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一日
△大陸「解放軍」駐港部隊開放三個軍營供市民及團體參觀。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董建華於前總督府頒授勳銜予八十一名獲授勳人士,以表揚其對香港之貢獻。
十月二日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與奧地利共和國政府簽署民用航空運輸協定,此為香港國際機場於七月六日開始營運以來,特區政府簽署的第一份民用航空運輸協定。
十月四日
△「香港政策透視」公布「市民對經濟及就業前景看法」民意調查結果顯示,市民對未來一年的經濟及就業前景看法極為悲觀,平均超過五成以上受訪者認為來年經濟及失業情況比今年更差,市民消費能力進一步降低。
十月五日
△香港大學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公布一項民意調查結果,顯示香港居民目前對香港特區行政長官董建華即將於本月七日發表之「施政報告」,最關心的問題為勞工和就業,其次為經濟發展問題。
十月六日
△英國首相布萊爾率領十餘位企業界領袖赴中國大陸,進行為期五天之正式訪問,此為香港主權移交後,英國官方代表首次訪問中國大陸。布萊爾抵達後與大陸「國務院總理」朱鎔基進行會晤,雙方並簽訂「『中』英聯合聲明」,聯合聲明指出,雙方重申遵循聯合聲明和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及高度自治的原則,香港就一定能保持繁榮和穩定。
△大陸「海協會」召開第一屆理事會第六次會議,分別選出七名顧問、四名副會長,並調整、改選四十七名理事,包括:民政部理事由陳金羅調整為港澳台辦主任徐留根、文化部理事由尹志良調整為港澳台司司長李剛、民航總局理事由張亞峰調整為港澳台辦主任顧鐵飛等。
十月七日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董建華於立法會發表施政報告「群策群力,轉危為機」,提及香港經濟復甦最終取決於四個因素:外圍環境、利息回穩、樓價穩定和市民重建信心。
△香港大學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公布「市民對歷年施政報告的評價」民意調查結果,顯示董建華今日發表之施政報告為七年來市民最不滿的一份,其中又以施政報告中之經濟及房屋政策最為不滿。
△「中國人民銀行」發布公告,鑒於廣東國際信託投資公司不能支付到期債務,為保護債權人合法權益,決定於本年十月六日關閉該公司,由「中國人民銀行」依法成立清算組,進行清算。
十月八日
△香港「中國旅行社」於新機場設置台胞簽註辦事處,使事先未及辦理簽註之台灣民眾可持有效之「台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至該處辦理前往大陸之一次入出境有效簽註。
△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社會文化小組第五次會議結束並發表新聞公報,會議中繼續就永久性居民定義的解釋和居留權問題進行討論。
十月九日
△澳門基層社團代表團赴大陸與中共「副總理」錢其琛會晤。
△澳門保安政務司孟明志赴大陸與中共「公安部部長」賈春旺及「港澳辦」陳滋英會晤。
△香港行政長官特設創新科技委員會公布中期報告,提出下一階段工作為(一)研究、培育及吸引科技人才;(二)維持有利工商業發展環境;(三)檢討工業支援架構安排。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董建華在前總督府宴請英國首相夫婦及訪問中國大陸之隨團人員。
△「中」葡聯合聯絡小組大陸代表韓肇康等人赴葡國出席第三十三次小組之全體會議。
△「澳門同胞紀念辛亥革命八十七週年」活動於澳門鏡湖醫院孫中山先生銅像前舉行。
十月十日
△香港多位人士於新界青山紅樓中山公園舉行國慶慶祝活動。
△香港特區政府行政長官特別顧問葉國華、多位各國駐港外交領事及香港產官學界人士參加國慶慶祝酒會。
△香港大學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公布「應否禁止懸掛中華民國國旗」民意調查結果,有超過65%受訪者表示不應禁止。
△香港特區政府拆除懸掛於皇后大道東、九龍、何文田及九龍塘等地之中華民國國旗。
△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法律小組第五次會議結束並發表新聞公報,會議中討論「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在澳門特別行政區實施之相關問題。
十月十二日
△香港特區政府行政長官董建華接受紐約時報專訪時表示,金融風暴事件後,令其更下定決心將行政長官直選及立法會全面普選定於二00七年之後進行。
△受香港立法會議事規則委員會委託之律師張健利提出意見書表示,立法會通過之「議事規則」並不違反「基本法」,律政司較早所提之意見並不成立。
△廣東國際信託投資公司委任畢馬域會計師事務所負責廣東國際信託投資香港有限公司及廣信實業有限公司之清盤工作。
△香港中華總商會第四十一屆選舉委員會監督及主持常務會董事複選,選出四十九名常務會董。
△澳督韋奇立接受記者訪問時表示,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後不應刪除與葡萄牙有關的假期;並表示設立死刑,將會改變一系列價值觀及澳門所保持的獨特性。
