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2012年12月

本月要目

资料提供:法务部调查局

壹、法政方面
一、「纪念九二共识2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举行
二、「2012年台湾政局暨两岸关系回顾与展望」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三、陆委会主委王郁琦在国民党中常会报告「中共十八大後两岸关系发展」
四、「台北会谈」在台北举行
五、海基会董事长林中森赴陆了解台商子女及台商经济问题
六、「台盟第9次全盟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
七、大陆国台办12日举行新闻发布会
八、「中共十八大後两岸关系的机遇与挑战论坛」在淡江大学举行
九、新党提出两岸「全面开放」6项主张
十、汪毅夫当选「全国台联」新一届理事会会长
十一、「两岸关系发展之新情势与展望」研讨会在台北举行
十二、大陆国台办26日举行新闻发布会
十三、胡锦涛2013年新年贺词强调继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贰、财经方面
一、「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第4次例会」在广州举行
二、大陆发布「中国银行台北分行」为人民币清算行
三、第7次「两岸航点航班业务沟通会议」在台北举行
四、「台湾贸易中心」分别在上海、北京成立代表处
参、社会方面
一、「海峡两岸第4届医院院长论坛」在海口市举行
二、厦门成立「海峡两岸婚姻家庭服务中心」
三、移民署简化陆客来台健检、医美、旅游作法
肆、文教方面
一、第4届「海峡两岸文化遗产保护论坛」在广州举行
二、首届「两岸文创产业合作论坛」在杭州举行
伍、其他
一、大陆媒体评选「2012年台闽关系10大新闻」
二、「中国评论社」选出「2012年两岸10大新闻」

1 壹、法政方面

101 一、「纪念九二共识2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举行

综合中央通讯社、「中国评论社」报导,由上海台湾研究所主办之「纪念九二共识20周年学术研讨会」12月3日在上海举行,邀请曾参与「九二共识」形成的海基会副董事长邱进益、海协会副会长唐树备,以及国民党大陆事务部主任高辉、上海东亚研究所长章念驰等人参加研讨,其谈论要点如次:

(一)邱进益认为,两岸政治关系迟早要面对,但时机必须是水到渠成,两岸交流未来重点,应共同研究充实「一中架构」,在领土主权等议题外,是否还有其他共识?建议应制订时间表,终止两岸敌对状态、签署和平协议。

(二)高辉表示,两岸应该思考,台湾在中华民族复兴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台湾不应仅为旁观者。

(三)唐树备表示,相较於两岸政治关系安排的议题,台湾似乎较为热衷扩大台湾国际空间的问题。事实上,台湾国际空间的问题可做为统一前,两岸政治关系的部分问题来谈。这必须在「一个中国」原则下才能谈,不可出现「一中一台」的情况。

(四)上海东亚研究所长章念驰表示,「九二共识」至今20年,内涵也应与时俱进。「十八大」报告中提到「统一前的和平发展阶段」、「合情合理安排」,都是对「九二共识」的重要补充,也是添加的新内涵。

102 二、「2012年台湾政局暨两岸关系回顾与展望」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新华社12月3日报导,大陆「全国台湾研究会」3日在北京举办「2012年台湾政局暨两岸关系回顾与展望」研讨会。邀请两岸专家、学者针对中共「十八大」召开对未来两岸关系发展进行探讨,其重要言论如次:

(一)民进党学者陈淞山表示,民进党代表性人物如谢长廷、高雄市长陈菊等人2013年如能再度「登陆」,将会为民进党转型创造更大机会。而大陆既然坚持「九二共识」是两岸政治基础,那就要在这个基础上拓展更多动力,让台湾获得更多的认同。

(二)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教授范世平表示,对两岸政策是否为民进党在2016年台湾大选前必须突破的关键,该党内部存在很大争议,党主席苏贞昌和前主席蔡英文、谢长廷为代表的民进党中央层面比较急,但地方实力派和「独」派势力不急。党内针对两岸政策的大辩论短期内难以展开,还没有办法形成共识。

(三)海协会副会长王在希表示,中共「十八大」召开,为两岸关系承前启後、稳定发展提供保障。大陆对台方针将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两岸关系也必将开辟新的前景。在两岸关系步入政治领域深水区时,矛盾和分歧可能出现,两岸要在「九二共识」基础上互相包容,增进互信,平等协商,同时坚持「统一」为目标和导向。

