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2000年11月

本月要目

資料提供:法務部調查局

 

 

 一、中共人大常委會通過外資企業法等修正案。
 二、紐約律師協會在曼哈頓舉辦有關兩岸議題研討會。
 三、兩岸在北京合辦「兩岸金融學術研討會」。
 四、兩岸三地在美傳統基金會等評選「全球經濟自由度」之排名。
 五、經建會舉行諮詢委員會議。
 六、香港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秘書長王家英談香港角色變遷。
 七、陸委會副主委林中斌解析美政府對華政策。
 八、江蘇昆山成為大陸臺商投資密集度最高的地區。
 九、國民黨副主席吳伯雄等赴福建龍岩參加客屬懇親大會。
 十、陸委會主委蔡英文談兩岸四地問題。
十一、政府規劃開放「小三通」進程。
十二、跨黨派小組召開會議。
十三、中共抨擊跨黨派小組第七次會議共識。
十四、中共全國政協主席李瑞環赴港訪問。
十五、大陸今年電腦硬體成長率將取代臺灣成為世界第三。
十六、中共公布國臺辦副主任周明偉、王在希人事案。
十七、陸委會副主委林中斌談「兩岸和平衝突的前景」。
十八、中共於福建沿海增設邊防所及邊防工作站。
十九、副總統呂秀蓮提「臺灣問題三要」。
二十、大陸記者訪問團結束訪臺活動。
廿一、政府擬定措施開放大陸人士來臺採訪及觀光。
廿二、兩岸軍民勾結詐領已故榮民遺產及大陸遺族慰撫金。
廿三、澳門特首何厚鏵施政報告稱經濟和旅遊業已開始復甦。
廿四、中共就我建造觀察衛星向有關國家施壓。
廿五、國民黨針對備役將官進行新政府大陸政策與臺灣前途問卷調查。
廿六、在野黨舉行領袖高峰會議。
廿七、兩岸經貿活動現勢。
廿八、行政院前院長蕭萬長籲兩岸成立共同市場。
廿九、大陸及澳門分別紀念國父孫中山先生冥誕。
三十、臺海兩岸在汶萊參加亞太經合會非正式領袖高峰會議。
卅一、中(共)俄軍方矢言共同打擊分離主義。
卅二、中共在珠海舉行「兩岸關係論壇」。
卅三、立法院成立「兩岸事務因應對策小組」。
卅四、美智庫指美政府應揚棄臺海「戰略模糊」政策。
卅五、部分持團聚旅行證之大陸配偶自即日起可加入健保。
卅六、學界分別舉辦有關兩岸新聞傳播交流研討會。
卅七、臺灣勞工團體赴港向中共抗議臺商赴陸投資造成我嚴重失業問題。
卅八、就讀大陸高等院校臺商役男比照國外留學役男出入境規定。
卅九、中共排拒香港記者採訪江澤民訪問深圳新聞。
四十、華盛頓郵報指中共日益視美國威脅阻礙其在亞洲壯大。
四一、美專家指中共積極發展資訊戰力籲美政府助我相對提升。
四二、中共駐南韓大使武大偉指臺北-漢城復航應先與中共協商。
四三、達賴有意結束「政教合一」制度。
四四、澳學者指澳洲政府對美中(共)衝突將自採立場。
四五、南韓總統金大中指兩韓和解模式不完全適用於臺海兩岸。
四六、臺綜院副研究員黃兆仁指臺商海外投資自東南亞轉向大陸集中。
四七、民進黨主席謝長廷指我國憲法架構係「一個中國」。
四八、高雄義守大學舉辦「跨世紀兩岸三地金融市場之願景」研討會。
四九、中國時報與水資源局合辦「兩岸水資源與農田水利建設研討會」。
五十、聯合報報導中共對臺部門關注我方金融危機及總統罷免案。
五一、上海東亞研究所所長章念馳解讀錢其琛說「大陸與臺灣同屬一個中國」意涵。
五二、國防部將成立第一支資訊戰部隊。
五三、陸委會指國統會與跨黨派小組均為總統大陸政策諮詢與研究機構。
五四、香港理工大學研究指臺商投資大陸產生「根留大陸」現象。
五五、美史丹福大學亞太研究中心主任羅恩指臺灣科技養成環境優於大陸。
五六、兩岸學界於廣州合辦新經濟與兩岸四地經濟協作關係學術研討會。
五七、王永慶等工商企業負責人向陳總統提出有關兩岸關係建言。
五八、東南亞國協十國加三非正式領袖高峰會於新國舉行。
五九、立法院法制局提「兩岸關係議題研析意見彙編」。
六十、兩岸海洋大學在湛江舉行聯合辦學簽字儀式。
六一、今年一至十月自香港新機場直赴珠江三角洲的臺灣旅客劇增。
六二、港媒報導稱中共中央對臺工作領導小組人事變更。
六三、農委會完成「戒急用忍」政策評估。
六四、大陸英文中國日報指中共總書記江澤民要求共軍加緊進行武鬥準備。
六五、金門縣府與議會合組訪問團赴廈門參訪。
六六、陸委會副主委陳明通談大陸政策。
六七、天下雜誌發表國情調查結果。
六八、中共「兩岸關係」雜誌評選今年兩岸關係十大新聞。

001一、中共人大常委會通過外資企業法等修正案。

中共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全體會議十月卅一日閉幕,會中通過五項法律案,其中包括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修正案、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修正案、外資企業法修正案,後二案將使外商包括臺商享有更大的產品內銷權、採購自主權及經營自主權。

002二、紐約律師協會在曼哈頓舉辦有關兩岸議題研討會。

紐約律師協會一日在曼哈頓舉辦「中國大陸-臺灣-美國的兩難:冷戰遺產」研討會,邀請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國際事務學院院長何漢理、馬里蘭大學教授丘宏達、總統府資政紐約大學教授陳隆志、大陸清華大學教授李兆杰等出席,就國際法及國際政治觀點評述兩岸關係,約二百人與會。何漢理提出,處理當前兩岸問題的關鍵,是尋求共同設計出一個「臨時協定」(Modus Vivendi),以此為過渡,最終朝向兩岸建立「邦聯」。

003三、兩岸在北京合辦「兩岸金融學術研討會」。

中華經濟研究院、臺北金融研究發展基金會及大陸中國金融學會一日至二日,在北京合辦「兩岸金融學術研討會」,議題包括「大陸加入WTO後金融業面對的挑戰及兩岸金融交流關係」、「臺灣加入WTO後對兩岸金融互動的看法」,兩岸代表分組進行討論。我方成員包括團長中華金融業務研究發展協會理事長陸潤康、中華經濟研究院董事長謝森中、復華投信董事長王志剛、復華證券金融公司董事長張昌邦、華僑銀行董事長戴立寧、政大經濟系教授李紀珠及陸委會經濟處副處長周慶生等;大陸成員則有中國金融協會副會長蔣超良、劉鴻儒、陳耀先及中國工商銀行副行長田瑞璋、中國銀行副行長華慶山與交通銀行董事長殷介炎等。

