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二日
△香港自由黨將派出黨內三名核心人物,包括主席李鵬飛、副主席夏佳理及臨立會議員周梁淑怡參加「人大」港區代表選舉;李鵬飛聲言自由黨不會和任何政黨協調選舉。
△香港《明報》報導,根據臨時立法會法律顧問提供的法律意見,財政司長曾蔭權在未經諮詢「外匯基金諮詢委員會」前,動用該筆基金中的十億美元協助泰國解決金融危機,若以廣義解釋,是屬於違反法例。
△由「文達出版社」出版的香港中學三年級歷史課本,於「九七」後自動改版,刪除原有內容自一九四九年中華民國政府遷台後至今的政局、經濟、文化及教育等方面的發展。此外,民主黨青年組最近就香港中學「中史科」及「經濟及公共事務科」新舊版作出比較研究後,認為該兩科目在「九七」年新出版內容有很大修訂,使人懷疑其學術的中立性,及可能因「九七」後而作出自我「政治審查」。
九月三日
△香港特首董建華三日起正式展開上任後首次官式訪問,赴馬來西亞、新加坡進行三天的訪問行程。主要推介香港「九七」後新事務及強調國際地位角色。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董建華在飛抵馬來西亞後,會晤了包括總理馬哈地的政府高層及當地使節、商人等,傳達特區政府成立後的樂觀訊息,反覆強調特區運作一切如常,高度自治得以落實。
△香港《信報》報導,身兼自由黨臨時立法會議員及中華商會名譽主席倪少傑,將轉投「港進聯」;據透露,倪氏一直反對自由黨走取悅選民路線,加入港進聯後打算在九八年循中華廠商會功能組別晉身第一屆立法會。
△董建華日前接受馬來西亞報章訪問時表示,主張亞太地區內各金融管理局應增加合作,長遠而言,亞太地區應建立一個成熟的金融市場,減少外資出入造成波動。
九月四日
△「中英聯合聯絡小組」英方首席代表戴維斯已定於九月下旬任期屆滿返回倫敦,其職務將由現任代表包雅倫接替,另一方面「中」方代表處部分成員亦已逐漸撤離,連「中」方代表陳佐洱也可能會於今年年底前調返北京。
△香港特首董建華四日抵新加坡與總理吳作棟會晤,並聽取吳氏介紹新加坡的房屋及教育政策;兩人均認為香港與新加坡的關係既有競爭亦互補不足,同意兩地應加強聯繫。
△香港特區財政司司長曾蔭權四日離港,至上海、蘇州及成都進行為期五日的訪問活動,這是他出任香港財政司司長以來到內地的首次官式訪問。
九月五日
△臨時立法會審議《立法會條例草案》委員會在四日的會議中,有議員黃宏發、葉國謙指出,若等委員會通過有關特區首屆立法會產生辦法的決定,對特區及「臨時立法會」制定選舉法,具有約束力,則猶如「中央政府」已為特區立法,要求澄清;政制事務局副局長伍錫漢回應,籌委會的決定只為明年選舉的立法提供法律依據,不存在「中央」替特區立法。臨時立法會五日起一連兩天將就九八年立法會選舉法,聽取社會團體意見。
△美國駐港領事包潤石表示,香港特區行政長官董建華訪美時,將會與美國政府最高層人士會面,建立跨世紀的港美關係,他預期董建華此行面對的挑戰,包括要解釋香港是否真正享有「高度自治」,及為何在立法會選舉方面採取很多人看來是倒退的方法,大幅縮減功能組別的選民人數。此為首次有美國官員公開質疑首屆立法會選舉模式。
△「新華社香港分社副社長」張浚生表示「台灣事務部」將繼續存在,因為該部之工作是「新華分社」的工作任務之一,對於特區政府已經指定由特別顧問葉國華專責與台灣在港機構的聯繫,張浚生表示,凡是屬於特區政府高度自治範圍內的事情,「新華分社」是不干預的,但是涉及全國性的事務香港「新華分社」還將負責。
