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壹、前言

     「九二共識」這個創造出來的名詞,在今年的總統大選時,成爲焦點議題,當時藍綠雙方陣營就因爲是否有九二共識交鋒,馬英九在總統大選的辯論上,仍辯稱「當時香港談判確實遭遇困難,但經雙方函電往返,對方也承認、接受一中原則,但內涵可各自口頭表述,後來媒體稱為『一中各表原則』。」大選後,馬英九在第一次的國際記者會上又再度表態說,「一中原則不是問題,他接受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九二共識。」

創造「九二共識」目的在重啓兩岸談判

      由於國民黨政府欲與中國儘速建立關係,重啓談判,因此,馬英九在選前拋出「九二共識」,企圖以創造出來的「九二共識」所謂「一中各表」來做為兩岸重啓談判的基礎。所以,從選戰開始,一直到馬英九勝選,所謂的「九二共識」就話題不斷。然而,真正躍上檯面是在選後美國布希總統和胡錦濤的一通電話,胡錦濤首次提及,也是中國方面首次以極高的層級肯定「九二共識」,可以說是對馬英九的正式回應。

被中共利用在國際上框住台灣

      只是馬英九的所謂九二共識,和胡錦濤的九二共識,內容一樣嗎?中國官方公布3月25日胡錦濤打電話給布希時說,「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恢復兩岸協商談判,是我們的一貫立場,我們期待兩岸共同努力創造條件,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協商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很明顯的,胡錦濤利用所謂九二共識,形塑台灣已接受所謂「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將一中帽子扣在台灣頭上,這樣的用意相當清楚。這樣的政治企圖,馬英九政府不但不警覺,反而還「見獵心喜」,呼應中國的「九二共識」。

不接受「九二共識」兩岸就不能談?

       馬英九在3月29日接受自由時報專訪時,再度表示「九二共識」是存在的,馬英九說:「香港會談沒結果後,雙方透過函電往返,達成接受一個中國原則,但內涵雙方可以口頭各自表述,這是有白紙黑字,不是偽造的,「一中各表」的字眼則是媒體使用的。在所有方法中,九二共識算是較合理的,為什麼?我們沒吃虧,我們的解釋就是中華民國,如果一定不接受一個中國,那就無解,八年就變成台灣現在這個樣子。」馬英九並且強調接受「九二共識」的理由,是:「不接受九二共識,對岸就不談了。」

      馬英九把過去幾年民進黨執政時,兩岸談判停擺視為是不接受「九二共識」,是完全不正確的。事實上,馬英九也提及「一個中國」是兩岸談判的癥結,他說,他接受一個中國,這一個中國是指「中華民國」,不過他也承認,中共針對布胡電話所發的新聞稿是「內外有別」,中文的新聞稿明確寫出「一個中國原則」,英文稿則無。

      事實是這樣嗎?如果不接受九二共識,對岸就不談了嗎?在九二香港會談破裂後,次年九三年,兩岸就在新加坡舉行突破性的「第一次辜汪會談」,又是如何促成呢?

九二香港會談的真相與當前之政冶意涵

      由於在九二香港會談後,兩岸經歷相當多的波折,台灣也因為2000年的政黨輪替,政治局面有了極大的改變,因此,已經破裂的九二香港會談,竟被國民黨便宜行事,破瓦變鑽石,撿來做為兩岸談判的「基礎」,是開了歷史的一個大玩笑。本文首先要呈現當時香港會談的真相,讓大家了解香港會談不僅談判破裂,後來也沒有馬英九所說的信函往返確認的所謂「九二共識」。

      更重要的是,香港會談破裂後,九三年的辜汪會談其促成的因素,不是破裂的香港會談,更可證明不需要所謂「九二共識」亦可促成兩岸談判,然而,我方自己去強調「九二共識」,徒然只是增加中共在國際上以「一個中國原則」框住台灣,消滅中華民國的目的。這點從胡布電話後的新聞發布可以看出,我方政府如果一再不斷強調「九二共識」就是強化「一中」原則,在國際上,「一中」指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是「中華民國」,台灣自我認定「一中」也不能改變國際上對「一中」的定義,如此在國際上形成台灣成為「一中原則」下的一部分,將會是馬英九執政對中華民國最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