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一日
△香港大學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訪問的五百一十一人的問卷調查,對於在放映電影前播放「中國國歌」,贊成及反對的數目相近,均為三成。但若是播放象徵香港的片段,則有近一半的人贊成。
十月二日
△香港︽明報︾所作的民意調查對於「回歸」後首個「國慶日」的感覺,有四成市民表示無特別感覺,覺得高興的則佔三成;有兩成的受訪者表示會或已經參加過任何與慶祝有關的活動,有六成市民表示沒有或不準備參加任何慶祝活動;而認為「國慶日」是一個值得慶祝的日子的市民與認為只是一日假期而已的市民相若,各佔四成左右。
△在「六四」事件後,香港民主黨首次獲邀參加「國慶」酒會,李柱銘、張炳良及楊森率十多名成員出席。
十月三日
△︽快報︾報導,僑委會委員長祝基瀅表示,今年至台灣慶祝雙十國慶的香港同胞由去年的六千五百人銳減至一千至一千三百人左右。他並表示赴台港人數目銳減是可以理解的,因為「九七」之後居住在香港的同胞「有所不便」。
△香港政制事務局長孫明揚三日表示,特區政府擬在北京設辦事處,處理特區與「中央」事宜,包括商業糾紛。
十月四日
△︽新報︾報導,因不滿明年立法會選舉中,功能界別「社會福利界」的選民範圍擴至非社聯會員的社會服務團體,社聯執委會三日晚上通過主席李家祥的建議,退出有關界別,只容許註冊專業社工做選民,以保持該界別的專業性。
十月五日
△︽星島日報︾刊登我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在香港屯門青山紅樓飄揚的大幅彩照;青山分區警署表示已知會上層,所得指示是暫不干涉已掛出的國旗。
△對於董建華將正式宣讀的施政報告,香港「街坊工友服務處」九月所作四百二十二人問卷調查顯示,三成對特區政府的首份施政報告不存有期望,七成認為應先解決房屋問題。
△逾二百名社工遊行至特首辦公室抗議,要求特區政府在明年立法會社福界功能組別選舉中,採用「一社工一票」制。
△中共「國務院港澳辦公室」五日澄清,新攝製的中共國歌短片,並沒有打算規定在香港戲院放映。
十月六日
△香港特區政府發表首份工作進度報告,如期實現了百分之九十四的項目,失誤最多的是規劃環境地政局及衛生福利局。
△為進一步吸引外資,香港特區政府明年上半年將推出旅遊通行證試驗計劃,向一萬名經常往來香港經商的外地人士,提供入境方便。
△九龍巴士公司宣布遷冊百慕達,成為香港公共事業機構遷冊海外的先例,特區政府表示要了解事件詳情才做出回應。
△有十六年歷史的大陸唯一英文報紙︽中國日報︾出版香港版,以北京版為基礎,其中要聞版調動較大,將以中共領導人對香港事務的關注作深入報導為主;其總部設於︽文匯報︾大樓。
△世界貿易協會第二十八屆年會在香港會展中心開幕。共有一千多位來自全球九十七個國家的經貿界人士專程來港出席一連四天的會議。
十月七日
△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由今年五月起,每月就香港的民主、人權及自由狀況向市民發出提問,發現市民對上述的悲觀情緒逐月減低;最新有關「百日回歸」民意調查是由︽蘋果日報︾委託該所進行的,顯示港人對特區的民主、人權及自由狀況均較前樂觀。
△英國駐港總領事館宣布最新人事調動,現任英國駐港總領事館鄺富劭將調返英國外交部,由貝恩德接任,於十一月底履新。
△「慶祝雙十籌委會」記者會由新聞組江組長及中國文化協會秘書長張世傑主持,江組長表示,香港主權移交後,仍會依慣例在香港舉辦各項慶祝雙十國慶活動,但會尊重與特區政府所達成的互信互諒協議,在公開場合不掛我國旗,但由個人表示而展示國旗時,希望特區政府應可以容忍。
