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43.陳總統主持「中華民國建國95年國慶典禮」指出以自由、民主、人權與和平形塑有內涵兩岸關係

陳總統在典禮中指出,台灣是一個海島國家,必須透過對外的經貿往來與國際合作,才能厚植國家發展的潛力,而強大的自我防衛力量,穩定的國際環境與和平的兩岸情勢,是確保台灣在安定中求生存、謀發展的重要基礎。 過去五十年台海沒有再發生任何大規模的軍事衝突,最重要的轉捩點就是一九五八年「八二三台海戰役」的勝利,從此台灣才得以轉危為安,並奠定日後生存與發展的基礎。我們絕對不能忘記血的教訓,唯有強大的國防武力,才是確保和平的唯一屏障與保證。對岸的中國,始終不放棄以武力犯台遂行併吞台灣的目的。近年來,更不斷在東南沿海部署瞄準台灣的戰術導彈,目前總數已超過八百枚,與二000年相比足足成長了四倍。此外,更持續強化對台作戰的演訓與準備,企圖以武力恫嚇與威脅,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標。 在此,本人要再次誠摯的呼籲立法院朝野政黨,儘速完成各項重大軍事採購預算案的審查,使國軍早日完成武器裝備的更新與戰力的提升。也唯有如此,我們才有充分的實力和籌碼與對岸進行協商和對話。今天我們投資國防,不是要和對岸展開軍備競賽,也不是要製造台海緊張的情勢,而是投資和平、安全與穩定。唯有強大的自我防衛力量才能有效的預防戰爭的發生,也才有可能實現台海永久的和平。 近年來中國在國際上不斷透過金錢外交、銀彈攻勢,企圖壓縮並封鎖我國際活動的空間。面對新的挑戰與情勢,台灣不願意也沒有必要與中國進行「金援競賽」。我們必須要有新的思維與作為,並以民主、人權及人道做為未來外交工作的主軸。除了積極鞏固現有的邦交國外,應更進一步與全球民主社群建立價值同盟,並藉由台灣與中南美洲、太平洋及非洲友邦元首的峰會,以及「民主太平洋聯盟」,以多邊合作的機制深化雙邊的關係,並透過經貿互利與人道援助計畫,達到區域互惠共榮的目標,使台灣在國際社會能扮演更積極,更具有建設性的角色,努力開創外交工作的新領域。 至於兩岸關係的發展,絕對不能拘泥於台海兩岸這個狹小的框架,必須將整個格局與視野提升到整體國際政經情勢演變的層次。隨著改革開放的成功,中國整體的國力,尤其是軍事力量的迅速增長,已引起國際普遍的疑慮,雖然中國一再宣稱這是「和平的崛起」,但多數國家仍認為這是「中國的威脅」。 沒有民主就沒有和平可言,中國是一個極權獨裁的國家,一個對自由、民主及人權仍抱持著敵視態度的國家。只要中國無法走向民主化,這種威脅的本質就永遠不會改變,而全世界包括台灣在內,與中國的關係就不可能正常化。 兩岸之間不論經貿的往來或人員的交流如何頻繁熱絡,只要中國始終堅持一黨專政的獨裁統治,彼此之間所存在的障礙與藩籬就無法消除,兩岸關係在本質上就很難獲得任何實質重大的突破。唯有中國的領導人將自由、民主、人權與和平等普世價值,化為兩岸的共同語言,並以此建構和平穩定的互動,才有可能形塑有內涵、有意義的兩岸關係。 資料來源:總統府網站,民國95年10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