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2012年08月

本月要目

資料提供:法務部調查局

壹、法政方面
一、蘇貞昌針對兩岸議題對大陸提出「三點期待」
二、馬總統提「東海和平倡議」,尋求共識研訂「東海行為準則」
三、「第8次江陳會」在臺北舉行並簽署兩項協議
四、王毅澄清「兩岸一中」不變
五、「當前亞太形勢下的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研討會」在臺大舉行
六、香港保釣人士前往釣魚臺宣誓主權
七、「2012第10屆海峽法學論壇」在福州舉行
八、第3屆兩岸縣市「雙百論壇」在四川舉行
九、江西省長鹿心社訪臺
十、第1屆「兩岸和平發展法學論壇」在北京舉行
十一、賈慶林對「澳門地區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提出4點希望
十二、「2012年海峽兩岸海上聯合搜救演練」在金、廈海域舉行
貳、財經方面
一、第3屆兩岸和平「創富論壇」在臺北舉行
二、陸客來臺自由行開放第二階段濟南等4個城市
三、大陸商務部副部長蔣耀平率採購團訪臺
四、兩岸第一條直通海纜「金廈海纜」正式完工
五、第3屆「兩岸經濟產業合作大趨勢論壇」在臺北舉行
六、兩岸簽署《海峽兩岸貨幣清算合作備忘錄》
參、社會方面
一、「海健會」與大陸衛生部簽訂《兩岸緊急救援合作備忘錄》等協議
二、臺北市與上海市簽署老人照護等4項交流備忘錄
三、大陸成立「海峽兩岸婚姻家庭協會」並選出相關負責人
肆、文教方面
一、第21屆「海峽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在貴陽舉行
二、第3屆「海峽兩岸終身教育論壇」在青海舉行
三、「兩岸常用詞典」在臺北市舉行新書發表會
四、第4屆「海峽媒體峰會」在福州舉行

1 壹、法政方面

101 一、蘇貞昌針對兩岸議題對大陸提出「三點期待」

聯合報8月4日報導,民進黨主席蘇貞昌接受華爾街日報專訪,提及兩岸議題,民進黨3日公布專訪內容如次:

(一)民進黨積極、主動面對大陸,並不排斥與大陸往來,當然也歡迎大陸人多來看看;但大陸只接觸國民黨,對臺灣的瞭解是「偏聽、偏看的」,「民進黨代表臺灣主流民意,中國要瞭解臺灣,須與民進黨接觸」。

(二)對於中共面臨權力改組,大陸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可能接任中共中央總書記,提出「三點期待」:期待大陸領導人接班順利;期待大陸新領導人在政經、社會等改革上,能更符合中國人民與世界的期待;期待習近平能多瞭解臺灣,以更寬的態度、更先進的做法改善兩岸關係。

(三)民進黨復設「中國事務部」,目的在全面瞭解、研究中國;而設立「中國事務委員會」,則是建立平臺,凝聚黨內及社會共識,未來將邀黨內重要領袖及社會上的學者、專家共同討論。

(四)民進黨在「中國政策」上有其堅持,但絕非鐵板一塊。臺灣人非常珍惜民主成果,絕不放棄;在不放棄這個原則信仰,臺灣與大陸互動往來,「我們跟她做生意、做貿易都可以,但我們什麼都買賣,只有自由、民主、主權不賣」。

按:8月6日,民進黨公布「中國事務部」主任由清華大學當代中國研究中心兼任教授洪財隆出任。

102 二、馬總統提「東海和平倡議」,尋求共識研訂「東海行為準則」

聯合報8月6日報導,馬總統5日提出「東海和平倡議」,要相關各方自我克制,不升高對立行動,擱置爭議不放棄對話溝通,遵守國際法以和平方式處理爭端,尋求共識研訂「東海行為準則」,建立機制合作開發東海資源。

馬總統表示,近來釣魚臺情勢升高,發展令人憂心;考慮到東海區域安全可能陷入不穩定狀態,中華民國秉持一貫「主權在我、擱置爭議、和平互惠、共同開發」原則,提出「東海和平倡議」,呼籲相關各方嚴肅面對當前東北亞領土爭議可能產生的嚴重後果。「國家主權無法分割,但天然資源可以分享。」藉「東海和平倡議」,各國可以擱置爭議,合作開發東海資源,並將合作擴大到生態保育、海上救難和打擊犯罪層面,共同促使東海成為和平與合作之海。

日本產經新聞8月8日報導,針對馬英九總統提出的「東海和平倡議」,希望以共同開發的方法解決東海領土主權爭議一事。日本外相玄葉光一郎7日在該國外交部的記者會上,針對臺灣主張擁有釣魚臺列嶼主權一事表示,釣魚臺是日本的固有領土,無法接受臺灣獨自的主張。惟將努力避免影響日臺友好的關係。而為了東海的和平、安定,推動具體合作很重要,各種合作的型態並非不能考慮。

