制度[以前是国家所有,分级管理]。香港信报,2002.12.20)。第一次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第一次将「加快城镇化进程」与「全面繁荣农村经济」相结合(唐文成,「政治报告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政纲」,镜报月刊,2002.12,pp.31-33)。意涵大陆进一步向市场经济转型(甚至转入国家资本主义的方向),中产阶级日渐壮大(「十六大」首次肯定中产阶级对国家的贡献。香港信报,2002.12.31)。但在拉拢这些社会先进力时,中共亦未忽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照顾弱势)的艰钜工作,俾能逐步走向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目标。

3.政治改革内涵较为充实,党内民主先行

「十六大」政治报告有关「政改」内容较「十五大」更为丰富与完整,篇幅不短,范围广大,显示自我改革意识的觉醒。然在实际操作面有其限制,绝不照搬西方模式,偏向行政改革层次,与外界期望的民主改革颇具落差。惟其中提出的若干新思考方向,颇值观察: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意识到多元社会广拓民主渠道的重要性);规范党委与人大、政府、政协以及人民团体的关系(著眼厘清党政关系);建立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与民众利益相关重大事项之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在决策机制、权力制约和监督上回应民意);坚持和完善人大制度、共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制协商制(加强和运用人大、政协角色);「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强调理性协调,缓和党内派系斗争。CNN,2002.12.31)、「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博采众制,构思大陆未来政制方向)。值得注意的是,在「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专项中,中共首度明确提出以完善党大会及委员会制度为党内民主的具体操作重点,「扩大在市、县进行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的试点,积极探索党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发挥代表作用的途径和形式」。

整体而言,「十六大」确立了经济路线,政治改革只处於从属地位。学者指出近年推动的「政改」包括政府机构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法治建设、农村基层民主等皆系「外围战」,并未触及「政改」的核心要目(香港信报,2002.12.31)。然而中共高层亦意识到深层「政改」不得不然的情势,将逐步试点推动新举措。据悉深圳将於2003年2或3月先试行「党政分离」,主要内容为将共党权力自行政及立法体系分出,并引进三权分立—深圳市政府、市人大及法院相互制衡。分析家认为系中共建政以来最大胆的政治改革(Financial Times,2003.1.13 )。惟在「稳定压倒一切」的前提下,第四代领导相关「政改」步伐料将审慎进行。

   
二、世代交班平顺过渡,幅度为建政以来最大,逐渐朝制度化发展
  ◆「十六届一中全会」胡锦涛出任总书记,江泽民留任中央军委主席
   

11月14日「十六大」闭幕日选举出198名新届中央委员及158名候补中央委员,分别按照5.1%和5.7%的差额比例选举产生(据称「十六大」前,中共高层组成46个考察组,并在3万多党员干部中对前述人选进行民主测评和推荐。苏松,「中共高层的全新政治组合」,镜报月刊,2002.12,pp.26-27)。二者合计,新人达180人,大专以上学历者98.6%,50岁以下者占5分之1以上,平均年龄55.4岁(上届为55.9岁)。广泛代表所属部门和各地区的利益,军方中委43人,占21.2%,候补中委21人,占13.3%;共青团系出身者占35名;几个最大的国企及金融机构代表也当选中委。并选出121名中纪委委员。

11月15日召开十六届一中全会,由出席的中央委员及候补中委选出24名中央政治局委员(及1名候补委员),从其中选出9名中央政治局常委: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曾庆红、黄菊、吴官正、李长春、罗干,胡锦涛任总书记(其他政治局委员为王乐泉、王兆国、回良玉、刘淇、刘云山、吴仪、张立昌、张德江、陈良宇、周永康、俞正声、贺国强、郭伯雄、曹刚川、曾培炎,候补委员为王刚。表一)。改组中央军委会成员,江泽民留任中央军委会主席(延续邓小平模式),副主席由郭伯雄(原常务副总参谋长)、曹刚川(原总装备部部长)出任,超过70岁以上委员全退(表二)。改组中央书记处成员,曾庆红(接替胡锦涛)成为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表三)。改组中央纪律审查委员会成员,吴官正出任中纪委书。

