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33.馬總統出席97年「行政院暨所屬機關高階主管大陸工作研習會」時表示,兩岸政策是「不統、不獨、不武」

馬英九總統出席97年「行政院暨所屬機關高階主管大陸工作研習會」時表示,兩岸開放受到國際媒體廣泛報導,國際社會對台灣的觀感發生改變,過去有些國家曾認為我們是「麻煩的製造者」,經過政府努力改善兩岸關係,降低海峽緊張,已將東亞兩大未爆彈(朝鮮半島與台灣海峽)減少一個,這項努力並獲得許多國家的肯定。我們在東亞地區扮演「和平的締造者」(Peace Maker)的角色,是很重要的一步。 總統表示,1949年到1991年是兩岸相互否認的時期,自1991年第一次修憲及1992年制訂「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後獲得確認,在此之前兩岸間深具衝突性。1991年以後,雙方逐漸走向互不否認的階段,對於要如何互不否認,則有待透過雙方的互動與實質交流加以認定。之所以要談定位問題,目的在於要讓兩岸間擱置爭議並追求雙贏上。總統強調,我們所講的定位,一定是在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尊重台灣主流民意所作出的定位。 總統指出,雖然大陸對我們有威脅,像是對台部署飛彈,但也是一個重要機會,我們應該要把機會極大化、威脅極小化,才能真正讓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總統再次表示,在中華民國憲法的架構下所提出的兩岸政策是「不統、不獨、不武」,不統是任內不會與大陸討論兩岸統一的問題,不獨是我們不會支持法理台獨,不武是反對使用武力解決台灣問題,這個主張就是維持台海現狀。 總統也鼓勵政府各部會在兩岸關係中,主動找出「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的政策,並設法成為可以讓海基會與海協會進行談判、討論的議題,兩岸間的交流並非只限於交通、經濟,在文化、教育環保等議題都可能有需要進行談判。 總統指出,從兩岸關係看我國的外交政策,外交部提出兩岸進行「和解」與「休兵」,截至目前為止我們尚未與大陸就這方面進行協商、談判,但國際氣氛已有相當大的改變。兩岸已逐漸瞭解到在國際社會中,雙方不要再進行割頸割喉式的競爭。 資料來源:總統府網站,民國97年1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