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香港移交六周年情势研析

  • 发布日期:92-06-01

香港移交六周年情势研析报告

■国家安全条例立法引发争议及分化,国际高度关切

■非典型肺炎疫情对政治社会经济影响深远

■更紧密经贸安排近达成,如何落实待克服

■经济表现初显起色,但高失业率及财政赤字待解决

■台港交流逐步改善,沟通管道纳入正式机制

■至今有一四九件报载争议事件考验大陆对香港「五十年不变」的承诺


整体评析

香港移交六周年以来,政治运作尚称平稳,惟司法独立及新闻自由前景仍存隐忧。自九七年十月金融风暴後低迷的经济,在通缩持续三年多後,去年成长终较前年显著回升,惟今年初的美伊战事,以及SARS疫情,显将影响香港今年的经济。港府的因应及纾困措施是否得宜,以及投资者的信心,将是经济能否振兴的关键。香港与大陆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若能落实,当有助振兴香港经济,然而香港如何保持独立的海关、独立的金融体系和港元地位以维持其竞争优势,以及克服大陆行政不透明、法规复杂、各省市不同调等问题,仍待观察。

非典型肺炎疫情的爆发,造成社会人心浮动情绪紧张,经济成长受挫,国际形象受损,对港府处理措施的不满,亦转成对特首及港府的不满。董建华先生连任後,虽积极推动实施「主要官员问责制」,惟成效与民众对於「问责制」的期盼颇有差距,以致对港府威信造成严重损害。

基本法第廿三条立法(即国家安全条例),引发朝野激烈的争辩冲突,导致社会分化,甚至影响将来经济的发展,亦可能影响我在港活动空间,我政府将与国际共同关注,并秉持陈总统就两岸关系所宣示的「善意和解、积极合作、永久和平」的精神,从善意、务实及服务为出发点,积极推动相关工作。谨就过去一年来的总体情势,评析如下:

(一)问责制成效不理想,港府民望下降

「主要官员问责制」改变百年来香港的官僚体制运作模式,港府的施政成效责任亦由问责高官完全承受,各界极为关注。然而相继发生的事件中,却让港人质疑港府及官员推动问责的决心,首先是因公布对於股价过低的股票除牌谘询文件,引发股价急跌,事後各业务主管却互卸责任;後又发生财政司司长因提前购新车,引发避课新税的争议,两事件的主要焦点人物事後虽均向社会道歉,惟与民众对於「问责制」的期盼颇有差距,以致对港府威信造成严重损害,近期香港大学的民调结果显示,所有关於特首及特区政府的调查数字都是处於六年来新低,当中,市民对特首施政方针近半年的满意程度平均只有一成三,而对特区政府表现的满意程度则平均只有一成半。

(二)基本法第廿三条立法引发争议及分化

香港基本法第廿三条规定港府应就叛国、分裂国家、煽动叛乱、颠覆、窃取国家机密、禁止外国政治性组织在港进行政治活动,以及和外国政治性组织建立联系等罪行立法,究其实,在一般民主国家亦有类似维护国家安全的立法,然而在民主国家中有代表民意的立法机关监督并制衡立法的过程及将来的执行,但香港尚未普选,而立法机关亦无法与行政部门抗衡,以致其正当性令人疑虑。

加以江泽民在董建华就任第二届特首宣誓仪式上表示,「港人应该自觉维护祖国的安全和统一」,不久港府即宣布将推动基本法第廿三条立法工作(即「国家安全条例」),使得此项立法自始即被视为应北京要求而执行的工作,也使得整个立法过程充满冲突。香港与国际反对立法的团体或国家,担忧香港民主自由人权受损,破坏「一国两制」,因而在立法会中,反对立法的议员与政府及支持立法的议员发生激烈争辩或冲突;社会上,发生自「六四」以来参与人数最多的反立法大游行,港府中央政策组所属「社会凝聚小组」警告香港社会或将因支持与反对立法而严重分化。国际上亦高度关切立法,单是美国政府(包括白宫、国务院、国会、驻港总领事)就该条例发表的声明或评论即达廿次,英国亦明指该项立法是自「九七」以来最敏感的法例。我政府亦就条例中可能涉我部分,如「域外效力」对我具香港永久性身分之国人的影响、友我社团与我联系问题、警察调查权对我驻港机构正常运作影响等问题,积极向港府表示关切。另有国际评比公司担忧条例影响资讯流通,破坏营商环境,将导致外资裹足不前甚或撤离香港,最终阻碍香港经济发展。

