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兩岸關係與大陸經貿政策

  • 發布日期:86-06-01

壹、對兩岸關係應有的認識 近年來,台灣經濟處於轉型的階段,工商界面對日益嚴峻的挑戰,仍 能努力不懈,克服困難,為國內經濟的持續發展作出重大貢獻,令人欣慰。 不可諱言,兩岸關係是台灣經濟發展中不可忽視的一項重要因素,尤其在 歷經兩岸關係的波折變化後,很多人特別是企業界都很關心:未來兩岸關 係特別是兩岸經貿關係將何去何從?我們要採取什麼樣的大陸政策,才是 最符合台灣地區兩千一百多萬同胞的利益呢? 我們必須指出,中華民國的大陸政策,係秉持國家統一綱領,以階段 性、沒有時間表的方式,追求國家在民主、自由及均富下的統一。在統一 之前,兩岸應該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推展建設性的關係。現階段,台灣 地區有待努力的地方仍然很多,大陸地區則面臨更嚴峻的挑戰,因此雙方 應各自努力從事現代化的建設,於此同時,兩岸可以透過經濟、文化、教 育、科技等交流,截長補短,則對彼此的建設將更有助益。等到兩個社會 都建設得很好的時候,自然可以用民主協商的方式,來規範彼此間的關係 ,達到國家和平民主統一的最終目標。我們推動兩岸關係的發展,就是本 於以上的信念,逐步漸進地擴大雙方的交流往來,追求兩岸的互利雙贏。 回顧自民國七十六年十一月開放民眾赴大陸地區探親以後,迄今不過 短短的九年期間,兩岸關係從無到有,從有到多,累積了極為可觀的成果 。截至去年底為止,台灣地區人民赴大陸地區旅行人數將近一千萬人次, 大陸地區人民來台近十八萬人次;兩岸間的貿易累計已超過一千二百億美 元,八十四年達二二五億美元,去 (八十五) 年估計達二三七億美元,大 陸地區已成為我第三大貿易對象,第一大出超地區;而我亦為大陸第三大 貿易地區。台商赴大陸投資方面,根據經濟部投審會統計,截至八十五年 底止,累計案件已超過一萬一千六百件,總金額達六十八億七千萬美元。 而據中共方面統計,截至八十五年六月底止,台商在大陸投資項目超過三 萬三千四百個,協議金額達三三0億美元,實際投入金額一三0億美元; 在大陸外商投資中,台商位居第二,僅次於香港。這些數字充分說明兩岸 間日益密切的往來,尤其是經貿方面的往來。 兩岸關係的快速發展,從國家統一的政策,雙方的良性互動以及互補 互利的雙贏觀點,皆具有正面的意義。特別是我們如果放眼二十一世紀, 在全世界追求和平、民主、自由與發展,同時東亞地區逐漸取代北美、歐 洲,成為世界經濟新重心的大趨勢下,兩岸若能順應這種時勢潮流,並面 對即將同時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WTO) 的新情勢,加強拓展雙方經貿關 係,則不僅可以擴大雙方經濟發展的格局,造福海峽兩岸中國人,同時也 可以帶動整個東亞乃至於亞太地區的經濟發展,在國際社會扮演舉足輕重 的角色。 但是,我們認識到,兩岸關係不是我們片面的想法或一相情願地規劃 ,就可以順利地往前發展。中共方面的霸道態度與不理性政策,可以說讓 雙方關係發展面臨很大障礙。中共始終不肯面對今天的中國是處於「分治 」的現實,堅持其所謂「一國兩制」的主張,封殺我國際空間,而且還迷 信軍事力量,不肯放棄以武力統一台灣的想法。這種基本結構性的問題, 是我們進一步發展兩岸關係不能不謹慎的因素。 而在歷經將近一年台海緊張情勢之後,我們政府為本於「和為貴」的 態度,為打開兩岸僵局展現很大誠意,並作出很多的努力。