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2007年兩岸關係各界民意調查綜合分析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2008-01-06

壹、前言

本會為使政府大陸政策的制定與民意結合,除長期委託學術單位辦理民調廣集民意外,並持續蒐集外界所進行兩岸相關民調加以分析歸納,提供政府施政的重要基礎。回顧過去一年以來,兩岸關係上的重要發展包括陳總統提出「四要一沒有」;北京奧運聖火爭議,因中國不放棄矮化台灣,終使聖火無法來台;為彰顯台灣主體性,政府積極推動加入聯合國,引起中國的強力阻撓;兩岸經貿在對中國出口及投資再創新高;大陸觀光客來台及客貨運包機經過多次協商後,仍未達成協議付諸實行等。這些林林總總的兩岸互動過程與事件均牽引著各界的目光,民意調查也聚焦在相關主題,調查結果所呈現民意對兩岸關係的看法值得關注。

貳、民意調查綜合分析

綜整2007年各界所進行之34項民意調查,包括本會委託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中華徵信所及柏克市場研究公司進行的5次民意調查,以及本會蒐集10個調查單位有關兩岸關係之29次民意調查(附表一),相關民調結果分析如次:

一、兩岸交流與協商(附表二-附表五)

(一)對整體交流的看法

三成五至四成一的民眾認為兩岸交流速度「剛剛好」,二成九至三成二民眾認為「太慢」,一成九至二成三的民眾認為「太快」。六成左右的民眾認為兩岸交流對消除兩岸的敵意、增強互信有幫助。

(二)對兩岸經貿交流的看法

四成四至五成二的民眾認為政府對台商赴中國投資,應該採取「嚴格一些」的限制,三成至三成八的民眾認為應「放鬆一些」。另外,六成一的民眾認為兩岸人員與資金流動現象的不對稱是不正常的,同時有六成二的民眾擔心此種不正常的交流互動會損害台灣整體的利益,因此有超過七成的民眾認為政府對於兩岸交流需要採取「積極管理」的措施。

至於兩岸直航的看法,有六成九至七成七的民眾贊成兩岸直航應在有條件的前提下開放(例如:國家安全、尊嚴和對等的條件),僅一成六左右的民眾認為無條件開放。而當問及如果台灣和大陸之間的交通愈來愈方便,是否會提高去大陸觀光、進修、就業或居住的意願,民眾對此的看法較為分歧,持「會」或「不會」的民眾都有四成五的比例。

(三)對兩岸談判的看法

近六成(59.2%)的民眾認為「國共論壇」所得到的共識,如果沒有經過政府間的協商並無法實現,因此有六成五的民眾認為兩岸協商應該由政府來主導,才能全面考量台灣整體的利益。此外,對於中共主張台灣先接受「一中原則」,然後兩岸再進行協商的作法,有絕大多數(72.2%)的民眾表示不能接受。

二、 國家前途與定位(附表六-附表十)

(一)統獨立場的看法

問卷選項為六分類時,民眾主張「維持現狀,以後看情形再決定獨立或統一」的比率佔多數(三成五至五成二),「永遠維持現狀」的比率從不到一成至二成一,「維持現狀以後走向獨立」的比率一成一至一成七,「維持現狀以後走向統一」的比率不超過一成三。整體而言,廣義主張維持現狀的比率有七、八成(六成九至八成七),與歷年調查結果一致。至於主張「儘快獨立」或「儘快統一」的比率則為極少數,從不到一成至一成五。

問卷選項為三分類時,民眾主張「維持現狀」(二成三至六成二)略高於「台灣獨立」(一成五至四成五),主張「兩岸統一」的比率則較少(從不到一成至一成九)。

在不提示維持現狀的選項時,請民眾在「獨立」和「統一」兩者之間做選擇,贊成「台灣獨立」者超過五成(五成至五成七),「兩岸統一」者有二成四至三成四,贊成獨立的比率超過贊成統一的比率約二成五左右。

