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2006年民眾對大陸政策及兩岸關係的看法綜合分析報告

2006年2月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壹、前言

民主國家對民意的重視不言可喻,為廣集民意,本會除長期委託學術單位辦理民調外,並持續蒐集外界所進行兩岸相關民調加以分析歸納,以掌握民意的最新動向與變化趨勢,提供作為政府施政的重要參考。

回顧過去(2006)一年以來,大陸政策與兩岸關係上的重要發展包括國統會、國統綱領終止運作與適用,「積極管理、有效開放」成為兩岸經貿政策的新思維與新作為,政府宣佈貨運、節日、醫療及人道四項專案包機,並順利執行,經續會的召開達成強化兩岸經貿風險管理機制等具體結論,以及成立「海旅會」,做為推動「大陸人士來台觀光」協商對話窗口,另國民黨與中共進行黨際交流,舉辦了國共經貿論壇及農業合作論壇等,這些事件均引起台灣民眾相當程度的關切,因此去年本會及各單位所進行有關兩岸關係之民意調查,也多圍繞在上述各項主題,相關調查結果所呈現之民意值予重視。

貳、民意調查綜合分析

綜整95年度各界所進行之49項民意調查,包括本會委託政大選研中心進行的4次民意調查,以及本會蒐集14個調查單位有關兩岸關係之45次民意調查(附表一),相關民調結果分析如次:

一、 針對兩岸交流與協商的看法(附表二-附表六)

(一)對整體交流的看法

高達七成二的民眾認為兩岸進行各項交流,對台灣具有重要性,且有三成一至三成六的民眾認為兩岸交流速度「剛剛好」,二成五至三成五民眾認為「太慢」,二成至二成六的民眾認為「太快」,調查結果顯示,認為目前兩岸交流速度適中佔多數。

五成四至七成七的民眾認為台商到中國大陸投資的比例太高,會對台灣產生負面影響。因此有半數的民眾贊成對台商赴大陸投資的限制,採取嚴格控管的規定。

二成四至六成六的民眾贊成政府以「積極管理、有效開放」取代「積極開放、有效管理」,不贊成者為二成一至四成,顯示對於開放廠商到大陸投資,政府必須「積極」負起「管理」的責任,贊成者多於不贊成者;同時有六成三的民眾認為加強兩岸經濟交流的管理對台灣是有利的。

高達八成到八成八的民眾對於經續會「全球佈局與兩岸經貿」的議題,包括建立海外台商回台投資資訊平台、兩岸金融監理機制、審查廠商到大陸進行重大投資案件及每年對外公布兩岸經貿影響評估等,都給予相當程度的贊同,另八成一的民眾贊成監督政府依經續會共識落實辦理。此外,在「經續會」所提的五項討論議題裡,民眾認為開放「兩岸與全球經貿」對提升台灣經濟最有幫助(二成八)。

(二)對兩岸直航的看法

在不提示任何條件下,有六成左右的民眾贊成開放兩岸直航,若提示在有前提的情況下(例如:國家安全、對等尊嚴等條件),則有七成至七成六的民眾表示贊成有條件開放兩岸直航,認為無條件開放的僅佔一成三至一成六,同時有高達七成六的民眾贊成政府在包機運作順利後,參考這些經驗,以循序漸進的方式推動兩岸直航。

另六成五的民眾認為直航對台商最有利益,近七成的民眾贊成辦理兩岸週末包機,並有五成以上的民眾認為如果兩岸交通愈來愈方便,會增加去大陸觀光、居住、就學及就業的意願。

此外,直航對台灣經濟發展,五成六的民眾認為利多於弊,另近五成民眾認為會影響台灣安全,同時有六成三的民眾認為如果直航對台灣經濟有利但會影響國家安全,則應以國家安全為重。

