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港澳關係
◆香港積極推動「珠江三角洲」經濟融合
香港行政長官董建華於施政報告中強調,香港將加強與大陸經濟合作,並加快與珠江三角洲之經濟融合。因此,港府由政務司司長曾蔭權設立一個包括兩地官員及商界高層的協調機制,並在中央政策組成立珠江三角洲研究小組。曾蔭權領導之小組研究設立一種由政府主導、按商業運作,並與績效掛鉤的招商方式,聘請有招商經驗之人才,以低薪高佣模式,附屬於現有的機構,如貿易發展局或投資推廣署等,以吸引大陸及海外投資者及企業在香港投資(文匯報,2003.1.26)。
港府貿易發展局「連繫大珠江三角洲」研究報告也指出,若能建設香港與珠江三角洲西部的陸路交通線,將會令投資增加,估計未來10年內珠江三角洲西部產品出口將可達目前東部的水準,每年出口將約400億美元。該等貨物若經香港出口,估計將令香港之海運及空運各增長30%及35%(文匯報,2003.1.28)。香港中文大學公布的「港粵經濟整合下的香港製造業與相關行業調查」結果亦顯示,多數受訪公司認為大陸加入世貿組織之3至5年後,將因逐漸開放服務行業,促使市場重要性日增。珠江三角洲地區基建亦將日趨完善,而投資該地區之公司,其營業額也將會增加(信報,2003.1.29)。
◆陸港居民互動趨密,增加社會問題
落馬洲皇崗口岸於1月27日起實施全日通關。廣東省「公安廳出入境管理處」也宣布,再進一步放寬大陸居民赴香港旅遊限制,申請人可根據需要申辦1次或2次進入香港的有效簽註(信報,2003.1.20),使得陸港往來更加方便。此外,為吸引更多臺港澳高級人才到北京工作,「北京市政府」亦宣布,自2月1日起,到北京工作的臺港澳高級人才,將可享受北京市市民的同等待遇,包括可以購買當地機構分配的房屋,子女入讀當地學校,以及購車等(香港經濟日報,2003.1.25)。
根據香港旅遊發展局公布的數字,去年全年訪港的旅客共1,656萬餘人次,較前年增加20.7%。其中大陸旅客共計逾682萬餘人次,較前年顯著增加53.4%(信報,2003.1.25)。惟港府警務處處長曾蔭培表示,隨著大陸放寬居民赴香港旅遊,持雙程證人士犯案者倍增,由前年的1,265人增加至去年的1,860人,暴升近50%。大部分案件涉及持假證件或文件,近200人涉及集團操作的街頭騙案(香港商報,2003.1.17)。
◆大陸「國家計委」預計6月底完成有關粵港澳跨海大橋之報告
大陸「交通部部長」張春賢於3月6日表示,有關建造粵港澳跨海大橋的問題須考慮下列4個要素:(1)經濟上是否可行?(2)財力是否允許?(3)橋型、質量、環境的問題,以及社會各方面是否具備此種條件?(4)由於跨海大橋連接3個地區,必須協調多方利益和決策。粵港澳跨海大橋議題目前正由大陸「國家計委」研究,有關報告預計在6月底完成(華僑報,2003.3.7)。
◆澳珠跨境工業區計畫正由大陸當局審批中
有關澳珠跨境工業區之具體方案,廣東省「外經貿廳廳長」梁偉發表示,廣東支持設立澳珠跨境工業區,有關計劃亦已由大陸當局審批中(澳門日報,2003.1.15)。澳門經濟財政司司長譚伯源也表示,澳珠雙方將會在兩個月內就跨境工業區達成共識,澳門政府將會堅持為澳門企業提供發展空間,並維護廣大市民利益,但有關涉及加工區的規範及管理條例,將會以案發地的法律做為依據(新華澳報,2003.2.15)。澳門政府將爭取在今年上半年完成跨境工業區發展方案,並在下半年動工(澳門日報,2003.2.26)。
◆「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譠」將於9月在澳門舉行
澳門將於今年9月舉行「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譠」,由大陸主辦,澳門承辦,並在澳門設立常設秘書處。澳門經濟財政司司長譚伯源表示,此論譠以經濟合作發展為主題,旨在促進大陸和葡語系國家和地區的經貿交流與合作,暫定每3年舉辦1次(澳門日報,2003.2.26)。
澳門政府除已委任原民政總署管理委員會委員姍桃絲為該論壇籌備辦公室協調員之外(澳門日報,2003.3.6),經濟財政司司長譚伯源亦率領澳門代表團出席3月28日在北京召開之「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澳門﹚組委會第1次會議」(華僑報、澳門日報,2003.3.26)。會中通過組委會成員名單,並討論運作機制、日程及議程等問題。
譚伯源表示,該論壇將於9月4日至6日在澳門舉行,並將組織出席論壇的有關成員,於9月7日赴廈門參與「廈門九.八博覽會」(華僑報、澳門日報,2003.3.29)。目前初定論壇的成員包括大陸、葡萄牙、巴西、莫桑比克、佛得角、幾內亞比紹、東帝汶等國,屆時除要求各成員國的經貿部長及有關官員出席外,還會邀請各國的商會代表及知名企業家出席(澳門日報,2003.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