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董事長、各位學術界先進、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國家展望文教基金會主辦「了解崛起中的中國」學術研討會,本人應邀參加,深感榮幸。
「中國崛起」的說法出自廿世紀八0年代中國推動改革開放政策之後,當時比較多的人注意的是中國龐大的商機,認為無論從世界工廠或全球市場的層面,中國的經濟成長將為世界帶來更多實質的利益。然而隨著中國十多年來在沒有外來武力威脅下持續軍力擴張、同時更積極參與國際社會、對台灣的武力恐嚇不斷,甚至在區域和國際經濟方面扮演主導角色的意圖逐漸明顯之後,國際間已然警惕到,中國的崛起雖然帶來了一定的商機與利潤,但同時也對區域及全球形成潛在的威脅與危機。隨著國際間這種認知的普遍化,「中國威脅論」成為中國崛起的代名詞,迫使中國近年來急於尋求建構一個與其「和平發展」口號相符的論述。今年九月中共前中央黨校副校長鄭必堅在「Foreign Affairs」所發表的專文,就是以反制「中國威脅」,粉飾「中國崛起」為目的的代表性論述。我們可以預見,中國會投入大量人力與物力對全世界做文宣來強化「中國崛起」的正面意涵。台灣是中國軍備擴張、政治壓迫的主要受害者,我們在未來國際間這場「中國威脅」或「中國和平崛起」的論戰中,不但不應缺席,反而要挺身向世人見證,以充分發揮關鍵性角色。
探討「中國崛起」這個議題之初,我們不禁要問,崛起的中國究竟會帶來什麼後果?
首先,中國如果不能民主化,則崛起的中國將造就一個威脅世界安全的軍事強權。近十年來中國國防支出平均年成長逾10%以上,2005年更達300億美元(國際間普遍認為中國實際的軍事經費應是所公佈數字的2至3倍)。中國大陸亦積極進行戰略武器的研發與部署,若干武力投射範圍可涵蓋印度、俄羅斯、澳洲、紐西蘭及美國全境,其中又有高達650至730枚彈道飛彈瞄準台灣,使兩岸軍力失衡情況益加惡化。美國國防部公佈「200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軍力報告」,明白指出中國在逐漸發展成為區域強權的道路上,美國防部長倫斯斐6月間在新加坡出席研討會及10月間訪中時,均對中國無端大肆進行軍備擴張提出質疑,9月間美國副國務卿佐立克在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演講時,更進一步力促中國軍事透明化。此外,2005年,日本防衛廳8月發佈「日本防衛白皮書」亦提出中共軍力的擴張已超出防衛必要範圍的關切等等;今年7月中國國防大學防務學院院長朱成虎少將核武攻美言論已在國際上引起軒然大波,亦認為此項言論代表中國軍方已有進行核子戰爭的準備,種種跡象顯示,正由於中國不民主,將使崛起的中國可能成為國際間新興卻不負責任的軍事強權,甚至成為危及全球和平的根源。
其次,崛起的中國是一個地球資源的浪費者。近20年來中國持續推動改革開放,使大陸絕大部份地區都積極參與經濟活動。由於盲目投產,加上公有體制本質仍在,導致大多數的生產是不計投入成本,尤其是空氣、水等公共財的耗費。近年來,中國大陸沙漠化問題、水污染、空氣污染、農地縮減、湖泊面積大幅縮小、能源過度浪費在世界市場搶奪能源等現象所產生後遺症已逐漸浮現,當這些後遺症進一步擴大、惡化下去,其後果將要由全人類共同承擔。
第三,崛起的中國也將造就一個經濟強權,也是一個經濟怪物。根據統計,從1979年到2004年,大陸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從181美元增長到1200美元,對外貿易額由200億美元增長到11500億美元,成為世界第三大貿易國。2004年GDP佔世界上第六位(次於美國、日本、德國、英國、法國),進出口總額超過1萬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逾六百億美元。崛起後的中國固然形成一個新興消費市場,也有可觀的商機,但是卻也憑其廉價勞力與計畫型經濟的優勢,一步步掌控國際市場、資金與技術,並參與爭奪能源與各類稀有資源。如果是在一個公平競爭的自由市場下,中國的經濟發展是世界的可貴資產,但是,中國卻不是基於公平的立足點參與國際競爭,包括:強勢的外匯及匯率管制措施、不開放國內市場、大量傾銷的產品、變相的國家補貼措施、特別是以政治因素決定外資的投資方向與准駁標準,這些扭曲的經濟行為,加上持續的高度經濟成長,很可能將中國塑造成一個國際社會無法掌握與規範的經濟大怪物,對追求自由貿易的國際趨勢而言,自然不利。
