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港澳關係

臺港澳關係

◆我對香港開啟「善意的門窗」

香港光華新聞文化中心主任路平於2003年11月3日與香港傳媒茶敘時表示,該中心在香港舉辦的活動主要集中在文化和創意。她表示,光華新聞文化中心代表台灣「善意的門窗」,希望讓台港兩地有更多了解,令雙方文化更豐富。她在談到光華新聞文化中心的新方向時也指出,希望能讓香港的文化藝術界及大眾,能有更多機會感受文化和創意,令彼此的文化更豐富(成報、信報,2003.11.4)。

◆我工業總會赴港澳考察

全國工業總會為瞭解港澳與大陸簽署「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後之兩岸四地情勢與商機,特於2003年11月17日至20日籌組「2003年港澳經貿考察團」,分赴港、澳兩地參訪考察。考察團一行28人在工總侯理事長貞雄率領下,進行為期4天的參訪考察,並於2003年11月17日先抵達澳門訪問。

澳門5個商會包括中華總商會、廠商聯合會、出入口商會、毛織毛紡廠商會及付貨人協會與考察團舉行座談會,會後雙方同意設立工作小組,促進兩地間的工業投資,亦做為聯絡窗口。擔任工作小組澳方聯絡人之澳門出入口商會理事長徐偉坤表示,未來將透過工作小組,在CEPA的範圍內,尋找並發掘一些適合台商赴澳門投資的項目(澳門日報,2003.11.19)。澳門行政長官何厚鏵於接待該考察團時,也期望以工業總會為主體,與澳門5大商會進行策略聯盟,共同在澳門開發一系列上下游產業的「台灣工業園區」,利用澳門的有利條件及珠江三角洲的中介地位,以進軍大陸市場。

考察團在香港期間,除拜會香港行政長官董建華及香港貿易發展局之外,並出席「第14次台港—港台經貿合作委員會聯席會議」。香港行政長官董建華於會見該考察團時表示,港台之間在貨物貿易上,宜將技術含量高者、具知識產權之項目,以及提升附加價值大於30%之貨品列為優先,另外在服務貿易之門檻大幅降低,應有利於合作空間(文匯報,2003.11.19)。

◆中觀論壇討論「台灣大選與兩岸三地關係展望」議題

香港中觀沙龍與中華港澳之友協會於2003年12月7日合辦「中觀論壇」,討論「台灣大選與兩岸三地關係展望」議題。與會專家學者包括我立法委員陳學聖、中央社總編輯劉志聰、中國時報採訪中心副主任王銘義、考試院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委員陳淞山、香港崇正總會理事長黎錦文、中觀研究所研究員劉瀾昌及香港多位時事評論員等(中央社,2002.12.6 )。與會者就「台灣2004年總統大選選情分析」、「溫家寶訪美之行將如何牽動美『中』台三邊關係」、「防衛性公投」、「香港區議會選舉後的民主發展」等議題,廣泛交換意見。

◆二○○三台澳論壇在澳門舉行

中華港澳之友協會與澳門科技大學可持續發展研究所於2003年11月29日至30日在澳門舉辦「二○○三台澳論壇」,就「以民為本:澳門特區的發展狀況及其發展大計」、「架設橋樑:兩岸四地中的澳台關係—其結構與前景」、「台灣的可持續發展:其策略及其對澳台關係和兩岸關係的意義與作用」、「東亞可持續發展中的澳台—港台關係與兩岸關係」等議題進行討論(澳門日報,2003.11.29)。該論壇計有兩岸四地約40多位學者專家參加,出席者多認為台澳間應加強交流與合作,而澳門亦可進一步發揮促進兩岸關係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