103 三、「第8次江陳會」在臺北舉行並簽署兩項協議

綜合聯合新聞網、新華網報導,由海峽交流基金會(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與大陸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海協會)會長陳雲林所舉行之第8次領導人會談(第8次江陳會),於8月8日至9日兩天在臺北圓山飯店舉行。海協會常務副會長鄭立中於7日率先遣團抵達臺北,與海基會副董事長高孔廉進行業務磋商與相關工作安排,確認這次「江陳會」議程。海協會會長陳雲林則於8日上午抵臺,8日晚上參加海基會歡迎晚宴,9日上午進行「江陳會談」,下午簽署協議,並與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主委賴幸媛會面;10日上午,陳雲林一行參觀海基會新辦公大樓,其後於中午搭機返回大陸。其間重要活動及言論如次:

(一)陳雲林8日抵達臺後發表書面講話表示,兩會第8次會談,是在兩岸關係實現承前啟後、再次迎來新的發展機遇之際舉行的協商,對於鞏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成果,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實踐,持續開創互利雙贏新局面具有標誌性意義。本次會談擬簽署的《海峽兩岸投資保護和促進協議》《海峽兩岸海關合作協議》,都是落實ECFA後續商談的重要內容。這兩項協議取得的成果,將邁出實現ECFA各項目標的重要一步。

(二)9日上午9時,兩會正式舉行第8次會談,雙方進行《海峽兩岸投資保障和促進協議》、《海峽兩岸海關合作協議》兩項協議內容協商,以達成共識;下午,則由江丙坤、陳雲林二人代表,正式簽署兩項協議。

(三)簽署協議後,大陸海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李亞飛主持記者會,由鄭立中答問記者表示:兩岸投保協議就是對投資者人身安全保護是做出原則規定,雙方應予以遵守與落實,兩會的共識就是雙方來落實協議的一個具體措施。兩會恢復協商,簽署16項協議與達成兩項共識、兩項共同意見,同樣都具有約束效力。大陸相信隨著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臺灣投資者與相關人員在大陸投資興業,不會涉及從事危害國家安全和恐怖活動的犯罪,即使有個別案件發生,大陸執法機關也會視個案情況,或者應當事者家人的詢問,告知相當情況,今後海協會仍然會在法律許可的範圍內提供這方面的協助。

104 四、王毅澄清「兩岸一中」不變

聯合報8月11日報導,大陸國臺辦主任王毅針對有些人對「兩岸一國」解讀不同,10日主動出面向臺灣媒體澄清表示,大陸的本意是在兩岸互動中「求同存異」,釋放善意,增加兩岸相互包容性。大陸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7月底在國共論壇談到,「兩岸雖然尚未統一,但中國的領土和主權沒有分裂。一個中國框架的核心是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國家,兩岸關係不是國與國的關係。兩岸從各自現行規定出發,確認這一客觀事實,形成共同認知,就確立、維護和鞏固『一個中國』架構。在此基礎上,雙方可以求同存異,增強彼此的包容性。」

王毅強調,大陸的本意是盡可能地對臺灣釋放善意,增加彼此的相互包容性。大陸的「一中原則」沒有變化,也不可能有變化,這是大陸長期堅持的原則,堅持這個原則也是必須的。「兩岸一中和兩岸一國,實際上沒有太大區別」。重要的是後面的那幾句話,即「兩岸從各自現行的規定出發,來確認兩岸一中的事實,形成共同認知,就確立、維護和鞏固了一個中國的框架。」這句話很重要。

105 五、「當前亞太形勢下的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研討會」在臺大舉行

「中國評論社」8月12日報導,面對近期日本、菲律賓、越南等國近來對釣魚島、黃岩島、南沙群島等動作不斷,「兩岸和平發展論壇」11日在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國際會議廳舉行「當前亞太形勢下的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研討會」,由「兩岸和平發展論壇」召集人、勞動黨主席吳榮元主持,邀請「中國統一聯盟」副主席王曉波、臺北大學教授毛鑄倫、世新大學教授戚嘉林、臺灣「日本綜合研究所」總編輯李中邦、臺灣大學政治學系研究生張鈞凱等學者出席,以及一百多位民眾參與座談。與會學者分別提出「美國重返亞洲戰略及其對兩岸關係發展的影響」、「南海問題升高的原因及其影響」、「日本侵占釣魚島的動向及其影響」、「兩岸如何破日本侵占釣魚臺的伎倆」,以及「兩岸合作維護領土主權完整與兩岸關係和平發展」5個專題報告。會中呼籲兩岸合作共同維護領土主權完整,簽署合作備忘錄,深化雙方政治互信,作為鞏固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程中的大合作。

毛鑄倫表示,兩岸合作共同維護領土主權或民族利益是完全正確,既是道德也是良心,但從目前的事實來看,馬總統拋出「東海和平倡議」,有把問題推給北京跟東京對決,自己退出戰場、逼迫北京的意思。

張鈞凱表示,釣魚臺問題與南海問題是低層次的領土主權問題,也是高層次的西方強權結合東亞扈從勢力圍堵「中國」的戰略,臺灣不能踏入陷阱,使得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掀起波瀾;兩岸如果能在釣魚臺與南海領土主權上進行合作,或進一步簽署《兩岸合作維護領土主權備忘錄》,將是發展兩岸關係的試金石、里程碑。

