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1999年03月

壹、大陆情势

一、大陆召开九届「人大」、「政协」二次会议 陈研究员力生主稿

「人大」「政协」会议同在3月举行

「人大」10项议程:6个报告、3个法案

朱熔基「政府工作报告」重点

「政协」的参政、议政

(一)「人大」、「政协」两会同时举行

大陆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二次会议於3月5日在北京开幕,预定3月15日闭幕。九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二次会议亦在同一时期举行。这是一年一度的例会。大陆的宣传机器虽并称「两会」,但两会的职能大不相同。前者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後者只是统战组织。也许同在党的强势领导下,两会的差距缩小了。去年的九届「人大」一次会议是换届会议,须产生新一届「国家领导人」,曾成新闻焦点。今年的「人大」二次会议,虽有「宪法」的修正案,并无争议性。一切风平浪静。当然,也可从两会的资讯看出大陆形势与政策动向。

(二)「人大」会议的运作与议程

主席团主导大会运作

3月4 日,「人大」二次会议举行预备会议,选出169人的大会主席团,并通过大会的议程。主席团包括中央至省市的党政军当权人物,江泽民、胡锦涛等人皆入选。主席团受中共中央领导,处理大会事务,控制大会议程,达成大会任务。

10项议程,5次全体会议

本次大会有10项议程:1.听取和审议「国务院总理」关於政府工作的报告。2.听取和审议「国家计委主任」关於199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1999年国民经济和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3.听取和审议「财政部长」关於1998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及1999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并批准1999年中央预算。4.审议宪法修正草案。5.审议「合同法」。6.审议澳门特别行政区九届「人大」代表的产生办法。7.听取和审议「人大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8.听取和审议「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9.听取和审议「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10.其它。此10项议程中,「国务院」的政府工作报告及国民经济报告、预算报告和「人大常委会」、「最高法院」、「检察院」的工作报告,一如上次会议,是例行报告。其中的宪法修正案、合同法、澳门「人大」代表产生办法等3项议程,是新的议程。(上次「人大」议程除了6个例行报告之外,还有「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和国家机构领导人的选举与决定任命案)。这次大会开会10天,全体代表都出席的大会5 次。第1次开幕大会,并听取政府工作报告。第2、3、4次大会,分别听取和审议其它报告法案。最後闭幕大会进行各项议案表决,批准政府工作报告和国家预算。

分组会议,学习讨论

在「人大」5次全体大会上,代表们都是听取冗长的报告,举手表决议案,只有极少数内定的代表可以在大会发言。因此,代表们都想在分组会议有所表现。各省、市、自治区、香港特别行政区和解放军,分别组成的代表团,举行分组会议,对6个报告,3个法案进行审查,在分组讨论会议上,发言踊跃,有歌颂亦有批评。重点则在学习朱熔基的「政府工作报告」,以统一思想。至於修宪、国家预算等案,只是完成立法程序而已。

(三)朱熔基「政府工作报告」重点

「政府工作报告」是大会的主要议程,报告约1万5千字,分10个部分:1.1998年工作回顾和1999年工作的总体要求。2.继续扩大内需和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3.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4.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5.认真做好金融工作,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6.扩大出口和有效利用外资。7.实施科教兴国战略。8.贯彻依法治国方略。9.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10.关於国际形势和外交工作。这个报告肯定去年一年的工作成绩,也承认一些缺点。分析了未来的七大困难问题。主要是:1.市场需求不旺,启动难度较大。2.多年重复建设造成大多数工业行业生产能力过剩,经济结构矛盾更加突出,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不高。3.部分「国有企业」经营困难加剧,多年积累的金融风险不容忽视。4.财经纪律松弛,经济秩序比较混乱。5.乱收费、乱集资、乱摊派、乱罚款,屡禁不止,一些地方农民和企业不堪重负。6.部分群众生活仍然比较困难,社会就业压力较大,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相当突出。7.某些消极腐败现象还比较严重,有些地方的社会治安状况不好。这个报告报喜也报忧,表现一点朱熔基的性格;但仍摆脱不了中共的党风与文风。

(四)「政协」的参政、议政

「政协」九届二次会议於3月3日开幕,会期8天。依照往例,开幕、闭幕之日都在「人大」之前。「政协会议」的议程甚少,只是听取「政协常委会」的工作报告,增选部分「政协」常委。主要议程是列席「人大」二次会议,听取和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及其它重要报告。但「政协」委员不甘缄默,至3月5日止,委员提案已达1,376件,涉及的问题:环保、科教、司法、反腐败、金融稳定、工程质量、住房改革、医疗制度改革、下岗人员生活等等。如以「政协」的职权而言,这些提案与「清谈」无异,作用很小。

(五)综合分析

年度例会,风平浪静。

3月,是大陆的政治季。「两会」的举行,是年度的政治大戏。名为最高权力机关的「人大」代表(除常委外),每年十天半月可以行使权力。但数达三千的代表济济一堂,即使没有党的约束,在短促的时间和议事规则的限制下,也难有所作为。例如国家预算,无法切实审查,只有当表决机器。又如选举,去年「人大正副委员长」的选举,虽有不少反对票,并无损於高层权力结构。今年「人大」无选举,一切议程更可风平浪静,顺利进行。

修宪案将顺利过关

大陆「行宪」已有45年。其宪法经「文革」时期的冲击,大修及小修,都在反应当时的政治现实。这次的部分条文修正,系反应邓小平理论、改革开放路线,在中共中央主导之下,当可顺利通过。

