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認清北京對台「經濟吸納」的統戰手段

  • 發布日期:96-12-07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主委室主任 邱垂正

近日在中共涉台部門刻意的威逼利誘下,大陸浙江省九個縣市台商協會會長聯名發表反對我爭取參與聯合國、拓展國際空間的聲明,此脅迫台商政治表態的惡劣行徑,雖已不是新鮮事,卻令人憤慨!

中共逼迫台商進行政治表態企圖影響我民心士氣,已是中共一貫以經濟誘因操縱特定對象達成政治目的之統戰手法,記得2005年正當台灣不分朝野一致反對中共人大通過「反分裂國家法」,就在各界發起「和平民主護台灣」百萬人大遊行當天,中共涉台統戰部門就曾「威逼利誘」當時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發表贊成「反分裂國家法」的感言聲明進行反制,企圖分化與打擊台灣民心士氣。

謀殺大陸台商政治人格

事後了解,許文龍是在中共有關當局強烈脅迫下,最後為顧及數萬員工生計和眾多投資者權益,萬般痛苦無奈下簽名附和北京當局所擬之「感言」,這是北京當局利用經濟籌碼謀殺大陸台商政治人格最典型的例子。而中共涉台部門也認為脅迫知名企業家許文龍政治表態是其年度對台工作的重大勝利,沾沾自喜至今。

浙江台商協會會長連署也如出一轍,據有關單位訪查,浙江台商協會會長大都也是出於無奈,或被脅迫或擔心遭報復,才在非自願的情形下簽下所謂「反對入聯與返聯」連署聲明。正值台灣明年即將展開立委與總統大選,北京是否會繼續祭出一波波強迫知名大陸台商或與大陸有生意往來的台灣企業家,進行適時性政治表態,影響台灣大選與公投的結果,值得國人注意並提高警覺。

運用經濟吸納遂行統戰

首先,北京當局慣用經濟利益與籌碼對指標性企業家進行政治收買與要脅的統戰手法,並非始於台灣,最先集中運用在香港主權轉移13年過渡期,這就是中共「經濟吸納」香港經驗。「經濟吸納」操作模式具體作法,是中共依憑其巨大的市場、廣大充沛有廉價的勞動力與土地,吸引特定統戰對象的資金與技術的持續投入。俟一定時間發展,當對手在經濟上產生對中國大陸的高度依賴性之後,中共便開始收網、施壓,並遂行各項軟硬兼施的政治操作。

一國兩制在台毫無市場

香港在一九九七年前的香港過渡期,除了水電、基本民生物質仰賴大陸供應外,其製造業絕大部分早已移往大陸地區投資設廠,形成港陸經濟的一體化,這些現象包括港陸兩地貿易的高度依存、產業分工的緊密連接、以及陸資企業在香港大肆投資等等,由於生活與經濟發展幾乎操控在中共手裡,迫使香港在主權轉移過渡期的經濟自主性逐漸蕩然無存,香港資本家的政治態度幾乎都受制於客觀經濟環境影響與北京當局統戰操作,由原效忠港英政府全部轉向中共政權俯首叩頭。

無怪乎,英國末代港督彭定康進行民主選舉的政改方案,倡言反對的主力,都是與北京利益關係密切港商與香港資本家。因此,未來台灣社會要警覺的中共香港經驗已不是「一國兩制」,「一國兩制」在台灣早已沒有市場,而是中共對香港「經濟吸納」的統戰經驗。「經濟吸納」是中共得以「一國兩制」模式收回香港主權,並保持香港的繁榮與經濟地位的統戰法寶,同時也是壓制香港政治民主化的緊箍咒。簡言之,只要香港的任何作為觸動了北京的政治神經末梢,隨之而來的將是嚴厲的經濟制裁。

威逼利誘台商政治表態

明顯的,北京當局正緊鑼密鼓積極操作「台灣版經濟吸納統戰」,利用與大陸經濟利益密切的台灣資本家與台商,脅迫他們配合中共當局精心策劃導演的政治表態秀,無論是連署聲明、發表感言、公開談話或刊登廣告等各種方式,對台進行心理與輿論戰,目的在瓦解台灣內部團結,專門與政府唱反調,企圖影響台灣政局發展。因此如何認識並反制中共操作「經濟吸納」統戰已成為當今我政治、經濟安全的重要課題。

意圖分化台灣內部團結

依據政府統計,台商在中國大陸投資項目已經超達7萬多項,累計投資總額估計在1400億美金,台商與其眷屬常住大陸有85萬人,這些企業家人士在台灣也都有一定的影響力,因此中共也充分運用施壓、籠絡等手段,迫使台商在政治立場上向其靠攏,或使用各種伎倆脅迫政治表態,使台灣內部產生分化效應。而中共也一直將「經濟吸納統戰」作為對台工作的指導原則,自1990年代的「中發三號文件」中即明白宣示,「強化兩岸經貿交流是抑遏台灣分離的最有利工具,兩岸經貿交流既要按照經濟規律辦事,更要為祖國統一的政治任務服務。」迄今對台統戰策略都是為了加深兩岸經貿依存度而努力,為政治統一奠下基礎。因此,中共對我經濟吸納與經濟統戰作為,已是現階段對台灣安全威脅,製造台灣內部紛爭與分化團結的主要威脅來源。

洞悉中共劣行不受挑撥

反擊中共經濟吸納統戰最佳良策,就是要知己知彼。要對台灣企業家有信心,相信絕大部分的台商都是熱愛鄉土、心向台灣,也是我國力的展現。縱然有些台商會長或知名企業家會因中共當局一時的威脅利誘,被迫做出非自由意願的政治表態,但只要國人能洞悉此乃中共經濟吸納統戰的一貫手法,不受挑撥,社會不受影響,並對被迫政治表態的台商與企業家寄予高度同情與聲援,呼籲世人給予關懷與保護,並同聲譴責北京當局拙劣行徑,讓中共當局清楚認識,製造更多的「許文龍事件」,只會激起全體國人更大的反感與譴責,這將是有效破解中國持續製造台商政治人質,保護台商最好的方法。

(本文於96年12月7日刊登於青年日報四版)

類別

9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