九月六日
△香港行政長官董建華五日結束訪問新加坡行程,對當地工商界領袖表示,預測「九七」香港移民回流數字高達八萬人,證明港人對前景充滿信心。
九月七日
△澳門投資促進局主席杜鳴高接受一份葡文報紙訪問時表示,葡萄牙商人來澳門投資的機會,不會因為一九九九年而消失。無論現時或「九九」後投資的一切條件都存在。
△「香港社會保障學會」研究指出,一九九六年香港貧窮人口高達八十五萬,佔全港人口百分之十五,而每月最低收入僅二千七百港元,較十年前的四十五萬人增加近一倍,遠超過國際所訂水平,該會建議特區政府應及早制定官方貧窮線,說明香港貧窮狀況及變動,以便界定社會保障金額及財政支出估算。
九月八日
△《快報》報導,香港事務局鄭安國局長表示,在香港的酒店內掛國旗慶祝雙十國慶,並非公開展示,應不存在問題。
△董建華於八日啟程赴美訪問,香港學者認為,特首此行必將被問及「九七」後香港的人權及民主問題。分析家則認為,董氏選擇在中共「十五大」期間訪美,並非巧合,而是想向美國國會說明,香港是推行「一國兩制」,與大陸的政治形勢發展,沒有任何關係。
△美國《華盛頓郵報》八日刊登一篇文章指摘香港特區政府擬採納的選舉法例,是「對香港現有民主的破壞」。文中指出「功能組別中收窄選民人數,將會使有關程序更易於受到北京操控,令民主黨和民主派人士更少出線機會;而分區直選議席採比例代表制,亦為加強北京及親中黨派的影響力。」
△香港《快報》八日報導,特區政府就社會保障學會就「貧窮線」的研究作出回應,指目前沒有一種科學方法可以劃定一條「貧窮線」,並指社會保障學會劃分工作涉及主觀的價值判斷。但社會保障學會批評特區政府逃避面對貧窮問題。
九月九日
△在港進行訪問的英國上議院大法官艾偉儀勛爵八日與終審法院首席大法官李國能會晤後表示,同意提供兩名現任英國上議院法官出任終審法院之非常任法官,人選稍後磋商。法律界人士認為這顯示英國對香港司法制度的支持,並能確保其延續性。
△對於中共「外交部駐香港特派專員公署」發表聲明,表示香港特區政府自本年七月一日起中止與亞洲生產力組織的一切關係。自由黨臨立會議員兼香港總商會主席田北俊指出,香港參與該組織有助提高香港及亞洲的生產力,實不可基於政治理由而退出或暫停與該組織的聯繫,此舉將影響香港的經濟。特區政府工商局副局長則回應,該事件屬罕有,並強調中共正尋求解決方法,特區仍可以非組織成員名義,與亞太各國進行經濟聯繫。
△臨立會《立法會條例草案》,委員會於今日討論由十名議員提出修正案,除由民協建議在分區直選上採用「單議席單票」因超越籌委會範圍可能批准外,其餘修訂應可在廿四號的會議上提出討論。
九月十日
△香港影劇總會主席黃握中十日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表示,該會本年十月十日會依照過往慣例,在酒樓舉辦慶祝雙十節活動,名稱暫定以「慶祝雙十節暨紀念辛亥革命八十六周年聯歡晚會」之名義舉行,不涉及政治性內容。
△特區政府同意修訂立法會條例草案,議員任內改國籍將喪失席位。
九月十一日
△香港行政長官董建華今日出席美國商會的午餐會並發表演說,與美國財政部長魯賓和多名參議員會面,及主持香港駐華盛頓經濟貿易辦事處新辦公大樓的開幕儀式。董建華成功地向美國友人介紹香港回歸後的實際情況,並加深他們對香港實行「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認識。