(四)大陆「全国台湾研究会」执行副会长周志怀表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思想写入「十八大」报告,成为大陆对台工作重要指导思想,这展示大陆方面的理论自信。允许谢长廷「登陆」,充分体现大陆对台政策更加灵活、务实、自信的一面。但受「台独」基本教义派挟持,民进党今後一段时间内其两岸政策仍然只能「在黑暗中徘徊」。

(五)「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黄嘉树表示,以「十八大」召开为契机,大陆方面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思想进行系统整理:目的是「和平统一」,作用是为和平统一创造条件的战略机遇期。

(六)「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副所长朱卫东表示,谢长廷向外界发出民进党必须和大陆友好交往的积极信号,仍具有相当的意义,可以预见民进党路线调整尽管力度有限,但却是必然趋势。

103 三、陆委会主委王郁琦在国民党中常会报告「中共十八大後两岸关系发展」

联合新闻网12月6日报导,国民党12月5日举行中常会,主席马英九表示,政治协商不是目前最迫切的,两岸关系目前努力方向,是打造可大可久的架构,未来不论谁主政都能推动两岸和平发展,这是政府的理想。政府现阶段重要工作有:第一是扩大及深化两岸各层面交流;第二是两岸两会互设办事机构;第三是通盘检讨《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并加以修正。陆委会主委王郁琦在会议上报告「中共十八大後两岸关系发展」,要点如次:

(一)从近期大陆「十八大」的表述及综合各界舆情的看法,评估大陆对台湾将加大政治促谈压力,尤其是「和平协议」。

(二)政府对两岸洽签和平协议应有完整思考,「两岸和平协议不会与停战协议、互不侵犯条约一样」,但要以何种方式呈现,两岸都应致力找出彼此交集的核心关键。大陆需要进一步提出实质内容,否则很难讨论,此时洽签并非是政府施政优先项目。

(三)就国际实践而言,多数和平协议是指停战或互不侵犯条约,但这样的观点似乎无法套用处理两岸关系,毕竟两岸军事冲突对峙已是过去式。「若大陆要谈的是指涉统一的协议,这样的内容也不可能被现阶段台湾主流民意所接受」。

(四)近四年多来,两岸恢复制度化协商交流,两岸交流问题都已透过机制解决,就是在和平架构下所实践的最好证明。

(五)在通盘检讨《两岸人民关系条例》上,修法将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修法已在2012年6月底送请立法院审议;第二阶段将在立法院本会期送进立法院审议,包括大陆配偶权益保障、陆生健保政策、调整大陆地区人民取得在台身分後服公职限制及重新检讨大陆广告管理规范;第三阶段预计2013年到2014年底间完成,内容包括配合两岸经济协议(ECFA)後续协商进程,循序检讨修正经贸交流相关规定;研议规划两岸两会互设办事机构;配合两岸关系现况,调整刑事章相关规定。

104 四、「台北会谈」在台北举行

综合联合新闻网报导,两岸统合学会主办之「台北会谈」12月10日至11日在福华饭店举行,由该会理事长张亚中主持,以「强化认同互信、深化和平发展」为主题,探讨如何强化「两岸认同」和「政治互信」。两岸参与包括:国安会前秘书长、台北论坛基金会董事长苏起,亚太和平基金会董事长赵春山、中央研究院政治所所长吴玉山、陆委会前主委陈明通、民进党驻美代表吴钊燮、海基会前秘书长游盈隆、前立委郭正亮等人。大陆则由国台办副主任孙亚夫以「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主任身分率「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所长余克礼、副所长朱卫东等人参加研讨。重要言论如次:

(一)张亚中表示,这次是中共「十八大」後,也是马总统连任後,大陆官学代表团来台参加大型学术研讨会,藉由讨论理解北京当局对於政治协商的态度。

(二)孙亚夫表示,两岸关系历经过长期对立与曲折下,两岸人民仍保存共同的民族与文化认同,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大陆将会促进两岸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认同,并形成自觉的两岸人民一家人的意识。讨论国家尚未统一两岸特殊情况下的政治关系,最後很可能要落在「做出合情合理的安排」,说大陆著急、是过度解读。

(三)吴钊燮表示,台湾民众认同自己是台湾人的比率,均较民进党执政时升高,不仅支持独立的比例超过一半,认为两岸定位是「一边一国」者,也高达67%、「两岸一国」不到3%。达赖喇嘛来台祈福、大陆新版护照放入日月潭等图像、在国际非政府组织打压台湾、以「一中架构」为前提对台湾设置进入国际组织的门槛等例子指出,大陆这些行为伤害台湾民众感情,也抵销了大陆的善意。