  ◆换届展现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特色,地方首长大幅进入政治局,常委人选显现派系利益痕迹
   

「十六大」权力重组展现出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特色,半数以上新血进入中央委员会,平均年龄降低、文化水平提高、兼具专业职能。政治局委员(含1名候补委员)平均年龄60.5岁(最长为罗干67岁,最年轻为刘云山55岁,上届平均年龄63.1岁),均具大专以上学历,绝大多数为理工科,属於市场技术官僚。原属党务系统有7人,政务系统有4人(专业的党务和意识形态干部地位上升,行政和管理官员的地位下降。法国广播电台,2002.11.28),地方系统有12人,军系有2人。而其中政治局常委平均年龄为62岁(最长为罗干67岁,最年轻为李长春58岁),较上届降低3.3岁(上届平均65.3岁)。

观察家认为此次交班是中共有史以来「最温和」的乙次,原7名常委仅胡锦涛1人留任,其他常委全由政治局委员升任,在「年龄限制」(此次以68岁年龄划线,江意在使李瑞环去职)和「任期限制」的框架下,中共高层权力转移已逐渐建立接班制度化基础,惟仍见各方平衡,派系利益妥协的痕迹(据悉吴官正由李瑞环提名;曾庆红、贾庆林、黄菊、李长春由江泽民提名;吴邦国、罗干由李鹏提名;温家宝由朱熔基提名)。常委由7名增至9名,属同一世代,集体决策色彩模式更为明显,政策需折冲妥协,胡锦涛难具拍版定案权威。有分析家指出彼等皆受共党教育长大,全是工程师,务实审慎,娴熟管理系统,但乏开创精神。宏观思维及战略思考能力都有待加强,固必须善用智囊(梁亮,「新领导人的共性与个性」,开放杂志,2002.12,pp.32-34)。整体而言,显现员额增加、职能强化(将党建、反腐、维稳等相关战线工作主管纳入决策成员)、分工细化(如将纪检与政法工作分离)等特色(本会资料,2002.11)。

此次换届最有特色的安排为地方势力大批进入中央政治局,地方工作资历成为新一代领导成员的重要特徵(除4名原具政治局委员委员身份的常委贾庆林[北京市委书记]、黄菊[上海市委书记]、李长春[广东省委书记]、吴官正[山东省委书记]外,新增8名:直辖市长或市委书记:北京刘淇、上海陈良宇、天津张立昌,沿海省委书记:江苏回良玉、广东张德江;中西部省委书记:新疆王乐泉、湖北俞正声、四川周永康[已调任公安部长]。另外贺国强於「十六大」前接任中央组织部长,原系重庆市委书记)。凸显中共重视地方建设工作,及经济发展决策之推动;有助未来中央与地方政策之协调,地方下情上达,另方面可强化中央的控制,贯彻政令。

  ◆新一轮省、部级领导干部展开相应调动,政府职位需至3月全国人大会议时底定
   

随著「十六大」党务新职的公布,新一轮省部级领导干部陆续换班(表四)。迹象显示胡锦涛审慎部署己身共青团系人马膺任要职。最受瞩目者为新任河南省委书记李克强、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分别出掌大陆人口最多、及最富庶的省分)、中央统战部长刘延东(女),以及预定接替陈良宇任上海市长的韩正(现为上海副市长)。而安徽省委副书记沈跃跃(女)可能出任中央组织部副部长,意涵胡锦涛首度对人事议题有发言权(中组部长贺国强为江系人马)。而据悉胡在政治局会议中提出未来正、副部级干部以58及53岁为年龄划线,此亦有助40、50岁年富力强的团系人士进驻(The Straits Times,2003.1.7)。

政府新职需至2003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会议时底定。胡锦涛届时正式接任国家主席,温家宝出任国务院总理(据悉4名副总理可能人选为黄菊[接替李岚清出任常务副总理]、曾培炎[分管计画、工业、财金]、吴仪[分管外交、外经贸]及回良玉[分管农业、水利]。香港太阳报,2003.1.13)。加上主管党务(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中央党校校长)的江亲信曾庆红,形成「胡、温、曾」体制。江泽民目前仍为排名头号领导人,在其保有实质权位和影响力下,既定政策路线应不会有重大变化(其他常委方面,吴邦国应将出任全国人大委员长,贾庆林接任全国政协主席,曾庆红据传可能出任国家副主席[另分管党建]、黄菊可能接任国务院常务副总理、李长春主管思想宣传、罗干可能出任人大副委员长)。