和平统一,旧调重弹

朱熔基的政府工作报告,主要是因应千头万绪的大陆问题。两岸关系部分并无突破性的言论,仍是反对「台独」,呼吁两岸尽早进行政治谈判,早日实现两岸直接「三通」等等。「对台工作」系江泽民直接领导。3月7日,江在答记者问时表达了统一的急迫性,但避谈统一时间表。显然留有统计的空间。

人权民主,危机所在

朱熔基的报告、两会的发言,都是「经济挂帅」。不谈人权民主,不谈政治改革。对去年强力镇压民运人士的组党活动,讳而不言。「改革开放」已20年,大陆当局对改革的缓急轻重,当应考量。但拖延政治改革的错误决策,终将自食恶果。

二、西方媒体对大陆当前经济情势之看法 李副研究员俊昇主稿

以西方媒体的观点,大陆经济目前正陷入10年以来的最大危机。「国企改革」已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

据保守估计,大陆的失业率今年底可能高达17﹪。但大陆著名经济学家胡鞍钢、杨宣勇、冯兰瑞所计算的失业率分别为20.1﹪、23.3-33.7﹪、27.78﹪,大量的失业人口犹如社会的不定时炸弹。

大陆官僚体系贪污收贿风气益发败坏。单就1998年而言,大陆法院所审理的案件总数就有1/3与官僚贪污受贿有关。

大陆示威抗议、爆炸事件发生频繁。但其诉求目标绝大多数属於经济性且局限於地方性,尚未发生彼此串联的现象。

大陆目前住房改革陷於停顿、外销前景黯淡、货品供过於求,通货紧缩并未改善。

大陆投资环境恶化、法规紊乱,特别是外汇管制措施严重影响经营效率,外商对大陆的投资意愿已大受打击。

大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已出现歧见,使得大陆当局在推动经济成长方面显得力不从心,对大陆经济长期发展至为不利。

以西方媒体的观点,大陆经济目前正陷入10年以来最大的危机。纵然大陆当局於去年宣布在1998、1999及2000年将投注1兆2千亿美元的资金,用於公共基础建设投资,以达成每年度经济成长率8﹪的目标,但「总理」朱熔基显然低估了大陆经济的脆弱性及亚洲金融风暴对大陆的冲击。由於各项改革措施执行过程中所遭遇的因难,大陆目前有数以百万计的失业者充斥著各城市,几乎每天都有示威者游行抗议。在产业方面,消费者几乎已停止消费,然而工厂每天却仍生产著数以10亿元计但却没人购买的产品,供过於求的现象相当严重,由此可知此大陆目前的经济情势相当严峻(Business Week,1999.2.22, p.19)。大陆当前的经济情势可就以下各方面来加以剖析:

(一)「国企改革」及失业率问题

由於大陆「国企」经营效率不彰,亏损累累,工厂中囤积了上千亿人民币的滞销存货,对大陆经济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总理」朱熔基於去年初就任时,便宣示在3年内将使「国企」转亏为盈,展开了大规模的「国企」重整计划。但也因此造成下岗职工急速大量增加,使大陆原本严重的失业问题更加恶化,大陆当局不得不放慢「国企」改革的步伐。此外为了维持经济增长速度,大陆「国」有银行奉令须对「国企」继续挹注资金,维持其营运;但此举又可能使「国」银呆帐更加增高,对大陆经济造成更大的负面作用,因此大陆「国企」改革已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Time,1999.2.15;Business Week,1999.2.22综合整理)。

至於大陆的失业情势,就「官方」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底大陆的城市失业人口数可能达1,600万,但大陆经济学家则认为正确数目应是官方所公布数据的两倍(即3,200万人),另加上大陆农村有1亿3千万人没有工作,大陆的失业率今年底可能高达17﹪(Time,1999.2.15, p.12)。但以上的数据仅为保守之估计,大陆著名的经济学家胡鞍钢、杨宣勇、冯兰瑞所计算的失业率分别为20.1﹪、23.3-33.7﹪、27.78﹪,可见大陆的失业情势确是相当不乐观,大量的失业人口犹如社会的不定时炸弹。

(二)官僚体系贪污腐败严重

据美国时代杂志报导,大陆投资於公共建设的款项有相当大的部份被大陆的「官员」挪为己用,尽管「总理」朱熔基信誓旦旦要消除官僚体系贪污腐败的风气,但情况似乎越来越糟。单就1998年而言,大陆法院所审理的案件总数就有1/3与官僚贪污受贿有关。很多观察家认为,大陆当局消除贪污腐败风气之成效不彰。由前苏联的例子可知,除非共产党本身跨台,否则共党政府贪污受贿风气不可能完全消除。目前在大陆仍是一切「向钱看」,送贿是与官员打交道、打通关节的唯一门路(Time,1999.2.15, p.13)。

(三)示威抗议、爆炸事件频繁

据大陆「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社会政策蓝皮书」透露,去年前9个月期间,大陆就发生了超过2,500件的炸弹爆炸事件;去年全年期间则共发生了5,000宗以上的群众游行示威。目前农村多数群众示威事件发生的原因,乃是抗议地方政府繁重的税赋(约为合法税额的两倍左右)及地方政府施政的挥霍浪费。在城市的示威群众组成份子则大部份为「国企」下岗职工,其游行的主要诉求则为抗议工资积欠及「国企」经营管理的腐化。至目前为止,爆炸事件大部份与政治议题无关,主要原因乃为挟怨寻仇或私人感情报复,但也反映了大陆人心焦躁不安、社会治安败坏及戾气高涨。另一方面,群众游行示威的诉求目标绝大多数属於经济性且局限於地方性,至目前为止,尚未发生彼此串联的现象,示威群众也并未直接挑战大陆「中央政府」及共产党的权威(Far Eastern Review,1999.2.18, p.11)。