△由香港中山學會主辦的「台灣憲政發展:修憲的背景內容及展望」研討會,於十一日下午假九龍麗晶酒店舉行,有近六十位來自學術界、新聞界及政黨人士參加,由彭錦鵬、鄭又平教授專程來港主講我政府四次修憲的目的在於「精簡省府組織,釐清權責,提升國家競爭力」,帶給與會人士一個極正面的有關國內憲政發展的訊息,各學者亦踴躍發表正反意見。
△「調景嶺居民服務中心」十一日被該區居民投訴挪用居民集資用來爭取賠償用途的一百六十多萬港元中,花掉九十多萬支付六名股東幹事的薪酬及拿取二十多萬作現金調動;本港將軍澳警署正調查事件。
九月十二日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董建華在白宮與美國總統柯林頓會面半小時,董氏表明香港將按照《基本法》來發展民主,及強調「中」美發展關係對香港的重要性;但卻無法說服柯林頓將特區首屆立法會選舉安排視為民主倒退的觀點,美國將密切注意事態發展。
△九龍總商會十二日舉行會議,決定在十月三日首次舉辦中共「十.一」國慶酒會,計劃發出上千張請柬,並在其總部大樓頂掛五星旗、特區區旗及商會屬下的三十九個屬會會旗;該會副理事長黃熾雄稱,在商言商,該會不會割裂與我方民間商會的聯繫。
九月十四日
△由「海華服務基金」主辦的「中秋大團圓九七嘉年華」大型戶外聯誼活動,十四日在九龍旺角大球場順利舉行,全港有二百多個社團參與,數千市民到場參加,場面熱鬧有序;特首董建華的特別顧問葉國華、鄭安國局長伉儷、各駐港機構主管,臨時市政局多名議員、民主黨成員李永達等眾嘉賓亦全程參與;香港的電視媒體、各大報紙包括大公、文匯等十四份中文報紙及英文虎報、南華早報均廣泛報導是次活動。此次乃為透過公開聯歡以融入香港社會的成功活動。葉國華顧問在場中表示特區政府已與友我團體達成慶祝雙十節不掛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的共識。
△特首董建華十四日結束訪美返港表示,此行並非為爭取美國認同香港的民主發展步伐,強調港人命運須自己掌握;《蘋果日報》所作二百一十九人之民意調查顯示,有兩成半被訪者認為董氏訪美失敗,有四成認為董氏是較偏向代表北京發言;民主派政團「前線」建議特區政府就首屆立法會的選舉方式作出全民公決。
九月十五日
△「世界銀行及國際貨幣基金年會」將於本月二十三日在港舉行,《成報》十五日報導,特區政府發言人表示,我國內代表可用訪客身分申請及參加研討會,惟最後決定仍在主辦單位;另外,「反世銀團結陣線」不滿該會向借貸國定特別條件,今貧窮情況惡化,將於二十一日舉行遊行請願。
△特首董建華訪美之行未能說服華府接受香港特區首屆立法會的選舉模式;而政務司長陳方安生十五日向在香港的美國商界人士再次強調,一九九八年的立法會選舉會按照「公平、公開」的原則絕不會排斥民主派人士。
△民主黨主席李柱銘十五日晚間發表聲明回應,「該選舉模式只是要令一向在選舉中取得最多數配最多票的政黨,無法獲得最多議席,這絕對不能說是向民主前進。」
△《蘋果日報》同日所作四百四十八位受訪者的民意調查顯示,逾四成認為一九九八年選舉安排是民主倒退,另有四成受訪者認為,該選舉辦法是針對民主黨。
九月十七日
△香港大學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發表一份於八月進行「如何處理雙十國慶」問題的民意調查,五百二十六名被訪者中百分之四十四點八有回應之統計顯示,六成認為不應禁掛我國旗;另有三成三認為「一國兩制」會適用於台灣;另有兩成支持「台獨」。
△董建華在世界經濟發展年會致辭時,披露施政報告三要點,堅守自由市場原則、改善教育房屋及公積金老人服務。
九月十八日