004四、兩岸三地在美傳統基金會等評選「全球經濟自由度」之排名。

聯合報二日報導,美國傳統基金會和華爾街日報聯合主辦「全球經濟自由度」評選,在一百六十一個地區、十個評分標準中,香港在貿易、金融政策、外資流入、銀行和財金體系等項排在首位,得分一點三;我排名二十;中國大陸則排名一百一十四。

005五、經建會舉行諮詢委員會議。

行政院經建會二日舉行諮詢委員會議,邀請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麥朝成、臺灣經濟研究院院長吳榮義、臺大城鄉所教授華昌宜、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所長胡勝正、臺大教授陳添枝等學者與會,會中提出赴大陸投資總量管制的觀念,並以赴大陸投資占我國內生產毛額百分之二為警戒線,逾此上限即須採取因應措施。

006六、香港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秘書長王家英談香港角色變遷。

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研究統籌員兼香港「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秘書長王家英三日應邀到陸委會,發表「香港在兩岸關係中所扮演的角色」專題演說時,稱「一國兩制」在香港順利實踐,將增加北京統一臺灣的信心,而「一國兩制」的成功也將減少西方國家對臺灣拒統的支持,因為國際社會將認為這是解決臺灣問題的途徑之一;惟相對的,「一國兩制」的侷限性,也壓抑了臺灣人民對統一的支持。港府在國際上呼籲臺灣接受「一國兩制」及宣揚「臺獨沒有好下場」等言論,都將打擊香港所謂「中介」、「中立」的地位。在一九九七年香港主權移轉中共之前,香港主要是扮演兩岸沒有「三通」下的中介橋樑角色,「九七」後,香港作為經濟的中介橋樑角色大抵不變,但重要性趨降。在政治上,港府的政治立場是向北京大幅傾斜,從而使得臺港關係日趨政治化;北京對臺戰略空間收窄,更壓縮了港府涉臺事務的自主性。兩岸加入世貿組織後,將對香港在兩岸關係中的角色帶來重大變數,儘管兩岸投資及旅遊等的雙向化未必會對香港造成影響,但兩岸通航將打擊香港的轉運業。

007七、陸委會副主委林中斌解析美政府對華政策。

陸委會副主委林中斌三日分析指出,美國民主與共和兩大黨對華政策主軸主要是在民主人權、經濟貿易、戰略安全三大國家利益之間擺動,已有固定主軸,所以不論誰當選美國總統,都應會尊重兩岸未來要和平發展。

008八、江蘇昆山成為大陸臺商投資密集度最高的地區。

中共香港中通社三日自南京報導,截至今年九月止,江蘇昆山已吸引八百五十一家臺商企業前往投資,占江蘇省引進外資總數的百分之三十以上,而超越廈門和東莞,成為臺商投資密集度最高的大陸地區。

009九、國民黨副主席吳伯雄等赴福建龍岩參加客屬懇親大會。

世界客屬總會總會長、國民黨副主席吳伯雄十七日率三十多人團體,赴大陸參加將在福建省龍岩市舉行的「世界客屬第十六屆懇親大會」,總統府資政、前民進黨主席許信良亦隨團前往;民進黨籍新竹縣長林光華則於十六日搭機赴澳門,十七日進入大陸參觀廈門、珠海等地,了解臺商投資環境和中共對臺政策後,轉往龍岩市,參加懇親大會。

吳伯雄一行十七日下午經澳門至珠海、廣州,先與中共全國政協副主席葉選平會晤;十八日上午,參觀 國父孫中山先生故居,並在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前,以國民黨副主席身分獻花致意;十九日下午搭乘班機離開廣州,轉赴福建;二十日上午,參加懇親大會開幕式;吳伯雄致詞時表示,兩岸應該秉持「中國人不打中國人;中國人幫助中國人」的原則和平相處。中共全國政協副主席王兆國、羅豪才、張克輝、福建省委書記陳明義、福建省長習近平等同時出席大會。

新竹縣長林光華二十日打電話回縣府表示,因本屆懇親大會充滿政治意味,沒有多大意義,決定提前一天,於廿一日返臺。吳伯雄當日轉往福建永定縣,在吳氏宗祠上香祭祖;廿二日由廈門轉赴北京訪問,當晚與中共國臺辦主任陳雲林、副主任兼海協會常務副會長李炳才、國臺辦主任助理兼海協會副會長孫亞夫等餐敘,偕行者尚有許信良、國民黨中央政策委員會副執行長兼大陸事務部主任張榮恭、中廣公司總經理李慶平、連戰幕僚李建榮等人士;廿三日,在中南海與中共國務院副總理錢其琛會晤。李慶平事後轉述,吳伯雄強調目前臺灣主流民意是「維持現狀」,而非「急獨或統一」,國民黨對兩岸關係的立場,是基於國統綱領與其「一個中國內涵解釋文」,以及九二年「一中各表」共識;兩岸對「一中內涵」有分歧,錢其琛對此表示「可以理解」,並稱「如果要搞臺獨,將是歷史性災難,也是不可挽救的災難」。廿五日,吳等赴南京中山陵獻花致敬,下午抵達上海;廿六日,與上海市委書記黃菊會晤;廿七日,與海協會會長汪道涵會晤,汪稱,兩岸都是中國人,應共同關心中國人的前途,「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雙方應「共議統一,共謀發展」。

010十、陸委會主委蔡英文談兩岸四地問題。

陸委會主委蔡英文四日在該會港澳研究小組會議中指出,新政府相當重視臺港澳關係,目前正進行對港澳政策的檢討,以強化雙邊關係。與會專家咸認香港主權移轉三年來,其非英化、中國化之傾向相當明顯,不過,中共當局為避免破壞「一國兩制」的國際形象,對港澳掌控採取明、暗兩種策略,遇到問題由特區政府先出面,實際上由中共在背後決策及指揮。

十六日,應中華民國工商協進會之邀,在臺北國賓飯店以「兩岸新情勢下經貿關係之展望」為題,發表演講時表示,明年初兩岸可望同時加入世貿組織,雙方經貿關係應作更合理的定位,未來臺灣的最大挑戰在與大陸進行開放交往之際,如何同時保有本身的顯著性與自主性;在面對大陸時需要思考的戰略,不應侷限於兩岸關係,應擴大至全球;年底前將完成「戒急用忍」政策的檢討,將朝向建立兩岸資金雙向流動體系方向調整,未來大陸臺商投資利得匯回臺灣愈多者,將給予其赴大陸愈大的投資空間。副主委兼發言人林中斌十七日進一步表示,建立臺商資金回流體系的想法,主要是創造一個機制來提供更有利於我廠商的環境,並不是一個加諸於廠商的限制。

廿一日,在陸委會、海基會、經濟部、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於高雄舉辦之「南部地區赴大陸投資廠商座談會」中,演講「現階段大陸經貿政策」時表示,中共對我方在軍事上持續武嚇,經濟上則極力拉攏、吸納臺商成為大陸經濟的一部分,現今兩岸經貿往來熱絡,遠比官方統計高,我方資金市場有可能因此大量失血。

