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香港移交三週年情勢研析

  • 發布日期:89-08-15

香港移交三週年情勢研析

附錄一至七

香港移交三年來之政治運作尚稱穩定,國際對香港情勢亦大多續予肯定。

香港經濟自去年下半年開始呈現復甦。

  1. 港人對特區管治能力之滿意度逐漸下降。
  2. 香港「大陸化」傾向日益明顯,自治權限受損之現象漸浮現。
  3. 臺港官方往來進展仍受限。
  4. 至今有一○二件報載爭議事件考驗中共對香港「五十年不變」的承諾。

 

回顧過去一年來的香港情勢,由於大陸對香港特區政府的充分支持,「一國兩制」在香港運作還算良好,惟在表面上尚稱平穩的情勢下,似乎潛伏著蓄藏已久的不安因子。截至目前為止,已有一○二件報載爭議事件考驗「五十年不變」的承諾。整體而言,香港政治運作仍不脫基本法的框架,但港人對特區政府管治能力的滿意度則逐漸下降,而有關自治權限受損之現象也漸次浮現。尤其是在司法獨立及新聞自由方面,因受到大陸因素影響而增添變數。臺港關係亦因特區政府自我設限而進展受阻。惟在大陸與香港的互動機制方面,三年來已得到初步的確立。經濟方面,除不動產業外,其餘已漸漸顯露復甦之跡象,但短期內仍受信心不穩因素所困擾。

以下茲就這一年來的總體情勢,評析如下:

一、 整體評析

(一)香港政治運作仍不脫基本法的框架:

過去一年來,以行政為主導的政制運作模式,雖有部分爭議情形出現(如提請「人大」釋法事件、大陸駐港官員王鳳超、何志明的不當發言等),但整體而言,仍能在基本法的既定框架下運作。

(二)大陸與香港的互動機制初步確立:

過去一年來,大陸與香港的互動更加密切,兩地間的聯絡通報機制亦初步確立,雙方並簽署多項協議及優惠措施(詳如附錄三、四)。在政治上,大陸「國臺辦港澳事務局」及香港「中聯辦」的設立,顯示大陸當局擬進一步透過香港來掌控涉臺事務;在經濟上,兩地的依存度漸高,預期大陸加入世貿組織後,兩地商貿往來會愈趨頻繁,商務旅客的人數也會相應增多;在社會上,攸關香港居民人權保障之相關問題,例如設立港人在大陸被拘留之通報機制、罪犯引渡、移交被判刑人士等相關事宜,雙方雖已達成共識,惟具體安排,尚待確定。

(三)港人對特區政府管治能力的滿意度逐漸下降:

根據香港多個民意調查顯示,香港人民對特區政府表現的滿意度(如香港中文大學本年六月所做之民調結果,滿意者由去年的百分之二十五點六下滑至目前的百分之十點六)及對特首董建華的民望(同前調查,其評分結果僅五十三分),均持續低迷。而更有過半數的香港人民不支持香港特首董建華連任。總結其因,不外經濟復甦狀況仍未直接受惠香港人民、特區政府施政失當(如樓市政策等),以及特區官員仍未脫舊殖民政府時代的施政心態,致與民意產生脫節的現象。

(四)民主建制對制衡特區政府的作用仍屬有限:

過去一年來,香港輿論有關檢討香港民主發展進程的呼聲時有所聞,但卻未能獲得香港特區政府的重視。而香港特區政府與立法會的緊張關係,也一直難以得到舒緩。根據香港中文大學今年四月的民調結果顯示,約有百分之三十的受訪者對香港的民主政治發展表示不滿。此外,新一屆立法會選舉在即,但先後已有多位現任資深且負民望的立法會議員表示不再參選或競逐連任。凡此種種,顯示香港的民主建制對制衡特區政府的作用,仍屬有限。

(五)香港自治權限受損之現象漸次浮現:

香港在過去一年來,根據報載共計發生四十四件違反自由、人權及法治的爭議事件。從爭議事件增加的趨勢來看,移交第一年共發生二十六件,移交第二年發生三十二件,到移交第三年發生四十四件,顯示有關「五十年不變」的承諾,似乎已有所動搖。最明顯的例子是香港「中聯辦副主任」王鳳超干涉報導臺獨言論之談話,以及「中聯辦臺灣事務部副部長」何志明干預港商與主張臺獨之商人做生意之說法。英國外交部更首次以「與中英聯合聲明之精神不符」來批評何志明之言論。由於大陸方面的動作頻仍,預料未來恐仍有類似之情事發生,顯示香港的「高度自治」將面臨挑戰。