△中共新一屆的「中央委員」十八日產生,「港澳辦主任」廖暉、「新華社香港分社社長」姜恩柱入選;「駐港解放軍司令員」劉鎮武、「新華社澳門分社社長」王啟人為「候補委員」。
△香港一二三民主聯盟、民建聯、工聯會、新界社團聯會及香港索償協會等團體代表於「九一八」事件六十六周年紀念日,分批前往日本駐港領事館抗議。
△諾貝爾經濟獎得主佛利民十八日透過衛星傳送至香港的研討會上表示,香港的「自由經濟不干預政策」,令二十年來的香港經濟有理想增長,但長遠而言,「一國兩制」難以長久維持,因為中共未必會容忍一國有兩種貨幣,一種與美元掛鉤,一種為本土貨幣;世界銀行中共業務部局長黃育川稱香港在股市、債市及融資市場的經驗及人才可助大陸發展資本市場,故中共的發展會較東歐為快。
九月十九日
△澳門反貪污暨反行政違法高級專員公署建議立法會設立公務員財產申報制度,申報制度主要針對公務員,包括警務與審查、稽核人員的收入與官職顯不相稱和財政來源不明現象,倘不申報或申報不實者,將受到刑事處罰及紀律處分。
△香港金融管理局十九日公布,連同土地基金在內,香港於一九九七年八月底的官方外匯儲備達到八百五十三億美元,全球排名由以往的第五大升至現時第四大,前三名分序為日本、大陸、中華民國。
九月二十日
△中共「總理」李鵬二十日抵港出席二十三日舉行的世界銀行年會;「四五行動」成員將在世銀開幕之際,就「六四事件」進行抗議示威。
△特首董建華本(二十)日約晤民主黨,諮詢有關施政報告之意見;民主黨將建議特首親自參與建屋問題計劃,否則在其五年任期屆滿後未必能達致每年八萬五千個建屋指標。
△中共「外經貿部長」吳儀二十日再次否定「上海取代香港」的論調,因為香港作為兩種經濟制度的交匯口,處於大陸和世界的聯接點,這種優勢是內地任何其他城市難以取代的。
△臨時立法會晚間一致通過取消第一收容港議案,促請政府立即遣返滯港越南船民及實施即捕即解政策,特區政府表示會全面檢討,始決定正式取消有關政策。
九月二十一日
△第九屆港區「全國人大」三十六名代表將於今年底進行選舉,雖然「人大」選舉法中規定,參選者不容許以政黨名義參選,但香港主要政黨人士已積極醞釀參選名單,在臨時立法會內考慮參選的成員估計已逾二十人,民主黨方面,希望藉參與人大選舉加強與中共溝通,並坦言參與該小圈子選舉目的,旨在營造選舉氣氛,不期望可以當選。
△民主黨中央委員會通過,派出不多於五名成員參加香港特區第九屆「全國人大代表」選舉,這是民主黨首次參加北京主持的選舉;另一方面董建華表示暫無計劃參選港區「全國人大代表」,至於會否繼續擔任「全國政協委員」,在未來兩三個月內會作出決定。
△香港《立法會條例草案》第三十八條規定,獲提名的候選人須宣誓效忠特區政府與《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條議員在就職時才需宣誓效忠的規定不符,惹起政界爭論,董建華被指忽視行政、立法之分立。
△對於澳門政府資產及檔案移交之問題,「中」葡聯合聯絡小組在二十一日之組長會議上並未獲致共識。
△行政長官董建華表示,近日香港出現的投機炒作港元風波,證明香港必須維持保守穩健的理財方式和龐大儲備,而此等政策並不會影響其首份施政報告內有關民生方面的開支。
九月二十二日
△香港事務局鄭安國局長就此間民間團體慶祝本(八十六)年國慶事,對電子傳媒發表談話稱,其曾與特首顧問葉國華先生討論有關慶祝活動事宜。鄭局長表示希望特區政府能以節制寬鬆態度處理掛國旗問題;而舉辦有關活動團體也應考慮香港地位已有所變更,所作事情應以不牴觸特區政府法律為大前提。
△支聯會一行四十多人二十二日在港島會展中心示威區內,抗議在港出席世銀年會的中共總理李鵬鎮壓「八九民運」,引起香港傳媒廣泛報導。