(三)對兩岸談判的看法

六成五的民眾不贊成兩岸協商以「一中原則」為前提,同時對於中共不願意與台灣政府對話,六成六的民眾認為會損及台灣人民的利益。

另有六成的民眾不贊同中共當局只與在野黨接觸,卻拒絕和政府溝通的作法,同時有五成六的民眾認為有關公權力的問題,應由政府或政府授權的單位處理,且有高達八成六的民眾認為兩岸農業交流應透過「政府對政府」的協商談判,才能保障農民的權益。

(四)對特定交流議題的看法

有七成六的民眾擔心中國大陸農產品進口到台灣,會影響台灣農民的生計,同時有超過六成的民眾擔心台灣農業技術外流到大陸會失去競爭優勢,六成二的民眾並認為國共兩黨進行的「兩岸農業論壇」無助於解決黑心食品、仿冒台灣農產品等相關問題。

近七成的民眾贊成政府持續推動大陸觀光客來台的政策,同時據本會民調顯示,多數民眾肯定這項政策所帶來的正面意義,同時有約四成四的民眾認為政府每天開放一千人的人數規劃「剛剛好」。

二、針對統獨立場看法(附表七-附表十一)

問卷選項為六分類時,民眾主張「維持現狀,以後看情形再決定獨立或統一」的比率佔多數(三成五至四成八),「永遠維持現狀」的比率一成三至二成九,「維持現狀以後走向獨立」的比率一成三至一成九,「維持現狀以後走向統一」的比率不超過一成三。整體而言,廣義主張維持現狀的比率為七成一至九成二,與歷年調查結果一致。至於主張「儘快獨立」或「儘快統一」的比率則為極少數,為一成至一成六 。

問卷選項為三分類時,民眾主張「維持現狀」(一成三至六成)略高於「台灣獨立」(一成六至五成),主張「兩岸統一」的比率則較少(一成二至三成五)。

在不提示維持現狀的選項時,請民眾在獨立和統一兩者之間做選擇,贊成「台灣獨立」者有四成二至四成九,「兩岸統一」者有二成六至三成五,贊成獨立的比率超過贊成統一的比率約一成五左右。此外,當問及如果中共允許台灣人民自由選擇台灣前途時,則有六成二的民眾認為台灣應該獨立。

對於台灣前途方面,高達七成七的民眾同意「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七成八至八成九的民眾認為台灣前途應由台灣2300萬人民來決定,另有四成六至五成五的民眾不贊成兩岸最終須統一,同時有六成五的民眾不贊成中共所宣稱的「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這種說法。此外,超過半數以上的民眾不贊同國統綱領主張台灣最後必須和中國大陸統一。

三成九到六成的民眾自認為是「台灣人」,僅有少數的民眾自認為是「中國人」(從不到一成到一成七左右),另認為「兩者都是」的比率為一成七至五成。

對於中共提出「一國兩制」解決兩岸問題的看法,絕大多數民眾(七成三至七成六)不贊成「一國兩制」。從長期趨勢而言,台灣民眾反對一國兩制的態度不變,平均都有大約七成五的民眾不贊成「一國兩制」。

三、針對「中共對我態度」看法(附表十二-附表十四)

三成一至四成七的民眾認為大陸對台灣的態度是敵對的,有二成九至三成一的民眾認為是友善的;再區分為中共對我「政府」及對我「人民」來進行調查,則有六成至七成七的民眾認為中共對我政府具有敵意,另有四成一至四成六的民眾認為中共對我人民具有敵意。整體而言,民眾認為大陸對台灣態度敵對高於友善,中國大陸對台灣政府較對台灣人民更不友善。

同時,絕大多數(七成二至八成九)的民眾不同意中共「反分裂國家法」以非和平的手段來解決兩岸主權爭議問題,另超過五成的民眾認為中共制定「反分裂國家法」一年來對台灣經濟有影響,但對於是否影響兩岸關係,認為「有影響」的比例為四成,「沒有影響」的比例四成六。此外,民眾認為制定「反分裂國家法」一年以來,兩岸關係變壞的佔三成九至四成九。