去年五月二十 日 李總統在就職演說中,鄭重呼籲海峽雙方都應致力結束「中國人打中 國人」的悲劇,開創「中國人幫中國人」的新局。連副總統兼行政院長在 去年六月七日記者會中,也對中共作出誠懇善意的呼籲。但是,令人遺憾 的是,中共當局刻意漠視我們的善意呼籲與所作努力,在政治、外交、軍 事上對我敵視、打壓的行為,迄今仍未有根本的改變,而且中共更拒絕恢 復兩岸協商,其涉台工作人士甚至揚言,兩岸要恢復協商,就要談政治議 題,談其所謂的「一個中國」原則。另一方面,中共主觀上想在經濟方面 拉攏、利誘國內企業,因此對外不斷地強調「不以政治分歧影響、干擾經 濟交流」,並不遺餘力地促進「三通」,對我民間企業展開笑臉攻勢,企 圖改變民間對中共不理性的印象,轉而對我政府施壓,達到其政治上的企 圖。面對中共這種軟硬兼施的兩手策略,我們不能不有所警惕。去年九月 間 李總統在第三屆全國經營者大會上提出以「戒急、用忍」因應兩岸關 係,就是提醒大家要認清目前兩岸情勢,冷靜、沈著因應。 貳、朝野對未來兩岸關係發展的共識 儘管中共當局對兩岸關係迄無善意的回應,但政府始終認為海峽兩岸 應放眼二十一世紀的發展遠景,建構和平穩固的關係,俾使兩岸人民互蒙 其利,共創雙贏局面,進而促進亞太地區的安定與繁榮。因此,在去年底 針對國家未來發展重要課題籌開的「國家發展會議」,特選定「兩岸關係 」做為研討議題之一,期望經由朝野各界充分溝通,群策群力,共同為大 陸政策之推動及未來兩岸關係發展,建構新的藍圖。 經過朝野各界一百七十餘位代表共同發揮智慧與耐心,總共達成三十 六項兩岸關係的具體共識。大家一致認為,開展兩岸關係應以維護中華民 國的生存與發展為基礎,並秉持「海峽兩岸為兩個對等政治實體」的認知 ,以及「國家安全」與「台灣優先」的原則,追求兩岸的良性互動。在兩 岸經貿關係上,朝野也體認到,兩岸經貿關係應該順應亞太經濟整合趨勢 及國際產業分工潮流,本互利互惠之雙贏原則穩定發展。但由於中共對我 仍存敵意,兩岸經貿發展亦須考量政治風險。兩岸「三通」需循序漸進, 依安全、對等原則,在時機條件成熟下進行。大家亦期望,積極推動恢復 辜汪會談,以建構台港新關係及解決兩岸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相關問題, 進而營造兩岸和平互動環境。這些共識乃是自民國七十六年政府開放民眾 赴大陸探親以來,朝野各界在兩岸關係上所獲致最多,也是最值得重視的 基本共識。未來將成為政府推動下一階段兩岸關係重要的依據。 參、現階段大陸經貿政策 基於以上的共識,現階段政府大陸經貿政策係秉持以下基本原則: 第一,平衡原則。在民間交流與政經風險間求取平衡,也就是必須在 兼顧國家安全與尊嚴的前提下,循序放寬兩岸交流限制。  第二,彈性、靈活原則。在發展亞太營運中心架構下,將兩岸經貿關 係納於整體對外經貿關係中的一環,使我們在持續推動兩岸經貿的同時, 也能繼續維持台灣經濟的領先地位以及經濟的自主性。 第三,和諧互動原則。從長期觀點,兩岸經貿發展的最高策略,就是 藉經貿的力量發揮對大陸的正面影響,從根本上緩和兩岸對立,增進彼此間的長期和諧互動。 為落實大陸經貿政策,我們將採取以下的做法: 一、在貿易方面,面對兩岸即將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WTO) 的新形勢, 且鑑於兩岸貿易有助於體現經濟比較利益,因此今後仍將持續追求兩 岸貿易的穩健成長,並逐步開放大陸物品進口。但基於風險分散原則 ,將隨時注意是否導致對大陸市場的過度依賴,以及時作出必要調整。 二、在投資方面,基於兩岸經濟互補互利的考量,在兩岸良性互動的前提 下,有秩序、策略性地引導國內企業赴大陸投資,建立兩岸橫向或垂 直分工的產業分工體系。