(四)余克礼表示,上述问题「以前是讲得很多,现在愈来愈少」,大陆并未回避这些问题,且「一直想解决这些问题」,像两岸军事互信机制即是想解决导弹问题。

(五)游盈隆表示,大陆若想增加台湾民众的认同感,可先做立即释放刘晓波及妻子刘霞、平反「六四」、宣布终止两岸敌对状态、撤除对台导弹等6件事。

(六)上海台研所常务副所长倪永杰表示,刘晓波对大陆是法律问题、不是政治问题,平反「六四」涉及稳定问题,且建议在西藏、新疆问题上,民进党不要踩大陆底线。

(七)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前院长徐博东则回应,台湾民众逐渐不认同「中国」,根源出在民进党不断宣扬「台独」意识形态,「国民党也拿香跟著拜」,误导台湾民众国族的认同。

105 五、海基会董事长林中森赴陆了解台商子女及台商经济问题

综合中央通讯社、旺报、「中国新闻网」报导,海基会董事长林中森12月11日至16日率海基会参访团赴大陆江苏南京、上海等地访问台商子女学校与台商企业协会座谈,了解台商子女教育与台商经济问题;台商代表除反映修订《两岸人民关系条例》等多项建议外,并提出两岸航班不足、春节返台机票不足、机票价格偏高等问题;林中森12月18日至21日再度率「关怀闽南台商参访团」,前往泉州、漳州与厦门等地参观台企、听取台商意见。其发表要点如次:

(一)藉由访问大陆,了解台商、多听台商意见,并为台商解决问题;

(二)盼两岸深化经贸合作,便利民众往来求学就业;

(三)台商回台投资和台生回台就学都将会从简、从宽、从速处理;

(四)两岸民航单位会尽量满足台商春节返台机票不足需求;

(五)若两岸在学术、教育、文化上扩大合作,可彼此截长补短;

(六)对台商子女学校就学役男(服役适龄男性),将会寻求解决办法;

(七)希望两岸加强文教交流,彼此优势互补。

106 六、「台盟第9次全盟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

综合人民日报报导,「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第9次全盟代表大会」12月11日至15日举行在北京举行。大会听取和审议「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第8届中央委员会工作报告」;审议通过《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章程(修正案)》;选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第9届中央委员会」。其会议要点如次:

(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代表中共中央致贺词称:台盟始终拥护和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投身「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在实现「国家」繁荣进步和推进「和平统一」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会长梁国扬代表「全国台联」致贺词称:台盟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中共「十八大」精神,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和平统一作出贡献。

(三)表决通过《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第9次全盟代表大会决议》、《关於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第8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审议通过《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章程(修正案)》,选举产生由68人组成新一届中央委员会。

(四)会议期间举行「台盟第9届中央委员会第1次全体会议」选举产生由24人组成的第9届中央常务委员会,林文漪连任主席,汪毅夫、吴国祯、陈蔚文、杨健、黄志贤、苏辉当选副主席。

(五)林文漪表示:要以台盟「九大」为新的起点,在实现政治交接上取得新进展;加快解放思想、探索创新的步伐,在发挥参政党作用上取得新成绩;认真学习借监中共「十八大」关於「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准」部署,在加强自身建设上迈出步伐。

按:「台盟」系由居住在大陆的台湾人士组成,在「二二八」事件以後,由谢雪红等人於1947年11月12日在香港成立。

107 七、大陆国台办12日举行新闻发布会

大陆「中央电视台」12日12日报导,大陆国台办12日举行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范丽青表示,首先宣布两岸经济合作两项进展,一是「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决定授权「中国银行台北分行」担任台湾人民币业务清算行;二是大陆核准台湾贸易中心上海及北京代表处,台湾也已核准大陆机电商会台北办事处,筹备基本就绪後就可以正式挂牌。随後答问记者要点如次:

(一)希望双方尽早达成共识和协议,推动两岸互设民间文化办事机构;

(二)「台北会谈」是一个有益的尝试,两岸学者提出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认为双方应增进政治互信,为政治对话与协商创造条件;

(三)有大陆十多种农产品将入台一事,是没根据的传言;