△香港大學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在「七一」後作過三次民意調查,平均每次受訪五百人,回應率四成;最新一次顯示,市民對特區政府整體表現感到滿意的百分比,由最初的四成升至五成;此外有近六成對特區政府處理與「中央」的關係表示滿意,但在維護人權自由的問題上,則只有三成人感滿意。
十月八日
△行政長官董建華下午二時半在臨時立法會發表首份施政報告,在「中」港關係上,董氏以「政治上互信、經濟上互利」為原則,提出較為具體化的建議。
△董建華在出席電台廣播;向香港總商會午餐會及臨時立法會特別會議的講話中均強調要搞好民生,其中樓價問題仍是最熱門的討論話題。
△我駐港單位與特區政府協議,對於雙十國慶期間,戶外活動不掛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
十月九日
△我駐澳門台北貿易旅遊辦事處九日舉行國慶餐會,計有駐澳門領事團領事、工商界領袖、各華文報社長及報業協會理事長、國際婦女會主席及十個親我僑團負責人等四百五十餘人,情況熱烈。此外並有來自台灣之影藝團一行十五人在酒會中演唱「梅花」等愛國歌曲,受到一致好評。
△香港高等法院就「港人內地子女非法來港居留」案做出裁決,判決香港特區政府勝訴,港人內地子女須憑證來港,入境條例並未違反基本法,非法偷渡香港者須被遣返。
十月十日
△本年在港慶祝雙十國慶仍循往例,於十月十日上午舉辦慶祝大會、下午酒會、晚上則有各社團餐會等活動。
△澳門國父紀念館管理委員會於十月十日舉行紀念 國父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茶會及 國父孫中山格言書法展,駐澳門台北貿易旅遊辦事處王處長應邀出席。
△中共外經貿部台港澳副司長王暉表示,草擬中有關「台商投資保護法條例」將儘快頒布實施,其基本原則是讓台商在大陸享有與當地企業同等待遇,以吸引更多台商前往大陸投資。
△香港特區成立後首次雙十國慶,香港警方拆除了掛在香港街頭的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警察公共關係科傍晚澄清,實際拆除二十二支旗及四面橫額,至於公開懸掛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違反那一條香港法律?特區政府官員及警方發言人並未說明,而行政署發言人日前答覆︽明報︾記者時,更明確表示香港現時沒有法律處理與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有關的問題。
十月十一日
△香港選舉管理委員會公布一九九八年立法會選舉的地方選區劃界初步建議,全港共分為五個選區,按人口比例獲分配共二十個直選議席,其中香港島四席,九龍西區和東區各三席,新界西區和東區各五席;並於未來兩周內諮詢民眾的意見。
△澳門旅遊司司長安棟樑在澳門駐外旅遊代表年會閉幕會議中表示,前來澳門旅客於上年創下超越八百萬人次後,今年首八個月來澳旅客人數較上年同期下降百分之十二點二五,惟來自台灣等地旅客則有增加。又稱澳門旅遊業佔澳門居民總生產總值之百分之四十,僱用百分之三十之澳門勞動人口,對澳門經濟非常重要,因此,澳門將加強對外宣傳澳門擁有之獨特文化,以吸引遊客。
△澳門行政暨公職司司長薛尼路及副司長李麗如表示,司級公務員本地化的工作將在一九九八年底有很大進展。至一九九九年中,除了個別職位因特殊原因仍須由外聘公務員留任外,其餘司級或以下的領導及主管職位均會完全本地化。至於司法範疇的本地化方面,中、低層司法人員在「九九」年可解決本地化問題,但高等法院院長職位在「九九」年以前不可能本地化,將來特區終審法院院長一職,可任命澳門具有經驗的大律師擔任,故有關問題無須憂慮。