011十一、政府規劃開放「小三通」進程。

交通部十四日邀集航商及船舶代理業者開會研商,航政司長吳榮貴會後表示,鑑於金、馬地區將於明年一月一日與大陸進行「小三通」,航商即日內可提出通航申請;未來通航,初期將以國輪為主要經營對象,且為不定期航線。

陸委會主委蔡英文十七日率副主委鄧振中、海基會副董事長兼秘書長許惠祐等人前往金門進行實地考察。隨行的經濟處長傅棟成表示,初期前往金門進行「小三通」貿易往來的大陸人士,將持用短期的旅行證,其中,金門旅行證的效期擬為兩天一夜,馬祖旅行證則為三天兩夜。

香港文匯報十八日刊登題為「金馬與福建沿海的『三通』」的報導,抨擊我開放「小三通」不具善意,稱迴避「一個中國」而談兩岸「三通」,是不可能的事。

012十二、跨黨派小組召開會議。

總統府兩岸跨黨派小組四日在臺北賓館舉行第四次會議,立委賴士葆會後轉述,陸委會主委蔡英文在會中報告「兩岸加入WTO對兩岸互動的影響」,指政府將於兩岸加入世貿組織後,以之作為互動的模式,但屆時兩岸關係,主要仍看中共的態度。

八日,該小組之「一個中國問題專案研究小組」首次開會,出席者有吳豐山、沈君山、林濁水、沈富雄、朱惠良、范光群、黃昭元、明居正等成員,議題為「九二共識與九二精神」,經討論後達成「應妥善回應中共一個中國原則」共識。

十二日,跨黨派小組召開第五次會議前,新黨立委郝龍斌及賴士葆在新黨全委會召開記者會,宣布退出。該小組會議中,針對「一個中國」議題進行討論,召集人李遠哲申明確實有「九二共識」的存在,其內涵為「一個中國,各自表述」;聯電董事長曹興誠倡議,兩岸關係可經由「統一公投」的民主原則,由人民決定最後結果;民進黨中國事務部主任顏建發建議,恢復召開國統會。由於與會人士缺乏共識,會議最後作成「繼續討論此一(一個中國)問題」的結論。

十八日,小組於臺北賓館召開第六次會議,繼續討論「一個中國」議題,聯電公司董事長曹興誠報告「兩岸關係的新思維」,會中達成「任何海峽兩岸現狀的改變,都必須經由民主程序,由臺灣人民決定,而公投也是民主程序之一種」的共識。

中研院長、跨黨派小組召集人李遠哲二十日在立法院表示,兩岸目前是分治狀況,互不隸屬,臺灣有獨立主權,在保障人民根本利益與國際尊嚴前提下,主張「一個中國、各自表述」。

廿六日,小組在臺北賓館舉行第七次會議,除林明成、陳添枝、曹興誠請假外,其餘二十位成員全部出席。會中針對「一個中國」議題,經討論後達成以下共識:「認知:(一)兩岸現狀是歷史推演的結果;(二)我國與中共互不隸屬、互不代表。我國已經建立民主體制,改變現狀必須經由民主程序取得人民的同意;(三)人民是國家的主體,國家的目的在保障人民的安全與福祉;兩岸地緣近便,語文近同,兩岸人民應可享有長遠共同的利益」;「建議陳總統:(一)依據我國憲法增進兩岸關係,處理兩岸爭議及回應對岸『一個中國』的主張;(二)建立新機制或調整現有機制以持續整合國內各政黨及社會各方對國家發展與兩岸關係之意見;(三)呼籲中共當局,尊重我國國際尊嚴與生存空間,放棄武力威脅,共商和平協議,以爭取臺灣人民信心,從而創造兩岸雙贏;(四)昭告世界,我國政府與人民堅持和平、民主、繁榮的信念,貢獻國際社會;並基於同一信念,以最大誠意與耐心建構兩岸新關係。」

聯合報廿八日公布昨晚進行之民意調查結果,顯示有五成四民眾知道跨黨派小組達成有關「一個中國」議題的共識;近七成認為兩岸關係如果照現狀發展下去,大陸的經濟發展將會追上臺灣,其中三成一認為不出五年,大陸將會和臺灣並駕齊驅,三成八認為五至十年內雙方發展將旗鼓相當;近六成支持廣義維持兩岸現狀,其中三成希望永遠維持現狀,一成九主張先維持現狀以後再統一,一成主張先維持現狀以後再獨立。

013十三、中共抨擊跨黨派小組第七次會議共識。

中共新華社廿六日引述未具名之海協會負責人接受訪問時稱,臺灣當局新領導人應明確承認兩岸「九二年共識」,也就是應回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的立場和態度。

中共國臺辦主任助理兼發言人張銘清三十日主持我媒體駐北京記者新聞發布會稱,跨黨派小組所提有關兩岸關係的「三個認知、四個建議」,其實是「不三不四」、「不倫不類」,充斥著廢話和空話,完全是文字遊戲。

陸委會主委蔡英文同日回應表示,跨黨派小組成員具有各種代表性,能達成「三個認知,四個建議」的共識,彌足珍貴,大陸方面未能深刻體會並仔細推敲其深義,令人遺憾。

014十四、中共全國政協主席李瑞環赴港訪問。

中共全國政協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李瑞環五日自北京赴香港訪問五日,當日對港府官員講話時稱,香港有今日的成就,是因為落實「一國兩制」及「港人治港」。

015十五、大陸今年電腦硬體成長率將取代臺灣成為世界第三。

經濟部技術處主導「產業技術資訊服務推廣計畫」,六日在臺北國際會議中心舉辦「二000年科技產業現況與市場趨勢研討會」,資策會市場情報中心產業顧問王勝宏提「二000年我國資訊硬體產業回顧與展望」專題報告,指目前除筆記型電腦仍以我方為主要生產基地外,其他悉數移往大陸及東南亞等地製造,外移至大陸的情況愈來愈明顯。大陸今年資訊硬體產值將達二五五點三五億美元,成長率達百分之卅八點四,首度凌駕我方(產值二百卅二億餘美元),幾已確定取代我方成為世界第三,其中,臺商對大陸資訊硬體產值的貢獻度高達百分之七二點八。

016十六、中共公布國臺辦副主任周明偉、王在希人事案。

中共新華社七日報導,國務院公布臺灣事務辦公室副主任周明偉、王在希兩人的人事案,並宣布免除唐樹備、王永海兩人的國臺辦副主任職務。

017十七、陸委會副主委林中斌談「兩岸和平衝突的前景」。

淡江大學七日舉辦未來學國際學術研討會,陸委會副主委林中斌發表「兩岸和平衝突的前景」專題演講時表示,由於民主化、經濟全球化與資訊傳播的發達,國家與國家間相互依賴日益加深,一個國家施展武力、開民主倒車,祇會使自己受傷更多,因此,中共若能體會這點,其使用武力解決兩岸問題的機率會降低。