(四)协商达成两岸和平协议,维护台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十八大」报告说得很清楚,大陆主要任务是巩固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基础。当前的重点仍然是推进ECFA的後续协商,深化两岸经济合作,促进两岸文化交流。两岸政治分歧,可由学界民间先凝聚共识,增进双方互信,为今後妥善解决问题逐步创造条件;

(五)首届「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合作论坛」订12月18日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

(六)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协商已经进入最後阶段,达成许多共识,力争年底前完成商谈并签署;至於市场开放程度,大陆方面的出价均已超过或达到WTO承诺;

(七)两岸共同打击犯罪和司法互助协议执行情况良好。截至2012年11月初,根据协议大陆方面已遣返206名台湾通缉犯;

(八)大陆一直致力於维护台海和平稳定、减轻军事安全顾虑,并且提出两岸可以适时就军事问题进行接触交流,探讨建立两岸的军事安全互信机制。在这一进程中,双方可以讨论有关军事部署(飞弹部署)的问题;

(九)大陆尊重台湾方面处理「中国歌曲排行榜」在台不颁奖决定。

108 八、「中共十八大後两岸关系的机遇与挑战论坛」在淡江大学举行

联合报12月16日报导,淡江大学大陆研究所15日举办「中共十八大後两岸关系的机遇与挑战论坛」,邀请两岸专家学者包括:国安会前秘书长苏起、国安会前谘询委员陈德昇、政治大学教授朱新民,及大陆「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郭震远、北京联合大学台湾史研究所副教授胡淑慧等人,针对未来4年两岸关系如何走发表看法,其言论要点如次:

(一)苏起表示,签署ECFA代表两岸在政治互信、社会连结以及与国际社会连结都到一定程度,是低阶政治关系的体现,也才有台日投资协议及多国免签待遇。但过去讨论ECFA多集中让利、贸易与早收,完全低估及错估ECFA的政治意涵。未来两岸交流会「政经并重」,且有政治对话才有对形势的掌握,但现阶段还不到两岸政治谈判的程度,可先透过一轨半或二轨进行。

(二)陈德昇表示,台湾与他国签署自由贸易协议(FTA)的最大阻力并非大陆,而是自身过度保守的问题,开放度不够、签署的意义也不大;2012年底至2013年,台湾与新加坡、纽西兰的FTA商应会有具体成果,下波洽签重点应会在东南亚国协。

(三)朱新民表示,中共「十八大」工作报告漏「胡六点」中「协商涉外事务」,原因可能是大陆对台湾政党轮替不确定性的预防措施,以及对台湾「只经不政」的不满表现;坚持「先经後政」,大陆在国际空间问题上恐不会再让步。

(四)郭震远表示,两岸关系是政治关系,而台湾的国际空间直接涉及、或取决於中华民国定位问题,非常敏感;过去4年两岸在国际空间上频繁对话、增加了解,若无大意外,未来4年应有进一步表现。

(五)胡淑慧表示,台湾签署FTA与类似的经济合作协议,会凸显台湾在国际社会的主体性,涉及强化双边、多边关系,且与大陆的建交国商签经贸协议,也会抵触「一个中国」原则的确认问题。

109 九、新党提出两岸「全面开放」6项主张

旺报12月19日报导,新党主席郁慕明接受旺报采访时重申新党提出的两岸「全面开放」6项主张为:1.开放法律平等待遇,取消歧视条款;2.开放工程营建平台,强化基础建设;3.开放陆资陆企来台,壮大经济规模;4.开放一流人才入台,提升专业水准;5.开放传播媒体落地;6.开放两岸政治协商大门,建立军事互信。

110 十、汪毅夫当选「全国台联」新一届理事会会长

「中国评论社」12月20日报导,大陆第9次「全国台湾同胞代表会议」於16日至20日在北京召开,开幕由「全国台联」会长梁国扬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俞正声、台盟中央主席林文漪、「中国侨联」主席林军、大陆国务委员戴秉国、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令计划、全国政协前副主席张克辉等出席,大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有关单位的台胞代表共三百多位代表与会。会议期间,审议通过「全国台联第8届理事会工作报告」、「全国台联章程修正案」、选举产生全国台联第9届理事会,聘请全国台联第9届理事会名誉会长、顾问、名誉顾问和名誉理事。其要点如次:

(一)俞正声出席开幕致词表示,定居大陆台胞是推进大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是实现「祖国完全统一」重要力量;台联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群众工作和对台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台联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台湾人民的桥梁和纽带,是深受广大台湾人民信任的「台胞之家」。

