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大陸委員會第33次諮詢委員會議與會委員發言重點

  • 發布日期:111-01-28

  大陸委員會日前舉行第33次諮詢委員會議,主題為「2022中國大陸經濟展望及其對臺灣之影響與因應」,與會諮詢委員發言及討論重點如次:

一、學者引言指出,近期中國大陸經濟成長面臨不少隱憂,包括消費、投資表現疲弱、結構性通膨、恒大債務外溢風險、疫情不確定性,以及高科技封鎖等。國際機構普遍研判中國大陸2022年經濟成長率在5%上下,「共同富裕」、「加強監管」和「國進民退」等政策,或成為企業投資中國大陸市場阻礙,研判長期將減弱中國大陸經濟成長動能。另在美中科技戰和疫情下,受供應鏈分流效應帶動,「in China, for China」成為主要模式,在陸臺商在地化趨勢明顯升高。中國大陸面對外部科技封鎖,為達成關鍵科技自主可控,將加大挖角臺灣人才與技術;另「專精特新」政策,可能磁吸我優勢中小企業赴陸發展,建議政府從法規面加強管控因應,建立兩岸產業風險監控機制,以即時掌握國內及兩岸產業重要動態。

二、部分委員指出,美中貿易戰迄今,美國主打中國大陸高附加價值產品之出口,2021年中國大陸對外貿易雖成長30%,但因附加價值不高,難以帶動其所得成長及消費能力。從數據上也觀察到,2021年中國大陸消費和投資成長率逐月下滑,續創新低。中國大陸經濟成長率從2021年的8.1%驟降至2022年的5%,顯示其內部經濟結構可能出現若干問題。

三、部分委員表示,目前通膨為世界各國共同面臨問題,惟中國大陸逆勢降準降息,顯示中國大陸可能面臨較嚴重的流動性風險,也顯示中國大陸內部對其經濟前景的預判不甚樂觀。

四、部分委員指出,2021年中國大陸對美國出口成長28%,美中貿易逆差持續擴大,第一階段貿易協議未能達標,顯示加徵關稅措施效果有限,反而造成美國通膨加劇,預判美中未來可能在民生物資等非關鍵性領域逐步放寬進口關稅管制。

五、部分委員提醒,2022年初RCEP生效後,除在陸臺商供應鏈可進一步開拓東協地區與中國大陸商機,更應留意RCEP生效後,中、日、韓3國間關稅下降對臺灣貿易、產業衝擊。建議臺灣產業發展的願景與規劃,應針對中國大陸產業政策動向預作因應,並持續擴大與國際連結、掌握B3W(美國倡議之「重建更美好世界」方案)布局、推動「新南向」政策等,適時協助在陸臺商轉移供應鏈布局。

六、部分委員提醒,2021年前3季中國大陸地方政府透過地方融資平臺舉債近4兆人民幣,年增近20%,顯示地方政府隱形債務仍不斷擴增,惟恒大危機後,房市緊縮對地方政府重要財政來源的土地財政產生不利影響,加深其違約風險。臺灣對中國大陸相關金融商品投資金額龐大,建議政府應建立完整監控機制,以協助民間降低風險。

類別

1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