九月二十三日
△澳門行政暨公職司人力資源廳培訓處處長梁寶鳳表示,澳門政府公務員培訓工作包括公務員本地化、雙語普及化、專業技術培訓三方面,自八六年開始有計劃的培訓工作,至九七年上半年,共有二萬五千七百一十九人次接受了培訓。
△香港特區政府跟隨中共對外的制裁政策,在憲報刊登六條由行政長官依「外交部」指示,並根據《聯合國制裁條例》訂立的聯合國制裁規例。該六條規例為
《聯合國制裁(伊拉克)(黃金、債券、支付及信貸的管制)規例》
《聯合國制裁(伊拉克)規例》、
《聯合國制裁(利比亞)規例》、
《聯合國制裁(利比亞)(禁制飛行)規例》、
《聯合國制裁(武器禁運)規例》、
《聯合國制裁(安哥拉)規例》。
九月二十四日
△「中葡聯合聯絡小組」屬下,國際組織工作組會議有進展澳門加入卅國際組織獲共識,葡方向中方提交二百份將延伸及適用於澳門的國際公約。
△澳門加入世界貨幣基金函件,葡國財政部長宣稱經已簽署,倘若澳門加入之後地位與香港相同。
九月二十五日
△香港《快報》報導,根據澳門政府統計報告指出,九六年該市總體經濟疲弱,本地生產總值估計下跌百分之零點三,是兩年來最低點,同時也是二十多年來,首次出現負成長現象。專家呼籲搞好治安及宣傳澳門的投資項目,讓投資者真正了解澳門及作出投資決定。
△行政長官特別顧問葉國華在出席一個商界研討會時表示,待鄭安國先生回港後,雙方對有關在港慶祝雙十國慶及掛旗問題,會有一個很清楚的「默契式」作法。《快報》報導,據政界人士估計,最妥善的處理辦法,是以辛亥革命紀念日的形式來慶祝,並容許在香港掛國民黨的青天白日旗。
△澳門行政教育暨青年事務政務司辦公室代主任華御年,代表澳門政府發表公佈就政府外聘公務員問題表明立場。公佈稱除在九九年後以顧問或專業技術人員身份在特區留任者外,其餘屬葡國編制的外聘公務員原則上在九八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前分階段回到原職位,留任者將在不損及其在葡國原編制享有的權利和福利下,以個人身份簽訂合同;至於非葡國公職編制的外聘公務員,澳門政府會採取措施,使這些公務員獲得進入葡國公職編制的權利。但有關問題仍將由「中葡聯合聯絡小組」處理。
九月二十六日
△特區政府發出新聞稿,回應傳媒詢問有關我駐港機構及友我團體舉辦慶祝雙十國慶活動一事,重申「特區政府在此問題的政策十分清楚,就是必須堅守一個中國大原則及依法辦事,相信市民會本著負責任態度,不會做出分裂國家的行為。」
△臨時立法會主席范徐麗泰表示,參加首屆立法會選舉的候選人名單在明年四月公布之後,為確保公平角遂,臨時立法會將即時停止所有會議,至明年六月三十日會期結束為止;對此,民主黨、自由黨均表贊同。
△中共「政府發言人」表示,中共「總理」李鵬會見新加坡總理吳作棟時雙方談及香港問題,均認為香港經濟表現出色,經濟力量亦十分良好及有強大的外匯儲備,所以香港完全有能力自行處理任何的金融危機。
△特區財政司長曾蔭權在訪澳洲行程中表示,目前香港所見的一項創舉:「一個國家、兩種貨幣、兩種金融制度、兩個金融監管機構、兩種證券制度、兩個證券市場監管機構」的構想正在落實,主權移交引起的不明朗政治因素已遠離香港。
△香港《信報》報導,中共有關方面擬定的「台商投資保護實施條例」草案,在諮詢各方意見後,目前正在作細部工作,爭取在今年內正式公布。
九月二十七日
△為配合主權移交新勢情,港府擬於下(一九九八)年度增撥三百五十億港元經常性開支予「公民教育委員會」,增幅近一倍,藉此培養港人對香港的歸屬感。
