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2012年11月

本月要目

資料提供:法務部調查局

壹、法政方面
一、第10屆「華人企業領袖高峰會」在臺北舉行
二、大陸國臺辦與雲南省政府簽署《促進臺滇交流合作備忘錄》
三、中共「十八大」首場新聞發布會強調將在「九二共識」基礎上繼續推進兩岸協商進程
四、胡錦濤於「十八大」提出豐富「一國兩制」實踐和推進「統一」方針
五、中共政協常委鄭建邦表達建立兩岸政軍互信關鍵在「九二共識」
六、湖北召開對臺調研工作會議
七、海基會舉辦「九二共識」20周年學術研討會
八、大陸國臺辦及海協會舉行「九二共識」20周年座談會
九、大陸國臺辦與貴州省政府簽署「促進臺黔交流合作備忘錄」
十、大陸國臺辦16日舉行新聞發布會
十一、民進黨設置「中國事務委員會」作為與大陸溝通單位
十二、大陸國臺辦28日舉行新聞發布會
貳、財經方面
一、廈門「大嶝對臺小額商品交易市場」調高免稅額度
二、臺灣海峽兩岸觀光旅遊協會在上海成立辦事分處
三、第2屆「兩岸產業合作論壇」在新竹舉行
四、「第17屆兩岸金融研討會」在臺北舉行
五、臺灣第一個經貿社團代表機構在廈門設立正式掛牌
參、社會方面
一、第3屆「海峽兩岸炎帝神農文化祭」在湖南舉行
二、移民署修正簡化大陸配偶在臺居留定居申請規定
肆、文教方面
一、「孫中山與宋慶齡思想研討會」在臺北舉行
二、「『九二共識』20周年兩岸學術研討會」在北京舉行
三、「香江論壇:十八大後的兩岸新格局」在香港舉行

1 壹、法政方面

101 一、第10屆「華人企業領袖高峰會」在臺北舉行

綜合總統府網站、新華社報導,由《遠見雜誌》所舉辦之第10屆「華人企業領袖高峰會」11月6日至7日在臺北「遠東飯店」舉行,以「世界變局與新領導力-創造企業、人民、政府三贏」為主題,邀請政、商界人士進行專題演講,有來自美國及大陸等近四百位人士參加。馬總統受邀出席開幕致詞,並與理律法律事務所所長陳長文、嘉新水泥公司董事長張安平、「夢想學校」創辦人王文華及遠見雜誌發行人王力行、董事長高希均對談,就促進就業、協助企業轉型、扶植文創產業及發展兩岸關係等議題交換意見。重要言論要點如次:

(一)馬總統表示,自2008年以來,政府和大陸關係逐步改善,海基會和海協會恢復商談,簽署18項協議,達成一系列共識,兩岸關係越來越密切,越來越穩定。民意並非一成不變,領導人須有定見,在掌握最多的資訊,並做出最好的決策後,即應勇往直前,「雖千萬人,吾往矣。」未來仍將持續擴大並深化兩岸交流、推動兩岸兩會相互設立辦事機構、以及通盤檢討《兩岸人民關係條例》。

(二)高希均表示,相信未來兩岸的「和平紅利」會繼續擴大,兩岸雙贏的局面會繼續增加。

(三)美國華裔組織「百人會」會長、華美銀行董事長吳建民表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符合世界的期待,而從中獲益最多的是兩岸民眾。

102 二、大陸國臺辦與雲南省政府簽署《促進臺滇交流合作備忘錄》

「中國評論社」11月6日報導,大陸國臺辦主任王毅和雲南省委書記秦光榮、省長李紀恒5日共同簽署《促進臺滇交流合作備忘錄》,國臺辦常務副主任鄭立中,副主任孫亞夫、陳元豐,主任助理龍明彪,雲南省政協主席羅正富,副省長高樹勛等出席簽字儀式。該項《備忘錄》簽署是為貫徹落實大陸對臺工作方針,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根據《備忘錄》,國臺辦與雲南省將立足對臺工作,以持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為主題,以深入推進雲南面向西南開放重要橋頭堡建設為契機,建立緊密合作機制,發揮各自優勢,突出特色,改革創新,協調發展,開創「臺滇」互利共贏局面。雙方將在「臺滇」交流、經貿合作、對臺宣傳、臺灣人民合法權益保護、對臺幹部隊伍建設5個方面加強溝通合作。