106 六、香港保釣人士前往釣魚臺宣誓主權

綜合聯合報、中央社報導,香港民間保釣團體「保釣行動委員會」之保釣船「啟豐2號」,8月15日下午4時30分左右登上釣魚臺岩礁宣誓主權,有「保釣行動委員會」主席陳妙德等7人登上釣魚臺。之後2人回到船上,其餘5人有意塑造兩岸四地合作保釣印象,攜中華民國國旗和大陸五星旗並列續留島上,遭日本警方以涉嫌非法入境逮捕。大陸外交部發言人秦剛隨即對此提出嚴正交涉,要求日本「不能有任何危及中方人員、財產安全的作法」。

日本外務省事務次官佐佐江賢一郎15日晚召喚大陸駐日大使程永華,對香港民間保釣團體登陸釣魚臺表示抗議。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表示,大陸與香港居民對釣魚臺的主權問題立場鮮明,就是釣魚臺亙古以來都是中國領土。要求日方保證香港居民的人身與財產安全,立即放入。

我外交部則重申,釣魚臺列嶼為中華民國固有領土、臺灣附屬島嶼;擁有釣魚臺列嶼主權的事實不容置疑。任何其他各方採取的片面主張和行動均無法改變此一事實。並希望日方盡快釋放香港保釣人士。

經多次交涉,「啟豐二號」和7名保釣人士始於17日下午5時原船返回,由大陸海監船和香港特區海事船接應。

另日本跨黨派國會議員組成的「保衛日本領土行動議員聯盟」8名成員、地方議會議員及右翼團體成員共150人於19日上午抵達釣魚臺海域並舉行祭拜所謂「慰靈」活動,其中10人登上釣魚臺插上日本國旗,約二小時後返回船上。我國外交部長楊進添20日召見日本駐臺代表樽井澄夫表達嚴重抗議,指日方此項挑釁作為,已使東海區域緊張情勢急遽升高,要求日本政府立即停止任何侵害釣魚臺列嶼主權的行為。

此後,大陸地區相繼發生「反日」活動,有19城市遊行,抵制日貨。深圳反日遊行失控,掀車、砸店、燒旗,攻擊日資百貨企業,高喊「罷買日貨」。

107 七、「2012第10屆海峽法學論壇」在福州舉行

「中國評論社」8月18日報導,由華岡法學基金會、福建省文化經濟交流中心、福建省涉臺法律研究中心、香港律師會、澳門經濟法律學會等單位主辦之「2012第10屆海峽法學論壇」,8月18日至19日在福建省福州市舉行,來自兩岸及港澳二百多名法學專家人士圍繞「依法行政與社會治理」主題進行研討,並就平潭綜合實驗區社會治理模式議題進行專題討論,為平潭的開發建設出謀劃策。專家建議,開發開放平譚需依靠法治,達到「善治」,在涉臺立法上先行先試,共創兩岸共同家園。

中國文化大學法律學系兼任教授、華岡法學基金會榮譽董事長焦仁和表示,平潭建設兩岸人民共同家園,涉及資金、法律、人文、安全、生活品質等各種問題,都需要一步步探討。希望平潭不僅是兩岸人民的共同家園,還是全世界關注的櫥窗。現在兩岸的想法越來越接近的趨勢非常明顯,對兩岸未來前景一直很樂觀。

「中國法學會」副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所長李林致辭表示,海峽法學論壇歷經10年,先後在《物權法》、《公司法》、《知識產權法》、涉臺法學研究等方面進行過專題研討。在目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新形勢下,涉臺法學研究應當與時俱進,不斷拓展新的研究領域。

中共福建省委常委、副省長陳樺表示,中共中央很重視福建的對臺優勢,賦予福建一系列先行先試政策。平潭開放開發提出「五個共同」模式,就是要歡迎臺灣人民參與到平潭開發建設中來,把平潭建設成兩岸人民共同家園。這個過程中,需要兩岸及港澳的法律法學界朋友們共同探討,提供法律保障。

108 八、第3屆兩岸縣市「雙百論壇」在四川舉行

綜合「中國評論社」報導,第3屆兩岸縣市「雙百論壇」8月19日在四川成都舉行舉行,以「聚焦民意、服務民生」為主題。臺灣方面有22個縣市議會, 145名議員前往(其中包括高雄市議員李喬如、臺南市議員蔡秋蘭、陸美祈和花蓮縣議員施金樹4位民進黨籍議員);大陸有10省區市的地方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共三百八十餘人參加論壇。兩岸就各自所在地區經濟文化概況和自身履職經驗作介紹和分享。中共中臺辦主任王毅致辭表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已進入鞏固深化的新階段,兩岸交流合作也面臨更廣闊空間和前景。兩岸基層民意代表應該發揮自身優勢,履行應有職責,為造福兩岸基層民眾、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發揮更大作用,作出更大貢獻。