     
三、胡锦涛曝光率逐渐升高、曾庆红关键地位凸显,系列工作会议部署施政方向
  ◆中央政治局会议内容首度对外公开,胡锦涛藉以提升能见度
   

一向不对外披露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情形与政策决议,自「十六大」後由中共官方传媒公开。11月16日胡主持政治局第一次全体会议,对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进行全面部署,同时研究政治局分工和加强自身建设的有关问题(新华社,2002.11.16)。12月2日政治局第二次会议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03年经济工作(新华社,2002.12.2)。随後中共亦进一步公布於12月12日举行的政治局常委会内容,研究部署解决群众生活生产困难问题(新华社,2002.12.12)。塑造「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领导集体」用意甚为明显(联合报,2002.12.3,p.3)。在第三代领导政务职务未交接前,可视为胡锦涛运用此一形式增加能见度,建立「透明化」的名声。学者统计至12月底渠以政治局活动形式曝光,约有10次(包括前述政治局分工会议、常委会会议,及政治局集体学习「宪法」会议、研究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等。香港太阳报,2002.12.28)。

迹象显示胡锦涛逐渐掌握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各层面活动,其作为总书记的领导地位渐次凸显,媒体曝光率上升。惟目前并无「胡核心」的提法,统称「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其重要活动包括赴地方考察,展现亲民爱民、民粹主义作风,及被遗忘的贫苦大众扞卫者的形象,此举广获忠诚党员及一般民众的称颂(The New York Times,2003.1.12)。12月5至6日首先率中央书记处全体成员至革命胜地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提醒领导干部必须认清国际竞争的严峻挑战及未来任务的艰钜和复杂性,增强忧患意识,简朴度日,艰苦奋斗(新华社,2002.12.6。党内人士指出胡讲话大多数引述自毛泽东,有意表明权力基础之由来,而非邓或江)。2003年1月2至5日则赴内蒙考察(新华社,2003.1.5)。谈话重点在於抓紧群众温饱问题、增加就业岗位、加快欠发达地区之发展、改善「三农」问题,加强社会保障等。渠并参加各项中央工作会议,12月中旬於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代表座谈会时,对领导干部提出「4项具体要求」:牢记使命,勤奋工作;坚持宗旨,执政为民;改进作风,求真务实;加强学习,与时俱进(新华社,2002.12.17)。其他活动包括出席中央军委会座谈会、接见外宾(与芬兰总统晤面。与俄罗斯总统普亭通电话)、走访八个民主党派人士、12月4日於纪念宪法颁行20周年大会发表谈话(新华社,2002.12.4。宣示要进一步树立宪法意识和权威性。重申宪法的社会主义性质,及共党统治的不可动摇)。

在党务系统方面,据传中央国家安全领导小组组长已确定由胡锦涛出任,副组长为曾庆红与温家宝(The Straits Times,2002.12.20)。而外交、对台领导小组预期亦将由胡接管,有助渠进一步巩固其地位。胡虽尚未掌握全部的实质权力,惟秉持一贯审慎的姿态,徐图在新领导集体中发挥治党治国的作用。

  ◆曾庆红接替胡锦涛中央书记处、中央党校职位,声势看涨,温家宝准备接任总理
   

江泽民亲信曾庆红从政治局候补委员跃升至排名第五的常委,接替胡锦涛出任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中央党校校长,掌握组织人事,居於辅佐胡锦涛执政的关键地位。日本传媒指出渠很可能於3月全国人大会议时就任「国家副主席」(日本经济新闻,2002.12.29)。分析家指出曾虽频频曝光,亟欲树立公众形象,惟渠亦认识到与其他领导人合作推动大陆改革发展前景、维系稳定的共同利益,从近来其讲话均表态拥胡即可印证。