103 三、中共「十八大」首場新聞發布會強調將在「九二共識」基礎上繼續推進兩岸協商進程

「中國評論社」11月8日報導,中國共產黨第18次全國代表大會7日首場新聞發布會,發言人蔡名照回答記者強調,大陸將在「九二共識」基礎上繼續推進兩岸協商進程,當前協商重點仍然是經濟合作,特別是要推進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的後續協商,爭取早日取得成果。同時雙方還可以就兩岸的文化、教育、科技、環保等領域交流合作進行協商,作出安排。至於兩岸間的政治議題,這是客觀存在的,遲早要面對,希望雙方共同努力,為今後共同破解政治難題不斷創造條件,積累共識。

104 四、胡錦濤於「十八大」提出豐富「一國兩制」實踐和推進「統一」方針

人民日報社11月8日報導,中國共產黨第18次全國代表大會8日在人民大會堂開幕,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代表中共第17屆中央委員會以「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鬥」為題向大會進行報告時,針對兩岸關係提出:豐富「一國兩制」實踐和推進「統一」方針。

胡錦濤強調,解決臺灣問題、實現「完全統一」,是不可阻擋的歷史進程。「和平統一」最符合包括臺灣人民在內的中華民族根本利益。實現「和平統一」首先要確保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必須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堅持發展兩岸關係、推進「和平統一」進程的8項主張,全面貫徹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重要思想,鞏固和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基礎,為「和平統一」創造更充分條件。要始終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大陸和臺灣雖然尚未統一,但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從未改變,國家領土和主權從未分割、也不容分割。兩岸雙方應恪守反對「臺獨」、堅持「九二共識」的共同立場,增進維護「一個中國」架構的共同認知,在此基礎上求同存異。對臺灣任何政黨,只要不主張「臺獨」、認同「一個中國」,都願意交往、對話、合作。

按:中共首次把「九二共識」寫黨的正式文件。

105 五、中共政協常委鄭建邦表達建立兩岸政軍互信關鍵在「九二共識」

人民網11月8日報導,中共政協常委、民革中央副主席鄭建邦6日在人民網「強國論壇」與網友線上交流時表示,阻礙兩岸統一因素迄今仍存在,盼積極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為將來統一做好準備;建立兩岸政治軍事互信關鍵是堅持「九二共識」與「一個中國」原則。

106 六、湖北召開對臺調研工作會議

「中國臺灣網」11月9日報導,大陸湖北省6日至7日在鄂州市召開對臺調研工作會議,鄂州市副市長汪繼明、全省各地臺辦分管調研工作領導和對臺調研工作聯絡員五十餘人參加。會議總結和交流全省各地臺辦近年來開展對臺調研工作經驗,安排部署下一階段調研工作任務。省委政研室處長余愛民就「如何做好新時期對臺調研工作」進行報告。

湖北省臺辦副主任郭化夷出席強調,對臺調研工作:一是要圍繞中心,充分認識對臺調研工作重要意義;二是要突出重點,著力提高對臺調研工作的品質和水準;三是要搭建平臺,努力實現對臺調研成果轉化;四是要提高能力,打造一支高素質對臺調研隊伍,不斷推動調研成果轉化,形成對臺調研工作合力,為全面做好湖北省對臺工作打下良好基礎。