對於大型企業赴大陸投資,因考慮到可能對 國內投資產生排擠效果,並造成資金外流、產業空洞化等問題,宜予 審慎評估,合理規範,以確保台灣經濟的優勢。 三、在航運方面,亦將秉循序漸進原則,按部就班,在維護國家安全與尊 嚴的前提下,持續改善兩岸航運關係。前年五月我方已公布「境外航 運中心」政策,去年八月二十日中共方面公布「海峽兩岸航運管理辦 法」,十一月又頒布實施細則規定,我們認為,雙方可以就有交集的 部分,先展開「境外航運中心」的運作,如果互動良好,未來將配合 「經貿營運特區」之設置,進一步研究、規劃兩岸試點通航,俾逐步 累積經驗,俟時機與條件成熟以後,再進行兩岸正式的「通航」。 肆、當前臺商政策 大陸經貿政策的另一個重要環節,就是臺商政策。近年來國內企業赴 大陸投資已達數萬家,在兩岸經貿互動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因此,如 何善用這股經濟力量,促進兩岸關係的健全發展,是一個非常值得重視的 問題。在現階段,政府考慮到兩岸關係時有起伏波動,且大陸地區政經情 勢尚非穩定,相關經貿制度又不健全,因此,當前政府台商政策,一方面 ,著重台商權益的保障,希望藉由加強提供資訊以及強化對台商的聯繫及 服務,以減少台商投資的風險,另一方面,則從長期著眼,希望能建立台 商正確的投資觀念,增進與大陸投資當地的良性互動,以提升台灣企業在 大陸地區的形象及影響力。 為進一步落實台商政策,去 (八十五) 年四月廿四日,大陸委員會正 式設立「台商窗口」,結合經濟部、全國工業總會、海峽交流基金會等政 府與民間資源,加強對於台商的聯繫及輔導服務工作。「台商窗口」提供 資訊、諮詢及接受申訴等服務,目前已編印各類兩岸經貿及大陸投資問題 系列叢書,提供國內有意赴大陸投資企業或大陸台商的參考。另外,已委 託台北市企業經理協進會成立「台商張老師」組織,結合產官學界組成專 家顧問群,提供業者專業諮詢服務。最近,更進一步規劃舉辦各類型的系 列座談會,包括今天在中部地區的座談會,期能加強政府與企業界面對面 的溝通,並深入了解企業界赴大陸投資所面臨的困難,進而協調有關機關 協助台商解決問題。另一方面,我們也希望能將企業界對於兩岸經貿事務 的寶貴意見,納為大陸經貿政策的重要參考,提升決策品質。此外,為借 重大陸台商組織服務臺商的功能,我們主動規劃並補助國內民間團體與大 陸台商 (資) 企業協會合作,共同辦理有關在大陸地區台商教育訓練及經 營管理等輔導活動。 另一方面,我們對國內企業界也有幾點誠懇的呼籲與期許: 第一,希望企業界認清兩岸情勢以及中共當局分化我們的統戰策略, 大家要建立「生命共同體」的共識,團結一致,作為政府堅定的後盾。 第二,希望企業界建立正確的大陸投資觀念。除了要注意赴大陸投資 的各種風險,加強分散市場之外,也須重視建立永續經營的觀念,要有法 治的精神與團結意識,才能保障自身的權益,並進一步發揮整體的力量。 第三,希望企業界能建立宏觀的長期經營策略。應配合發展亞太營運 中心的計畫,優先在國內投資,在鞏固事業基礎,站穩腳步後,再進一步 推展大陸經貿關係,作到「根留台灣」、「心留台灣」。 在國家發展邁入關鍵的時刻,陸委會、經濟部及政府有關機關,願以 開放的心胸,加強與企業界的溝通,俾在既有基礎上,依循朝野共識,致 力追求兩岸關係的和諧穩定,進而建構一個穩固不變的和平環境與法制架 構,讓兩岸關係可以走得更穩、更遠。

類別

8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