△一九六○年代出任港府防務司,負責平息暴動的姬達爵士,在接受《蘋果日報》訪問時稱,香港親台團體在過去數十年均會在雙十節期間,懸掛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如果只為了向北京示好,而禁止掛旗,實屬不智,特區政府應容許掛我國國旗,但不必鼓勵;而五十年代港英政府預先拘留「滋事份子」政策=,現在更是絕不適用。特區政府保安局一名官員私下指出,現時香港法律沒有一項條文是禁止懸掛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的,但若掛旗位置阻礙交通或引起他人不便,甚至危害他人,則警方可能會引用其他法例拆除。
△臨時立法會三讀通過《選舉管理委員會條例草案》,主要修訂,是把出任選管會成員資格的限制收窄,所有政界人士均不具資格,以確保其中立性;選管會由三名成員組成,全部由行政長官委任,其首項工作是要在本年十月底前向行政長官提交地方選區分界的建議。
△特區政府二十七日首次拍賣三塊土地,其中淺水灣豪宅用地以五十五億五千萬港元成交,遠高出底價二十五億餘元。多名行政會議成員均認為,不應只憑一次賣地便推測長遠土地供應的市場走勢,並強調特區政府會有充足的土地供應;而今次賣地結果,不反映發展商對特區政府表示要壓抑樓價或提高土地供應沒有信心。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辦公室將向臨時立法會申請撥款開設兩個高級職位,兩個職位分別是以非公務員條件聘用的「行政長官高級特別助理」,及隸屬現有公務員系統的「助理新聞處長」。
九月二十八日
△臨立會二十八日通過《立法會選舉條例草案》,但有十一名議員三讀時投棄權票,九名投反對票,抗議民建聯及港進聯互相支持下通過兩項擴大功能界別選民資格的修訂,破壞了組成功能團體的一項原則,引起香港政界及輿論界強烈不滿。
九月二十九日
△中共「外交部駐香港特派員公署」二十九日發表聲明,由於我政府以中華民國名義加入「亞洲生產力組織」,英文簡稱(APO),因此特區政府自今年七月一日起,中止與該組織的一切關係。
△特區政府二十九日宣布成立由三人組成的選舉管理委員會,胡國興法官任主席,梁乃鵬(現任廣播事務管理局主席、城巴有限公司副主席)、成小澄女士(現任香港管理專業協會總幹事)為委員,任期三年,首項工作下月杪提交選區分界建議。
△《澳門日報》報導,為加強葡萄牙與澳門,特別是與大陸間之關係,葡國企業界和銀行界醞釀在澳門成立一家協會,並爭取於今年內開始運作。
九月三十日
△行政長官特別顧問葉國華接受九月號《九十年代》專訪時,公開澄清自己不是共產黨員的傳言。其中談及雙十國慶掛旗問題,葉氏稱「應當此事為香港的事,不用詢問北京政府,親台社團會自然調整,得到適當空間,並覺得自己是香港的一份子。」在談及民主黨,葉氏稱「民主黨得到社會的廣泛支持,至少有四十萬選票,特區政府要香港穩定繁榮,不能不吸納他們進入各種體制,並預言經過兩三屆選舉後,民主黨肯定成為大黨。」
△財政司長曾蔭權結束訪問澳洲一周行程,於三十一日返回香港,在機場表示雖然香港近日股市大跌,但以香港穩健經濟及雄厚資金,相信短期內跌勢會穩定,並預計亞洲貨幣危機將告一段落。
△「香港社會保障學會」根據國際貧窮線標準計算,香港貧窮人口一九九六年達八十五萬人,在近十年內增幅達百分之八十五,從數字顯示,香港經濟增長並未使貧窮情形改善,要求特區政府關注此問題及謀對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