(二)汪毅夫当选为「全国台联」新一届理事会会长,王松、叶惠丽、江尔雄、纪斌、苏辉、杨毅周、吴国祯、吴凯琦、吴琼开、张泽熙、陈杰、林明月、梁国扬、颜珂14人当选为副会长。

(三)汪毅夫当选後表示,这次代表大会进一步明确台联的工作方向,对於台联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更好动员广大定居台湾人民,深入联系岛内、港澳和海外台湾人民,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相信新当选成员一定会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团结广大台湾乡亲,紮实推动台联工作迈开新步伐,打开新局面,跃上新台阶。

按:汪毅夫,1950年3月生,台湾台南人,现任大陆台盟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中华海外联谊会副会长等职。「全国台联」成立於1981年12月22日,历任会长为林丽韫、张克辉、杨国庆、梁国扬。

111 十一、「两岸关系发展之新情势与展望」研讨会在台北举行

综合工商时报、旺报、新华社报导,由章亚若基金会主办的「九二共识20周年论坛:两岸关系发展之新情势与展望」研讨会12月22日在台北圆山饭店举行,出席政要、学者专家,包括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章亚若教育基金会董事长蒋孝严、陆委会副主委张显耀、海基会董事长林中森、海基会前董事长洪奇昌、民进党「中国事务部」主任洪财隆、民进党前主席许信良、台北论坛基金会董事长苏起及大陆国台办副主任孙亚夫、海协会前常务副会长唐树备等人出席。研讨围绕「九二共识」对未来两岸关系发展的意义与作用、中共「十八大」对台政策宣示的新意涵与新发展、新情势下两岸协商对话展望,进行专题研讨。其言论要点如次:

(一)吴伯雄表示,两岸关系不能倒退,应以「九二共识」为基本深化互信,稳步向前推进。两岸不太可能只谈经济文化,不谈政治,例如讨论台湾国际空间问题,就属政治范畴。

(二)蒋孝严表示,「九二共识」20年来它发挥积极正面的作用。未来两岸关系的发展仍要以此为基石,加强经贸、文化等交流,并展现「巧政治」。

(三)苏起表示,现在「九二共识」已成为台湾的主流民意,所以大家应往前看,「九二共识」只是一个表面,真正更深层次的是政治互信。

(四)洪奇昌表示, 35岁以下的年轻人对「九二共识」解读应该是各有不同,因为「九二共识」并非「台湾共识」,这个议题今天无法解决。

(五)洪财隆表示,民进党未来如果执政,对於「江陈八次会谈」及两岸18项协议,都会概括承受。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民进党只是在华人世界以不同的论述和形态呈现,「统独」不是问题,制度的价值才是关键。

(六)许信良表示,民进党内大部分认为自己也是中国人,但两岸的统一包括大陆都不敢想像。两岸很多差异并没有外界想像那麽严重,很多差异来自於不够了解。

(七)孙亚夫表示,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探讨两岸政治关系、商谈两岸军事安全、达成两岸和平协议的主张,著眼於两岸关系长远发展,充满诚意和善意。希望两岸人民最广泛、最紧密地站在一起,携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同心实现中华民族复兴。

(八)张显耀表示,中华民国是台湾主流民意,若大陆能务实看待中华民国存在,就是两岸互不否认现状最好、最重要的基础。未来两岸关系的关键在两方面,一是经贸关系的深化,一是政治互信的强化。

(九)林中森表示,两岸合作是「强强互补」,陆方愿意关怀协助台商,台商也善尽社会责任,双方在「九二共识」基础上,创造出丰硕的结果。

112 十二、大陆国台办26日举行新闻发布会

「中央电视台」12月26日报导,大陆国台办26日举行新闻发布会,由新闻发言人范丽青主持,回答记者提问要点如次:

(一)相信大陆拟订之《台湾投资者经第三地转投资认定暂行办法》将会进一步完善台商权益保护,促进台商投资更好地发展;

(二)大陆乐观其成两岸共组职棒大联盟;

(三)两岸将尽速完成服务贸易协议协商;

(四)大陆可以理解台商要求能够以适当的身分参加大陆政协活动愿望;

(五)大陆机电商会到台北设立办事处,正在加紧筹备,准备好即会揭牌;

(六)希望台湾方面修改更多的相关规定,为两岸经济合作提供更多便利;

(七)两岸货币清算机制很快就会实际运作,至於开展具体合作,还要由两岸专业部门来协商决定;