然而由於大陆今年乃为天安门「六四」事件10周年、西藏抗暴事件40周年及中共「建政」50周年,若大陆经济继续陷於困境,失业情势无法获得改善,人民不满情绪持续升高,则游行示威活动亦可能愈演愈烈,甚至转化为政治性的诉求;对此大陆当局亦已提高警觉、严加防范(Time,1999.2.15, p.14)。

(四)住房改革陷於停顿

大陆当局原本计画推动人民购买私有房屋,以扩大住宅产业之需求,银行也可扩大房屋贷款机会,增加利润。但由於各项改革措施的实施,导致以往由公家负担的费用(如医疗费用、教育费用等),今後将由人民私人付费,因此大陆的中产阶级迟迟未敢将大部份毕生积蓄投注於购买私人住屋。另一方面,银行亦因贷款风险而未敢广泛地进行房贷,大陆的住房改革计画已陷於停顿(Business Week,1999.2.22, p.20)。

(五)外销前景黯淡

由於扩大内需方案及各项改革措施的成效未如预期,大陆当局寄望外销出口的增长能拉抬经济成长率,但事与愿违,大陆今年的外销展望相当不乐观。遭受东亚金融风暴严重侵袭的东亚各国(如韩国、日本、东协等),今年景气仍难完全复苏,进口购买力亦无法恢复,对大陆出口自然造成相当大的影响。大陆去年的进出口总额出现15年来首次衰退,而今年1月的出口额也较去年同月下降了10.8﹪,若下半年未见改善,大陆今年出口衰退应是可以预期的结果(Business Week,1999.2.22, p.20)。

(六)外商投资意愿低落

自去年下半年起,由於大陆企业及人民看坏景气及看贬人民币,因此纷纷以非法的手段将外汇汇往国外,单单去年,估计约有450亿美元的资金外流。於是北京当局加强外汇管制,严厉打击非法套汇行为,故去年大陆外汇存底自第三季起有所提升,但却也造成了始料未及的严重後遗症。由於换取外汇所需要的繁杂文件及冗长时程,严重妨碍了企业的经营效率,许多合法经营企业觉得深受困扰。鉴於目前将外汇汇出大陆相当不易,在上海的一家美国钢铁公司便考虑自大陆撤资,而美国宝硷公司也考虑延缓在大陆南方的投资设厂。据大陆的「中美商业协会」统计显示,80﹪会员的业务营运受到新外汇管制措施的影响; 50﹪会员决定延缓增加投资。此外,由於大陆投资环境恶化、法规紊乱、「乱收费」现象普遍、贪污收贿严重,外商对大陆的投资意愿已大受打击(Business Week,1999.2.22, P.21-22)。

(七)价格扭曲现象

由於大陆内需不振,货品供过於求,通货紧缩并未改善。为了避免物价进一步下跌,影响企业经营利润,大陆当局对21种产业(包括钢铁、糖、汽车等产业)的货品设定了价格下限。此举固然使亏损累累的「国企」获得喘息机会,但却也造成了极怪异的价格扭曲。许多外商发现所需的原料明明供过於求,但价格却比国际市场价格高出一大截,此种违反市场供需原理的不正常现象,自然又影响外商在大陆的投资信心(Business Week,1999.2.22, p.22)。

(八)日趋严格的产业保护

为了保护大陆「国」内的某些重点产业,大陆当局的保护措施日趋严格。以电信业为例,大陆当局否决了美国Sprint公司在大陆的投资计画,以便大陆的电信业者如中国电信等公司能取得大陆电信市场的主要优势及利润。此外,大陆当局也大力推动「使用国货」计画,要求各级地方政府使用大陆生产的电信设备。制药业方面,在大连,美国辉瑞药厂去年的获利成长率只有5﹪,远低於预估的27﹪,主要原因为北京当局限制医院对外资药厂的购药数量。由於大陆今年经济景气并不乐观,因此预料大陆当局会继续实施市场保护政策(Business Week,1999.2.22, p.22)。

(九)「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的歧见日深

由於大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疏离,使得大陆当局在推动经济成长方面显得力不从心。以「广信」事件为例,广信内部的人士便指出,事实上广信有足够的资金以偿还外债,但「中央」政府却阻止广信将资金转为外汇以偿债,并训令广信关闭。广东省的美国商业协会主席Laurence Lipsher表示,「广信」事件纯粹是大陆「中央政府」展示对经济、金融事务的主导掌控权。可见大陆「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之间确实存在歧见(Business Week.1999.2.22, p.22)。

(十)结论

西方观察家认为,大陆「总理」朱熔基确是大力推动各项改革措施以「改造中国」(remake China),但因为大陆经济体质不够健全,其改革措施恐怕将遭到更多因难。此外,由於大陆中央计画经济体制过於僵化,因此大陆经济已错失了转成市场经济的最佳时机。并且由於欧美各国对大陆的投资热潮已大幅消退,引进的西方科技及管理技巧减少,将对大陆经济产生更不利的影响。其他诸如内需不振、失业率高涨、「国企」改革困难重重、官僚贪污腐败严重,再加上东亚各国经济持续低迷,凡此种种内外不利因素,朱熔基的挑战才正开始。

