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二十八、行政院大陸委員會蘇主任委員起在年終記者會有關兩岸關係紀錄

二十八、行政院大陸委員會蘇主任委員起在年終記者會有關兩岸關係紀錄

回顧過去這一年,在兩岸關係是較為困難的一年,也是希望落空的一年,「困難」對兩岸關係來說不是新鮮的事情,過去多少年來兩岸關係其實都相當的困難,而一九九九年兩岸關係困難的原因較為特別,原因有三:

一、中共內部經濟衰退、社會不穩定:使得大陸內部民族主義高漲,也使得在對外作為上,無論是對美國或中華民國都產生過度反應傾向,以至於兩岸關係連帶變得比較困難。

二、中共工作重點為外交工作:根據初步的統計,過去一年來中共高層包括江澤民先生、朱鎔基先生、李鵬先生及李瑞環先生等共出訪五十八人次、訪問一百七十四個國家;江澤民本人就出訪五次,訪問十四個國家。可以看得出來,中共在過去這一年中,高層出訪的頻率非常高,整個政策重點是在外交問題及大國問題上,相對而言,顯得不重視兩岸問題,此與中華民國對兩岸問題的重視形成強烈的對比。因為有這樣重視和不重視的差異,在處理兩岸問題的作法、解釋的方法、看法上等有許多不同,造成困難。

三、中共嚴重錯估中華民國的民意:中華民國的民意結構非常清楚,就像一個「橄欖核」,兩頭尖尖、中間大,不是像「啞鈴」般一邊是「具有光榮愛國傳統的臺灣同胞」,一邊是「臺獨份子」。大部分的人都希望在中間,主張維持現狀。主張統和獨的極端,在臺灣內部非常少。但中共卻把中華民國絕大部分的民意包括維持現狀都看成「臺獨」,導致兩岸關係不必要的緊張。

另外,我們也覺得一九九九年是希望落空的一年,陸委會很早就表示,汪道涵先生來比不來好、早來比晚來好;我們話也說了、信也寫了,人也親自前往邀請。但今年上半年的「辜汪會晤」無法依照去年十月彼此的約定如期舉行,因此今年上半年是兩岸關係失去的機會,這個機會失去不是由中華民國所造成,而是中共另有打算,因其內部有困難、其工作重點為外交工作,所以當之與其他國家發生困難時,便將兩岸關係擺在最後。即使雙方在去年十月兩位老先生在上海有約定,約好今年的春天來訪,從早春、晚春一直拖下去,都未實現。回過頭來看,我想汪老先生應該也不無遺憾吧。

過去這一年也使我們對大陸的對臺策略有更深刻的認識,大陸對臺政策約有四項成份:

一、「一個中國」定義愈縮愈小、對「臺獨」的定義不斷放大:從一九九二年的「一個中國、各自表述」,演變至只能在兩岸間表述,後來只能在事務性問題上表述,縮到最近大陸連「各自表述」都不承認。這個定義不斷地縮小,另外對「臺獨」的定義不斷放大。中華民國政府和人民的所作所為,一般國際上認為是正常的活動,都被其解釋為臺獨的行為。像這種「臺獨定義的擴大」與「一個中國定義的縮小」,對兩岸善意互動的空間產生了壓縮。

二、對武力的迷信:過去中共在軍事威脅的提升及軍事力量的擴張,對臺灣問題不只是以民族主義(感情)的角度來看,而是愈來愈以戰略的角度來看。

三、超越臺灣解決臺灣問題:在今年看得非常的清楚。

四、「以我為主、對我有利」的交流策略:無論是經濟或文化的交流,他們要的交流無論如何他們都要推動。他們不要的交流,可以在最後一分鐘取消。這些變化很多都是在上半年發生。因此最應該正常交流的部分,都因政治干擾而受影響。