11月29日曾於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中发表之谈话,被北京政界视为反映第四代对「十六大」的评价,亦可说是代表第四代发表的执政宣言。其渠揭櫫的执政原则将从坚持「四个基本」(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落实「九个一切」(以实践来检验一切、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冲破、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都要坚决改变、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一切积极因素都要充分调动和凝聚起来、一切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贡献的劳动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得到保护、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泉源充分涌流)及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三大方面体现(香港信报,2002.12.27)。

预定出任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现任副总理)沈稳干练,深获朱熔基倚重,亦开始前赴偏远艰苦地区开展基层考察工作。渠於11月21至24日赴贵州考察,1月2至4日赴山西,看望贫农及城市困难职工(新华社,2003.1.5)。据悉渠正考虑改组国务院机构(例如可能将对外经贸部与国家经贸委合并为商务部、新设立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等,香港经济日报,2002.12.23),期能减少国家在经济领域的直接干预,提高监管效率。此将系20年来第三次重大的的机构改革(South China Morning Post,2003.1.6)。

  ◆经济、政法、组织、司法、宣传、农村工作会议次第召开,构划政策轮廓及反映当前问题
   

从2002年底开始中共召开系列工作会议,检讨年来工作成果,并就优先须解决项目提出前瞻规划。「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於2002年12月9至10日召开(新华社,2002.12.11),为新老交替後第一次中央工作会议(胡锦涛、朱熔基作重要讲话,温家宝於闭幕时总结讲话),显示新班子将以推动经济作为首要任务的格局(香港太阳报,2002.12.12)。

其他包括12月16至18日召开「全国组织工作会议」,提出加强和改进领导班子建设,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强党内民主建设等。12月19至20日举行「全国政法工作会议」,要求动员全党、全社会力量营造稳定社会环境、严打刑事犯罪,加强治安防范,积极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新华社,2002.12.20)。12月22至24日召开「全国法院工作会议」,揭櫫发挥司法对社会各种利益关系所具有的规范、引导、调节和保障作用,严格执行任命法官审核、检查制度,及时审理涉及整治地方保护、地区封锁、部门垄断的行政案件等。今年1月4至6日召开「全国检察工作会议」,宣示加强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在加大侦查力度和提高侦查水平两方面加强反腐败工作(新华社,2003.1.6)。1月5至6日召开「全国人事厅局长会议」,提出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目标、人才强国战略等。1月6至8日举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确定解决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要以「战略性结构调整」为中心任务,意识到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点和困难点均在农村(新华社,2003.1.9。胡锦涛主持,要求各省市主要领导多到落後地区关心民众)。1月7至9日召开「全国宣传部长会议」,要求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思想高潮,要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一致,把握正确舆论导向,适当开展舆论监督(新华社,2003.1.9)。

   
大陆政情稳定的负面(不利)因素
一、江泽民固权意图明显,江系牵制胡锦涛决策
  ◆权力交接暗潮汹涌,李瑞环退下,而江泽民、李鹏、朱熔基各有不满
   

一向被视为敢言、具浓厚改革倾向、抨击江权威的李瑞环於「十六大」退下,成为「十六大」人事拉锯战中最引人瞩目的结果。据悉此为江泽民、李鹏联合运作的结果(李一再强调实现干部新老交替,表示自身随时可退,强烈暗示江全退。香港信报,2002.12.17;12.18)。江更改「十五大」以70岁离退的前例,改为68岁划界,以保证「十六大」後己身政治影响力不会被挑战。江指出李瑞环的4大问题:政治上经常与中央保持不一致、生活作风腐化、对子女家属管教不严,放任违法违记、在外事场合讲话随意,有违外事纪律等(田平,「十六大权斗内幕」,前哨月刊,2002.12,pp.10-14)。