(八)大陆游客通过正常的赴台旅游管道,在台湾进行医美、健检,这个方面没有任何障碍;

(九)在民间学术讨论会上,大家有共识,也有分歧,这很正常。学者们各种意见和建议都在会上进行表达。大陆认为「只要坚持一个中国,两岸之间什麽都可以谈」。

(十)台湾某些政治势力出於政治目的,一再加以阻挠,这种做法枉顾人权正义,不得人心。

113 十三、胡锦涛2013年新年贺词强调继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新华社12月31日报导,大陆国家主席胡锦涛透过「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31日新年前夕,以「携手促进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为题,向全大陆各族人民、香港、澳门、台湾和海外侨胞,以及全世界致2013新年贺词。要点如次:

(一)2012年,是大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显著成绩的一年;大陆继续加强同各国的交流合作,积极参与解决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

(二)2013年,大陆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继续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目标任务开好局、起好步。

(三)将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方针,深化交流合作,促进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大陆将继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造福两岸人民,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

2 贰、财经方面

201 一、「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第4次例会」在广州举行

综合联合新闻网报导,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第4次例会12月11日在广州举行,循例由海基会副董事长高孔廉、首席代表经济部次长卓士昭率陆委会、经建会、财政部、经济部及海基会等经合会代表与陆方会谈。经合会大陆方面召集人、海协会常务副会长郑立中和首席代表商务部副部长蒋耀平率大陆代表出席例会,两会检视两岸经济协议(ECFA)各项工作进展。郑立中呼吁台湾减少对陆资的限制;高孔廉则要求两岸间签订的各项经济协议,条件必须优於大陆与日、韩签订的自由贸协议(FTA)。其要点如次:

(一)高孔廉表示,两岸经贸互补大於竞争,在适度分工下,彼此都可获得极大利益。目前双方都面临国际竞争与产业转型,但大陆实施「进口替代」政策,使以往两岸垂直分工的互利,逐渐形成竞争大於合作,甚至部分产业已形成重复投资、恶性竞争。由於大陆的主管机关在制度、法规、政策方面,都有较大的影响力,希望能循序渐进引导大陆的产业,促进双赢。当前区域整合兴起,对台湾的出口贸易相当不利,因此希望ECFA後续签订的两岸协议,条件都要比日韩「中」、韩「中」的FTA更好。

(二)郑立中表示,欧债危机造成全球不景气,台湾受到较大影响,大陆已经缓中趋稳,增长潜力依旧巨大。两岸此时需要同舟共济,不断深化经济合作、扩大开放。在大陆积极协助台资企业转型升级、因应内需市场的同时,台湾也应减少投资限制,引导陆资积极来台投资,例如透过交互持股等方式,为台湾经济注入活力,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202 二、大陆发布「中国银行台北分行」为人民币清算行

经济日报12月12日报导,大陆「中国人民银行」11日公告,授权「中国银行台北分行」担任台湾的人民币清算行,两岸货币清算机制正式启动。「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李礼辉表示,台湾银行和「中国银行」,都得到各自央行的授权,要为两岸金融往来与两岸跨境清算。「中国银行台北分行」已作充分准备,台湾加入人民币跨境使用的行列有助人民币国际化,而人民币的国际化又可以和大陆境内的汇率、利率的市场化改革,以及资本帐可自由兑换等同步进行,不论对台湾或大陆而言,可谓互蒙其利。

203 三、第7次「两岸航点航班业务沟通会议」在台北举行

「中国新闻网」12月15日报导,经台北市航空运输商业同业公会与大陆「海峡两岸航空运输交流委员会」联系安排,两岸民航主管部门於13日至14日在台北举行第7次「两岸航点航班业务沟通会议」,双方就2013年春节加班及两岸航空运输业务发展相关问题进行协商,两岸定期航班总班次从每周558班增为616班。协商要点如次:

(一)双方同意2013年两岸春节加班自1月27日至2月24日;

(二)为尽快满足航空公司已陆续提出的春节加班申请,及时安排运力,双方同意於2013年1月10日前核出第一批加班,以便利旅客及早订票;

(三)在客运定期航点部分,双方同意大陆增加乌鲁木齐、银川、西宁、呼和浩特、海拉尔、张家界、丽江、威海8个机场,台湾增加嘉义机场为两岸定期客运航点,并可於2013年春节加班期间先行安排包机;

(四)在客运定期班次部分,双方每周各增加29班,其中新增客运定期航点共24班;不定期旅游包机转为定期航班5班。至此,两岸定期航班总班次从每周558班增为616班;

