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陸委會八十八年一月二十五日委員會議後記者會紀錄

  • 發布日期:88-01-25

本會林副主任委員於八十八年元月廿五日委員會議後記者會報告事項及詢答事項如下:

報告事項: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第九十五次委員會議於本日舉行,情形如下:

一、本會今天提出「北京之冬—對大陸當局近來政治緊縮之研析」報告指出,大陸當局近來採取強力鎮壓民主運動,加強新聞箝制,禁止舉辦有關政改的學術研討會等政治緊縮措施,不僅引起西方政府及輿論的強烈批評,也可能對大陸內部、兩岸關係、大陸國際形象,以及其與美國的關係造成影響。本會研析,大陸當局今年對台交涉不排除較前強硬,人權問題則可能成為大陸當局今年外交面臨的重要挑戰。大陸當局近來政治緊縮的作為,可能與大陸內部政治保守勢力抬頭,經濟成長趨緩,社會不安情緒上升,軍方意見浮現,以及「大國外交」遭遇挫折等因素有關。

本會在這篇報告中,並綜合分析了西方重要國家政要的發言及媒體的報導,顯示多數西方國家政府及輿論對於大陸最近一連串鎮壓民主、違反人權的舉措,均予強烈譴責,美國重要媒體更因此對柯林頓政府近年來推動與中共的交往(engagement)政策加以批評。

報告中強調,我方基本立場不變。我們希望見到大陸在穩定情勢下加速改革,同時,兩岸關係和諧發展,台北、華府、北京共同追求互惠多贏的三邊關係。本會基於職責,有責任研判有關大陸之情勢,並提出來與社會各界共同關注。

茲就本份報告作進一步補充說明。有下列三項因素值得我們關注,第一、歷史、心理層面;第二、社會、經濟層面;第三、政治結構層面。

(一)歷史、心理層面:因為中華文化非常注重歷史,亦具很強的歷史敏感性,今年對大陸知識份子而言,是許多週年匯集的一年,包括「五四」運動八十週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政五十週年,西藏抗暴運動四十週年,鄧小平推動改革開放廿週年,以及「六四」天安門事件十週年,這些事件皆有追求改革、自由、民主、人權的意義。包括一九四九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的理想為毛澤東所提的「新民主」概念,然而其現在的做法與當初說法並不一致。因此,知識份子對於歷史的紀念,便有著心理層面的影響在內。此外,草根民眾的影響亦為因素之一。全中國大陸有二億五千萬人是全文盲,加上半文盲,合計超過七億以上;一般而言,這些人也較有迷信天命的傳統想法,亦即由天災來看天命。以前亦發生過類似的情形,例如於一九八八年時,中國大陸發生三十年來最大的水災,一九八九年「六四」民運之前,對於草根民眾有心理層面的影響。去年一九九八年,又發生一九五四年來最大的水災,因而使一般民眾會有大事即將發生之預期。

(二)經濟、社會的層面:大陸人民對於貪污腐化極為反感。由於經濟成長趨緩,一般人民收入下降,尤其是下崗工人、政府職員與農民。而此時特權人士卻可藉經濟改革之更多機會來謀利,尤其當國營企業市場化或個體化之轉型期,更造成貧富差距懸殊。而知識份子最近有很多這方面的報導,最典型的例子是何清漣的「改革陷阱」及其他相關的報導,例如電視節目「焦點評論」亦產生很大的作用。

(三)政治結構層面:亦即本人去年十月曾提出來的觀念。一九四九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其結構便含有內在矛盾,因此週期性地每隔九年、十年其矛盾張力便會到達一爆發點而浮現,進而發生結構性的調整。結構性調整不全然是惡性的,有時是良性的,例如一九七九年改革派與保守派較勁,結果改革派占上風,然多數結構性調整為巨大的挑戰與變動,如一九五八年「大躍進」結束,一九五九年為一九六0、六一年「大飢荒」之前一年,一九五九又發生西藏抗暴運動。十年後,一九六九年為「文化大革命」的高峰,同時亦為中共與蘇聯邊境衝突的開始。一九七九年變動的結果還算不錯,但一九八九年為發生「六四」民運的一年,這些皆為結構性的調整。本會在去年十月提出這些看法之後,也許有些人並不同意,但最近不只大陸民間而且其官方也很重視這些看法。根據去年十二月十八日南華早報報導,江澤民在內部講話中,亦引述毛澤東曾提及的話,每九年、十年反社會主義與反中國人的牛鬼蛇神,就會對共產黨的政權提出挑戰。最近江澤民及其他中共領導人對內的講話,也提到類似的說法,亦即一九九九年他們必須要提高警覺。同時大陸的知識份子,也認為一九九九年將要面臨許多挑戰。同時國際的觀察家,包括日本也認為中國大陸將會面臨許多的不確定性。