018十八、中共於福建沿海增設邊防所及邊防工作站。

中共中新社七日自福州報導,包括東山島八尺門在內,福建沿海將增設八個邊防所和廿七個邊防工作站,以打擊沿海一帶違法犯罪活動,維護社會治安,推動兩岸民間交往與合作。

019十九、副總統呂秀蓮提「臺灣問題三要」。

副總統呂秀蓮八日表示,柯林頓政府曾提「三不」,對臺灣造成傷害,現在不管誰當選美國總統,我們要自己站起來肯定自己,因此提出「三要」:第一,臺灣問題的解決一定要用和平的方式;第二,臺灣問題要用民主的方式解決,任何現狀的改變,一定要經過人民的民主意志解決,取得同意;第三,今後有關臺灣問題的研商、會議及最後的結論,一定要有我們的代表充分參與。

020二十、大陸記者訪問團結束訪臺活動。

大陸記者訪問團自十月三十日抵臺,展開以文化、生態保護、民間社團、教育為主的參訪行程,本月八日離開臺北。中共全國記協臺港澳辦公室副主任、記者團團長楊青稱,此行對臺灣重視保存中華傳統文化留下深刻印象。

021廿一、政府擬定措施開放大陸人士來臺採訪及觀光。

行政院新聞局長蘇正平九日表示,開放大陸記者來臺採訪是既定政策,大陸記者來臺駐點採訪的期限,以一個月為期。

香港文匯報十六日引述中共官員的話稱,歡迎臺灣官員表示將推動兩岸互派記者常駐,希望兩岸在新聞交流方面能有良性的互動。中共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負責人十七日接受新華社專訪時,批評我方同意開放大陸媒體記者到臺灣駐點的規定,要求我方改變不合理限制,提供方便。

行政院新聞局廿三日依「大陸專業人士來臺從事專業活動許可辦法」,核准中共新華社臺港澳編輯部副主任范麗青與記者陳斌華二人申請來臺駐點採訪。

交通部長葉菊蘭十三日在立法院交通委員會指出,行政院將於十二月召開跨部會觀光推動小組會議,確定明年六月開放大陸人士來臺觀光的相關配套措施。觀光局長張學勞表示,開放大陸人士來臺初期,以共產黨員及高幹為主;二十日,隨葉菊蘭赴立法院進行九十年度預算及施政報告時表示,依臺灣可容納的能量來看,一年開放大陸人士一百萬人次來臺觀光絕無問題,以每人平均停留十天、消費金額一千美元計算,以帶動經濟三點二倍的乘數效果,預估可為臺灣帶來三十億美元的觀光收入。

022廿二、兩岸軍民勾結詐領已故榮民遺產及大陸遺族慰撫金。

聯合報十日報導,陸軍總部近日爆發軍官勾結民間掮客,共同詐領已故榮民遺產、大陸遺族慰撫金及抽佣金弊案,檢調單位指出申領人分成二類:一類是單身榮民在大陸有遺族,但申領困難,乃透過掮客申領,抽取佣金;另一類是大陸根本沒有遺族,卻由涉案人和掮客偽造身分,在大陸弄到假證明後提出申請,侵占退伍金餘額,二年多來如此申領的件數已超過一千件,金額達億元。不少單身榮民在大陸根本沒有子孫和親人,過世後卻突然冒出子女,疑涉購買假證書,凸顯中共公證書核發的草率和兩岸文書認證的盲點。

023廿三、澳門特首何厚鏵施政報告稱經濟和旅遊業已開始復甦。

澳門行政長官何厚鏵九日發表任內首份施政報告,稱澳門經濟和旅遊業已經開始復甦,今年經濟預計可成長百分之四。

024廿四、中共就我建造觀察衛星向有關國家施壓。

聯合報十日轉引巴黎費加洛報自廣東珠海報導,中共準備以取消三十架空中巴士客機訂單為手段,向歐洲航太國際公司(EADS)施壓,迫使法國航太馬特拉集團停止出售觀察衛星給我國。

中國時報十四日報導,中華衛星二號發射系統招標作業確定由印度國營火箭公司得標,但印度當局為避免觸怒中共,堅決反對我國以「中華民國」名義簽約,我方最後以「臺灣」名義與對方簽約。

025廿五、國民黨針對備役將官進行新政府大陸政策與臺灣前途問卷調查。

國民黨政策委員會大陸事務部與黃復興黨部十日公布,針對備役將官所作之「陳水扁政府大陸政策與臺灣前途」問卷調查結果,顯示七成八不認同「境外決戰」主張;六成三認陳水扁總統領導下,將使兩岸走向戰爭衝突,其中六成四認為引爆時間不會拖過五年;五成六認美國政府僅會於兩岸爆發戰爭衝突時,單純提供我所需之武器裝備;六成八認共軍在「南京軍區」可能設置專責對我之「福州軍區」,是正在積極部署侵臺。

026廿六、在野黨舉行領袖高峰會議。

國民黨、親民黨、新黨三在野黨十一日在臺北遠東大飯店舉行領袖高峰會議,三黨各推派五位代表參加,國民黨出席代表包括黨主席連戰、中央委員會秘書長林豐正、政策委員會執行長洪玉欽、發言人胡志強及立法院黨團書記長何智輝;親民黨包括黨主席宋楚瑜、副主席張昭雄、秘書長鍾榮吉、政策中心主任張顯耀及立法院黨團總召集人陳振盛;新黨有全國競選暨發展委員會召集人郝龍斌、秘書長李炳南、立法院黨團召集人賴士葆、副召集人張世良及政策會執行長曲兆祥。會談後,發表「護憲救台灣」共同聲明,陳述新政府十大政經亂象,並提出回歸憲政常軌與九二共識等六項基本主張;三黨領袖表示,一致支持持續推動正、副總統罷免案。

027廿七、兩岸經貿活動現勢。

聯合報十一日報導,中共海關公布大陸前十月進出口統計稱,今年大陸外貿表現良好,前十個月外貿總額已超過去年全年,其中對臺貿易更成長兩成。十四日報導,經濟部研究資料指出,在大陸吸磁化作用和產業全球化洗牌效應下,我方的優勢正迅速流失;十九日報導,經濟部投審會統計,今年前十個月,我吸引外資總和金額仍超過我對外及對大陸投資總額,我對大陸投資占對外投資總額的百分之卅六點六八,投資金額二十億一千三百九十一萬三千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百分之九十八,電子電器製造業已躍居為對大陸投資的首位。

中央日報十一日報導,經濟部政務次長林義夫表示,據統計,臺商前往大陸投資金額四百六十億美元,實際到位金額約三百五十億美元;十三日報導,根據中央銀行粗估,國內資金外流大陸的金額超過七百億美元,目前臺商將資金移往大陸的管道有三:一為部分廠商將出口所得外匯匯入大陸,並未匯回臺灣;二為企業將資金匯往第三地,再轉匯入大陸;三則為透過地下金融匯入大陸。