最後,崛起的中國將是政治民主化的阻礙者。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統計顯示,大陸最富裕的10%人口佔有全國財富的45%;最貧窮的10%的人口所佔有的財富僅為1.4%,而且貧富差距在未來10年還將進一步擴大。2004年大陸共發生74000件聚眾事件,若干規模迅速擴大、組織嚴密、行為激烈。顯示大陸民間積怨已深,社會不安情緒暗潮洶湧,隨時可能引爆,造成全面騷亂,進而對週邊國家安全產生威脅。由於中國崛起係建立在潛在社會與經濟動亂與政治核心嚴密控制的基礎之上,尤其是從1997年以來對香港的實質政治管制,自1999年以來對大陸人民結社、宗教及新聞自由的管理趨緊趨嚴,以及對台灣民主化進程的焦躁與污衊等事實,在在使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當局為了進一步追求一黨專制地位穩固下持續發展經濟,已採取粉飾及壓制內部社會不安的事實,鼓動民族主義情緒,並對打壓國內外政治異己之名、行鞏固統治權之實。換言之,中國的崛起為中國當局壓制民主化取得合理化的藉口,大陸民主化恐將成為「中國崛起」的主要受害者之一。
中國不正常的崛起,已是事實,這是全世界都要去勇於面對的問題。如何以全球的力量,導正中國未來發展方向,使中國成為一個民主化、負責任的國家,這是21世紀人類共同的使命。台灣安全正遭受來自中國前所未有的威脅,而台灣在兩岸或國際的處境也都不會平順無阻。但是,台灣身為國際社會的成員,台灣已躋身為民主化國家之列,台灣又是當前與中國交往最密切的國家,我們願意勇於面對問題,善盡國際成員的責任,因此,我們主張台灣觀點與價值,必須在中國崛起的過程產生導引和觸媒的關鍵作用。
首先,台灣做為亞太區域一份子,承諾忠實承擔維繫區域和平穩定的責任,並積極尋求與大陸關係的和解與改善,使其成為穩定區域和平安全的中堅力量。然而,面對中共崛起所引發各層面的負面效應,我們呼籲國際社會正視中國提升綜合國力的企圖與政權本質,尤其企圖主導區域事務,可能引發亞太戰略失衡,造成區域緊張及國際間負面衝擊,尤需國際社會齊力關注中共舉動,發揮影響力,共同維護亞太地區的和平發展與繁榮。
其次,政府在推動兩岸關係時將堅持「和解不退縮,堅定不對立」基本原則,全力維護台海現狀不被中國政府片面改變與傷害。但由於中國的軍備擴張已造成台海軍力嚴重失衡,我國必須積極提升台灣自我防衛能力、健全危機管理應變機制、強化全民總體防衛理念,籌購充足防衛武器裝備等,以保護2300萬台灣人民之生命、自由與財產安全。此外,面對中國政府以交流為手段,以達到其政治目的的作法,在維護社會安定與國家安全考量下,我們仍將以審慎穩健規劃為原則,對兩岸交流做必要的管理,以便為兩岸關係帶來更多的正面影響,同時確保台灣的主體性。
最後,台灣多年來民主發展成就與價值,不僅是台灣2300萬人民也是人類的共同資產,台灣近年來在民主鞏固與民主深化的努力成果,正足以作為中國「和平覺醒」 與「民主開展」典範。台灣民主化的豐富經驗,已深植2300萬台灣人民內心,也孕育出活力無限的民間力量,這些都是我們在推動頻繁交流時,最重要的籌碼。為了讓世界人口5分之1的中國人民早日享受民主生活,基本人權受到應有的尊重,我們願意與中國人民分享、台灣發展的民主經驗,並結合國際社會的力量,包括各國政府、非政府組織和一切熱心人士,共同成為導引中國大步推展民主化的動力。
以上是個人的幾點淺見,敬請指教。並預祝今天的會議舉辦成功,各位先進順利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