以目前迹象显示,国家安全条例应可如期完成立法,但是香港当地及国际社会对条例可能破坏「一国两制」而倾向「一国一制」的忧虑未减反增,港府应审慎思考及处理国家安全条例的执行问题。

(三)非典型肺炎疫情影响深远广泛

香港自2月中旬起陆续传出受到不明病毒感染非典型肺炎病例,3月12日港府卫生署证实香港爆发非典型肺炎疫情。由於疫情难以控制,世界卫生组织发出旅游警告并将香港列入病例集中区名单,及至六月廿四日除名。这三个月,对香港政治、社会、经济、国际往来、「一国两制」发展等各层面的影响广泛且深远。

由於病毒传播速度迅速而病原不明,治癒效果不佳,随著死亡人数增加,香港社会笼罩慌张不安情绪。港人对港府处理措施的不满反射在董建华特首身上,特首及港府的民望下跌,据香港中文大学的民意调查显示,有58.3﹪的港人不满意董建华特首对於疫情的处理表现,54.7﹪的港人认为董建华特首应该下台以示负责,甚至有65.3﹪的人以为董建华已不适合继续担任行政长官。立法会中亦有议员动议要求董建华下台。而据港府公布资料显示,受到SARS疫情影响,香港机场单日客运量较去年同期急挫近七成,并有近三成的定期航班遭取消。访港旅客较去年同期跌幅达七成以上,受影响较深的行业(餐饮、旅游、零售)估计,一个月内SARS已造成近三百亿港币的损失。该等行业的从业员亦陆续因歇业、倒闭而失业,使香港失业率升高,其引发的社会问题令人担忧。在国际往来的影响上,由於非典型肺炎可随航空器、船舶扩散,各国为防止从香港地区入境人员将病毒引入,除呼吁国人避免前往香港,并采取各种防疫措施,如中止与香港的学术或民间社团往来、隔离入境港人甚或禁止港人入境、撤离在港人员等。

这种种影响使得香港社会人心浮动,国际形象受损,而大陆隐瞒疫情则是令香港无从防备以致疫情严重的主因,因而激发港人对於大陆人治、落後、不透明的官僚体制的不满,以及对於在「一国」之下,特区政府对「中央」「唯唯诺诺,揣摩上意」的无奈与失望,对於香港「一国两制」发展的影响将是深远且殊值关注的。

(四)经济表现尚佳,但高失业率及财政赤字有待解决

香港的经济自东南亚金融风暴後,表现未如过去之亮丽,港人对经济前景的信心亦逐渐动摇。去年香港的经济成长表现虽较佳;但失业率仍持续升高、通货紧缩现象亦未改善。

依据港府公布之统计资料,去年香港经济成长率为百分之二点三、失业率为百分之七点三,较诸於二00一年百分之零点六之经济成长率,及百分之五点一之失业率;显见经济成长显著回升。但失业率居高不下,诚为香港经济的重要问题。另外,港府财政赤字严重亦为经济表现之隐忧。港府在今年三月所公布之「二00三至0四年度财政预算案」指出,财政赤字严重,若不及时解决,将影响投资信心,延缓经济的复苏。

今年初的美伊战事,以及SARS疫情,显然将影响香港今年的经济。尤其SARS疫情使香港重要经济支柱旅游、服务业受到重大冲击。港府已将今年全年的经济成长率预测值由原先的百分之三,调降为百分之一点五。而失业情形亦可能进一步恶化,据港府公布之资料,今年五月份的失业率已达到百分之八点三的历史新高。SARS对香港经济是否有长期的影响,尚有待进一步观察。但港府的因应及纾困措施是否得宜,以及投资者的信心等,相信应为关键。