中國時報十一日報導,國內資訊業大舉將生產基地外移至大陸,已連帶促使國際電腦大廠將採購決策中心移往大陸。

經濟部國貿局廿七日發布今年前三季兩岸貿易統計指出,九月份我對大陸出口成長百分之四三點七,自大陸進口成長百分之四七點七,順差十八億四千萬美元;累計前三季對大陸出口一百九十四億四千萬美元,年增率百分之廿八點二,自大陸進口四十六億二千萬美元,成長百分之四五,對大陸出口已連續十二個月有兩位數成長;依中共海關統計,今年前三季大陸前五大進口地區我居第二,占大陸進口市場比重達百分之十一點四。

028廿八、行政院前院長蕭萬長籲兩岸成立共同市場。

中華民國團結自強協會十二日於圓山飯店舉辦「迎接廿一世紀全球華人團結自強論壇」,國民黨副主席蕭萬長應邀出席,以「兩岸長遠的夢想-如何創意發展兩岸共同市場」為題發表專題演說時,提出兩岸成立共同市場的理念,籲兩岸以經濟合作優先、暫時擱置政治爭議,尤其為了因應加入世貿組織後的挑戰,雙方唯有在經濟上充分合作,方能將衝擊降至最低,達到雙贏的局面。

029廿九、大陸及澳門分別紀念國父孫中山先生一百卅五歲誕辰。

政府駐澳門臺北經濟文化中心主任厲威廉十二日,在澳門國父紀念館主持紀念 國父孫中山先生一百卅五歲誕辰儀式,澳門各社團代表及各界人士近二百人參加。中共政協同日在北京中山公園中山堂,舉行紀念「偉大革命先行者」孫中山誕辰周年儀式,由副主席王兆國主持。

030三十、臺海兩岸在汶萊參加亞太經合會非正式領袖高峰會議。

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非正式領袖高峰會議十五日在汶萊召開,來自二十個會員體的領袖或代表與會,包括我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及中共國家主席江澤民,探討新經濟、電子商務、全球化與穩定油價的趨勢。十六日,會議結束時,發表以推動亞太地區新經濟為主軸的聯合宣言,其中包括我方代表提出的「化數位落差為數位商機」倡議,以及表達支持並預祝中共儘早完成入會(世貿)談判和支持我國儘早入會。

031卅一、中(共)俄軍方矢言共同打擊分離主義。

俄羅斯第一副總參謀長曼尼洛夫十三日抵達北京訪問,與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張萬年、共軍總參謀長傅全有及副總參謀長熊光楷等會面,並進行為期一周的中(共)俄高階層軍事會議後,稱雙方矢言繼續合作,打擊國際恐怖主義及防制車臣與臺灣的分離主義。

032卅二、中共在珠海舉行「兩岸關係論壇」。

中共海協會所屬「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十四日至十五日在廣東珠海舉行「兩岸關係論壇」,兩岸三地學者約六十人與會,中共方面有國臺辦副主任王在希及主任助理孫亞夫、中國社科院臺研所所長許世銓、中國問題研究所副所長蘇格、上海東亞所所長章念馳、上海國際問題研究所美國研究室主任楊潔勉、共軍國防大學戰略所副所長朱成虎等四十餘人,我方有民進黨立委陳忠信及高希均、趙春山、張五岳、楊開煌、張麟徵、魏鏞、邵宗海等二十餘位學者與會。論壇主題為「推動在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進行兩岸對話與談判」,並分成三個小組就下列議題進行討論:「實現兩岸對話與談判的前景」、「實現兩岸對話與談判的建設」、「兩岸對話與談判的其他有關問題」。

海研中心主任唐樹備十四日在開幕式致詞時稱,臺灣當局新領導人必須「鄭重的、明確的」承認「一個中國」原則,承諾「一九九二年兩會共識」,如此,兩岸可以很快恢復對話與談判,還可以討論政治、經濟、甚至臺灣對外活動空間等問題。同日,陸委會副主委陳明通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強調,兩岸復談不應該有預設立場,九二年的事實祇有一個,既然雙方各有說法,就應好好坐下來談。

唐樹備十五日在論壇上稱,臺灣新領導人迴避不了「一個中國」問題,與其拖延,不如面對,否則祇有不利;兩岸「三通」問題可以採取港、臺模式,不見得要由兩岸兩會來談。國臺辦副主任王在希稱,兩岸「三通」是一個國家內部的「三通」,要兩岸實際、全面、直接的「三通」;對「三通」的立場是「堅決主張、積極推動、定位清楚」;臺灣「國統綱領」有關主張,其實和中共副總理錢其琛所提「一個中國」精神一致。

033卅三、立法院成立「兩岸事務因應對策小組」。

立法院十四日通過決議,成立「兩岸事務因應對策小組」,由院長王金平擔任召集人,副院長饒穎奇任副召集人,朝野黨派依比例推派廿四位代表參加。

034卅四、美智庫指美政府應揚棄臺海「戰略模糊」政策。

美國智庫蘭德公司十四日公開一份、由國防部前部長卡路奇等五十四位專家研究的跨黨派政策結論,指臺灣海峽是東亞最危險的發火點,美國應該揚棄「戰略模糊」,改為明確告訴臺海兩岸:堅決反對臺灣片面宣布獨立,而如果是中共主動犯臺,美國一定支持臺灣。參與研究的,除蘭德公司外,尚有哈佛大學、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國會山莊周報等各界專家。

035卅五、部分持團聚旅行證之大陸配偶自即日起可加入健保。

衛生署健保局十四日表示,內政部警政署今年七月一日開始核發大陸配偶來台團聚旅行證,已領有旅行證、在台停留滿四個月的大陸配偶,即日起可向健保局辦理加保,並立即取得健保卡,享有健保醫療保障。

036卅六、學界分別舉辦有關兩岸新聞傳播交流研討會。

中國新聞學會十四日至十六日在臺北圓山飯店,舉行第六屆海峽兩岸暨港澳新聞研討會開幕酒會,由中國新聞學會理事長、世新大學校長成嘉玲主持,世新大學董事長葉明勳、中國新聞學會名譽理事長楚崧秋、中國記者協會書記處書記蕭東升、香港新聞行政人員協會司庫及香港經濟日報副社長兼總編輯陳早標、華僑報總編輯兼澳門新聞工作者協會理事長鄧祖基等均應邀發言。來自兩岸四地的七十二位新聞學者與工作者,包括由蕭東升率領的大陸代表團十九人、由陳早標率領的香港代表團十三人、由鄧祖基率領的澳門代表團七人,以「網路時代對新聞傳播的衝突」為主題,針對「傳播媒體如何因應網路時代來臨」、「傳播媒體在全球化趨勢下如何保護中華文化」、「網路新聞的自由與自律」等議題,進行研討。會中取得共識為:網路傳播已成為全球化的趨勢,兩岸具有共同的語言、文化,為因應網路時代來臨對傳播媒體的衝擊,彼此應攜手合作,共同開創新聞傳播的新局面;兩岸新聞界亦應積極推動民間文化交流,建立網路新聞倫理規範自律機制,規範執行倫理守則。