即使如此,對二○○○年以及未來我們還是充滿著希望。希望未來兩岸整體的發展是和平、穩定的;也希望將來兩岸在各自加入WTO後,能夠增加一個新的橋樑溝通;希望未來辜汪會談能夠實現;而大陸過去經濟衰退、社會不穩的情況,在加入WTO以後可能有所變化。其「政左、經右」結構性的矛盾可能更加的嚴重,即使如此,我們仍衷心的希望大陸能妥善的處理這些矛盾,更不要把這些困難轉嫁至其他的鄰國及中華民國在內;我們更期望大陸能夠務實評估中華民國的民意,不要將居於中間地帶主張「維持現狀」的人都認為是臺獨,正確認識臺灣的民意。而明年選舉的結果,目前誰都無法預測,可是不管誰當選,我們的民意結構不會在一夕之間有所改變,「橄欖核」的民意結構還是存在的。假定中共永遠將中間「維持現狀」民意看成是臺獨,兩岸關係要有所改善是不容易的。再則,中共也應瞭解要超越臺灣解決臺灣問題是不可能的;兩岸之間的問題,還是要透過兩岸協商解決,把臺灣拋開或透過其他國家、方式來解決是不可能的。進入新的一年、新的世紀與時代,中共應認識到,以武力威脅或對使用武力有任何迷信,想要藉此來恫嚇臺灣人民,他們的目的絕對不會達到的,而且絕對是違反新的世界與時代潮流。

問:您最近再三強調,明年兩岸要加入WTO,希望對兩岸關係而言是得到「新橋樑」而非「新戰場」。對於未來兩岸入會後的新形勢,主委對新橋樑有多高的期望?陸委會作好那些具體的因應措施?又有那些有待努力的方向?對於「戒急用忍」與「三通」的互動,我們的政策是否準備要作些調整?

答:WTO提供兩岸「多講經濟、少講政治」的契機,這些細節部分我已說過很多了,基本上WTO是與貿易相關的;與通航及投資等問題,雖有連帶關係,不過還是有點距離,這是回答您最後的一個問題。另外,我認為WTO會是一個新的橋樑,原因是WTO的加入將使兩岸關係的重心往經濟方面移動,我覺得這是件好事。我一向認為,大陸上現在有句話說:講政治、講正氣、講學習等三講,大家一定聽過,我認為兩岸關係要雲破月清,就要「多講經濟,少講政治」。WTO提供一個這樣的機會,讓兩岸能夠「多講經濟,少講政治」,經濟好辦,經濟是雙贏的。政治難辦,政治是零和的。大陸講「一個中國」,然後將「一個中國」講到「臺灣是中國的一個省」,那空間就沒有了。希望大家能多講經濟,少講政治。WTO會提供一個兩岸關係的新契機,我們對它有期望。不過,若大陸再將政治問題帶入WTO,那又是另外一回事。我們不希望如此,我們認為經濟、WTO是一個橋樑,這個橋樑我們希望它能充分發揮這樣的功能。我們也充分地作準備,以使我們這部分所有的作為都能符合WTO的規範。李總統在十一月廿五日也曾說過了,大陸若有善意,將來兩岸這些陸陸續續的談判都可以很快地進行。所以WTO是一個機會,明年我對這方面是頗抱希望的。

問:您們拒絕「一國兩制」模式,那麼您們認為統一的型式應該如何?

答:我們堅持統一後的新中國應是個民主國家。民主不限於任何形式及種族。我們並非堅持要某種形式的民主,諸如日本的、美國的或英國式的民主。而是民主國家,就應有監督制衡的制度,讓每個人覺得較安全、較自由。我相信國家若實行民主制度,經濟將會較快速成長。因此民主是未來兩岸統一的必要條件。我相信,若您與在臺灣或在臺北的任何一人談起「一國兩制」,您將會發現,對大多數的臺灣人民而言,那是完全無法接受的。我希望北京人士了解這一點。

資料來源: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網站,民國八十八年十二月卅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