107 七、海基會舉辦「九二共識」20周年學術研討會

綜合總統府網站、海基會網站報導,海基會與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11月9日共同舉行「九二共識」20周年學術研討會,規劃兩場討論會,共發表4篇論文,主題分別為「『九二共識』與兩岸互信的建構」及「『九二共識』與兩岸關係未來發展」,主持人分別由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安組政策委員鄭安國與政治大學榮譽教授邵玉銘擔任;另以「兩岸新時代,九二新意義」為題召開圓桌論壇,由海基會副董事長兼秘書長高孔廉主持。馬總統、海基會董事長林中森、海基會前副董事長兼秘書長焦仁和受邀致詞。其言論要點如次:

(一)馬總統:本研討會具有3項意義:一是確認「九二共識」的歷史事實並給予正確評價;二是確立「九二共識」係目前兩岸交流互信之基礎;三是宣示「九二共識」為確保兩岸和平發展之關鍵。兩岸之間,可以戰、可以和;可以是鬥爭、也可以是競爭;可以隔絕,也可以交流,雙方關係全在一念之間,端視彼此如何運用智慧做出最佳抉擇。未來政府將朝擴大與深化兩岸交流、兩岸兩會互設辦事機構,以及通盤檢討與修正《兩岸人民關係條例》3項目標而努力,希望超越目前兩岸互動的格局,為彼此打下長遠永固的基礎。

(二)林中森:「九二共識」可說是兩岸互釋善意,互以同理心,設身處地為對方設想的開始,也是擱置爭議,相互秉持「對等、尊嚴、互惠」原則啟動兩岸協商的重要基礎。

(三)高孔廉:兩岸兩會談判建立互信,並累積互信,光有「九二共識」是不夠的。在互不否認治權方面,實際上的做法是慢慢有點朝這個方向走。「九二共識」是兩岸的共識,臺灣內部要有共識,才能去談。

(四)焦仁和:兩岸應該在現有的基礎下「一個中國、共同表述、尊重現狀、化異求同」,而不是「求同存異」,這樣才符合「兩岸新時代、九二新意義」。

108 八、大陸國臺辦及海協會舉行「九二共識」20周年座談會

「中國評論社」11月26日報導,大陸國臺辦與海協會26日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九二共識」20周年座談會,與會者回顧「九二共識」達成的歷史過程,闡述「九二共識」對於推動兩岸協商和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意義。國臺辦主任王毅、海協會前常務副會長唐樹備分別講話要點如次:

(一)王毅發表要點如后:

1、「十八大」報告提出鞏固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新主張、新論述;首次把堅持「九二共識」寫進黨代會正式文件,表明大陸對「九二共識」高度重視;「九二共識」構建兩岸關係發展政治基礎;

2、「十八大」報告提出兩岸雙方應增進維護「一個中國」架構共同認知,表明大陸希望尋求兩岸雙方連接點,擴大彼此共同點,增強相互的包容性,深化政治互信,加強良性互動;

3、「十八大」報告強調加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制度化建設,表明大陸願意透過平等協商,強化兩岸各領域交流合作的機制化;

4、「十八大」報告主張「探討國家尚未統一特殊情況下的兩岸政治關係並對此作出合情合理安排」,表明大陸期待為解決兩岸癥結性問題逐步創造條件;合情,就是照顧彼此關切,不搞強加於人;合理,就是恪守法理基礎,不搞「兩個中國」、「一中一臺」;

5、大陸願意正視分歧、逐步破解難題決心和誠意,相信只要兩岸雙方以誠相待,相向而行,循序漸進,任何難題最終都可以找到妥善的解決辦法。

(二)唐樹備表示:「一個中國」原則,是大陸處理臺灣問題的根本原則;「九二共識」對兩岸關係發展有著多方面的意義,它確立兩岸是雖然尚未統一、但同屬「一個中國」的關係;開啟兩岸在「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制度性協商新歷程;兩岸通過「九二共識」,向兩岸中國人和港澳人民、海外華僑華人以及世界宣告,要共同努力追求「國家統一」;在「九二共識」基礎上形成兩岸授權團體接觸模式和慣例,可以適用於今後的兩岸政治談判,因而具有長遠意義。

