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陸委會八十八年四月二十六日委員會議後記者會紀錄

  • 發布日期:88-04-26

本會林副主任委員於八十八年四月廿六日第九十八次委員會議後記者會報告事項及詢答事項如下:

壹、報告事項: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第九十八次委員會議於本日舉行,情形如下:

一、臨時報告事項方面,本會就委託政大選研中心進行大規模面訪式民調之情形,提出初步報告,較詳細之資料本會將於適當時間向大家說明。根據選研中心綜合歷經五年的四次大型面訪調查結果,發現國內民眾對於未來兩岸關係發展的期望,主張維持現狀仍是絕大多數。大多數(六成以上)民眾贊成政府繼續推動務實外交。

本會前曾委託政大選研中心進行三次﹁大陸政策與兩岸關係﹂大規模面訪式民意調查(調查時間分別為:民國八十三年二月、八十四年七月及八十六年二月),為持續深入且廣泛的掌握民眾對於大陸政策及兩岸關係相關問題的看法,遂於民國八十七年七月委託政大選研中心進行第四次的大規模面訪式民意調查,以瞭解民意在各項問題的穩定性與變動趨勢。

本次調查執行時間自民國八十七年七月五日至九月五日,實際訪問成功一、六○四人,以百分之九十五的信賴水準估計,抽樣誤差為正負二點五個百分點。綜合四次面訪調查結果,民意走向所顯示的意涵如次:

 主張維持現狀仍是絕大多數。絕大多數(八成左右)的民眾主張不同程度的維持現狀。

 相對多數民眾認為發展台灣與其他國家的關係比較重要,其比率較認為發展兩岸關係比較重要者幾乎多三十個百分點。

 如果因為外交的拓展造成兩岸關係的緊張,仍有六成以上民眾認為我國應繼續發展外交關係。

 民眾對於政府開放兩岸交流速度的看法,認為剛好者最多。此外,有六成左右的受訪者肯定兩岸交流有利於增進雙方人民的了解及降低雙方的敵意。

 過半數民眾認為應待雙方政治制度與生活方式比較接近時,再開始討論統一的問題。

 對於是否開放引進大陸的資金,本次調查結果傾向不要開放(含「不要開放」及「暫時不宜開放」)的比率明顯增加(本次為41.3%,上次為30.5%),而主張有限度開放的比率則下降(本次為33.5%,上次為41.1%)。

 對於中共提出「一國兩制」解決兩岸問題的主張,四次調查均有七成以上民眾表示不贊成,表示贊成的民眾均不到7%。

 對於大陸配偶來台定居後,可再申請其直系血親來台定居的開放措施,三次調查均有七成的民眾表示反對,贊成的僅一成五左右。

二、在討論案方面,本次委員會議通過「大陸地區出版品電影片錄影節目廣播節目進入台灣地區或在台灣地區發行製作播映許可辦法」部分條文修正案,對於大陸地區出版品的種類改採以列舉方式加以明定。

根據上述修正案,今後大陸地區出版品的種類,明定包含新聞紙(報紙、通訊稿)、雜誌、圖書及有聲出版品。原條文使用之「發音片」一詞,也修正為「有聲出版品」,並刪除定義不明的「其他出版品」一詞。

此外,修正案也特別配合今年二月發布施行的「衛星廣播電視法」及「有線廣播電視法」,將廣播電視節目定義所稱「有線電視系統」修正為「有線廣播電視系統」,並增列「衛星廣播電視事業」。

行政院新聞局為避免今年元月「出版法」廢止後前述許可辦法部份條文適用性發生疑義,因此在本次委員會議中特別提出修正。

三、今天的委員會議並通過「香港澳門出版品電影片錄影節目廣播節目進入台灣地區或在台灣地區發行製作播映許可辦法」部分條文修正案,對於香港、澳門出版品的種類改採以列舉方式加以明定。

其主要修正內容為:修正出版品之用詞定義,改以列舉方式明定香港、澳門出版品之種類;

將「發音片」、「書籍」、「報紙」等分別修正為「有聲出版品」、「圖書」、「新聞紙」;配合出版法之廢止,刪除有關發行人義務之相關規定等。

行政院新聞局是為配合出版法於八十八年一月二十五日經總統令公告廢止後,避免發生法規

適用之疑義,特別於本次委員會議提出修正。

貳、詢答事項:

一、距離目前最近的一次面訪民意調查是去年七月,陸委會為何選擇至今才公布?

答:因為剛剛才將資料整理出爐。此次民調採用面訪方式,有一千六百位受訪者,且有六十多道題目,比平常我們作電話訪問只有二十道題目多出很多,因此整理資料上耗費了許多時間。

二、您曾說過,大陸每十年會發生一次結構性大變動,一九八九年發生天安門事件,一九九九年的昨天發生法輪功宗教性的示威,您如何看待此事,是否為大變動的開始?