(五)在季节性旅游包机部分,双方同意将营运期间由原来的每年5月至10月放宽为每年3月至11月,每月每方各执行20班。至此,两岸共开通64个航点,其中大陆开通54个航点,台湾开通10个航点;

(六)以上安排,除春节加班外,其他共识在双方履行完相关确认程式後即可生效。

204 四、「台湾贸易中心」分别在上海、北京成立代表处

综合「中国新闻网」报导,第一个在大陆设立的经贸办事机构「台湾贸易中心上海代表处」12月18日在上海正式开幕,台北世贸中心董事长王志刚表示,上海是大陆最大的商业都市,也是大陆重要的交通枢纽。多年来,台北世贸中心与上海保持著密切联系。上海「十二五规划」的目标是在2020年建成全球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所以先选在上海成立代表处。

继上海之後,「台湾贸易中心北京代表处」亦於12月27日开幕。未来将先设立6个(代表处),其後尚有青岛、大连、广州、成都4地,将视实际需要进行若干调整。

按:推动双方经贸社团互设办事机构系《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第6条之内容,两岸双方业务主管部门通过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的平台进行多次沟通,并於2012年4月发布各自审批管理规定。目前,大陆方面已核准台湾贸易中心开设上海、北京代表处,台湾方面亦已核准大陆的机电商会在台北设立办事处。

3 参、社会方面

301 一、「海峡两岸第4届医院院长论坛」在海口市举行

「中国新闻网」12月1日报导,「海峡两岸第4届医院院长论坛」在海南省海口市举行,有台湾及湖南、海南的一百五十余名基层医院院长应邀参加。卫生署健康保险局副局长李丞华、亚洲华人医务管理交流学会理名誉事长张焕祯2人分别报告「台湾健保挑战与回应」和「医院管理新思维」;大陆海南省海口市人民医院院长白志明报告「全科医师培养新模式」,另湘雅三医院党委书记罗爱静、院长陈方平、副院长朱晒红等针对全面加强两岸医疗合作、创新医务管理机制、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全面协调发展提出经验报告,并提出建立两岸4地大中华医疗合作联盟的建议。

论坛聚焦於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两岸交流合作和全科医师培养模式。内容包括:构建台湾与大陆医疗卫生管理经验交流平台,探索基层医疗机构体制改革;针对当前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现象,深化台湾与大陆医疗合作,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拓宽联络管道、建立健全合作机制;促进台湾与大陆医疗技术优势互补、实现互利共赢,造福两岸人民。

302 二、厦门成立「海峡两岸婚姻家庭服务中心」

新华社12月14日报导,大陆厦门12日成立「两岸婚姻家庭服务中心」,该中心成立目的旨在开展两岸婚姻家庭交流,建立有效沟通管道,并受理当事人谘询与投诉,协调相关部门解决诉求。厦门市民政局局长刘平表示,该中心将充分发挥厦门与台湾地缘相近优势,为两岸婚姻家庭服务,大陆两岸婚姻已超过32万对,并以每年1万至2万对速度增长。

303 三、移民署简化陆客来台健检、医美、旅游作法

联合报12月29日报导,移民署为持续扩大陆客来台接受医疗服务,因应医疗机构的需求及内政部特别修正《大陆地区人民进入台湾地区许可办法》,提出松绑健检、医美、旅游政策作法。

修正现行办法,代申请的医疗机构得向移民署缴交新台币100万元保证金,若发生逾期未归,原限制医疗机构1年内不得再办理医美健检业务;修法放宽为1个月。新办法增订陆客必须具相当财产资力,才能申请来台健检、医美。未来,大陆地区人民年满20岁,且有相当新台币20万元以上存款,或持有银行核发金卡或年工资所得相当新台币50万元以上,得申请进入台湾地区,接受健康检查或医学美容。针对陆客的直系血亲及配偶,新办法也规定得随同来台接受健康检查或医学美容。

移民署署长谢立功表示,另为扩展陆客来台旅游的多元管道,2013年元月1日起,陆客来台观光,只要能提出第二段航行邮轮船票,或订位确认单,就可以一次申请两张入出境许可证,有利留住客源在台湾观光。这项新制希望提高陆客来台旅游意愿,同时带动各港口及周边城市商机,达到民国105年1,000万人次国际观光客来台的目标。

