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澳門移交二週年情勢研析:總評與臺澳關係

  • 發布日期:91-01-01

澳門移交二週年情勢研析

 

■政治運作平穩,議政模式有待調整。

■經濟復甦延緩,產業結構面臨調整。

■司法尚能維持獨立,治安略有改善。

■「中」澳互動與融合程度日深。

■國際社會對澳門情勢發展多表肯定。

■澳門移交兩年來共有三件爭議事件。

■臺澳制度化之溝通管道有待建立。

1壹、總評

澳門移交2年來,整體情況尚稱穩定,司法亦能維持獨立,治安也略有改善,國際社會也多予以正面之評價。但澳門經濟則受到美國「九一一」事件之影響而延緩復甦。

在「中」澳互動方面,大陸當局對澳門特區政府的政策走向及政治運作具有相當之潛在影響力,陸資機構亦逐漸擴大對澳門經濟的掌控,加上澳門親大陸社團的發展,促使「中」澳互動與融合程度日深。

在臺澳關係方面,臺澳雙方互動良好,但囿於兩岸大環境之影響,未能有較大之進展。惟未來我方仍將以善意、務實及服務為出發點,致力推動與澳門各界之交流、瞭解與合作,也期望大陸及澳門特區政府能以誠意、善意及務實的態度處理臺澳關係,並建立臺澳官方制度化的聯繫協調機制,俾為臺澳關係建構更穩固的基礎。

謹就過去一年來的澳門情勢評析如下:

一、政治運作平穩,議政模式有待調整

近一年來,澳門特區政府為維持「一國兩制」實施之成效,仍以維持社會穩定與經濟繁榮做為施政目標,並在政府機構重整上獲得初步成效。澳門特區政府並亟思在行政效能及危機處理能力上有所提升。

另一方面,由於澳門特區政府仍沿襲葡萄牙管治時期的作法與親大陸社團(如工聯總會、街坊總會、中華總商會、婦女聯合會等)合作之方式,來換取政策之順利推行。惟該等社團係以自身利益為考量,所通過之政策,顯與居民之需求有所落差。

在第2屆立法會議員選舉中,原居於少數而弱勢的「民主新澳門」取得最佳成績,不僅顯示澳門居民仍希政府能強化施政能力,也令傳統的議政方式受到相當之衝擊,有必要加以調整。此次選舉結果雖使民主派成為新興勢力,惟短期內尚不足與傳統親大陸勢力相抗衡,因此對民主政制發展的助益有限。

二、經濟復甦延緩,產業結構面臨調整

澳門經濟長期不景氣,失業率亦居高不下。澳門特區政府雖有意推動多元化發展,惟尚無具體成效。美國「九一一」恐怖襲擊事件對澳門經濟更是雪上加霜,勢將延緩其經濟復甦。

此外,明年開放博彩業經營權(目前由澳門旅遊娛樂有限公司專營,該專營權將於本年底終止)及2005年全球成衣業配額制度取消後,澳門經濟將可能以博彩業為主軸,並以服務業為主體,致使產業結構面臨調整。另因特區政府預計核發3個經營牌照,且擬將博彩稅率提高至35%,該堪稱全世界最高的博彩稅率,是否會引起業者之惡性競爭,仍有待觀察。

三、司法尚能維持獨立,治安略有改善

澳門法律制度屬於大陸法系,具有明顯的葡萄牙法律特色,長期以來為少數葡人和土生葡人所壟斷。澳門移交後,為使現行法制與特區的法律制度(澳門基本法)相銜接,「法律本地化」成為澳門法律建設之一項基本內容。近一年來,社會輿論並無就損害澳門司法獨立相關問題發表評論或提出抨擊。美國國務院報告亦對澳門司法不受政治干預,且法官任命程序公正表示肯定。

另一方面,澳門特區政府成立後為爭取民心,將改善治安列為施政重點。澳門特區政府除加強當地警察巡邏機制、鼓勵民間組成睦鄰團體外,並強化與香港、廣東等地跨境犯罪查緝行動及情報交換之合作,治安已略有改善。

四、新聞自由基本不變,但媒體自我設限情形仍存

澳門移交以來,新聞媒體基本上仍依循「輿論自由」、「自行定向」、「自主經營」、「自我約束」之辦報宗旨。惟因其報導內容著重於社會民生需求,多不涉及政治意見之表達。一般而言,媒體走向原則上仍傾向於配合政府政策,自我設限情形普遍存在。

五、「中」澳互動與融合程度日深

澳門移交以來,特區政府已採取多項維護大陸機構(或人士)之政策。在政治上,儘量創造機會讓當地陸資企業介入地方政治;在經濟上,繼續維護陸資機構在澳門的壟斷利益。此外,澳門特區政府亦加強兩地公務員互訪、司法互助、文教交流、貿易投資說明及優惠等事項,顯示彼此互動與融合程度日深。

整體而言,大陸當局在「穩定」、「安定」之原則下,形式上雖主張「一國兩制」、「澳人治澳」,惟實質上早已介入澳門各層面之運作中。大陸的作法雖然低調,但影響力卻似乎愈來愈強。

六、國際社會對澳門情勢發展多表肯定

澳門移交後之情勢雖非國際關注之焦點,惟向來與澳門關係密切之美國、歐盟仍關注其相關情勢之發展。其中,美國國務院肯定「澳門在『中國』主權下,總體上沿積極方向發展」,並力促澳門特區政府完善打擊犯罪之相關措施。歐盟則對澳門移交後的平穩發展,以及雙方關係之進展良好表示歡迎。惟歐盟亦強調只有在尊重「一國兩制」原則和基本法之規定下,澳門才能持續穩定發展。

七、澳門移交兩年來共有3件爭議事件

根據媒體報導,澳門移交兩年來,在自由、人權及法治等方面,共有3項爭議事件,考驗大陸所謂「五十年不變」的承諾。上述爭議事件多涉及異見人士遭拘捕、羈押或拒絕入境的問題,顯示未來有關澳門的人權及自由問題仍會受到相當之關注。

2貳、臺澳關係

一、臺澳雙方互動良好,惟制度化之溝通管道有待建立

本會澳門事務處(對外名稱為臺北經濟文化中心)為我在澳門之代表機構,自民國88年12月20日成立起,即積極與特區政府展開互動。惟因「錢七條」之限制,特區政府在涉臺事務上多傾向保守、自制,致官方交流制度化之溝通管道尚有待建立。為強化雙方實質關係,我將持續透過管道加強與澳門各界之聯繫,並賡續表達善意,期望加強彼此的官方往來,以提昇交流層次。

二、民間交流持續成長,經貿關係仍有發展空間

澳門移交後,臺澳社會、文化、教育、經貿及人員等方面之交流仍持續發展。在人員交流方面,本年首11個月澳門居民來臺者為2萬5千餘人次,國人訪澳門人數為107萬7千人次,為澳門第3大客源地。在經貿交流方面,本年首11個月,臺澳貿易總額達2億9千萬美元,其中,我對澳門出口2億5千萬美元,自澳門進口4千1百萬美元,我對澳門貿易出超2億9百萬美元,雙方經貿關係相當密切。

三、我採取開放措施強化彼此關係

自本年8月8日起,政府對曾來臺之港澳人士實施簡化簽證措施。凡曾來臺之港澳永久居民,可憑有效證件搭機(船)抵臺後,申請臨時入境停留14天。此項開放措施對吸引澳門居民來臺頗有助益,有利於臺澳經濟、旅遊及貿易方面的交流合作。澳門特區政府亦認為我實施上述措施有助於臺澳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