朝陽科技大學廿三日至廿四日舉辦「第三屆兩岸傳播媒體邁入廿一世紀學術研討會」,共有臺灣大學、朝陽科技大學及大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等廿三所大學傳播學者,以及兩岸媒體專家、記者參與,會中針對傳播教育、傳播科技二大主題,討論傳媒操守、新聞競爭、資訊社會的網路媒體素養等議題,發表二十餘篇論文。與會者一致認為,政府開放大陸媒體來臺常駐採訪,將有助於增進兩岸了解,促使兩岸關係良性發展。

銘傳大學傳播學院與中華發展基金管理委員會廿五日合辦「新聞交流與兩岸關係研討會」,與會新聞界人士咸認,政治因素不應該影響新聞交流的自主性,政府應考慮適度放寬對大陸記者的限制。陸委會副主委陳明通表示,兩岸政治體制與意識形態不同,因此,開放大陸記者來臺,必須考慮風險管理,以及保護大陸記者本身安全,故而對採訪地點有所限制。

037卅七、臺灣勞工團體赴港向中共抗議臺商赴陸投資造成我嚴重失業問題。

臺灣「工人立法行動委員會」十四日在香港中共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公室進行示威遊行,並遞交抗議信,要求中共當局關注因臺商赴大陸投資設廠不斷增加,而造成的我方失業問題。發起這次示威活動的勞工團體,包括臺灣區倉儲運輸工會聯合會、臺北縣產業總工會、工作傷害受害人協會等。

038卅八、就讀大陸高等院校臺商役男比照國外留學役男出入境規定。

立法院院會廿一日三讀通過兵役法施行法修正草案,大陸臺商及其員工子弟凡在役齡前赴大陸地區,並於徵兵及齡之年十二月卅一日起前三年,都與父母在大陸共同居住並就讀大陸的大學、研究所者,可以檢附父母任職證明及和父母居住大陸證明,比照國外留學役男出入境規定,在役齡期間內仍可以出入境。

039卅九、中共排拒香港記者採訪江澤民訪問深圳新聞。

中共國家主席江澤民十四日赴深圳,主持中共前領導人鄧小平銅像的揭幕儀式,現場公安人員以香港媒體如蘋果日報、太陽報、星島日報、東方日報和明報等,未持官方邀請函為由,拒絕他們進入採訪,且沒收攝影記者的照相機和底片,連數位照相機內的影像也遭到刪除,一直到典禮結束、江澤民離開後才退還。

040四十、華盛頓郵報指中共日益視美國威脅阻礙其在亞洲壯大。

華盛頓郵報十五日頭版刊登北京特派員潘文報導,中共已日益視美國為阻礙其在亞洲壯大的威脅,因兩年前中共第二版國防白皮書,提到美國十次,全部屬正面說法;今年十月份發表第三版國防白皮書時,提到美國十三次,其中十一次是負面說法;從中共官方談話、國營媒體報導、書籍和訪問中,美國經常被描繪成其頭號敵人,共軍刊物「中國軍事科技」更公開討論中共可能和美國開戰,特別是為了臺灣而戰。

041四一、美專家指中共積極發展資訊戰力籲美政府助我相對提升。

美國國會研究處國防事務專家史蒂文‧希爾卓斯執筆,十五日出爐的一份報告,指中共正建立專責單位,全力發展資訊戰力,並已舉行過幾次年度大規模演習,是全球建立資訊戰力最積極的國家之一。

美國智庫蘭德公司十八日發表由David A. Shlapak、 David T. Orletsky及 Barry A. Wilson 共同執筆之「可怕的海峽?從軍事層面探討兩岸關係與美國對策」研究報告,呼籲美國政府協助臺灣提升資訊戰力,干擾中共的全球定位及指揮系統,以掌握先機,並協助臺灣提升飛行員素質,同時增配先進空對空飛彈,以增強空軍戰力。

中國時報廿一日報導,中共一些軍事專家近日針對蘭德公司十八日之呼籲,在「船艦知識」網站提醒美軍應記取韓戰、越戰及國共內戰教訓,稱不是援臺就可以打敗共軍;同時,大陸「環球軍事」報刊及「船艦知識」等相關網站稱,美國在亞太加強軍力部署,有非常明確的針對性,謂當共軍取得各式新裝備和武器後,即有能力對付美國航空母艦。

042四二、中共駐南韓大使武大偉指臺北-漢城復航應先與中共協商。

中共駐漢城大使武大偉十六日應「南韓言論財團」之邀,在漢城新聞中心國際會議室,答覆南韓記者詢問時,抨擊美國大選制度之缺點、美英等國家與西藏精神領袖達賴喇嘛聯手搞西藏獨立,並稱臺北-漢城復航乙事,不但是地區之間的航空關係,亦涉及國家主權,南韓應與中共事先協商有關問題。

043四三、達賴有意結束「政教合一」制度。

中國時報十七日報導,達賴喇嘛今年年中在印度達蘭莎拉接受訪問時表示,雖然認為具有宗教信仰的政治領導者會把政治帶到更好的方向,但是,「像達賴喇嘛這樣既擔任宗教領袖,又擔任政治領袖的制度是該結束了。」

044四四、澳學者指澳洲政府對美中(共)衝突將自採立場。

政治大學十七日舉辦「APEC、WTO與廿一世紀臺灣澳大利亞關係研討會」,與會的澳洲前外交部常務次長、澳洲國立大學國際關係系亞太研究教授何睿斯 (Stuart Harris)表示,澳洲政府不認為中國大陸是個興起的威脅,支持美國繼續與大陸維持合作關係的交往政策;若中共因臺灣宣布獨立而使用武力,美國為此採取軍事行動的話,認澳洲不會參與美國的行動;美國明年開始,把個別與澳洲、菲律賓、新加坡、泰國的雙邊演習合在一起,舉行多國聯合「團隊挑戰」演習,這種「小北約」的趨勢,如果是用來圍堵中共,澳政府不會同意加入。

045四五、南韓總統金大中指兩韓和解模式不完全適用於臺海兩岸。

南韓總統金大中十七日在新加坡進行國事訪問,並發表演講時指出,臺海兩岸的問題要比兩韓問題更棘手,兩韓和解模式並不完全適用於臺海兩岸,不過最重要的還是要真誠、從內心發出和平的意願。

046四六、臺綜院副研究員黃兆仁指臺商海外投資自東南亞轉向大陸集中。

臺灣綜合研究院與行政院新聞局十七日至十八日在世貿國際會議中心,合辦臺灣與東協國家關係國際研討會,邀請東協會員國菲律賓、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及泰國之學者、專家與會。臺綜院第四所副研究員黃兆仁指出,臺商的海外投資,近年明顯從東南亞地區向大陸集中,尤其是東亞金融風暴發生之後,將勞力密集之製造業移往大陸,已成為東南亞臺商維持競爭力的策略。