(二)正名的看法

高達七、八成的民眾認為正名是台灣內部事務,中國沒有權力干涉或過問。至於正名是否會造成兩岸關係緊張,持同意與不同意意見的民眾各佔五成及四成三。

(三)國家定位的看法

六成九至七成七的民眾同意「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八成的民眾認為台灣前途應由台灣人民自己決定,且有七成六的民眾不贊成「台灣的未來應由十三億全體中國人共同參與決定」的說法。另有高達八成五的民眾認為如果台灣和中國之間要簽訂任何與台灣主權相關的協定,都必須由台灣人民以公投來決定,同時有六成五的民眾不同意「台灣與大陸同屬一個中國,是一個命運共同體」的主張,七成八的民眾贊成台灣與中國的關係,最好是繼續維持國與國的關係。

(四)自我認同的看法

五成左右的民眾自認為是「台灣人」,有三成六至四成的民眾自認為「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僅有不到一成的民眾自認為是「中國人」。此外,在不提示「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的選項時,自認為是「台灣人」的比率為五成四至六成九,自認為是「中國人」的比率為一成一至一成八,而認為兩者都是的民眾從不到一成至二成三。

(五)一國兩制的看法

對於中共提出「一國兩制」解決兩岸問題的看法,絕大多數民眾(五成五至七成二)不贊成「一國兩制」。僅有少數的民眾(一成三至二成三)贊成。

三、中國對我態度(附表十一-附表十三)

(一)兩岸敵友關係的看法

五成九至六成七的民眾認為中國政府對我政府具有敵意,而認為友善的僅佔一成七至二成三,另中國政府對我人民的態度方面,有四成至五成一的民眾認為是具有敵意。整體而言,民眾認為中國政府對台灣態度敵對高於友善。

至於台灣人民對中國政府及人民的觀感方面,調查結果顯示,有五成至七成的民眾對中國政府不具好感,同時亦有超過半數的民眾對於中國人民印象不好。

(二)中國「反分裂國家法」的看法

七成四的民眾認為中國制定「反分裂國家法」對台灣的政府和人民是一種敵意的作法,且有八成一的民眾表示不同意或不能接受「反分裂國家法」主張「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台灣和中國必須統一」,更有高達九成一的民眾不同意中共以非和平的手段來改變兩岸現狀。此外,大多數的民眾(五成六至六成三)也都感受到「反分裂國家法」制定以來,中國對台灣在國際外交或軍事上的打壓都更加嚴厲,且有六成六的民眾認為為了亞太的區域和平穩定,中國應該廢除「反分裂國家法」。

(三)中國武力犯台的看法

六成以上的民眾認為中國軍事力量的擴張,對台灣的安全已經構成威脅,同時也認為北京一心想要併吞台灣,所以不可能對台灣主權做出讓步,因此不應再對中國心存任何幻想。

四、發展外交與參與國際組織(附表十四-附表十七)

(一)兩岸關係與外交關係互動看法

三成四左右的民眾主張優先發展兩岸關係,三成二左右的民眾主張優先發展我國與其他國家關係,另有一成九至三成一的民眾主張兩者應並重。整體而言,民眾對於兩岸與外交之發展關係孰先孰後的看法,大致上比例相當。但當進一步詢問如果發展外交關係會造成兩岸關係的緊張,則大多數人(六成四至六成八)的民眾仍贊成繼續推動外交關係。

另中國政府一再打壓台灣參與國際社會、搶奪我邦交國的霸道作為,有六成二的民眾對於中國以金錢外交挖走我們的邦交國哥斯大黎加的打壓行為,感到氣憤,六成四的民眾認為中國應承擔兩岸關係惡化的責任,同時有高達七成八的民眾認為中國「凡是對台灣人民有利的事,都要努力去做」的說法,都是言行不一、欺騙台灣人民。

(二)台灣加入聯合國看法

有七、八成的民眾不同意或不接受中國宣稱「台灣加入國際組織需經過中國的同意」、「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所以沒有資格加入聯合國」的說法,且對於「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調查結果顯示亦具有高度民意的支持,平均都在七成以上,並認為政府推動加入聯合國對國家安全有所保障。此外,絕大多數的民眾(七成至八成五)認為中共阻撓台灣參與國際組織的作法,已對兩岸關係造成不良影響。

對於主張舉辦加入聯合國的公民投票,贊成者從三成六到七成二,不贊成者從二成四至四成一,調查結果大多為贊成者高於反對者。另外,有七成左右的民眾認為公投是台灣的內政,美國無權干涉,不須顧及美國的態度,同時有五成六至七成八的民眾認為縱使美國政府反對,仍贊成繼續辦理公投。