三、欧洲──大陆外交的新宠 蔡研究员祯昌主稿

「一强多极」和「一超多强」是大陆在建构其面向二十一世纪外交战略布署的思维主轴。

1995年是大陆在欧洲外交的布桩年。1996年是双边交往较频繁的一年。1997年因邓小平逝世及「十五大」因素,对欧洲外交工作稍有停滞。1998年因柯林顿访问大陆,对欧出访较少,但邀访总理级的却很多。1999年是大陆外交的欧洲年。

人权问题和对话是大陆与欧洲各国交往的主要障碍,今年能否安然过关,正面临严酷考验。

欧洲将是两岸外交角力的新战场,马其顿因素方兴未艾,未来发展变数仍多。

「一强多极」或「一超多强」是当前大陆在建构其面向二十一世纪外交战略布署的思维主轴。去年十一月间,江泽民曾分别走访俄罗斯及日本。访俄之行虽略有斩获,获得俄方对台「四不」的承诺,但却在日本踢到了「美日联盟」的铁板,在「谢罪」的历史问题和「三不」的台湾问题上均未获日方允诺,形诸文字,是大陆对日外交的重大挫败。本年江泽民准备再次展开外交出击,而转战欧洲是它必然的选择。据2月18日香港南华早报的报导:江泽民将于3月25日至27日造访瑞士,此行也将顺道访问义大利和奥地利。而去年英国首相布莱尔访问大陆(10月6日至10日)时,江曾当面允诺布氏将于今秋访问英国。香港虎报於去年10月29日也报导江泽民1999年将有二次访欧计划,目的地是瑞士、奥地利、德国、法国等。由以上诸象研判,1999年是大陆外交的欧洲年殆无疑义。

大陆外交逐渐重视欧洲,除前述形势所趋之外,今年欧元的发行和欧洲整合成功,形成地球村重要「一极」,也是大陆不得不极力拉拢以制衡其认定的「一超」或「一强」的美国的必然手段。检视近年来大陆在欧洲的外交轨迹,对今後大陆可能的外交走向会有较明晰的轮廓出现。谨按年分述如下:

(一)1995年:是大陆在欧洲布桩的重要年份,江泽民共出访俄罗斯(5月7日至9日)、芬兰(7月5日至8日)、匈牙利(7月8日至11日)、德国(7月11日至15日)等4个国家。「总理」李鹏也访问了俄罗斯并签订8项重要协定。几位「副总理」如朱熔基、钱其琛、李岚清等也都纷纷出访欧洲各国(详见附表一)。欧洲方面,西班牙国王、葡萄牙总统、奥地利总统、冰岛总统和德国总理科尔也访问过大陆,双方交往热络。(详见附表二)

(二)1996年:是近年来大陆与欧洲各国高层互访较频繁的一年。在这一年中,江泽民出访了西班牙、挪威。李鹏访问法国和意大利,乔石访问希腊,李瑞环访问奥地利、瑞士、荷兰等国,朱熔基访问德国。而西欧方面亦有30多位重要国家领袖访问大陆,如瑞士联邦主席(史上第一位)、芬兰总统、德国总理、奥地利总理、瑞典首相、卢森堡首相,及英、法、德、义等大国外长亦均纷纷造访中国大陆,双边关系交往频繁,关系日渐热络。(详见附表二)

(三)1997年:由於邓小平於2月20日逝世,中共又召开「十五大」,因内部权力重组而影响了外交工作的推展,以致双边交往未若往年频繁。这一年江泽民出访美国未往欧洲,大陆只派了乔石访问法国、挪威、义大利。李瑞环访问德国、葡萄牙和希腊,钱其琛访问法国和葡萄牙等。而西欧国家部长级以上官员访问中国大陆者却仍有30多位之多。其中如葡萄牙总统、法国总统希拉克访问大陆,皆与大陆发表建立「全面夥伴关系」之联合声明,为其「大国外交」迈进一大步。挪威国王、义大利总理、欧盟执委会副主席等均访问过中国大陆。

(四)一九九八年:江泽民为了迎接美国总统柯林顿的来访(6月25日至7月3日)未克出访西欧,只在年底时到俄罗斯走了一趟。其他大陆要员造访欧洲者有钱其琛访问义大利,李岚清访问瑞士、西班牙、比利时、欧盟总部、丹麦和俄罗斯。李鹏访问卢森堡和荷兰,朱熔基访问英、法及出席二届「欧亚会议」并与欧盟签订建立「建设性夥伴关系」。李瑞环访问罗马尼亚、义大利、西班牙和法国。而欧洲各国总理级官员访问大陆者有义大利总统、葡萄牙总理、爱尔兰总理、法国总理、英国首相、芬兰总理、欧盟主席、比利时首相、摩洛哥首相等,由此可略见大陆对欧洲的重视程度和所下工夫之深了。

(五)人权问题和对话是大陆与欧洲各国交往的主要障碍。大陆当局於1998年10月初签署联合国「政治暨公民权利国际公约」,旋於12月拘捕重判异议人士。自1997年4月萌芽,於1998年6月开苞之「北京之春」因而凋谢。大陆当局对许多异议人士组党活动的镇压,以及对领导人物逮捕和判刑,已引起西方国家不满,包括媒体、人权团体、意见领袖等的关注。而大陆与欧盟15国在柏林举行今年首次「人权对话」(2月8日至9日)。此次对话将关系3月下旬联合国人权委员会日内瓦年会是否对大陆提出人权谴责案。其後续发展,值得密切注意。