分析家指出江泽民、李鹏、朱熔基彼此互有不满:江不满党章采用了李鹏的提议,在「三个代表」之前并未冠以江泽民的大名(而系「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此将成为中共正式的提法。华尔街日报社论指出此亦意味该理论在党内仍有分歧,左派及自由派均有反对势力。The Asia Wall Street Journal,2002.11.19);江、李均不满朱属意的温家宝出任国务院总理;李鹏不满「十六大」召开前2个月其亲信高严(电监会党委书记)贪腐案被揭露;朱熔基不满政治局常委编制扩大,与机构精简方策背道而驰,不满24名政治局委员中,国务院部委首长只占3位(吴仪、曾培炎、罗干[罗虽为国务委员,仍兼政法委党职]),亦不满黄菊、贾庆林的出线(香港信报,2002.12.19),及江泽民插手干预国务院新职人事,力保黄菊出任国务院副总理(据传黄菊积极表态意图踩下中央属意的李长春,李在压力下表示主动退出,仅分管宣传战线意识形态党务工作。香港信报,2003.1.13)。

黄、贾两人任常委引起外界许多议论。贾庆林远华案阴影缠身,黄菊政绩亦有争议。10月22日江泽民启程访美当天,新华社突兀地授权对外发布贾、黄两人上调中央工作的讯息,据悉乃江泽民担心「十六大」前该人事案遭政治局推翻,爰先对外宣示(香港信报,2002.12.19)。美国新闻周刊指出贾庆林成为党内排名第四人物,却是政治债务最多者,其上台令人怀疑中共反贪的决心(Melinda Liu,“China’s Princelings Problem”,Newsweek,2002.11.25,pp.16-18)。

  ◆江泽民目前仍为中共排名第一领导,短期内似将不会卸下中央军委主席
   

军方效忠拥戴江主席的举措在「十六大」前达到高峰,张万年(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率全军进行全面性的捧江运动。一般认为系江为巩固延续军权而排定的戏码。对於江泽民在「十六大」的表现,西方传媒认为从头至尾是渠在唱独脚戏、演出个人秀(法国广播电台,2002.11.11)。11月15日中共宣布江留任中央军委主席时,海外舆论一片哗然,一开始许多分析家指出这可能是要配合国家军委主席的任期,至3月全国人大会议时一并交出,否则破坏党指挥枪的原则。惟从近来种种迹象以观,江之留任似乎并非过渡性安排,在可见一段时间内其核心与统帅地位不变。

新华社公布第十六届中央领导机构成员简历时,江泽民仍居首位。人民日报刊登江、胡及其他8名政治局常委照片时,江在胡之前(美国之音广播电台,2002.11.26)。而有别於过去称「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江泽民於「十六大」後改称「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11月下旬北京军区司令员朱启於中共权威理论刊物求是杂志撰文,指称江留任中央军委主席是中共事业发达、国家长治久安及推进军队建设的政治保证,反映了中共、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香港明报,2002.12.5)。言下之意似乎江将续任多年。另据悉江系人马对外国访宾表示,江将续任3年的中央军委职务。惟西方媒体指出倘胡、曾不睦,江亦有可能任满5年。

江之留任延续中共「传、帮、带」的传统,及心理上担忧失去权力的恐惧。许多观察家预料江仍会持续掌握军事、外交权力。传闻多时的「国家安全委员会」有可能於本年成立。加拿大汉和情报评论引述北京权威消息指出,该委员会主席倾向由外交经验丰富的江泽民出任,曾庆红暂时内定为副主席兼秘书长(加拿大汉和情报评论,2002.12.20)。

惟据悉中共政坛对「江泽民王朝」开始产生的微妙抗拒力,正与日俱增,亦预示江的权力终将逐渐消退。政治局常委会内部已有达成共识的迹象,进一步公开强调江的超群地位可能会减损胡威信,从而有害党内团结,故决定不再对江公开吹捧,宣誓效忠(中央日报转载The Jamestown Foundation专文,2002.12.15,p.6)。11月19日解放军报报导共军四总部於17日的集会,提出「坚决听从党中央、江主席的指挥」。11月20日人民日报(刊出新华社通稿)仅登出「确保全军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指挥」(香港信报,2002.11.27)。该一情况耐人寻味。