(三)奧運聖火來台的看法

如果中國不再矮化台灣,高達七成八的台灣民眾同意讓奧運聖火來台,也有七成三的受訪者支持政府繼續與北京協商,讓奧運聖火來台能夠成行。此外,如果北京改用「中華台北」來稱呼我們奧委會及體育團隊,有七成以上的民眾認為可以同意奧運聖火來台;如果將台北放在中國「境外」的傳遞路線上,則亦有近六成的民眾同意聖火來台。

對於中國要求聖火在接力傳遞過中,不得出現中華民國國旗、國徽、國歌的要求,高達八成七的民眾認為不合理,且有六成四的民眾認為如果有這樣的限制,則不贊成讓聖火來台。

參、結論

整體而言,過去一年台灣的民意走向可歸納出以下幾個特點:

一、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為民意主軸

「促進兩岸關係」被民眾視為未來領導人首要解決的前五項議題之ㄧ,如何透過交流互動追求台海的和平與穩定,是台灣民眾對發展兩岸關係的目標與期待。在民眾的感受中,北京當局對台灣政府及台灣人民都是不友善的,去年底民眾認知中國對我的敵意態度更達到新高點(分別為66.8%及50.6%)。中國對台部署飛彈已逾1300枚,制定「反分裂國家法」更提供對台動武的法律依據,這些作為與中國所稱「牢牢把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主題」背道而馳,也使「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爭取台灣民意的對台政策無法奏效。中國應放棄對我敵意,為促進兩岸關係良性發展共同努力,才符合台灣民意希望兩岸和平的主旋律。

二、民意彰顯對台灣認同與主體性的堅持

絕大多數民眾都同意「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中時74.9%、台灣智庫75.6%),「台灣的未來應由台灣人民自己決定」(台灣智庫79.5%)「台灣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份」(國策院77.3%、台灣智庫79%),也認為「中共沒有權利過問及干預台灣內部事務(如正名、憲政改造)」(台灣智庫81.9%)。而對於中國提出「一國兩制」作為解決兩岸問題的看法,絕大多數民眾表示不贊成。民調顯示,國內對台灣的國家認同已成為台灣社會的多數共識與主流意見,中國劃定框架,將「一個中國」原則作為處理兩岸問題的前提條件,台灣民意已明確給予否定的答案。

三、民意支持持續拓展國際空間

由於民眾認為台灣具有獨立的國家主權,因此對於以台灣名義參與國際活動,以及享有與其他國家人民相同的基本人權,都亟盼獲得國際社會的尊重。有高達七成以上的民意贊成「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這是絕大多數台灣人民的心聲與期望,至於舉行「入聯公投」贊成者平均也超過半數,即使外在有中國的強力施壓與美國的公開表態反對,台灣民眾仍支持透過公投表達參與聯合國的堅定意志。民調顯示,台灣民眾對中國的外交打壓與搶奪邦交國都感到不滿。而發展外交關係如果會造成兩岸關係的緊張,多數民眾也贊成還是要繼續發展外交關係,這些數據說明了台灣人民期待有更寬廣的國際空間,可以活躍在國際舞台;並且不受外在反對勢力的影響,支持繼續台灣民主深化工程。

四、民意期盼兩岸經貿應平衡發展

兩岸貿易依存度日益攀高,對台灣所造成的影響在社會上一直有著有兩極化的辯論,就民調觀察,在經貿議題上似乎也出現分歧。民意認為兩岸不對稱的資金流動是不正常的現象,也擔心這樣的交流互動會損害台灣整體的利益,希望政府可以「積極管理」;但另一方面在台商赴大陸投資的限制上,期待政府應該「放鬆一點」的比例,卻有逐漸升高的趨勢。民眾對於「大陸人士來台觀光」及「大陸企業來台投資」則有較為開放的傾向,顯示台灣民意認為兩岸經貿關係向中國傾斜的現象應有所平衡,在確保台灣整體利益下,亦期盼能逐步落實大陸觀光客來台及其他經貿往來,顯示台灣民眾對於兩岸經貿往來看法務實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