王毅強調,兩岸基層民意代表一是要反映民聲,引導民意;二是要貼近基層,多辦實事;三是要搭建橋梁,加強交流;四是要保持方向,維護大局。「雙百論壇」是近年來兩岸開展民間和基層交流重要平臺,兩岸關係之所以能夠取得前所未有的進展和成果,一是要堅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方向不動搖。二是要堅持反對「臺獨」、認同「九二共識」的政治基礎不動搖。三是要堅持「先易後難」、循序漸進繼續深化兩岸各領域交流合作。四是要堅持以人為本,為民謀利的根本宗旨不動搖。

109 九、江西省長鹿心社訪臺

綜合中央社、「中國通訊社」報導,應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邀請,大陸江西省長鹿心社於8月20至25日率副省長洪禮和、秘書長譚曉林、景德鎮市市長劉昌林等經貿、文化界人士,及江西一些城市的市長共二百多人訪臺。主要活動有「景德鎮當代陶瓷藝術精品交流展」、「贛鄱文化臺灣行」及「臺灣-江西活動週」、「江西旅遊風光圖片展」等;並參訪南投日月潭、新竹、嘉義、臺南、高雄佛光山等中南部縣市,以促進雙邊文化、經貿及宗教交流;期間拜會國民黨名譽主席吳伯雄、連戰、新北市長朱立倫等人,並與松山慈惠堂開山創堂堂主郭葉子、佛光山寺星雲大師等法師會面。鹿心社重要言論如后:

(一)江西具有良好的企業優勢、一流的生態環境和豐富的資源,近年江西經濟保持穩中有進、穩中快進的良好發展態勢,江西已是大陸聯繫臺灣的重要內地省份之一,有2,900家臺商投資,位居大陸中部省份首位。

(二) 江西與臺灣經濟互補性強,合作基礎良好,下一步應深化加強新興產業合作,江西推進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製造、綠色照明、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盼與臺灣充分發揮產業優勢互補,深化產業合作範圍,強化合作創新能力,推動兩地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三)在科技交流與合作、農業經濟組織建設、優質農產品流通領域,希望推動兩地農業互利合作。

(四)共同做大做強「臺贛」旅遊合作,江西將與臺灣建立旅遊交流與合作機制,推動主要旅遊景區和旅行社的業務對接,共同攜手開發旅遊市場,打造精品線路,並鼓勵有實力的龍頭企業和優質公司赴臺投資。

(五)此行拜訪是學習考察臺灣道教文化,擴大「臺贛」宗教文化交流。

(六)以「三真」,即真情互動、真心交流、真誠合作來概括此行的感受,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海峽兩岸、「臺贛」兩地的交流與合作,將會結出更加豐碩的成果。

110 十、第1屆「兩岸和平發展法學論壇」在北京舉行

綜合人民日報、「中國評論社」報導,由大陸「海峽兩岸關係法學研究會」(下簡稱「海研會」)主辦之第1屆「兩岸和平發展法學論壇」8月22日在北京舉行。來自兩岸法學界、法律界的180名學者圍繞「法治經驗回顧與前瞻」主題,進行為期2天的交流探討。論壇設有法治理論、民法制度、民事訴訟制度、刑法制度、刑事訴訟制度、法律實務6個專題。「中國法學會」常務副會長陳冀平開幕致辭表示,兩岸法律制度具有共同的歷史淵源、文化背景,具有與時俱進和不斷改革動力。兩岸法學、法律界應該共同努力,不斷深化兩岸法學交流,認真研究如何具體落實兩岸各項合作協議,著力探討如何解決兩岸人民交往中出現的法律糾紛,努力破解影響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法律障礙,為維護兩岸人民合法權益,為促進兩岸各領域交流合作,為完善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法制化建設貢獻智慧和力量。

海研會會長張福森表示,目前,兩岸已經在《民法》、《刑法》、《行政法》、《財稅法》等一些專門領域建立經常性交流渠道。論壇將注重綜合性和應用性,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著力為解決兩岸社會法治進步、人民權益保障和兩岸交往合作中的法律問題,提供理論研究和實踐交流的舞臺。

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教授陳長文表示,「兩岸法學系出同源」,法治是中國邁向現代文明不可或缺的保證。兩岸法律人要爭氣,共同促進兩岸中國人的法治發展。

按:大陸「海峽兩岸關係法學研究會」成立於2011年底,是為順應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需要,由大陸從事涉臺法律問題研究和兩岸法學交流的學者,以及實務部門從事涉臺法制工作的專家共同發起的社會團體。其前身是成立於1990年的「中國法學會海峽兩岸法律問題研究會」。

111 十一、賈慶林對「澳門地區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提出4點希望

新華社8月23日報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會長賈慶林23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澳門地區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團長崔世昌、劉藝良一行人指出,澳門回歸13年來的成功實,踐充分證明「一國兩制」方針順應時代潮流和歷史趨勢,把握民族根本利益和國家核心利益,激發澳門人民的主人翁責任感,具有強大的生命力,是完成「祖國」和平統一大業的正確方針。