  ◆多位政治局常委与江关系密切,胡锦涛权力受牵制
   

在江泽民实质权力位阶高於胡锦涛,外界形容为「权力双轨制」、「枪指挥党」、「接班困境」的局面下,胡深知需巧妙审慎处理与江关系,自我约制。据纽约时报引述中共高层官员所言,胡於「十六届一中全会」秘密会议中宣示,今後在重大事务上将向江泽民寻求指导并听从意见(The New York Times,2002.12.20),「输诚」意味明显。江泽民於新年贺词中则首度提出「全国人民要紧密的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被认为是「十六大」後江首度公开发表支持胡的号召,但是江避开了「核心」的称法(香港星岛日报,2003.1.1)。一般认为江胡共治的权力过渡实质期间将达3到5年,端视江核心对新领导集体的信任而定。

在24名政治局委员中,被认为属江系人马者有11位,另候补委员王刚亦属江系,江泽民可以影响过半数的政治局成员(陆非,「政治大戏落幕,悬念依旧」,争鸣,2002.12,pp.53-54)。政治局常委中则有吴邦国、贾庆林、曾庆红、黄菊属江嫡系上海帮人马,加上江於「十五大」时拔擢的李长春,9名常委中有5名与江关系密切,且排名在前,权力结构向江倾斜,制约胡锦涛的决策权。

在此一情势下,胡锦涛权威不足,权力被稀释,系弱势领导,而政治局常委人数的扩大,使渠需花许多精力处理决策政效能、人事关系等问题。时代杂志倾向从权斗角度解读新领导班子,指出新权力斗争刚开始,中共将出现更多内斗与整肃,使胡锦涛为排开江系牵制,无法专注处理江时代遗留下来的社经问题(Matthew Forney,“A Tough Act to Follow”,Time,2002.12.23,pp.32-33)。预料新领导班子初期将有一段相互磨合过程,此亦为政治摩擦的敏感期。此一情势对胡未来施政的掣肘程度、胡江互动关系、胡如何统合党内派系利益、能否大力安插己身人马膺任党政要职(如:逐步汰换届龄省级干部)等,深值观察。

曾庆红於十五届五、六中全会两度未能获增补为中央政治局委员(据称因党内反对者众),此次跃升为掌握实质党务权力的常委,出任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更成为江在党内的最重要代言人。据悉曾在中央委员会票选政治局委员时获第二多的反对票(65票,最多反对票者为贾庆林,85票)(香港信报,2002.12.4)。但随著作为曾系中心的独立性渐增,与江泽民间不再是依附关系,而是同盟关系,江亦需透过曾来控制党(许行,「试看胡曾两派逐鹿中原」,开放杂志,2002.12,pp.28-29)。远东经济评论则指出胡曾之间的关系将会对中共新领导班子的稳定性、大陆政局动向及投资人的信心产生重大影响(Susan V. Lawrence,“A Power Crisis Looms”,Far Eastern Economic Review,2002.12.26,pp.28-29)。

   

二、新一代领导人面临社经危机的挑战,贪腐势头难以抑遏,关乎共党存亡

  ◆体制结构深层危机浮现,中共高层亟盼以「管理绩效」建立执政合法性
   

如何面对大陆快速变迁的社会和经济情势,化解体制结构的深层危机,成为第四代领导面临的重大课题。彼等明了需以「管理绩效」为基础,建立起自己的统治合法性。改革开放带来的弊端,包括如所得分配不均造成贫富悬殊恶化、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差距扩大等「失衡」问题;又如下岗、失业、劳工抗争、民工潮、社会治安恶化、市场不公平竞争、「三农」问题、金融积弊、国企改革弊端等「失序」问题。而加入世贸组织後,大陆也面临著全球化潮流的进一步冲击,新一代领导人的压力相当沈重。中共智囊班子「国家长期战略研究所」学者胡鞍钢、王绍光与丁元竹於战略与管理第三期向中共发出警告(原文题目为「最严重的警告:经济繁荣背後的社会不稳定」,刊出时遭大量删除敏感的文句与内容),指出大陆危机四伏,动乱随时可能发生,若任令情势发展,不排除类似1989年政治风暴或印尼事件的出现,将付出沈重的社会和政治代价。彼等并指出大陆对现实不满者约1到2亿人,非常不满者约3,200万至3,600万,「大陆收入分配变得愈来愈不平等,社会变得愈来愈不公正」(苏仁彦,「智囊预警,六四事件可能再起」,开放杂志,2002.10,pp.14-15)。