(六)欧洲将是两岸外交角力的新战场:1999年1月27日。我与马其顿共和国宣布建交。2月8日马其顿政府正式通过与我之建交协定。2月9日大陆宣布与马其顿中止外交关系。2月25日大陆动用否决权,封杀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驻马其顿延展案。显示中共当局在外交领域与我进行「零和」竞逐的心态与作法并无改变。近期复针对其与教廷间之关系对外表达某种程序之弹性立场,试图干扰我与教廷间之外交关系。此一发展殊值我方密切关注。大陆打压我外交生存空间,无所不用其极的粗暴行径,再次在世人面前表露无遗。

附表一  近年来大陆与欧洲各国主要外交活动内容摘要 制表人:蔡研究员祯昌

日  期 主  要  外  交  活  动  内  容  摘  要
1995.5.7-9 江泽民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
1995.6.25-28 「总理」李鹏访问俄罗斯,双方签订八项重要协定。
1995.7.5-8 江泽民以中共国家主席身份访问芬兰。
1995.7.8-11 江泽民对匈牙利进行国事访问。
1995.7.11-15 江泽民对德国进行国事访问。
1995.1 「副总理」朱熔基访问葡萄牙和瑞士。
1995.4 「副总理兼外长」钱其琛访问冰岛。
1995.6 「副总理」李岚清访问北欧四国(芬兰、瑞典、挪威、冰岛)。
1995.1 「总理」李鹏访问马尔他。
1995.1 钱其琛访问英国、爱尔兰和卢森堡。
1996.2 「副总理」朱熔基访问德国。
1996.4 「人大委员长」乔石访问希腊。
1996.4 「总理」李鹏访问法国。
1996.6.23-27 「国家主席」江泽民访问西班牙。
1996.6.27-29 江泽民访问挪威。
1996.9 「政协主席」李瑞环访问奥地利、瑞士、荷兰。
1996.11 「总理」李鹏访问义大利。
1997.1 「副总理兼外长」钱其琛访问法国和萄萄牙。
1997.3-4 「人大委员长」乔石访问法国、挪威、义大利。
1997.5-6 「政协主席」李瑞环访问德国、萄萄牙和希脑。
1998.1 「副总理」钱其琛访问义大利。
1998.2.2-16 「副总理」李岚清访问瑞士、西班牙、比利时、欧盟总部、丹麦和俄罗斯。
1998.2.12-17 「人大委员长」李鹏访问卢森堡和荷兰。
1998.3.31-4.7 「总理」朱熔基访问英、法。
1998.4.3-4 朱熔基出席在伦敦举行之第二届欧亚会议与欧盟发表联合声明建立「建设性夥伴关系」与领导人会晤体制化。
1998.5.14-30 「政协主席」李瑞环访问罗马尼亚、义大利、西班牙和法国。
1998.11.22-25 江泽民访问俄罗斯。

附表二 欧洲各国与大陆主要外交活动内容摘要 制表人:蔡研究员祯昌

日  期 主  要  外  交  活  动  内  容  摘  要
1995.3 西班牙国王胡安.卡洛斯一世和王后访问大陆。
1995.4 葡萄牙总统苏亚雷斯访问大陆。
1995.4 瑞士联邦委员兼外长科蒂访问大陆。
1995.5 欧盟执委会副主席布里坦访问大陆。
1995.6 荷兰首相科克访问大陆。
1995.8 冰岛总统芬博阿多蒂尔访问大陆。
1995.9 奥地利总统克莱斯蒂尔访问大陆。
1995.9 义大利外长阿涅利访问大陆。
1995.1 瑞士联邦副主席兼经济部长德拉姆拉访问大陆。
1995.1 希腊外长帕普利亚斯访问大陆。
1995.1 瑞典外交大臣瓦伦访问大陆。
1995.11 挪威首相布伦特兰访问大陆。
1995.11 德国总理科尔访问大陆。
1996.2 卢森堡首相容克访问大陆。
1996.4 芬兰总统阿赫蒂萨里访问大陆。
1996.5 英国副首相赫塞尔廷访问大陆。
1996.5.-11 欧盟执委会副主席布里坦二度访问大陆。

英国外交大臣里夫金德(11月)、法国外长德沙雷特、葡萄牙外长伽马(2月)、丹麦外交大臣彼得森(9月)、德国外长金克尔、义大利外长迦尼(10月)、希脑外长潘卡洛斯(11月)等纷访问大陆。