△率團訪問北平的澳門公務專業人員協會理事長蔡志隆表示,中共「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劉鎮與其會晤時曾透露,「人大」將著手起草澳門特別行政區駐軍法,並將之列入澳門「基本法」附件三之「在澳門特別行政區實施的全國性法律」中。
十月十三日
△香港特區政府公布高層官員人事異動,包括梁寶榮出任駐北平辦事處主任、林瑞麟出任行政長官辦公室新聞統籌專員、鄭維健出任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等十一人。
△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長曾蔭權在紐約與信貸評級機構穆迪及標準普爾之負責人會面,呼籲重估香港評級;惟穆迪表示港府入市干預行動已偏離自由市場。
△澳門特區籌委會政務小組第五次會議結束並發布新聞公報,會議決定在下次小組會上將繼續討論「推委會」具體產生辦法及推選委員會委員守則,有關草案完成後將提交十一月份召開之「籌委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審議。
十月十四日
△海基會辜董事長率團經香港轉機赴大陸,受香港政府通關禮遇,並由本會香港事務局鄭局長安國、「新華社香港分社台灣事務部部長」邢魁山、香港特區行政長官特別顧問葉國華前往接機。
△「中」英聯合聯絡小組大陸首席代表王桂生奉命調離香港。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董建華赴北平述職。
△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長曾蔭權在美國哈佛大學發表「金融全球化、資金流向及自由市場」演說時表示,經歷金融風暴以及身陷經濟調整痛苦期的香港,一定能夠調整和重整經濟架構。
△香港「民間監察特首施政行動」七名成員於尖沙嘴天星碼頭絕食,要求董建華下台,並為施政失誤道歉以平民憤。
十月十八日
△「香港政策透視」公布有關市民對施政報告及特區政府信任度民意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市民不認為施政報告所提之措施,能有效改進香港的經濟困境,及保持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之競爭優勢;另有49%受訪者認為特區政府管治能力不及格。
△「中」葡聯合聯絡小組第三十三次全體會議結束並發表會議之新聞公報。
十月十九日
△香港特區政府公布今年七月至九月失業率為5%。
十月二十日
△香港特區政府行政署署長於立法會司法及法律服務委員會中表示,特區政府已完成十七條約束「政府」的法例,並認為其中十五條可延伸至約束中共駐港機構及其職員,以符合「基本法」第二十二條有關中共駐港機構亦須遵守特區法律之精神。
△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公布香港今年第二季經濟負成長為5.2%。
△香港行政會議批准展開將軍澳地鐵支線建造工程,預計將於二00二年年底正式通車。
十月二十一日
△香港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公布一項民意調查結果,顯示市民對特首及特區政府整體表現的不滿程度,均有惡化之跡象。
十月二十二日
△海峽兩岸及香港學者參加在香港中文大學舉辦之「香港對二十一世紀中國人之意義:人文與社會的觀察」學術研討會,探討香港主權移交對中國人的意義及其在兩岸關係中所扮演的角色。
△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長曾蔭權委任外匯基金投資有限公司十一名董事局成員,並由行政會議成員楊鐵樑擔任主席,以管理自本年八月特區政府干預股市、期貨市場後所購入之逾千億港元之股票投資組合。
△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公布今年九月份之通貨膨脹率為2.5%,創新低紀錄。
十月二十六日
△國際貨幣基金(IMF)研究部發表最新一份報告估計,香港今年全年經濟成長率將衰退5%,明年經濟則為零成長,失業率將由今年之5%下降至明年的4%。
△香港外匯基金投資有限公司主席楊鐵樑在記者會中透露港府今年八月下旬入市共購入一千一百八十億港元股票,目前獲利近三百億港元。
△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公布今年八月份零售業總銷貨價值為一百六十五億港元,較去年同期下降20%。該數據創二十三年來新低點。
十月二十八日
△香港特區政府於港島大會堂花園舉行首次官方儀式,紀念抗日期間保衛香港之烈士。
△前香港港督彭定康展開為期四天訪問香港之行程。
△香港「公民力量」發言人何厚祥表示:真實之失業情況比政府所公布之數據(5%)更為嚴重。
十月二十九日
△中共「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發布新聞稿,宣布其副特派員趙稷華在港任期屆滿,將於本月底離港返北平。
△上個月初被法院裁定「不恰當」當選之香港立法會議員鄧兆棠,本日在特區立法會「區域市政局」功能界別補選中當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