十月十二日
△︽蘋果日報︾發表委託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就「施政報告評價」訪問近六百人的最新民意調查,顯示董建華在發表其首份施政報告後,聲望隨即下跌五個百分點,市民對報告未能提出壓抑樓價措施及增加老人綜援金表失望,有六成五被訪者相信短期內香港樓價會上升。
△香港匯豐控投宣布近年最大領導層人事調動,將委任該行行政總監艾爾敦入主集團附屬的恆生銀行,接替已工作六十年,將於本年底退休的恆生非執行董事利國偉,但強調此舉沒有特殊目的。
△澳門旅遊司駐台灣旅遊代表吳蓓琳表示,澳門僅次香港,已成為台灣旅客第二大出外旅遊點,排第三位的是日本。
十月十三日
△︽蘋果日報︾報導,民主黨猛烈批評行政長官董建華在施政報告中迴避民主人權問題,並自稱對政制改革態度保守,表現「很不要得」,長遠亦妨礙香港經濟的發展。
△隸屬中共郵電部的「中國電訊」在香港公開招股,並將於下周四(二十三日)分別在香港及紐約上市,可望集資三百二十七億港元,上市後其市值約逾千億港元,將成為繼匯豐控股後香港第二大市值企業,亦是香港歷來集資最多的一次上市活動。
△香港律政司長梁愛詩表示,特區政府是按「公安條例」第三條,若警方認為在任何公眾地方展示旗幟,而可能導致破壞公安,警方有權作出干涉。此說法與日前民政事務局長藍鴻震指港府是引用「官地條例」拆旗說法不一。董建華則表示,在遵守「一國」原則下,警方必須阻止任何引起社會不安的情況。
十月十四日
△香港大學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就拆旗事件所作民意調查顯示,有六成市民認為港府不應禁止懸掛我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一二三民主聯盟主席任善寧稱調查結果證明特區政府的做法是違反民意。
△香港特區政府擬在北京設辦事處;孫明揚稱為建立特區與「中央」間有效溝通渠道,將仔細考慮此問題;但不會在內地各省、市設辦事處,而由中共「國務院港澳辦」居中負責連繫。
△澳門新任財政司副司長何浩然履新,他表示,政府財政架構在短期內不會有重大改變。但作為中長期計劃,善用資源的兩個研究方向是改善現有財政架構和評估部門財政運用效益。
十月十五日
△由大陸海協會所辦「兩岸關係」雜誌十月號,將刊登題為「及早進行政治談判,推動兩岸關係發展」文章,重要內容是提出了突破兩岸政治談判僵局的三項共識:1.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但可先不討論其政治涵義;2.堅持平等協商;3.不允許外國勢力干涉。
△第十二屆亞細亞國際美術展覽會於十五日至廿四日在澳門舉行,共有十二國及地區之一百二十多名畫家參加,展出作品約二百五十幅,我國畫家顧重光等人亦組團參加。
△中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已初定新一屆「港區人大」將於今年十二月中旬在香港舉行,公務員事務司林煥光表示,公僕參選有違政治中立,將慎重制定指引準則。
△董建華赴日本展開官式訪問,預料將與日本首相橋本龍太郎會面,日方表示董建華此行將受到和前港督彭定康去年十二月訪問時,一樣的規格隆重接待。
△︽日本產經新聞︾特稿分析香港旅遊失業問題,提到「回歸」後,香港在英國政府統治下的魅力亦告消失,所以赴港人數自難與去年相比。
十月十七日
△︽快報︾報導,行政長官董建華明確表示,只做一屆特首,五年任期屆滿後便卸任;前籌委及中大社會系主任劉兆佳指過早預告將影響管治。