至於中共武力犯台,有高達七成的民眾認為中共持續在大陸沿海地區佈署飛彈,主要是針對台灣,且有四成九到六成的民眾認為中共這種軍事力量的擴張,對台灣以及亞洲國家已造成威脅,同時有高達八成五的民眾認為國際社會應該重視中共可能武力犯台及不斷增加飛彈佈署的現象。此外,四成七的民眾認為如果台灣宣佈獨立,大陸會攻打台灣,三成六的民眾則認為不會;另有六成七的民眾認為如果兩岸的經濟交流愈密切,中共武力犯台的可能性愈低,且亦有五成三的民眾認為如果中共武力犯台,美國會出兵助台。

四、針對發展外交及國際空間的看法(附表十五)

三成二至五成一的民眾主張優先發展兩岸關係,三成二至三成九的民眾主張優先發展我國與其他國家關係,另主張外交與兩岸關係並重的比率一成三到一成九。整體而言,民眾認為發展兩岸關係較發展外交關係略為重要,如果積極發展外交關係會造成兩岸關係的緊張,大多數民眾(六成四到六成八)仍贊成繼續推動務實外交。

高達八成五的民眾不贊成中共對外宣稱「台灣沒有資格加入由主權國家組織的聯合國」這種說法,同時七成一到七成九的民眾贊成政府以台灣的名義申請加入聯合國。此外,有六成三的民眾認為台灣與大陸都是聯合國的成員,對兩岸關係發展有幫助。

參、結論

整體而言,過去一年的民意走向,顯示出以下幾個特點:

一、民意支持以審慎態度推動兩岸經貿交流

中國大陸是台灣對外投資最多的地區,民調結果顯示民眾認為高度集中的現象,會對台灣有不利的影響。多數民眾主張政府對台商赴大陸投資的限制應該嚴格一些,而對於「積極管理、有效開放」的經貿政策,贊成者也高於不贊成者,顯示民眾支持政府加強對兩岸經貿交流的管理,並以「台灣優先」及「國家整體利益」做為推動兩岸經貿交流的原則。

二、民意凸顯台灣主體意識增加

民調結果顯示主張「維持現狀」的民意具有相當的穩定性,本會所進行的歷年民調與其他機構相同議題的民調均顯示,廣義的維持現狀仍佔最多數,約為八成多(包括暫時維持現狀以後走向獨立、暫時維持現狀以後走向統一、暫時維持現狀以後看情形再決定獨立或統一,以及永遠維持現狀),至於傾向儘快獨立與儘快統一者,都是少數;基本走勢一直保持「贊成統獨者少,主張維持現狀者多」的分布,民意變化不大。顯示台灣主流民意認為台海的現狀不應受到改變,而且絕大多數民眾同意「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對於「國統綱領」及「一國兩制」設定以「終極統一」為唯一目標,多數民眾亦持反對的立場,支持台灣前途應由台灣2300萬人民來決定,已是國內多數的共識。

三、 民意期盼中共與我政府進行談判與協商

兩岸交流活動愈來愈頻繁,許多議題都需透過協商加以解決,但中共刻意分化我政府和民間,積極與民間接觸卻不與我政府協商,民眾認為會影響台灣整體利益並損害台灣人民的利益。民調顯示,中共對我「去政府化」的作為,並不能獲得台灣人民的認同,涉及公權力的問題應由政府或政府授權的單位處理,在野政黨並無法替代政府解決因兩岸交流所衍生的問題,唯有透過「政府對政府」的正式協商談判管道,才能保障國家最大的權益。

四、 民意高度贊成政府積極擴展國際生存空間

中共採取將台灣邦交國挖光、國際政治空間堵光、對等談判空間擠光的「三光政策」下,企圖透過軟硬兼施的手段,完全扼殺我國在國際社會的生存空間,並對外宣稱台灣沒有資格、以任何名義加入由主權國家組成的聯合國。面對外交上嚴峻的挑戰,大多數的民眾認為應讓國際社會正視台灣作為一個主權獨立國家的事實,即使推動外交關係會造成兩岸關係緊張,仍應繼續發展外交關係,對以「台灣」名義推動加入聯合國,多數表示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