二、討論通過各機關落實國家發展會議「兩岸關係」議題辦理情形,並就應辦理事項之管考追蹤提出建議。

民國八十五年十二月國家發展會議「兩岸關係」議題,朝野各界共達成三十六項共同意見。各機關針對這些共識研提了四十九項「應辦理事項」。本次委員會議所提報者為截至八十七年十二月底之辦理情形:一、已辦理完成或已解除追蹤者,計十七項;二、賡續推動辦理者,計三十二項。其中之重點工作有:在兩岸協商方面,「辜汪會晤」達成加強對話、促成制度化協商的恢復等四項共識,並積極規劃海協會會長汪道涵訪臺事宜;在加強國際宣傳方面,「辜汪會晤」後,外交部等單位籌組海外宣講團赴美、歐、日等國,加強文宣工作;在兩岸經貿方面,經濟部已完成我國加入WTO對產業的影響與因應措施分析報告;港澳關係方面,研訂並發佈陸委會澳門事務處組織規程等。

由於國家發展會議「兩岸關係」議題共同意見均已成為各機關推動大陸工作之政策或經常性之行政基本原則,故本次委員會議亦一併討論各項應辦理事項之追蹤管考建議。對於未解除追蹤之項目,陸委會未來仍將配合研考會規定,持續協調相關機關每半年按時提報辦理情形。

三、鑒於最近一年來,大陸方面對於其大學生及研究生來台參與各類交流活動,有放寬趨勢,各項活動均能順利進行,且人數有增加趨勢,為期政府相關機關能充分掌握此一新的形勢,以凝聚共識,策勵未來,陸委會於本日的委員會議中,就兩岸學生交流的現況及展望提出報告。學生交流係兩岸文教交流的重點,早在民國八十一年政府即將加強兩岸學生交流列為文教類的分項計畫之一,但是大陸方面對於兩岸學生交流向來有所顧慮,認為有被我方「和平演變」之虞,所以交流的層次以青少年及兒童學生為主,交流方式也以表演才藝為主,在深度及廣度方面均有所不足。

報告指出,至八十七年十二月止,已核定大陸學生一千三百餘人來台,僅佔全部大陸文教專業人士(約四萬人)的百分之三,比例甚低,且直到民國八十三年才有大陸的大學生團體來台,所以兩岸學生交流並非順暢。但最近一年多來,大陸的高中生、大學生及研究生陸續來台參加研討會、夏令營、研習營或進入我大學校園從事短期研究;大陸方面也積極透過我各類民間團體,邀請我高中生及大學生赴大陸交流,兩岸學生交流有升溫趨勢。由於青年及青少年較不具政治包袱,交流時亦少涉及意識形態之爭,且易於接受與自己不同的人與事,從而也建立了跨越海峽、超越政治的友誼。尤其兩岸學生各有所長,雙方交流後互有啟發,相信學生透過交流,會逐漸將注意力擴大,對雙方的政治、社會有更深入的瞭解,使彼此的價值觀更為接近。

報告同時指出,由於兩岸決策機制有年輕化的趨勢,青年及青少年將在未來主導兩岸發展方向,兩岸關係的良性互動有賴年輕一代的關注與力量的挹注,如何加強兩岸學生交流,值得政府與民間共同關心及努力。

詢答事項:

一、關於汪道涵來台訪問時間,大陸方面釋放訊息表示,不可能於五月之前來台,陸委會的看法為何?

答:我們仍是歡迎汪道涵先生於春天來,春天不一定是某個月,春天可以是好幾個月,我們會盡最大努力促使汪道涵先生早日成行。

二、陸委會首長人事異動,是否會影響到汪道涵先生來台訪問時程?若蘇起副秘書長接任陸委會主委一職,是否會加強我方對國際上的宣傳,並更加圍堵中共的「大國外交」?

答:對人事方面的問題本人不便評論,因為個人關注的是研判的工作。相信無論陸委會首長如何異動,對於汪先生來台不會有任何的影響。蘇副秘書長對於國際事務非常瞭解,對兩岸事務亦有非常多的經驗,他目前在總統府工作,也參與、貢獻許多有關國際及兩岸政策方面的高見。

三、大陸內部今年面對諸多嚴峻情勢,對於兩岸關係的影響為何?

答:可能大陸方面對台採取的姿態會較為強硬,但並不影響其手段的彈性、靈活及多樣化。

類別

8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