△︽星島日報︾報導,「中國電訊」在港招股工作差強人意,超額認購僅三十倍,而每股定價較原訂調低,以遷就市場及防止上市破底,為此該股已先行失去七億多港元來自凍結資金之利息收入;中資「紅籌」公司高層已赴京求見朱鎔基謀求注資行動。
十月十八日
△澳門總督韋奇立十八日委任飛文基為立法會議員,遞補前官委議員艾維斯辭職之空缺,政界認為澳督韋奇立此舉用意在安撫土生葡人。
△中共「國務院港澳辦副主任」陳滋英表示,澳門永久性居民內地子女在澳門的居留權問題,具體事宜由未來澳門特別行政區立法處理。
十月十九日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董建華起程訪歐五日,期間已分別會晤比利時官員及歐盟成員,在香港特區護照免簽證及中共加入世貿問題上,董氏表示獲積極支持,並將於廿二日會晤英國首相,解釋一九九八年立法會選舉是公平的。
△「香港政策透視」發表有關「特區首份施政報告意見」之最新民意調查,顯示逾五成被訪者對施政報告的承諾,能解決民生問題表示半信半疑,該調查以電話訪問五百九十一名市民,成功率百分之二十三點六。
十月二十日
△香港特區統計處發表今年七月至九月香港的臨時失業率數字,為百分之二點二,是一九九五年來最低點;另外同期百分之一的就業不足率,亦是過去六年來最新低點。而民主黨發表的建造業工人調查顯示,大部份工人開工不足,逾七成被訪者無加薪。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董建華會晤歐盟委員會主席桑特,雙方重申歐洲對香港的政策,聲明兩地關係十分重要,歐盟希望與香港特區建立長期而堅實的關係。
十月二十一日
△關於立法委員吳惠祖在立法院建議台港間互動應予法制化意見,特首辦公室發言人接受香港媒體查詢時稱,目前台港間的溝通安排運作模式良好,不覺得有需要作出任何改變。
△「港澳辦」新聞發言人稱,如有需要香港特區行政長官可直接請示「國務院」;至於「港澳辦」的角色,乃是「中央」歸口管理港澳事務的辦事機構,並向特區政府提供協助,處理工作層面的具體事宜。
△董建華與英首相貝理雅在英國首相府會晤一小時,議題包括特區立法會選舉、經濟合作及滯港越南船民等問題。
△︽東方日報︾報導,為讓中共元老親身感受「一國兩制」在港實踐情況,三十多名包括楊尚昆、薄一波等中共重要人物,將於短期內分批訪港。
△香港西片發行商為避免引起中共不滿,已決定不購買三部由荷里活拍攝,題材涉及批評中共法治及西藏獨立的電影;特區文康廣播局長強調,影片沒有政治審查。
△澳督韋奇立表示,澳門政府明年之預算將逾一百億元,將用於加強教育治安及社會服務。
十月二十二日
△廣州至珠海鐵路新建工程於今日舉行開工典禮,該段鐵路全長一百四十二公里,預計四年內完工及試行,未來計劃延伸十五公里至澳門。
十月二十三日
△香港股市今日在銀行同業拆息大幅調高影響下,狂跌一千二百一十一點,跌幅百分之十點四一,以點數計為港股有史以來最大單日跌幅。中共「外交部」發言人表示,「中央」不會干預香港股市。
△香港特區政府發言人正式宣布,多名退休中共領導人在未來數月將分批訪問香港,了解「一國兩制」情況;首批在近日抵港,「四五行動」成員表示考慮示威。
十月二十四日
△︽快報︾報導,一項名為「跨世紀兩岸經貿關係展望研討會」的大型會議,將於今年十二月七日至九日在廈門舉行,並邀請海基會高層參加;北京觀察家稱,在大陸尚未恢復兩岸事務性會談之際,此舉顯示大陸正以經貿為突破口,一方面藉以重新發揮海峽兩會功能,另一方面則向中華民國政府「戒急用忍」政策施壓。
△甫自英返港的香港特區行政長官董建華,就其擬以特區津貼及在前港督府為行政會議召集人鍾士元祝壽一事,表示顧及至公眾反應,將重新考慮壽宴安排。