(五)大陆与香港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成效仍待观察

董建华特首於施政报告中强调香港将加强与大陆经济合作、加快与珠江三角洲之经济融合,据此,港府积极寻求与大陆达成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的协议。特首於六月十六日宣布双方在CEPA之磋商以取得重大的实质性进展,将於六月卅日举行的签署仪式,协议将为在经济转型中的香港带来一个全新的起点。CEPA内容涵盖了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贸易便利化三大方面。在货物贸易方面,有众多的香港产品将获得零关税进入内地的待遇;在服务贸易方面,开放了包括广告、法律、会计、医疗、房地产运输、旅游、视听、银行、证券、保险等。对其中涉及的「原产地规则」和「香港公司界定」这两个问题,亦将考虑香港作为国际大都会的地位及目前的实际情况,采取有利规管,及较具弹性的规定。

对於CEPA香港商业界认为有利港商到大陆投资发展,对服务业之益处大於制造业,虽然劳工密集的行业不会回流,但可吸引高增值产业回流;零关税则有助香港的竞争力。然而亦有业者认为短期内不应抱太大期望,因为到大陆设立公司之资本及相关要求太高,CEPA对香港业者参与大陆市场作用不大,对香港失业率的解决亦仍待观察,因而短期内对香港经济的增长作用有限。传媒亦提出警告,如果香港无法保持独立的海关、独立的金融体系和港元地位,再加上以独立地位参加外国经贸组织,香港届时剩下的竞争优势将寥寥无几;另大陆行政程序透明度仍低,法规复杂,各省市有不同做法,是未来落实更紧密经贸关系需克服的问题。

(六)香港司法独立更受关注

过往六年里,司法是否独立的争议不时发生,尤以「港人在大陆子女居港权」案件中,大陆「人大」解释基本法推翻香港终审法院判决,削弱香港司法独立的威信,使得类似涉及大陆「治权」的案件发生时,是否提「人大」释法的疑虑随而产生,此种不信任感对香港司法威信的影响颇为深远。尤以在国家安全条例的立法过程中,港府称触法者有可能移交大陆审理,同时不排除提请「人大释法」,更令香港司法独立性遭受威胁。

另外十六名「法轮功」学员因在「中联办」门外静坐抗议,被控「阻街」等七项罪名成立,各判罚款。瑞士领事馆代表对判决表示惊讶(十六名被告中部分为瑞士籍人),美国众院国际关系委员会副主席亦批评,此判决侮辱香港法治,亦反映香港自由民主被削弱的程度已跌至新低点。

公开公正的依法而治,向来是外界分析香港所以稳定繁荣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上述涉及损害司法独立的争议事件,不免令港人及国际社会担心香港的司法前景。  

(七)媒体「自我审查」降低传媒公信力

香港媒体自香港移交以来,大体上仍享有新闻自由。惟媒体「自我审查」的现象不时浮现,尤其在涉及报导大陆领导人的言论、大陆认为破坏稳定的因子,如政治异议人士、法轮功活动,以及涉及台湾、新疆、西藏的政治新闻时,容易浮现「自我审查」的情况。

在过去一年中,涉及新闻自由的争议事件包括:「新城电台」新闻采访部主任张仲华突遭解雇,张氏怀疑原因是他五度抗议新闻部高层处理特区政府负面新闻(如法轮功)有关。另香港电台欲访问我副总统却遭港区「政协常委」徐四民及立场向被视为亲中共团体对事件猛烈批评批判。虽然港台强调尊重编辑自主。惟港府表示,香港电台作为政府部门,与台湾官方接触要有一定程序,须依「钱七条」处理,应先获港府高层批准;学者及新闻工作者均认为,将香港电台与政府其他部门视为等同是不合理。民主党立法会议员批评此举有干预新闻自由之嫌。另时事评论者郑经翰因在节目中批评港府官员处理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不力,遭港府对节目发出警告,郑氏宣布无限期休假。这些事件对於香港的新闻自由、言论自由的影响殊值关注。亚洲华尔街日报即发表专文警告,如果香港传媒机构出现干预新闻自由事件,最终将令香港资讯自由的优势迅速消失,不利香港经济长远发展。