1997.2 萄萄牙总统桑帕约访问大陆。
1997.5.16 法国总统希拉克访问大陆,双方发表建立「全面夥伴关系」之联合声明。
1997.6 义大利总理普罗迦访问大陆。
1997.7 比利时外交大臣德雷克访问大陆。
1997.8-9 马尔他副总理兼外交和环境部长韦拉访问大陆。
1997.1 挪威国王哈拉尔五世访问大陆。
1997.1 欧盟执委会副主席布里坦访问大陆。
1997.11 义大利外长迦尼访问大陆。
1998.1.19-21 英国外交大臣库克访问大陆。
1998.1.22-23 法国外长韦德里纳访问大陆。
1998.2.24-27 爱尔兰外长安德鲁斯访问大陆。
1998.3.5-10 奥地利副总理兼外长许塞尔访问大陆。
1998.4.19-23 萄萄牙总理左特雷斯访问大陆。
1998.5.5 西班牙外长访问大陆。
1998.5.10-15 保加利亚总统斯托杨诺夫访问大陆。
1998.6.8-13 义大利总统卡尔法罗访问大陆。双方发表联合声明。
1998.6.30-7.6 英国副首相普列斯卡特访问大陆。
1998.7.14 俄罗斯总理基里延科访问大陆五个小时。
1998.7.20-22 俄罗斯外长普里马科夫访问大陆。
1998.9.14-18 爱尔兰总理埃亨访问大陆。
1998.9.17 芬兰外长哈洛宁访问大陆。
1998.9.24-26 法国总理约斯平访问大陆,江泽民在安徽合肥接见。双方发表「关於加强金融合作」和「关於成立农业及食品合作委员会」等联合声明。
1998.10.6-10 英国首相布莱尔访问大陆,与江泽民会晤,双方发表「关於为和平与发展建构友好合作夥伴」的共同宣言。
1998.10.26-30 芬兰总理利依宁访问大陆。
1998.10.29-11.3 欧盟执委会主席桑特访问大陆。
1998.10.31-11.8 比利时首相胡德阿纳定访问大陆。
1998.11.5 西班牙副首相菲加雷多访问大陆。
1998.12.3-7 摩洛哥首相访问大陆。
1998.12.10-15 乌克兰外长鲍里斯访问大陆。
1999.1.27 马其顿共和国与建交中华民国。
1999.2.8 马其顿政府正式通过中马建交协定。
1999.2.9 大陆宣布与马其顿中止外交关系。
1999.2.25 大陆动用否决权,封杀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驻马其顿延展案。

四、大陆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与博士後制度 王研究员章陵主稿

大陆自1980年起,建立博、硕士研究生培养及学位授予制度,逐年积极发展。

1985年起,实施开发高级人才资源,参与世界竞争战略,建立博士後制度,扩及教育、科研、企业及军队各领域。

1994年,拟订「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培养高级人力资源,进一步提昇为跨世纪人才。

大陆自改革开放以来,即积极改革高等教育;1995年江泽民号召「科教兴国」,为开发高级人力资源,进行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其对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以及博士後制度的发展,尤为重视。

大陆早期学制改革,基於马列无产阶级理念,视高等学校研究生教育为「贵族教育」,学位授予亦属「封建」,故规定高等学校只培养本科生,使其取得某种职务专业,但不设置培养研究生之研究所。亦不授予博、硕、学士学位。从1980年起,始学习西方学制,制订「学位条例」,并建立博、硕士研究生培养及学位授予制度,逐年积极发展,迄1998年,已有博士培养点3,292个,硕士培养点8,248个(「新华社」,1998.5.20)。从1984年到1998年,已授予博士学位3万多名,硕士学位40万名;1998年度研究生在校生亦高达18万人。(「新华社」,1998.12.8)。

大陆为实施开发高层次人力资源,参与世界竞争的战略,1985年7月,接受科学家李政道建议,开始设立博士後流动站,试行博士後制度,即由大陆「人事部」、「国家科委」、「国家教委」、「中国科学院」、「财政部」等单位领导和著名科学家组成「全国博士後科研流动站管理协调委员会」,该会根据科技、教育与国民经济建设的实际需要,制订政策,编制发展规划,并负责有关协调工作。博士後设站单位的资格,由流动站协调委员会统一规定,每年经由著名专家学者评审,甄选已在国内外获得博士学位者进站参与博士後研究。设立博士站的学科,涉及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9大学科门类的64个一级学科。博士後研究人员在进站前要与流动站签订工作协议,规定在站期间任务及目标,一般平均每人须承担2至3项研究项目,流动站也明定应负的责任和应提供的条件。政府除保证博士後生活与工作经费外,并拨出专款设立「中国博士後科学基金」,用於支助博士後人员科研工作。(中国教育,1996.2.22;10.4;人民日报,1996.10.5~6)。截至1998年,已在227所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设立450个博士後流动话,累计招收7,800名博士後人员,完成研究者已3,900人。(「新华社」,1998.4.14)

完成博士後研究之人员,85.4%流向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各个部门,成为各学科的学术领导人。(中央台,1993.8.3)。但在企业及军队中,尚有急需,因此1994年开始在上海宝山钢铁公司等9家企业建立企业博士後科研工作站,该站系与设立博士後流动站的高等学校及科研院所联合招生并培养博士後人员,以解决生产实践中的高度技术难题,或从事重大产品的技术开发研究;1998年又有36家企业获准建立企业博士後科研工作站。(「新华社」,1998.4.14)。在军队方面。已有军事学博士学位授予点14个,硕士学位授予点129个;1996年并批准空军工程学院等8所军队院校建立博士後流动站。(「新华社」,1996.5.22)

1994年大陆为进一步提昇高级人力资源为跨世纪人才,拟订「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由「国家教委」设立领导小组主持其事,每年选出优秀年轻人才,除每人资助约30万人民币研究经费外,并予许多优惠政策,如参加国际会议、出国进行学术活动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使其在各自学术领域崭露头角。4年来,经培养的年轻学者,已选出240人,其中1人已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年监,1997.p.825)