047四七、民進黨主席謝長廷指我國憲法架構係「一個中國」。

民進黨主席、高雄市長謝長廷十八日參加跨黨派小組召集人李遠哲邀宴時表示,中華民國憲法本身即是「一個中國」的架構,在此架構下,「一個中國」可以有很多種解釋,民進黨當初既然參與修憲,就應接受這部憲法,且作為執政黨也不敢不遵守或否定憲法。二十日,在高雄市議會答詢時表示,解決兩岸「一中」問題唯有回歸憲法去討論,因為憲法本身就是一個妥協的產物,各種立場都包含在內,自己係在「一中絕非指中華人民共和國、臺灣生存尊嚴及發展一定要優先確保」兩個前提下,對中華民國憲法一中架構做事實的陳述。廿二日,強調憲法在國際上是主權國家的象徵,且中華民國憲法比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更早存在,因此二十日所提之「一中」說法,絕不會有我國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一部分的疑慮,反而可以彰顯「中華民國是主權國家」的形象。

中共社科院臺研所副所長余克禮十八日稱,贊成民進黨主席謝長廷「臺灣現行憲法是一中架構」的說法;對於跨黨派小組談論的「公投」問題,稱中共絕不接受「統一公投」。

048四八、高雄義守大學舉辦「跨世紀兩岸三地金融市場之願景」研討會。

高雄縣義守大學十八日在該校舉辦「第五屆亞太金融中心學術研討會」-「跨世紀兩岸三地金融市場之願景」研討會,邀請兩岸產、官、學界探討兩岸金融相關議題,並做經驗交流,大陸方面有十八位學者與會。大陸中國外匯管理雜誌副主編王林稱,中共當局為因應加入世貿組織,正加速金融開放步伐,惟外匯體制仍待進一步深化改革,臺灣很多經驗正可供大陸借鏡。

049四九、中國時報與水資源局合辦「兩岸水資源與農田水利建設研討會」。

中共上海解放日報報業集團社長、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副主席賈樹枚、上海市農業委員會副主任袁以星、中共水利部高級工程師徐建益、華東大學教授賀松林、上海農業科學院研究員方光華等十二人廿一日抵臺,參加由中國時報與水資源局於廿二日至廿三日,在該報舉行之「兩岸水資源與農田水利建設研討會」,議題包括水利工程與環境問題、水資源保護與民眾參與、農業水資源有效利用、節水型農業等。廿二日,中國時報社長黃肇松和賈樹枚分別於開幕致辭時,就媒體參與水資源保護、教育宣導的角色與作用進行專題演講。

050五十、聯合報報導中共對臺部門關注我方金融危機及總統罷免案。

聯合報廿一日報導,中共對臺部門在提供高層關於我方動態的報告中,高度關注我方發生金融危機的可能性和總統罷免案的後續發展,並評估上述發展對我政局和社會穩定可能造成的影響。

051五一、上海東亞研究所所長章念馳解讀錢其琛說「大陸與臺灣同屬一個中國」意涵。

中央日報廿一日報導,近日出版之最新一期香港「中國評論」刊登中共上海東亞研究所所長章念馳所撰「如何理解『大陸與臺灣同屬一個中國』」,解讀國務院副總理錢其琛八月廿四日對「一個中國」的「新說法」,稱中共應理解臺灣人民對中華民國的認同感與統獨無關,不應被解讀為數典忘祖,祇是希望在政治談判中有一個合法的地位;如果統一是把臺灣統一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之下,將難為臺灣及國際社會所接受;「一個中國」應該是兩岸共同締造的一個統一的、繁榮的、文明的、民主的中國;臺灣問題與統一大業,是整個現代化建設的一個組成部分,要從思想上正確擺正統一大業與現代化建設這中心任務關係,不被干擾,不被臺灣問題拖著走。統一問題必須放到現代化的全局戰略中心去思考,不應把統一問題凌駕於現代化之上;中共中央應設立一個「國家統一委員會」,協調各方力量,吸納各方人才,以科學規劃和從容應對統一過程中的各種問題,建立有效機制與體制,並要有積極性的研判。

052五二、國防部將成立第一支資訊戰部隊。

國防部通訊電子資訊局長林勤經中將廿二日在立法院國防委員會中證實,針對共軍積極發展戰略性資訊戰力,將在年底前成立第一支資訊戰部隊,以全力維護國軍資訊安全防護,並就資訊戰的攻防關鍵技術進行研發與使用。

053五三、陸委會指國統會與跨黨派小組均為總統大陸政策諮詢與研究機構。

中國時報廿四日報導,陸委會近日出版「陸委會簡介」,在大陸政策與工作體系職掌中指出,除總統府國安會依法對重大政策行使決策權外,總統亦依職權,設置國統會與跨黨派小組等必要的政策諮詢與研究機構。

054五四、香港理工大學研究指臺商投資大陸產生「根留大陸」現象。

中國時報廿四日報導,香港理工大學中國商業中心近日公布針對在港臺商投資營運模式之研究報告,指許多臺商為因應大陸不久將加入世貿組織、兩岸「三通」等前景下,紛紛在上海建立據點,而隨著大陸業務的加速發展,經營流程越來越集中於香港臺商-大陸臺商之間,許多業務已經透過香港,直接進行國際採購和出口營銷,導致在港臺資逐漸與其大陸生產企業結為一體,與其臺灣母公司的關係反逐漸由實變虛,甚至出現「根留大陸、心向臺灣」的現象。

055五五、美史丹福大學亞太研究中心主任羅恩指臺灣科技養成環境優於大陸。

美國國防部前助理部長、美國史丹福大學亞太研究中心主任羅恩(Henry S. Rowen)廿五日應史丹福學術基金會與時報文教基金會之邀,在臺北與國內工研院長史欽泰、前財政部部長許嘉棟、台揚科技董事長王華燕等產、學界人士,就美國、臺灣與大陸的科技環境,回顧過去發展、現在問題與未來展望進行圓桌會談。羅恩表示,臺灣科技業者赴大陸投資設廠係正常舉措,但大陸仍欠缺一個成熟的科技養成環境,自己若在兩地之間選擇投資地點,仍會優先選擇臺灣。

056五六、兩岸學界於廣州合辦新經濟與兩岸四地經濟協作關係學術研討會。

大陸中山大學、香港嶺南大學及臺灣夏潮基金會等廿五日至廿八日於廣州合辦「『新經濟』與海峽兩岸及港澳四地經濟協作關係學術研討會」,我方與會人士包括前蒙藏委員會委員長、國民黨智庫國家安全組政策委員高孔廉、前青輔會主委李紀珠、國民黨大陸事務部副主任徐新生、臺灣經濟研究院院長吳榮義、臺灣綜合研究院第三所所長梁榮輝及中央研究院研究員朱雲鵬等。

057五七、王永慶等工商企業負責人向陳總統提出有關兩岸關係建言。

陳水扁總統廿五日約見臺塑集團董事長王永慶、富邦集團總裁蔡萬才、華新麗華集團名譽董事長焦廷標和永豐餘集團董事長何壽川等四位工商界人士,聽取對於國政的看法,王永慶等人建議,應對「戒急用忍」政策鬆綁,並在完善的配套措施下,開放兩岸「三通」,以及善用臺灣的管理經驗,以小搏大,以控管國內資金、善用外債資金方式前往大陸投資。

