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主委出席「兩岸經貿交流回顧與前瞻」國際研討會 致詞參考稿

  • 發布日期:106-11-17

「兩岸經貿交流回顧與前瞻」國際研討會

致詞參考稿

張主任委員小月

106.11.17

財團法人商業發展研究院許董事長,各位學者、嘉賓,大家好!大家早安!

非常榮幸來參加今天的研討會,感謝商業發展研究院的費心安排,邀請美國、日本、韓國、新加坡及兩岸學者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兩岸經貿交流的過去與未來。

今年是兩岸交流30週年。30年前的11月,政府開放大陸老兵返鄉探親,是兩岸交流的起點,開展後續社會、經貿、文化、教育各方面交流。經貿是兩岸交流當中非常關鍵的一環,如何推進,讓兩岸經貿有利於兩岸人民,並成為臺海及區域和平穩定的力量,值得共同深入探討。

兩岸經貿政策更迭,開放及「共存共榮」想法不變

回顧過去30年,兩岸關係有起有落,不變的是,兩岸經貿從未間斷。兩岸經貿政策,從1996年到2000年的「戒急用忍」;2001年到2007年的「積極開放、有效管理」及「積極管理、有效開放」,2008年到2015年的制度化協商,以及2016年以來的「合作互利,共存雙贏」,風險管理的概念一直存在,但開放的方向沒有改變,兩岸人民「共存共榮」的理想與願望,也未曾動搖。

兩岸經貿優勢互補、相互作出貢獻

兩岸在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中,優勢互補,相互合作,促進彼此繁榮發展,從過去沒有貿易,到互為重要貿易及生產夥伴。中國大陸位居臺灣對外貿易、對外投資的第一位,充沛的生產要素及廣大市場,提供臺灣企業發展的空間,促進臺灣經濟成長。臺灣在中國大陸投資,提供資金、技術、管理專業,協助中國大陸產業轉型升級,創造就業機會,為中國大陸快速崛起,做出貢獻。

兩岸經貿是臺灣對外經濟發展重要一環,政府珍惜成果

2014年到2016年,兩岸貿易每年超過1,100億美元,兩岸人員往來每年超過920萬人次。2017年1月到9月,兩岸貿易金額達995億美元,較上年同期成長18.9%,高於整體對外貿易成長的14.5%。相關數據顯示,兩岸經貿關係持續密切,是臺灣經濟發展重要的一環。

政府珍惜兩岸交流的既有成果,尊重1992年兩岸香港會談的歷史事實,努力維護兩岸已簽署,並已生效實施的各項協議。這些協議,涵蓋兩岸交通、貿易投資、金融與產業合作,以及交流安全等面向,為進一步推進兩岸經貿、健全往來秩序,建立了基礎,並提供制度化保障。

兩岸經濟戰略存在若干共同理念,可以相互合作

兩岸內外經濟情勢不斷變化,各自面臨不同挑戰。中共十九大報告,提出「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深化供給側改革、加快創新、振興農村、協調區域發展、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並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推動全面開放新格局。我政府則聚焦產業升級,突破經濟停滯,創造就業,全力解決企業界反映的「五缺」問題、推動5+2創新產業計畫,並以「新南向政策」,積極為臺灣尋找在國際秩序中的新位置。

兩岸各自的經濟戰略,存在若干共同理念,包括:以人民福祉為依歸、強調創新、開放、數位經濟、包容發展等,可以相互學習,協調發展,以雙贏思維,在互利互惠原則下,擴大及深化雙方合作。

關注川習會及APEC發展,主張更為包容性思維

在亞太區域情勢方面,美國川普總統剛結束亞洲行程,與多位國家領導人會面,就經濟及安全議題進行戰略對話,「川習會」開展美中貿易新局勢,引發全球關注。APEC領袖會議期間,美國及日本主張「自由與開放的印度─太平洋區域」戰略、中國大陸重提「亞太自由貿易區」(FTAAP)、「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在美國退出後,其他成員繼續努力,共推「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展協定」(CPTPP, the Comprehensive and Progressive Agreement for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等,展現各國在區域合作過程中的角力和努力。

臺灣作為亞太地區負責任的成員,呼籲區域的和平、穩定、繁榮,應該有更為包容性的思維。協商代替對抗,永遠是最好的解方。太平洋夠大,不僅容得下美國及中國大陸,也容得下所有APEC成員及周邊國家。未來臺灣會繼續努力參與多邊區域經濟整合,並與周邊國家洽簽協議。

兩岸應溝通對話,尋求互動新模式

目前兩岸關係維持基本穩定的格局,但仍然面臨一些不確定性。蔡總統多次公開強調,我們的善意不變、承諾不變、不會走回對抗老路,也不會在壓力下屈服,政府堅定維持兩岸和平穩定現狀的政策立場一貫。

兩岸雙方應該健康正常往來與交流,這是兩岸人民的共同願望,也是國際社會的普遍期待,未來政府將在兩岸交流30年累積的成果上,繼續展現善意彈性,務實理性,向對岸伸出友誼的雙手,敦促海峽兩岸實事求是,展現新思維,雙方共同努力,尋求互動新模式。

海峽兩岸同為亞太區域的一份子,都以維持兩岸和平發展為目標,所謂「有心就有路」,面對全球及區域發展新情勢,衷心期盼雙方發揮政治智慧,儘速進行協商對話,化解分歧,共同合作,為兩岸人民增進福祉,為區域和平及繁榮發展,做出貢獻。

最後,預祝今天的研討會圓滿成功,謝謝大家!

類別

1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