根据「中国社会调查所」近在北京、上海、渖阳、广州、杭州等地就「十六大」亟需解决问题进行调查,高达71.8%民众认为社会保障中医疗、失业、养老、教育依序是最不完善者(另有4成3期望进行「政改」。本会资料,2002.12)。中共新领导层亦意识到社会保障为拉拢民心的首要工作,爰於「十六大」後即刻召开政治局常委会部署。据新华社报导,至2002年底大陆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城镇居民达到了1,985万人,全大陆首度实现对城镇贫困人口「应保尽保」(新华社,2002.12.22)。惟中共如何在向资本家利益靠拢时亦全面顾及弱势人口的需求,殊值关注。

  ◆贪腐愈演愈烈,中共全力严打,反映执政危机感深重
   

贪腐涉案官员多、层级高、金额大、集团性、手段多样,影响行政效率,破坏经济秩序,导致干群关系紧张,间接造成国企破产,工人下岗,形成社会不安之重要根源,大陆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卡内基基金会资深研究员裴敏欣指出,对新一代中共领导人而言,未来共党存续与否的最大考验在打击贪腐(Financial Times,2002.12.10)。「十六大」会期间,贪腐问题为党代表讨论的热点。江泽民宣读政治报告指出:「倘不坚决惩治腐败,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会受到严重损害,党的执政地位就有丧失的危险,党就有可能走向自我毁灭」。「对任何腐败分子,都必须彻底查处,严惩不贷」。此段讲话获得最持久热烈的掌声。中纪委工作报告指出,从「十五大」以来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86万余腐败案件,处分厅(局)级干部2,422人,省(部)级干部98人(新华社,2002.11.14)。若从近10年的统计以观,共有151万多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县处级干部49,000多人,地厅级以上干部4,100多人(仅2002年立案审查的贪腐案即达36,000多件,情节严重的行贿案件比前一年上升39%。本会资料,2002.12)。而政治领域内因职务犯罪导致的腐败案件以平均每年1万件的速度增长(伊铭,「人民期盼建立清明吏治」,镜报月刊,2002.12,pp.38-40)。显示贪腐对大陆政经前景与政权维系的严重威胁。

中共对贪腐问题高度重视,最忧虑丧失执政地位,设法提出各项行政管理及监督手段因应,亟思对策提升党的形象。包括源头预防、有效监督(党组监督、群众监督)、权力制约、健全法制、责任追究、党风廉政等,以挽救政权失落之危机。然而由於中共自身权力过度集中、缺乏监督的结构性缺陷,以及改革开放造成的经济利益诱惑使然,「腐败高峰期」恐将难以消退。「美国之音」指出2002年中共与工商企业间的变化,是最引人瞩目的发展之一。中共已彻底摆脱工农革命色彩,正演变为一个商业味道浓重的特殊利益团体。此有助於大陆续向市场经济过渡,同时也会进一步加剧官商勾结造成的制度性腐败(美国之音广播电台,2002.12.26)。