賈慶表示,「澳門地區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是推動反「獨」促統運動、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重要力量。當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由開創期進入鞏固深化的新階段。希望澳門統促會認真貫徹中央對臺工作方針,充分發揮澳門在對臺工作中的獨特優勢,著力加強對臺交流交往,拓展工作領域,深化工作內涵,進一步匯聚澳門反「獨」促統力量,共同致力於持續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為實現和平統一作出積極貢獻。

賈慶林提4點希望。一是確實維護澳門的長期繁榮穩定,更好地發揮「一國兩制」的示範作用;二是牢牢把握持續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主題,為鞏固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凝聚共識和力量;三是緊緊抓住爭取臺灣民心這一工作主線,不斷深化「臺澳」兩地交流合作;四是高舉反「臺獨」、反分裂的鮮明旗幟,堅定不移地反對一切分裂「祖國」的行徑。

112 十二、「2012年海峽兩岸海上聯合搜救演練」在金、廈海域舉行

綜合金門日報、「中國通訊社」報導,「2012年海峽兩岸海上聯合搜救演練」8月30日在臺灣海峽的金門、廈門海域舉行,以「強化搜救合作、共建平安海峽、維護兩岸三通、共創兩岸雙贏」為主題。演練首次模擬兩岸直航客機遇險,並碰撞兩岸直航客船,導致作業漁船傾覆等多個場景,以契合兩岸「三通」開啟後紛繁複雜的兩岸海空大交通應急保障需要。

演練於上午10時整,於大膽西方海域、廈門港四號錨定區舉行,由海巡署副署長鄭樟雄、大陸交通運輸部副部長徐祖遠擔任演練總指揮,參演單位包括中華搜救協會、金門海巡隊、金門岸巡隊;以及大陸「中國海上搜救中心」、福建海上搜救中心、廈門海事局等相關單位。金門縣長李沃士到現場觀禮,瞭解兩岸合作進行的救援機制運作狀況。在此次演練行動中,海巡署副署長鄭樟雄、大陸交通運輸部副部長徐祖遠互相致贈禮品,為此次演習交流作見證。整場演習在11時30分順利落幕。

2 貳、財經方面

201 一、第3屆兩岸和平「創富論壇」在臺北舉行

綜合中央社、「中國評論社」報導,由旺旺中時集團主辦之第3屆兩岸和平「創富論壇」8月7日上午在臺北圓山飯店舉行,副總統吳敦義、前副總統蕭萬長、陸委會主委賴幸媛、經建會主委尹啟銘等人受邀出席,大陸方面由海協會副會長張銘清代表出席;其間發表重要言論如次:

(一)蕭前副總統以「兩岸經貿的機遇和挑戰」為題,提出兩岸關係「3突破、3挑戰、3建言」,包括兩岸可建立「經濟合作示範區」,在區內放寬投資及人才任用限制。

(二)吳副總統表示,兩岸實施ECFA的成果,帶出兩岸合作創造雙贏實績,國際間對臺灣競爭力評估與投資風險優良評比,證明臺灣深具投資展潛力。凡有利於兩岸永續和平、人民福祉與未來、敦親睦鄰、共創雙贏的目標,政府都會竭誠以待,全力以赴。

(三)賴主委表示,兩岸必須透過個案處理來縮短差距,有效拉近兩岸人民心理距離;兩岸關係要發展,必須正視現實,用和平友善態度面對臺灣參與國際活動,讓雙方對國際社會做出貢獻,兩岸互信才能深耕。

(四)張銘清表示,當前兩岸和平發展正由開創期進入鞏固深化的新階段,在新形勢下,將繼續依照先易後難、循序漸進的思路,與所有支持兩岸和平發展的朋友一起以實際行動不斷加強鞏固與深化。兩岸可互相學習、實質合作,可以建立「世界上最好的經濟體」。

202 二、陸客來臺自由行開放第二階段濟南等4個城市

綜合經濟日報、「中國新聞網」報導,經兩岸「臺灣海峽兩岸觀光旅遊協會」(臺旅會)及「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海旅會)多次協商,雙方於今(2012)年4月1日同步宣布:第2批大陸旅客來臺個人旅遊(自由行)新增天津等10個試點城市,人數配額由原本每日500人增至1,000人。並分2階段實施,第1階段先開放天津、重慶、南京、廣州、杭州及成都6個城市,已於4月28日正式啟動;第2階段於8月28日開放濟南、西安、福州、深圳4個城市。

大陸「國家旅遊局」局長邵琪偉於8月8日在高雄召開之「第4屆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圓桌會議」上宣布,經兩會協商並達成共識,8月28日正式啟動實施濟南、西安、福州、深圳4個城市居民來臺個人旅遊(自由行)。並同步實施新增赴金、馬、澎地區,包括海西地區11個城市(浙江的溫州、衢州、麗水,江西的贛州、撫州、上饒、鷹潭以及廣東的梅州、潮州、汕頭、揭陽)居民。