(八)陆港互动愈趋频繁,治安问题浮现

香港移交以来,香港与大陆两地的人员往来、经贸合作、基层建设的连接、社会的发展趋向日趋融合。陆港官员互访频密,根据港府公布资料显示,香港官方到大陆访问团次数在1997年全年为1152次,而在2002年即有1682次,同样的,大陆官方到香港的访问团次数亦由1997年的836次增至在2002年的1457次。而据港府「工商及科技局」局长唐英年表示,香港已成为大陆最主要的投资来源地,也是主要的服务出口中心。目前有近廿万港人在大陆工作。至2000年底,大陆在港投资占香港投资总额百分之卅一。唐氏表示,香港的中介角色已从过去的单向引资,成为促进国际和大陆资金、企业业务对流的枢纽。在人流往来上亦增频繁,据香港旅游发展局公布的数字,2002全年访港的旅客共1656万余人次,较前年增加20.7%。其中大陆旅客共计逾682万余人次,较前年显著增加53.4%。但是根据港府警务处处长曾荫培表示,随著大陆放宽居民来港旅游,持双程证人士犯案者倍增,由前年的1265人增加至去年的1860人,暴升近50﹪。大部分案件涉及持假证件或文件,近200人涉及集团操作的街头骗案。

诚如美国驻港总领事所指出,香港已面临在加深依赖大陆经济时,如何维持政治、文化和经济的主体性的根本性两难。在面对陆港关系日益密切,但又担忧大陆政经社体质不良有崩溃之虞导致阻碍香港发展,香港本地已有建立「『中』港防火墙」的呼吁,随著香港移交大陆之时间日久,如何平衡陆港间的互动融合与主体性维护的课题将更加突显。

(九)台港交流逐步改善,沟通管道纳入正式机制

过去一年,台港关系大体而言,仍有突破。就交流方面,2002年全年台港人员往来持续增加,台湾赴香港人员为227万8仟余人次,较上年增加6.8﹪;香港访台人数则为34万余人次,较上年增加5.5﹪。而该年全年台港贸易总额亦达326亿5千万美元,香港是台湾第二大出口地、第三大贸易夥伴,台湾则为香港第四大贸易夥伴。

港府於去年六月底发表声明,特首特别顾问叶国华将不再续任专责与我驻港机构香港事务局联系沟通台港事务的工作,并自去年七月一日起改由政制事务局负责。该局局长林瑞麟表示,港府会继续重视与台湾的经贸关系和民间文化层面的交流,以助两岸的沟通。林氏强调,政制事务局接手後,无论在对台的入境、文化和经贸事宜上,与其他政策局的沟通会更方便,在新制度下台湾驻港机构的地位没有改变。我光华新闻文化中心主任路平女士亦1月23日抵港履新,港府政制事务局局长林瑞麟表示「欢迎路平女士来香港开展光华新闻文化中心的工作,我们相信这对推动香港与台湾之间的文化交流是有帮助的」。香港媒体对路平获发工作签证一事反应颇为正面,认为「路平获发签证,是问责制官员上任以来,为台港关系正常化作出贡献」、「路平来港进行文化交流,是台港和两岸双赢的事」。另我驻港机构香港事务局张良任局长,亦因防治非典型肺炎之需,与特区政府主管对台事务的政制事务局长林瑞麟作首次正式会面,讨论非典型肺炎的最新情况,及疫情对港台两地的影响。

附录(一)香港政经情势统计

(二)台港经贸统计图表

(三)过去一年之重要台港交流活动

(四)香港移交後之争议事件

(五)香港移交五周年大事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