大陆除在大陆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积极培养高级人才外,历年并派遣留学生出国留学,不过留学後返回大陆者比例仍低,且「文革」前人才培养一度断层,故据大陆「国家人事部人事与人才研究所」发表调查报告:目前大陆高级人才资源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者为127.8万人,占高级人才资源总量的87.63%。这一比例远低於1980年的93.88%。以「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言,其平均年龄为65岁,高龄专业技术人员中,年龄在55岁以上的占41.38%。本世纪,大陆高级科研人才将出现退休高峰,而使高级人才资源面临短缺危机。(「新华社」, 1999.2.23)。

贰、两岸关系

一、民国八十七年民众对大陆政策及两岸关系的看法综合分析 李科员中文主稿

对於两岸关系,多数民众仍主张维持现状。

有7成以上民众表示不同意大陆以「一国两制」解决两岸问题的主张。

有5成左右民众担心因为两岸交流,会使台湾的经济受到大陆控制。对於「戒急用忍」政策的具体作法,有超过6成的民众表示赞成。至於「戒急用忍」政策是否应调整修正或放宽,民众看法分歧。

有6成5民众对大陆与我谈判的诚意表示怀疑。至於谈判的时机,4成以上民众不赞成两岸现在进行政治谈判。

有5至6成民众担心开放直接通航会影响国家安全。在不考虑国家安全及两岸对等条件下,大多数的民众(6成以上)赞成开放两岸直航;此外,有7成以上的民众怀疑中共与我通航的目的,并希望大陆先宣布放弃武力犯台,再谈「三通」问题。

主张发展我与其他国家关系优先者仍居多数,至於如果因为积极发展外交关系,而造成两岸关系的紧张,大多数(6成以上)的民众仍然赞成继续推动务实外交。

去年,本会针对两岸关系及大陆政策相关主题,共委托进行7次民意调查,而民间调查单位亦分别针对两岸情势及相关问题进行多次的调查,本会乃就蒐集所得之52次民意调查结果加以汇整综合分析,以了解民众对大陆政策及两岸关系发展的态度趋向,作为决策的参考。

综合各界调查结果,一年来民意走向所显示的意涵如次:

(一)两岸关系:整体而言,相对多数民众(4成左右)认为一年来两岸关系变化不大,有2成以上民众认为两岸关系趋於缓和。至於「柯江会谈」与「辜汪会晤」对两岸关系未来发展的影响,多数民众认为前者的影响是负面的,而後者的影响则为正面的。

(二)未来两岸关系发展:对於未来两岸关系发展的期望,主张维持现状仍是民意的主流。依据本会6分法的调查结果,绝大多数(8成左右)的民众主张不同程度的维持现状(包括「维持现状,看情形再决定独立或统一」、「维持现状,以後走向统一」、「维持现状,以後走向独立」、「永远维持现状」)。长期以来,并没有明显的变化。值得注意的是,自1996年3月以来,倾向独立(含「尽快宣布独立」及「维持现状,以後走向独立」)的比率曾5度超过倾向统一(含「尽快统一」及「维持现状,以後走向统一」)的比率。而其他机构(如:联合报系及新兴民族文教基金会)采3分法所作调查结果,主张独立的比率亦多半超过主张统一的比率。

(三)「一国两制」:有7成以上民众表示不同意大陆以「一国两制」解决两岸问题的主张;即使「一国两制」在香港实施成功,仍有6成以上民众无法接受香港「一国两制」的模式在台湾实施。

(四)两岸经贸交流:有5成左右民众担心因为两岸交流,会使台湾的经济受到大陆控制。对於「戒急用忍」政策的具体作法,如:限制台商每次到大陆投资的金额不能超过5仟万美金、禁止台商到大陆投资高科技产业、及铁公路、发电厂等大型基础建设,有超过6成的民众表示赞成。此外,有4成3民众认为「戒急用忍」政策,可加强台湾对大陆谈判的筹码。不过,在部分调查中,也有5至6成民众认为「戒急用忍」政策应修正调整或放宽。

(五)两岸直航:在不考虑国家安全及两岸对等情况下,大多数的民众(6成以上)赞成开放两岸直航;但也有5至6成民众担心开放直接通航会影响国家安全。此外,有7成以上的民众怀疑大陆与我通航的目的,并希望大陆先宣布放弃武力犯台,再谈「三通」问题。

(六)两岸谈判:对於两岸谈判和平解决问题,半数民众存有期待;惟有6成5民众对大陆与我谈判的诚意表示怀疑。至於谈判的时机,4成以上民众不赞成两岸现在进行政治谈判。有6成以上民众认为须等到大陆民主化,并且在制度上与生活方式上与台湾差距不大的时候,两岸才可以进行有关统一问题的谈判。对於两岸协商应优先讨论的议题,主张经济性议题优先的民众占较多数(约4至5成),主张事务性议题优先的民众约2成,主张政治性议题优先的则最少(1成左右)。

(七)务实外交:过去一年以来,主张发展我与其他国家关系优先者仍居多数,约3至4成;主张发展两岸关系优先的比率则维持在2成左右。而主张外交与两岸关系二者并重的比率则下降至2成左右。至於如果因为积极发展外交关系,而造成两岸关系的紧张,大多数(6成以上)的民众仍然赞成继续推动务实外交。