4 肆、文教方面

401 一、第4届「海峡两岸文化遗产保护论坛」在广州举行

新华社12月3日报导,由大陆「中华文物交流协会」举办之「海峡两岸文化遗产保护论坛」3日在广州举行,以「文化遗产的法制与管理」为主题,邀请两岸法学界和文博界三十余位专家学者,围绕文化遗产法制建设、文物进出境监管、水下考古、大遗址保护等议题进行讨论。其谈论要点如次:

(一)文化部文化资产局古迹聚落组组长洪世佑表示,论坛主题从南系建筑艺术演进到目前对文化遗产的法制与管理等两岸共同面临的问题,说明论坛已成为两岸专业人士和管理者深入交流与相互建言的平台,也说明这一交流平台对两岸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现实的指导意义。

(二)大陆「国家文物局」副局长、中华文物交流协会副会长董保华表示,今年是《大陆文物保护法》颁布30周年暨修订10周年。同时,大陆正在探讨对文物法进行新一轮修订的可行性。希望与会的两岸法学界和文博界的专家学者,能够为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健康发展建言献策,共同推动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按:首届「海峡两岸文化遗产保护论坛」於2008年在台北举行,分别由沈春池文教基金会和「中华文物交流协会」轮流在两岸举行。

402 二、首届「两岸文创产业合作论坛」在杭州举行

「中国新闻网」12月19日报导,由两岸文创产业合作理事会筹委会主办,中华文化总会、国艺基金会,及大陆国台办、「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浙江省人民政府、杭州市人民政府承办首届之「两岸文创产业合作论坛」19日至20日在杭州举行。以「共创两岸文创产业的未来」为题,与会者将围绕「文化遗产传承与产业的结合」、「自主品牌创立与产业竞争力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与产业发展」、「两岸文创产业交流与合作机制」等议题进行交流。国民党副主席蒋孝严、中华文化总会副会长刘吉人、国艺基金会董事长施振荣,及大陆国台办主任王毅、「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胡祖才、浙江省副省长陈加元,以及两岸企业家、专家学者一百余人出席论坛。其发表要点如次:

(一)蒋孝严表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文化要变成产业,需要经过创意。在文创产业方面,台湾有很多优势,但是没有市场,而市场是大陆的强项。两岸要通过合作,在设计、人才、资金、销路等方面将文创产业结合在一起。

(二)王毅表示,加强文创产业合作首先是提升两岸经济交往的必然要求。产业如果有文化内涵,就会焕发勃勃生机,长盛不衰。当前,两岸大力发展文创产业并加强相互的合作具有3方面的现实意义:一是提升两岸经济交流水准与层次的必然要求;二是两岸各自经济转型的客观需要;三是有助於两岸在世界上携手打造中华民族的软实力。

5 伍、其他

501 一、大陆媒体评选「2012年台闽关系10大新闻」

新华社12月31日报导,由大陆福建省台办、省政府新闻办组织福建省主要媒体、部分驻闽中央和境外媒体评选之「2012年台闽关系10大新闻」分别为:

(一)福建制定《关於进一步促进台资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二)大陆国务院批准设立福建泉州、漳州台商投资区;

(三)新闻发布《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

(四)省长苏树林率团赴台参访;

(五)「海峡两岸记者海西行」在闽举行;

(六)「首届海峡两岸婚姻家庭论坛」在福建举行;

(七)厦门金门海缆建成运营,长乐淡水海缆开始铺设;

(八)谢长廷回福建东山祭祖;

(九)「福建文化宝岛校园行」在台北启动;

(十)福建打造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

502 二、「中国评论社」选出「2012年两岸10大新闻」

「中国评论社」12月31日报导,《中国评论》月刊编辑部评选出2012年海峡两岸关系10大新闻为:

(一)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巩固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主张、新论述;

(二)马总统胜选连任,「两岸关系」成为胜选主要因素;

(三)马总统与习近平电函往来,开启国民党与大陆新一代领导人的互动;

(四)「吴胡会」、「连胡会」,两岸高层往来频繁;

(五)民进党前主席谢长廷访问大陆;

(六)钓鱼台争端牵动两岸,两岸展示强烈的保钓意志与行动;

(七)两岸隆重纪念「九二共识」20周年;

(八)双方签署《海峡两岸投资保障和促进协议》与《海峡两岸海关合作协议》;

(九)两岸经贸组织互设办事机构取得突破性进展;

(十)两岸红蓝绿参与「台北会谈」,聚焦两岸认同与互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