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陳總統發表「九三軍人節」電視談話:有關兩岸關係談話內容

  • 發布日期:94-09-02

台灣整體國防戰力的現代化,除了體現在國軍弟兄戰技體能的強化與自製軍備能力的提升之外,國際合作與交流更為重要。畢竟作為西太平洋最重要的戰略據點和民主燈塔,台灣的存在不但是兩千三百萬人民生命之所繫,也是國際民主、自由與和平的堅實屏障。

更重要的是,台灣作為一個主權獨立與民主自由的國家,必須擁有足夠的國防軍事能力,才能確保兩千三百萬居住在台澎金馬的民眾免於外來的威脅與挑釁,特別是來自中共可能的軍事入侵。「靠天吃飯會餓死,靠人打仗會失敗」,台灣唯有建構可恃的自我防衛武力,保持戰略優勢,才能有效反制、有效嚇阻中共武力犯台。

中共的軍力擴張以及對台軍事恫嚇絕對不是危言聳聽,美國國防部日前公佈「二○○五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軍力報告」,明確指出中共持續以兩位數增加其軍事預算,同時部署650至730枚彈道飛彈瞄準台灣,已經造成兩岸軍力優勢明顯地向北京傾斜,這份報告與我國防部所做評估不謀而合。

值得重視的是,這份報告呈現的事實,除了中共對台明顯而可能的軍事威脅之外,也對中共持續改良其戰略導彈與核武嚇阻反擊能力給予亞太地區國家,甚至美國、俄羅斯、澳洲以及紐西蘭所帶來的威脅,表達嚴重的憂慮與關切。最近中共與俄羅斯舉行聯合軍事演習,也明顯是針對美、日,以及未來台海可能戰爭而來。

加上三月中旬中共片面通過所謂的「反分裂國家法」,明定以「非和平方式」處理台海問題,賦予人民解放軍對台動武的法理基礎,這樣的舉動,讓全世界愛好民主與和平的國家都對北京政權提出疑問,現階段中共並未面對直接的外來威脅,為何仍要窮兵黷武,威嚇台灣,甚至公然挑戰亞太民主與和平秩序?

做為中華民國三軍統帥與台灣的國家領導人,捍衛中華民國的國家主權與安全是兩千三百萬台灣人民付託給阿扁的神聖使命。阿扁不能只從個人或個別黨派的角度來思考台灣的整體國家安全,遑論攸關如何強化台灣自我防衛能力以有效因應中共軍事威脅等議題,更不應該被泛政治化,讓國人同胞失去客觀了解的機會。

最近國際主流媒體例如美國的《華爾街日報》與《亞洲華爾街日報》都不約而同地在社論中提醒「防衛台灣」的重要性。這些報導更明白地指出,台灣因為部份在野政黨的非理性杯葛與政治操作,使得對美三項軍購預算案受到延宕,台灣將要自己承擔代價。

因為關鍵在於,當台灣因為國內政治導致強化自我防衛能力的努力怠惰下來時,中國仍然繼續進行軍事現代化,使得台海發生衝突時,不但兩岸軍力有失衡之虞,國際的支援與介入也緩不濟急。「時間不在台灣這一邊」,這才是朝野政黨應該以理性、務實態度來處理三項軍購預算案的基本思維。

台灣民主最珍貴的資產,就是每個人都能夠自由表達自己的意見,不同黨派和不同社會組織也擁有各自的主張,然而民主政治的價值就是透過朝野之間,以及政府與社會之間理性的協商與對話來辯論政策的制定。

阿扁必須嚴肅的提醒所有國人同胞,現在你我共同享有的一切,都是全體國軍弟兄夙夜匪懈、堅守崗位,以最精實的戰力與武器,以及保家衛民的堅強意志所建構出來的防衛體系。如果在軍備科技方面未能與日俱進,一旦面對國家安全遭到挑戰,或者中共武力犯台的危險時,同處在台灣這艘船上的人都將受到波及。

為了再一次對部份在野政黨釋出善意,政府三項軍購案雖然政策不變,但預算的編列已經做出更務實的調整,阿扁衷心期盼原先反對的人士能夠摒棄偏狹的個人或政治考量,給國防部在強化國家安全與充實國防防衛能力的努力一個更寬廣的討論空間。阿扁更籲請在野黨在完成領導人更迭後,能夠走出有別於過去幾年朝野對立的僵局,讓軍購預算案在立法院下會期儘速獲得通過,開啟台灣朝野政黨理性協商與問政的新典範。

親愛的國軍弟兄,不久前阿扁視導了國軍「反特攻」及「反空降」作戰演練,見證國軍部隊嚴訓精練的堅強戰力,具體實踐我國國防政策中「反恐制變」的基本目標。防範恐怖攻擊的「全民國防」理念,是現代戰爭發展的必然趨勢,我們落實「全民國防」,不只在反制中共「不對稱作戰」的意圖,更要將台灣的國防納入全球防衛的戰略體系。

【資料來源:總統府新聞稿】


類別

9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