203 三、大陸商務部副部長蔣耀平率採購團訪臺

綜合中央社、聯合新聞網報導,大陸商務部副部長蔣耀平以「海峽兩岸經貿交流協會」(下稱海貿會)名譽會長身分,應我外貿協會邀請於8月8日至13日率領5大採購團來臺採購,除出席「兩岸產業合作契機研討會」等4場活動,並與在臺投資陸企負責人座談,瞭解臺灣投資環境;與南臺灣6縣市(嘉義、臺南、高雄、屏東、臺東及澎湖)簽署合作備忘錄,將加強生技產業、農業交流,並建立兩岸商業平臺。其談論要點如次:

(一)願意在3方面推動兩岸經貿合作:1、繼續推動兩岸經濟合作協議ECFA後續協商,包括貨物和服務貿易的進一步開放;2、把握契機加強雙向投資,尤其是積極鼓勵大陸企業赴臺投資;3、加強兩岸產業合作機會,選擇合作重點,包括液晶面板、LED照明、石化、金融、醫療和演藝文創等,也鼓勵臺資企業投資節能環保新能源等產業。

(二)臺資赴大陸投資已經超過三十年,陸資來臺只有3年,但陸資赴臺雖然起步晚,但前景十分看好,尤其是投保協議簽訂後,為兩岸雙向投資提供制度性保障,有助於減少兩岸間投資障礙,為兩岸合作提供更安全的環境。

(三)此次率領大陸企業來臺,是為擴大對臺採購與投資,並深入瞭解臺灣的投資環境,臺灣工銀集團具備多元化的業務與豐沛的產業人脈,是兩岸合力打造產業交流平臺的好夥伴。

(四)兩岸合作機會已經來臨,雙方企業要創造便利、暢通的渠道,營造對臺灣、大陸、人民和中華民族都有利的環境,《海峽兩岸投資保障和促進協議》是以法律保障投資者的權益,體現善意,未來投資者人身保護或是商事糾紛,都能透過制度面及仲裁獲得保障。

204 四、兩岸第一條直通海纜「金廈海纜」正式完工

綜合金門日報、人民日報報導,由中華電信公司與大陸「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及「中國移動」3家運營公司共同投資興建之兩岸「金廈海纜」8月21日正式完工。中華電信公司與「中國電信集團公司」以「同步視訊」分別在金門、廈門二地共同主持「金廈海纜」完工典禮,見證海纜完工的歷史,宣告從籌劃到興建花共16年時間海峽兩岸第1條直通光纜建置完成。

中華電信董事長呂學錦表示,兩岸民眾在1989年可以直接通話,到今(2012)年終於有兩岸直通的海纜,代表意義非凡。金廈海纜代表著「兩岸電信小三通」已經完成,通過與臺灣本島的聯機,未來將進一步跨向「兩岸電信的全面大三通」。

按:兩岸電信公司共出資新臺幣(下同)2億元,其中中華電信投資近1億元,大陸3家業者共同投資另一半。俟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通過後、預計今(2012)年10月可開通業務。除「金廈海纜」外,兩岸第2條直達海纜「淡福海纜」亦將於年底完工,從淡水到大陸福建福州,由中華電信、臺灣大哥大和遠傳電信與對岸3家電信業者共投資10億元。

205 五、第3屆「兩岸經濟產業合作大趨勢論壇」在臺北舉行

綜合經濟日報報導,經濟部指導、經濟日報主辦第3屆「兩岸經濟產業合作大趨勢論壇」,8月27日在臺北國際會議中心舉行,由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吳中書主持,邀請大陸「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宋曉梧、「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經濟學部召集人李曉西、「中國市場營銷研究中心」主任郭國慶3人來臺暢談兩岸服務業的合作與創新。談論要點如次:

(一)吳中書表示,兩岸間經濟合作具互補優勢,應以既合作又競爭模式,拓展國際龐大的市場;包括生物科技、信息、金融服務、農業等相關產業均為兩岸合作利基產業。

(二)宋曉梧表示,大陸中央政策在這兩年紛紛推出鼓勵服務業發展的稅收優惠,並扶持以服務業為主的中小企業發展,臺商在此時進入大陸市場是最佳時機,兩岸服務業將有很大的合作空間。大陸「十二五規劃」中,轉變經濟發展是主線,調整結構是任務,包括調整投資結構、消費結構及產業結構都很重要,其中調整產業結構,就與臺灣有很大的關係。

(三)李曉西表示,兩岸加強合作在綠能產業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例如大陸的太陽能、風力發電有一定的技術水平,結合臺灣的LED產業,以及兩岸都積極發展的新能源車,加上大陸的市場,若能在儲能也就是電池技術上有所突破,臺商必定在大陸有很大的發展成果。

206 六、兩岸簽署《海峽兩岸貨幣清算合作備忘錄》

聯合新聞網9月1日報導,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8月31日宣布,《海峽兩岸貨幣清算合作備忘錄》(MOU)完成簽署,下一步將遴選清算行,力拚最快60天內讓國銀開辦人民幣業務,以超前香港當年簽約到開辦的時程,國銀有機會10月底開辦人民幣存匯業務。