△香港大學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十月初進行最新民意調查,成功訪問五百一十一人,結果顯示有六成六的受訪者贊成民主黨參選港區「人大」。
△「人權監察(亞洲)」發表有關大陸宗教自由狀況報告指出,部份香港宗教領袖憂慮中共可能引用︽基本法︾第二十三條嚴格限制香港宗教團體與國際聯繫而遭受迫害。
十月二十五日
△鄭安國局長出席一項對港澳同胞解釋實施︽香港澳門關係條例︾之座談會,表示,如果特區政府仿效澳門,向我旅客簽發留港七天的過境「落地簽證」,可令台港交流更便利,這作法亦不違反「一個中國」原則。
△香港旅遊協會針對香港旅遊業競爭力被削弱劣勢,要求特區政府放寬台灣及內地旅遊簽證限制,以彌補其餘地區旅客的流失;根據該會發表最新數字,單是本年九月,來自台灣的旅客人次,比去年同期,減少三萬二千多人。
△第四屆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教育學術研討會二十五日起在澳門聖心女中舉行,我國由教育部督學溫鎮泉率團參加。
△香港台灣工商協會會長王祿誾表示,澳門應積極向外地做宣傳,推廣優勢吸引外商投資。
十月二十六日
△香港特首董建華在前港督府宴請三名訪港的中共退休元老,包括前中共全國政協副主席馬文端、汪鋒和前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委段君毅及其家人,費用由公帑支付,部份政黨批評特區政府處理該事缺乏透明度。
△澳門航空公司副總經理周雲達透露,澳航正向澳門民航局爭取,讓搭乘澳航的台灣旅客直接往返大陸與台灣,無須在澳門下機侯機。
△香港民主派政黨民協(民主民生協進會)今正式宣布改組為政黨,改組後的民協正、副主席選舉明年一月進行。
十月二十七日
△為期三天由澳門基金會葡中關係史研究中心主辦,澳門理工學院、澳門大學、澳門基金會協辦的「葡中關係國際研討會」,在澳門大學開幕,共有來自台灣、大陸、德國、葡萄牙及澳門本地的學者就中葡關係之歷史、貿易、政治等問題發表論文。
△香港青年協會於本月中旬就「年青人對特首及香港社會發展信心」調查訪問五百八十四名青年人,顯示香港青年人對特區保持經濟繁榮的信心最高,有七十二點四分,對民主發展信心則最低,有六十分;對特首個人的評分為六十分。
△長榮航空澳門分公司為拓展由大陸經澳門、台北赴美國航線之業務,特邀請澳門旅遊業及傳媒組團於二十七日訪美考察。
十月二十八日
△澳督韋奇立公開表示,目前社會保障基金發放的津貼額偏低,政府當局正研究提高養老金、救濟金及殘疾金的津貼額。
十月二十九日
△董建華宣布不參選港區「人大代表」,但會參與選舉會議的工作,但選舉會議於月初即截止登記,有人指董是否享有特權,可以逾期登成為選民,存在灰色地帶。
△特區政府運輸局局長吳榮奎在臨時立法會中表示,特區政府將動用超過一千四百億元興建鐵路和道路,以配合政府建屋安居政策的目標。
△特區政府工商局副局長譚榮邦宣布,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將捐款一百二十五萬美元(港幣九百七十五萬元)予世界貿易組織託管基金,為最不發達經濟體系提供與貿易有關的技術支援。
十月三十日
△香港特區政府政制事務局長孫明揚在臨時立法會報告時指出,未來三年香港須舉行首屆立法會、首屆區域組織及第二屆立法會選舉,進程表十分緊迫。
△香港特區臨時立法會通過廢除及修訂前立法局通過的三條勞工法例,期間數名「四五行動」成員在場高呼「廢法可恥」,並與保安人員發生衝撞。
十月三十一日
△中共「外交部」日前正式任命張備三為「外交部港澳辦」副主任,仍兼「中葡聯合聯絡小組」大陸方面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