(六)經濟復甦漸顯,短期內仍受信心不穩困擾:

自去年下半年迄今,香港經濟已漸趨穩定。香港特區政府預測今年之經濟增長可達至百分之六。失業率雖有改善,惟目前通縮仍處於高位,港人對樓市前景亦尚未恢復信心,股市受外圍環境影響幅度也較大,故短期內香港經濟復甦的步伐恐仍會較慢。

(七)香港司法獨立前景存隱憂:

一年來,香港司法雖仍在獨立運作,但爭議卻時而出現。例如,特區政府向中共「人大」提請釋法事件的適切性,不斷遭受來自於香港內部及國際社會的質疑。根據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發表的報告,香港的競爭力今年由第七位下跌至第十四位。根據世界貿易組織所公布的一九九九年全球貿易國排名結果,香港由去年的第九位下降至第十位。亞洲開發銀行所發表的兩千年經濟展望報告也顯示,香港今年及明年的本地生產總值比不上亞洲其他國家。政治經濟風險顧問公司」的調查也顯示,香港法制質素下滑至亞洲第三位,顯示外商對香港司法制度在「九七」後是否受大陸干預有所疑慮。上述國際觀察組織及商業機構調降香港營商環境及法治質素的評比,皆不約而同的指出,政治干預已影響到香港的法治精神。

(八)新聞自由前景添變數,自我審查似無可避免:

過去一年來,香港尚能維持一定程度的新聞自由,惟最主要的影響因素係來自大陸方面。繼去年八月大陸「副總理」錢其琛表示不得在香港公開宣傳「兩國論」之後,香港「中聯辦副主任」王鳳超又於今年四月警告香港媒體不得散布、鼓吹「兩國論」及臺獨等言論,香港網站「香港網」更對臺獨及藏獨言論進行封殺,顯示香港「大陸化」的傾向越來越明顯。大陸因素勢將影響香港傳媒對兩岸問題的報導,而未來「一國兩制」的灰色地帶亦將愈見狹窄。

(九)國際社會持續關心香港情勢發展:

國際社會對香港情勢仍十分關注,聯合國、美國、歐盟、國際特赦組織等,均就香港人權、法治、民主進程方面,定期提出觀察報告。大體而言,對於香港社會自由、基本公民權利等之評價,尚稱正面,惟對於「人大」釋法、香港可能成為大陸軍備及人蛇非法轉運中心、特區政府前廣播處長兼香港電臺臺長張敏儀調職、大陸干預特區自治事務等事件表示擔憂。

(十)臺港關係進展受限:

臺港關係以民間之交流為主,在相互貿易、投資、旅遊等方面,一年來均無特別之變化,但官方之往來仍進展有限。依據「錢七條」臺港官方關係仍屬大陸「中央」權限,以致香港特區政府對臺港關係處理多採取「寧左勿右」之保守立場,甚至自我設限,不願節外生枝,故短期內臺港關係不易有所突破。我香港事務局張局長良任亦遲遲未能赴港就任,致使雙方關係更為滯礙。

(十一)移交三週年共有一百零二件爭議事件:

根據媒體報導,香港移交三年來,在自由、人權、法治等方面,已有一○二項爭議事件。過去一年中所發生的爭議事件,在在考驗中共「五十年不變」之承諾。茲將最近一年內,主要之爭議摘要如下:

  1. 大陸干預香港特區自治事務:
    包括大陸官員越境辦案;大陸介入香港「盈科數碼動力」併購「香港電訊」案;「中聯辦副主任」王鳳超有關新聞自由之言論;「中聯辦臺灣事務部副部長」何志明有關商業自由之言論等。
  2. 特區政府自我設限:
    包括特區政府官員表示制訂禁止叛國、分裂國家等法令前,有需要諮詢「中央」意見;特區政府拒絕安排民主派人士赴大陸參訪;廉政公署不敢調查陸資機構等。
  3. 媒體自我審查:
    包括大陸「中華網」(「新華社」擁有「中華網」在美上市百分之十三之股權)在港之附屬網站「香港網」就「臺獨」、「藏獨」言論進行封殺等。

 

mark

附錄一、香港政經情勢統計圖表

附錄二、臺港經貿統計圖表

附錄三、大陸與香港特區政府簽署之相關協議

附錄四、大陸給予香港特區相關優惠或放寬措施

附錄五、過去一年之重要臺港互訪關係

附錄六、香港移交後之爭議事件

附錄七、香港移交三週年大事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