彭淮南表示,《兩岸貨幣清算合作備忘錄》主要內容,為建立兩岸貨幣清算機制的架構,由雙方各自同意一家貨幣清算機構,為對方提供我方貨幣結算及清算服務,與後續管理。貨幣清算機制建立後可產生3大效益,包括增加兩岸經貿活動使用幣別,提升廠商資金調度靈活性,發行人民幣債券及提供人民幣計價商品,並允許海外金融機構參與,吸引外資來臺投資人民幣商品,有利臺灣發展人民幣離岸市場。

金管會亦將開放讓銀行業可吸收人民幣存、放款、匯款,甚至進一步開放項目包括:人民幣基金、債券、境外結構型商品、保單等。兩岸貨幣清算將逐步完成「三部曲」,從簽署MOU、遴選清算行,到開放人民幣相關投資業務,全面引領兩岸金融進入新紀元。

3 參、社會方面

301 一、「海健會」與大陸衛生部簽訂《兩岸緊急救援合作備忘錄》等協議

綜合中央社、聯合報報導,中華海峽兩岸健康旅遊休閒協會(海健會)8月15日在北京舉辦「海峽兩岸醫療合作圓桌會議」,邀請兩岸醫療、建築專家,探討兩岸緊急救援工作目標及發展、旅遊健檢照護方案、醫院建築設計與公共安全等議題。「海健會」總裁黃明和分別與大陸衛生部國際交流與合作中心主任高衛中、「中國醫院協會」秘書長李洪山2人簽訂《兩岸緊急救援合作備忘錄》及《雲端共同照護聯盟》,盼提升兩岸緊急救援服務品質及攜手建構醫療健檢雲端共同照護聯盟。

黃明和表示,兩岸交流日益活絡深入,臺灣2012年開放大陸人士旅遊健檢、醫學美容簽證,未來來臺人數可能呈倍數成長。陸客在臺的交通意外事件、緊急醫療處理等旅遊安全問題卻接踵而至,突顯出兩岸間緊急醫療信息傳遞及協調整合機制亟需建立。

財團法人醫療品質策進董事長、兩岸緊急醫療救援服務委員會總召集人張珩表示,去(2011)年10月成立「跨海峽緊急醫療救護服務中心」,用手機直播專線,可進入緊急救援通話系統。如今簽訂《兩岸緊急救援合作備忘錄》,可促成兩岸緊急醫療快速對接。

302 二、臺北市與上海市簽署老人照護等4項交流備忘錄

聯合報8月17日報導,「2012臺北-上海城市論壇」16日在臺北晶華飯店舉行,由臺北市副市長陳雄文、上海市副市長姜平共同主持,兩地副市長在論壇上,以過去兩年的上海世博與臺北花博合作經驗,探討城市發展的各項瓶頸與未來發展挑戰;論壇結束後,臺北與上海簽署體育、老人照護、臺北市信義區與上海市黃埔區,以及北投區與徐匯區的區政合作4項交流備忘錄,希望透過兩市合作互動、相互提攜,共同提升兩市的城市競爭力。

陳雄文表示,臺北與上海透過上海世博會與臺北花博會,攜手達成「雙城、雙博、雙贏」目標,雙方應善用此效應,開展兩市發展的新契機,發揮領航城市影響力,共創互利雙贏。

姜平表示,上海城市發展現面臨進一步擴大資源條件、人口密度與持續投資3方面的「不允許」,客觀發展定律讓上海必須以創新作為驅動力,在未來20年實現成為國際金融、航運、貿易與經濟4大中心的經濟轉型。

303 三、大陸成立「海峽兩岸婚姻家庭協會」並選出相關負責人

綜合新華社、「中國通訊社」報導,在大陸民政部與國臺辦指導下,於8月28日在人民大會堂舉行「海峽兩岸婚姻家庭協會」成立大會和第1次會員大會,並選出第一屆理事會、常務理事會和協會負責人,竇玉沛當選協會會長。民政部部長李立國、國臺辦主任王毅、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會長陳雲林、民政部副部長竇玉沛等出席會議。

李立國表示,兩岸婚姻家庭作為連接兩岸人民的血脈紐帶,是傳承中華民族根脈、傳播兩岸愛情親情、傳遞和平發展信念重要力量,已被譽為兩岸三通之外的第4通。協會要秉持人本理念,充分發揮協會服務載體作用;要注重政策銜接,充分發揮協會協作溝通作用;要推動交流互動,充分發揮協會橋梁紐帶作用;要凝聚智慧力量,充分發揮協會團結引導作用。

王毅表示,以人為本、為民謀利是大陸對臺工作的基本理念。成立「海峽兩岸婚姻家庭協會」,就是為了更好地為兩岸婚姻群體提供服務,確實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幫助他們開創更美好的生活。希望臺灣有關方面,能確實重視在臺大陸配偶合理訴求,進一步改善他們在居留、定居、工作、生活等方面困難,盡快取消一些人為限制與歧視。