答:因為此事剛發生,資料尚不完整,我們目前持謹慎觀察的態度。我個人認為,我們不去批評大陸,但我們要有責任觀察並關切大陸發展。本會蘇主委也一再強調,我們不干預大陸,也希望他們不要干預我們的事情,但對於大陸情勢研判、資料蒐集等是陸委會的責任。我們的基本立場是,希望大陸在穩定的前提下走向經濟與政治改革,對於將來的發展,尤其是今年可能出現的變化,我們希望是朝往對大陸人民好的方向來發展。

三、過去台灣也發生過一些宗教上的問題,我方是否可能在兩會協商時提供一些處理這方面問題的建議?

答:兩岸民間交流是我們大陸政策的重要支柱,但交流須在安全、對等、尊嚴的前提下進行。研究大陸情勢不能僅看大陸上層政治的變化,也須注意其社會文化的變化。若干國家的社會及政體,最後突然產生變化,都是由下而上,由一些社會文化的因素所導致,很多專家都只注意上層,而忽略此點。

四、最近一次大型的面訪是去年七月進行的,但電話訪問是去年的十月廿六日,在去年七月綜合性大型面訪至今,兩岸發生過許多事情,台灣內部也經過一些變化,陸委會是否曾預測這段期間內民意可能出現新的意向?

答:我們不是去預測,而是已經實際去做調查,是電話訪問,不久便會公布。

五、亞洲週刊專訪汪道涵時,汪道涵提出了八十六字關於「一個中國」的說明,陸委會對此新說法有何見解?

答:八十六字的字數多了一點,因此本會目前尚在謹慎地評估,將會在適當時機,向諸位說明。

六、在朱鎔基訪美之前,您曾提及他此行的收穫將比外界預測的還要好,目前他已結束訪美行程,副主委您對朱此行的評價及所打的分數如何?

答:他不是一百分,不是全面的成功。基本上陸委會的立場為,我們只關切朱訪問美國對我們的衝擊,以及美國在任何改變與我方關係之前須與我方商量。對於中共與美國的關係,基本上我們不去過份評論。我個人以學者身分也提出,我們在觀察此事時,不只要看到負面的因素,同時也要看正面的因素。不要只看朱在訪問美國之前有些負面的因素,也應想到對他有幫助的因素也會發生。

後來的確發生幾個正面因素,例如跨國企業成立了遊說團體,對白宮作了一些影響,因而美國總統也主動地在朱鎔基離開美國時打電話給他;另外,主流的中國通也一再寫文章,所引述的論點,就是朱鎔基代表中共改革開放的希望,他們希望對朱有比較寬厚的作法。我上次也提及,Richard H. Solomon在提到他與中共的談判經驗時特別表示,中共運用他們的(外國)朋友,經常用一個說法是,若您對這些大陸溫和派或是跟您談判的人不利的話,這些溫和派回去會受到傷害。這次我們也看到,在美國有很多人提到同樣的說法,這也是對朱有助益的力量;還有白宮也是儘量在為其政策作辯護。我並不同意北京對最後結果的說法,說是非常大的成功,時代雜誌(Times Magazine)上提及,朱這次訪美沒有重大突破,但對於「中」美緊張關係的緩和有一點助益。

Richard Solomon曾是美國的外交官,以前是學者,後來被美國政府網羅從事中國政策的擬訂以及與北京的外交。在一九八五年寫了一份機密報告,九0年初期該報告解密後,很多部分被刪除,但還是可以拿到解密版。他現在是和平研究所的主任或院長。要觀察朱鎔基訪問美國可以參考其報告中所述的一點:中共有一項常用的談判策略是「對老朋友施壓」。之後的一項策略是「你的中國朋友有困難」。談判時向老朋友施壓的策略運用之一就是,經常警告外國官員若在談判桌上不接受中共開出的若干條件,他們在中國官僚體系內的一些老朋友就要倒楣,連帶外國政府在中國的一些政治管道就要被封死,或至少那些與外國政府友好的官員的政策影響力同樣要被削弱。他並舉個例子,一九七0年,中共某大使館館員曾向美國聯絡人員透露,尼克森總統訪問北京期間,對於兩國關係正常化的問題若未向周恩來「總理」作出任何交代的話,周將受到領導階層中反對派的抨擊。這次大家也注意到,朱鎔基在去美國之前及去了之後他都提到,大陸內部有很多不同的意見,美國人也有很多人認為,朱此次讓步很大,回去不知能不能交代。其實際如何我們並不清楚,但從以前這些談判策略運用的觀察來看,似乎仍有其延續性。

類別

8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