058五八、東南亞國協十國加三非正式領袖高峰會於新國舉行。

中共國務院總理朱鎔基於廿四日至廿五日出席在新加坡舉行的第四屆東南亞國協十國與中(共)、日、韓三國非正式領袖高峰會。廿四日,朱鎔基與南韓總統金大中、日本首相森喜朗先舉行早餐餐敘,就加強三方經貿、信息產業、環保及文化交流等事宜交換意見,並同意今後藉每年召開「東南亞國協+中(共)、韓、日」高峰會之便,同時舉行中(共)、韓、日三國領袖會議。朱鎔基在隨後舉行的「東南亞國協+中(共)、韓、日」高峰會中,提出湄公河流域開發、信息產業發展與合作、人力資源開發合作、落實《清邁倡議》、開發農業和旅遊合作等五項建議。與會各國同時以數位簽名的方式,簽署一份「e 東協架構協定」。廿五日,朱鎔基提出東南亞國協十國與中(共)、日、韓合組「東亞自由貿易區」的構想,以與歐洲聯盟及「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相抗衡,東南亞國協對此倡議均抱持審慎態度。

會後,中共外交部部長助理王毅會後在記者會上稱,臺海兩岸「三通」符合兩岸中國人民的利益,可增進兩岸人民的了解、符合兩岸人民的願望,任何阻礙「三通」的言行,都是不得人心的。新加坡總理吳作棟亦以東南亞國協會議主席身分表示,台灣如果以類似亞太經合會(APEC)的經濟體身分,加入擬議中的東亞高峰會和東亞自由貿易區,可以被考慮,但如果作為一個國家,就不可能加入;香港是否納入,則須由「政治層面」來決定。

059五九、立法院法制局提「兩岸關係議題研析意見彙編」。

立法院法制局大陸政策及兩岸關係問題專案小組廿六日完成「兩岸關係議題研析意見彙編」,建議兩岸建立「第二軌道」,促進雙方的溝通與建立互信機制;為避免經濟孤立,我國可設法加入東北亞自由貿易區協定,並試探加入東南亞國協可能性及與中共就「三通」問題進行談判。

060六十、兩岸海洋大學在湛江舉行聯合辦學簽字儀式。

海洋大學副校長陳幸臣和山東青島海洋大學副校長麥康森、廣東湛江海洋大學校長胡日章廿六日在湛江舉行聯合辦學簽字儀式,未來兩岸將在海洋人才培養、教學和科研方面開展更廣泛的合作,近期合作的主要內容則包括交換學生、教師科研交流和資料共享等。

061六一、今年一至十月自香港新機場直赴珠江三角洲的臺灣旅客劇增。

聯合報廿六日報導,據香港機場管理局統計資料顯示,今年頭十個月,自香港新機場直接搭乘跨境巴士前往珠江三角洲的旅客不斷增多,僅十月份,已達九萬九千人次,比年初每月五萬二千多人次,增加九成多,其中超過九成來自臺灣。

062六二、港媒報導稱中共中央對臺工作領導小組人事變更。

香港廣角鏡十一月刊報導,中共國家主席、中央總書記江澤民的心腹曾慶紅已經退出中共中央對臺工作領導小組,專任中央組織部部長,其小組秘書長的職位,由共軍副總參謀長熊光楷取代;江澤民最近因對國臺辦的對臺工作不滿,乃下令該部門要用錢其琛今年七月間提出的「對臺工作五原則」,作為民進黨上台後的對臺指導方針,希望能更有效的爭取臺灣內部民心。該「五原則」為:(一)從各方施壓,尋求與台灣的妥協;(二)與台灣「反獨」勢力合縱連橫;(三)與民進黨之外的所有台灣各黨派擴大接觸與對話;(四)盡最大可能爭取台灣民心;(五)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不動搖。

香港太陽報廿七日報導,中共中央對臺工作領導小組於十月份十五屆五中全會之後,增補了軍委副主席張萬年為副組長,中央軍委辦公廳主任譚悅新出任小組成員。

063六三、農委會完成「戒急用忍」政策評估。

中國時報廿八日報導,農委會已完成「戒急用忍」大陸投資政策評估,國內現有七百多項列為專案審查的農產品投資項目,將有五百多項改列為准許類,其中以最不具競爭力的漁畜產品為主;二千餘項大陸農產品,目前僅開放進口四八0餘項,未來仍將採正面表列方式嚴格審查,不擬建議大幅開放進口。

064六四、大陸英文中國日報指中共總書記江澤民要求共軍加緊進行武鬥準備。

大陸英文中國日報廿八日轉引香港「多維新聞網」報導,指稱中共總書記江澤民日前在一次內部講話中,要求共軍抓緊進行軍事鬥爭準備,使兩岸問題未來不論是和平或非和平解決,都能掌握主動權。

065六五、金門縣府與議會合組訪問團赴廈門參訪。

金門縣政府與議會合組訪問團,由議長陳水木帶領,廿九日啟程經高雄、澳門赴廈門進行參訪,成員包括副縣長顏達仁、民政局長李增財及李成義等五位議員等,共計卅五人,預定十二月二日返臺。

066六六、陸委會副主委陳明通談大陸政策。

臺灣銀行行員訓練所廿九日舉辦「兩岸關係以及大陸現勢透析廣播研習營」,陸委會副主委陳明通應邀報告,指政府大陸政策具有一貫性與延續性,絕不會因為政黨輪替而任意變動,尤其對於敏感的統、獨問題;不論何種民調,一再顯示至少超過八成以上民眾表達「維持現狀」的訴求,急統或是急獨都屬於少數主張,基於尊重大多數民眾的決定,新政府將致力於維持穩定的兩岸關係;兩岸必須在既有基礎上,基於和平、對等原則來處理「未來一個中國」的問題,兩岸關係未來發展主軸則界定在「善意和解、積極合作、永久和平」等三大方向。

067六七、天下雜誌發表國情調查結果。

天下雜誌三十日發表二00一年國情調查結果,顯示有三成七受訪民眾對臺灣未來的發展表示悲觀;五成認為自己未來一年的經濟情況會變壞,比去年的二成四增加一倍;在未設定經濟、家庭情況是否具備移民的條件下,近二成六表示,會考慮移民,美、加為第一優先選擇地區、澳洲與紐西蘭第二、大陸第三。

068六八、中共「兩岸關係」雜誌評選今年兩岸關係十大新聞。

中共海協會於其主辦之「兩岸關係」雜誌第十二期,刊登由該刊編輯部徵詢中共涉臺部門和部分專家、學者的意見,所評選出的二000年兩岸關係十大新聞為:中共國臺辦與新聞辦聯合發表「一個中國的原則與臺灣問題」白皮書、「臺灣地區領導人」換屆選舉、中共中央臺辦與國臺辦受權就當前兩岸關係問題發表聲明、謝長廷訪問廈門計畫擱淺、海協會接待臺灣三黨派訪問團、臺灣股市連連下挫、一九九二年兩會共識在臺灣得到越來越廣泛的認同、臺灣當局「經濟廢核」引發「政治核爆」、唐飛被迫下台、中共國務院新聞辦發表「中國的國防」白皮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