参、大陆工作

一、举办「八十八年大陆投资厂商新春联谊酒会」 林科员维音主稿

八十八年「大陆投资厂商新春联谊酒会」於1999.2.22下午假台北市凯悦大饭店举行,约有5百多人出席。晚间并举行联谊晚宴,邀请80多位两岸台商组织负责人参加。

行政院萧院长於晚宴中致词表示:只要大陆展现对两岸分治现实的尊重,台湾地区在安全上的顾虑消除,两岸关系有明显改善之後,「戒急用忍」政策乃至直接「三通」等,都可以有进一步检讨调整的空间。在现阶段可针对两岸科技交流与农业交流等议题,进一步的沟通与对话,共同策划可行、两利的合作方式,藉以增进两岸人民的福祉。

由於台商赴大陆地区投资日益增加,为加强对赴大陆地区投资台商组织之联系与沟通,以落实对台商之辅导及服务工作,增进政府与投资大陆厂商间之双向沟通,了解业界大陆投资之经营情况,并宣导大陆政策,进而凝聚台商对政府之向心力,本会定期於每年农历春节、端午及中秋节举办台商联谊座谈会。该项活动系属本会「台商窗口」计画项下之重要活动项目之一,并结合经济部、工业总会及海基会共同主办。八十八年「大陆投资厂商新春联谊酒会」於1999.2.22假台北市凯悦大饭店举行,由中华民国全国工业总会负责邀请大陆投资厂商参加,约有5百多人出席。

本会苏主任委员於酒会致词时指出,两岸三地在亚洲金融风暴中的表现,已成为亚洲经济的一股稳定力量,如果两岸关系能够保持稳定与和谐,无疑可以进一步提升对此一地区的贡献;但遗憾的是两岸关系存在的不确定因素,削弱了两岸可以发挥的关键力量,以及在亚洲可能扮演的更重要角色。从大陆持续扩张军力,并在国际上不断对我进行外交挤压的作法来看,两岸对立的基本形势并没有太大改变,两岸的根本歧见也仍然存在。他呼吁大陆台商,对於未来两岸关系的发展,虽然有若干期待,但也不宜有过於浪漫的憧憬。

苏主任委员表示,政府大陆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就是要体现台湾2千1百8十万同胞的集体意志与共同愿望,建构和谐稳定的两岸关系,创造「两利、双赢」,其基本精神则是在自由、民主、均富的制度下追求国家统一。展望未来,区域金融风险余威犹存,大陆内部经济社会难题却方兴未艾;在此大环境下,两岸关系力求稳定,徐图双赢,逐步减少负面因素,增加正面因素,应为各方所乐见。

他并指出,台商投资权益的保障,是两岸经贸进一步开展的先决条件。陆委会发现现在大陆投资风险有逐渐升高的趋势。以过去一年为例,在大陆变动频繁的法令与规定下,发生较以往更多的台商人身财产安全问题,今後政府相关机关将加强协助台商正确了解大陆投资风险,以保障台商投资权益。

酒会结束後由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负责邀集大陆台商协会负责人及主要干部举行座谈,就台商盃高尔夫球赛及台商子女夏令营等事交换意见,随後举行联谊晚宴,邀请两岸台商组织负责人计80位参加,行政院萧院长亦莅临餐叙,亲自向台商代表拜年,并听取台商的意见与心声。

萧院长在致词时表示,两岸关系经过三年停滞後,在我方持续努力下,去年终能峰回路转,,有所突破。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去年10月访问大陆的「建设性对话」,达成4项共识,包括邀请大陆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在今年访问 台湾,「一年之计在於春」,两岸应趁此良机加强沟通对话,让去年「辜汪会晤」营造两岸良性互动气氛能持续开展,进而恢复两岸制度化协商。而「求同存异」是现阶段突破两岸僵局最可行之道,在原则性问题双方尚有分歧的情况下,不必急於解决这些难题,最好先把它们搁置,这就是「存异」。同时藉「建设性对话」,从广泛自由的交谈对话里,寻求交集与共识,这就是「求同」。「求同」加上「存异」,加上一点耐心,一定比双方不断在一些难题上针峰相对,更有利於两岸关系的良性发展。

萧院长说,加强两岸互惠交流,以促进了解,化解敌意,也是政府坚定不移的基本政策,只要大陆方面展现对两岸分治现实的尊重,台湾地区在安全上的顾虑消除,两岸关系有明显改善之後,大陆政策上若干防卫性的措施与思维方向,包括「戒急用忍」政策乃至直接「三通」等,都可以有进一步检讨调整的空间。在现阶段,也非常愿意针对两岸农业交流及科技交流的议题,与大陆方面作进一步的沟通与对话,共同策划可行、两利的合作方式,藉以增进两岸人民的福祉。

另外,萧院长也指出,近年来两岸交流在数量上虽有可观的成长,但是两岸交流品质却没有相对明显的提升,因交流而衍生的问题层出不穷,甚至愈来愈多。尤其在大陆台商人身安全及投资权益未能受到合理的保障,去年甚至发生数起台商在大陆遭到逮捕、绑架及杀害等震撼人心的重大案件,更构成双方扩大交流的严重障碍。这些问题的发生,究其原因,就是缺少一套可兹依循、规范两岸交流的完善规则。因0此,今後政府将以加倍的努力,致力健全两岸交流秩序,并采取更积极、具体的作为,协助台商降低大陆投资风险。同时,他也呼吁大陆当局要认真面对两岸交流衍生的各种问题,并尽速恢复两岸制度化协商,优先处理这些攸关人民权益的事务,使两岸交流可以健康有序地向前推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