4 肆、文教方面

401 一、第21屆「海峽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在貴陽舉行

「中國評論社」8月6日報導,大陸由「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全國臺灣研究會」、「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主辦之第21屆「海峽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6日在貴陽舉行,此次研討以「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深化互信、務實基礎」為主題,就兩岸增進互信、深化合作內涵、路徑和制約因素,以及推動兩岸關係進一步發展理論創新等問題,進行探討。來自海峽兩岸、香港、澳門及海外的百餘位專家、學者與會。「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會長梁國揚主持會議表示,21年來,兩岸關係曲折前進,特別是2008年以來實現歷史性轉折,取得突破性進展。一是「國共」兩黨、兩岸雙方重申反對「臺獨」、堅持「九二共識」共同政治立場,在此基礎上建立政治互信,保持良性互動;二是兩岸實現全面直接雙向「三通」,兩岸各界大交流、大合作格局初步形成;三是兩岸商談步入規範化和制度化軌道,簽署包括《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在內的16項協議;四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成為島內主流民意,「臺獨」分裂活動受到有效遏制。

梁國揚進一步就拓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提出4點看法。第一,持續增進政治互信,增強兩岸再創新局的政治基礎;第二,持續提升兩岸經貿合作水準,增強兩岸互利合作關係;第三,持續擴大兩岸各界大交流,增強兩岸塑造共同價值的精神動力;第四,持續堅持以人為本、為民謀利的宗旨,增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民意基礎。

402 二、第3屆「海峽兩岸終身教育論壇」在青海舉行

新華社8月9日報導,中華民國成人及終身教育學會與大陸「中華職業教育社」舉辦之第3屆「海峽兩岸終身教育論壇」在青海西寧舉行,成人及終身教育學學會理事長周燦德,大陸全國政協副主席、「中華職業教育社」理事長張榕明,中共青海省委常委、西藏省海外聯誼會會長多杰熱旦等14位專家學者圍繞「職業教育與學習型社會建設」主題,分析兩年來海峽兩岸教育發展的新成果、新經驗和新趨勢。

周燦德表示,希望借助本次論壇的平臺,促使兩岸的成人教育界人士交流經驗,取長補短,希望兩岸的交流如同青海三江源頭的水一樣,源遠流長。

張榕明表示,終身教育理念下的職業教育是「持續人的一生」的教育,具有全納性、全程性和前瞻性的鮮明特點,面向人人、面向終身、面向未來,以持續而開放的方式挖掘人的潛能,通過技能普及促進社會融合和社會公平,是承載學習型社會的重要主體,在構建學習型社會中發揮著不可忽視的決定性作用。

多杰熱旦表示,本次論壇旨在搭建一個高起點、多層面的海峽兩岸學術交流平臺,以促進兩岸教育界同行全方位、深層次的交流合作,推動兩岸終身教育深入發展。

403 三、「兩岸常用詞典」在臺北市舉行新書發表會

綜合中央社、「中國評論社」報導,中華文化總會與大陸「中國辭書學會」共同撰寫之「兩岸常用詞典」,8月13日上午在臺北市之中華文化總會舉行新書發表會,該詞典收錄兩岸常用的5,700個字及二萬七千多個詞彙。馬總統出席致詞表示,兩岸共同編撰時必有許多歧見,此在兩岸協議用詞中亦屢見不鮮,如我國稱「架構協議」,大陸則稱「框架協議」,此種隔閡透過詞典即可漸漸改善,不必刻意要求任一方改變,最好的方法就是「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具體做到「正簡並呈,各取所需」。大陸人訪臺4年來已超四百萬人次,臺灣去大陸一年就有五百多萬人次,頻繁的交往,是臺灣歷史首見,也是整個中華民族歷史首見,這勢必需要一套詞書,幫助大家瞭解。

404 四、第4屆「海峽媒體峰會」在福州舉行

聯合報8月27日報導,由聯合報系、旺旺中時媒體集團、福建日報報業集團共同主辦之第4屆「海峽媒體峰會」26日在福州舉行,以「繁榮中華文化與兩岸媒體的責任與機遇」為主題,大陸各省市多家媒體負責人與會。與會媒體負責人共同認為,媒體交流是兩岸文化交流中重要的一環,在文化交流中,應加速、加深兩岸媒體的交流,籲互設辦事處。最後並發表「繁榮中華文化共同建議書」。其重要言論如次:

聯合報社長項國寧表示,兩岸雙方應大幅度開放媒體相互駐點採訪的家數及人數,同時盡早協商開放兩岸媒體互設辦事處。文化是兩岸交流的重中之重,透過媒體先行,正確報導雙方的文化社會及經濟現象,才能體現及深化中華文化,彌除雙方誤解。兩岸媒體可在專案合作上,繼續擴大交流;同時擴大網路的合作發展空間。

大陸國臺辦發言人范麗青表示,兩岸文化交流及傳媒交流起步最早,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期待兩岸媒體將發揮更積極的作用。

福建日報社長蔡小偉提出三點看法:(一)兩岸媒體需要有長遠的眼光來發展中華文化;(二)媒體要有高度的責任感;(三)媒體要有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加快交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