表一:中共十六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结构
姓 名
年龄
职 务
备 注
胡锦涛 60 中央总书记(新任)、国家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 常委(将接任国家主席)
吴邦国 61 副总理(国企、工业、交通) 常委(应接任全国人大委员长)
温家宝 60 副总理(金融、农业、科技) 常委(应接任总理)
贾庆林 62 前北京市委书记 常委(应接任「政协」主席)
曾庆红 63 中央书记处常任书记(新任)、中央党校校长(新任)(前中组部长) 常委(据传可能任国家副主席)
黄菊 64 前上海市委书记 常委(可能接任国务院常务副总理)
吴官正 64 中纪委书记(新任)(前山东省委书记) 常委
李长春 58 前广东省委书记 常委(主管宣传思想战线工作)
罗 干 66 国务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 常委(可能接任人大第一副委员长,且仍分管政法工作)
王乐泉 5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共青团系) 委员
王兆国 61 政协副主席(*团系) 委员(可能接任人大副委员长)
回良玉 58 前江苏省委书记 委员(可能接任国务院副总理)
刘淇 60 北京市委书记(新任)(前北京市长) 委员
刘云山 55 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宣传部长(新任,*团系) 委员
吴仪 64 国务委员 委员(可能接任国务院副总理)
张立昌 63 天津市委书记 委员
张德江 56 广东省委书记(新任)(前浙江省委书记) 委员
陈良宇 56 上海市委书记(新任)(前上海市长) 委员
周永康 60 中央书记处书记、公安部长(新任,前四川省委书记) 委员
俞正声 57 湖北省委书记 委员
贺国强 59 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长(新任)(前重庆市委书记) 委员
郭伯雄 60 中央军委会副主席(新任) 委员
曹刚川 67 中央军委会副主席(新任) 委员(应将接任国防部长)
曾培炎 64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主任 委员(可能接任国务院副总理)
王刚 60 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 候补委员
表二:中共十六届中央军事委员会成员结构
层级
成员
其他职务
中央军委主席 江泽民 国家主席
中央军委副主席 胡锦涛 总书记、国家副主席
郭伯雄 (原常务副总参谋长)
曹刚川 (原总装备部长) (应将接任国防部长)
中央军委委员 梁光烈 总参谋长
徐才厚 总政治部主任、中央书记处书记
廖锡龙 总後勤部长
李继耐 总装备部长
表三:中共十六届中央书记处成员结构
层级
成员
其他职务
常务书记 曾庆红 政治局常委、中央党校校长
书记 刘云山 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长
周永康 政治局委员、公安部长
贺国强 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长
王刚 候补政治局委员、中央办公厅主任
徐才厚 中央委员、中央军委委员、总政治部主任
何勇 中央委员、中纪委副书记
表四:「十六大」迄今省(市)部级领导调动情形
职 称
新 任 者
原 任 者
中央统战部长 刘延东(原副部长,*团系,女) 王兆国(升任政治局委员,可能任人大副委员长)
交通部长 张春贤(原副部长) 黄镇东
公安部长 周永康(原四川省委书记) 贾春旺(出任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 周小川(原中国证监会主席) 戴相龙
中国证监会主席 尚福林(原中国农业银行行长) 周小川
北京市委书记 刘淇(原北京市长) 贾庆林(升任政治局常委)
上海市委书记 陈良宇(原上海市长) 黄菊(升任政治局常委)
重庆市委书记 黄镇东(原交通部长) 贺国强(升任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长)
武汉市委书记 陈训秋(原湖北省公安厅长) 罗清泉
广州市委书记 林树森(兼广州市长) 黄华华
广东省委书记 张德江(原浙江省委书记) 李长春(升任政治局常委)
浙江省委书记 习进平(兼浙江省代省长,原福建省长) 张德江(原省委书记)、柴松岳(原省长,调任电监会党委书记)
山东省委书记 张高丽(原山东省长) 吴官正(升任政治局常委)
河北省委书记 白克明(原海南省委书记) 王旭东(出任信息产业部副部长)
海南省委书记 王祁山(原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主任) 白克明
江苏省委书记 李源潮(原省委副书记,*团系) 回良玉(升任政治局委员,传可能任国务院副总理)
四川省委书记 张学忠(原人事部长,胡锦涛在西藏旧属) 周永康(升任政治局委员、公安部长)
河南省委书记 李克强(原河南省长,*团系) 陈奎元(出任中国社科院院长)
安徽省长 王金山(原全国供销合作社党组书记) 许仲林
湖北省长 罗清泉(原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 张国光
福建省长 卢展工(原省委副书记) 习进平
河南省长 李成玉(原省委副书记,*团系) 李克强
江苏省长 梁保华(原省委副书记、副省长) 季允石
河北省长 季允石(原江苏省长,*团系) 钮茂生
广东省长 黄华华(原副省长,广州市委书记,*团系) 卢瑞华(退休)
山东省长 韩寓群(原副省长) 张高丽
重庆市长 王鸿举(原市委副书记) 包叙定
天津市长 戴相龙(原中国人民银行行长) 李盛霖
济南市长 鲍志强(原副市长) 谢玉堂
北京市长 孟学农(原副市长,*团系) 刘淇
上海市长 (内定)韩正(原副市长,*团系)(2月中旬选出) 陈良宇

注:本表汇整至2003年1月中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