109 九、大陸國臺辦與貴州省政府簽署「促進臺黔交流合作備忘錄」

新華社11月15日報導,大陸國臺辦與貴州省政府簽署「促進臺黔交流合作備忘錄」,提出從拓展交流平臺和推進經貿發展等方面發揮各自優勢,建立合作機制,共同促進「臺黔」交流合作,共創互利共贏局面。

大陸國臺辦將支援貴州省打造「臺黔」交流重點專案,以形成獨具特色的交流平臺;利用各種場合積極向臺灣各界宣傳推介貴州,盡可能將兩岸交流活動考慮放在貴州舉辦;積極吸引臺資企業到貴州投資興業。同時,貴州省將充分發揮特色資源優勢,重點打造以民族文化為核心,以精品農業、白酒生產、茶產業合作等為主要內容的對臺交流專案,加強「臺黔」基層組織和民眾交流。此外,國臺辦將採取措施引導臺資企業向貴州轉移,支援貴州省條件成熟的地區建立「臺灣工業園」和「臺灣農民創業園」,以及建設綜合保稅區和無水港項目。

110 十、大陸國臺辦16日舉行新聞發布會

大陸「中央電視臺」11月16日報導,國臺辦16日舉行新聞發布會,發言人楊毅表示,大陸將全面貫徹「十八大」關於對臺工作,鞏固和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基礎,繼續推進「統一」。隨後回答記者提問要點如后:

(一)「九二共識」是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重要政治基礎;

(二)希望臺灣體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形勢,使兩岸媒體常駐早日實現;

(三)兩岸政治議題是客觀存在的,遲早要面對;

(四)將持續照顧臺灣中小企業、傳統產業、基層民眾,特別是臺灣中南部民眾的實際利益;

(五)鞏固和深化兩岸關係將繼續依「先易後難、循序漸進」,進一步加強交流;不斷為破解兩岸政治、軍事等方面的難題積累共識,創造條件;

(六)將進一步擴大兩岸航班的數量、航點,能夠方便兩岸民眾的往來;

(七)隨著ECFA進一步落實,兩岸產業合作成果必將惠及更多的兩岸人民;

(八)相信「國共平臺」今後將為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繼續發揮作用;

(九)在民進黨沒有改變「一邊一國」的「臺獨」立場之前,大陸不會和民進黨進行黨對黨的接觸交往;

(十)重申對南海諸島及其附近海域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

(十一)大陸支持商簽兩岸文物交流協議;

(十二)臺灣方面確實有必要與時俱進,修改調整一些不合時宜的政策和規定,以適應兩岸交流和合作需要;

(十三)大陸央行正在抓緊遴選兩岸貨幣清算銀行;

(十四)希望雙方盡速完成互設辦事機構。

111 十一、民進黨設置「中國事務委員會」作為與大陸交涉溝通單位

綜合聯合新聞網、華夏經緯網、民進黨網站報導,民進黨主席蘇貞昌於11月21日在中常會上決定成立「中國事務委員會」,並由蘇貞昌兼任召集人,不設置主任委員,下設7至9名委員,負責為民進黨策定大陸政策,以及兩岸交流策略方向。蘇貞昌表示,兼任「中國事務委員會」召集人,標誌著這個委員成立,開始運作。由於召集人主要是整合意見,而主委具有形成意見的決策權,所以這一做法有推卸責任的嫌疑,但也有重視民進黨與大陸互動的解讀,給人們以民進黨未來與大陸展開互動的想像空間、希望和期盼,避免這個委員會「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遲遲不成立、不運作,讓人們對民進黨與大陸互動產生失望情緒。

大陸國臺辦發言人楊毅22日針對民進黨設立「中國事務委員會」回應稱,凡是主張或推行「一邊一國」的臺獨立場,大陸方面都不可能接受,因為這不利臺海和平穩定,不利兩岸關係改善,也不利臺灣未來發展,是沒有前途、沒有出路的。

112 十二、大陸國臺辦28日舉行新聞發布會

大陸「中央電視臺」11月28日報導,國臺辦28日舉行新聞發布會,發言人楊毅回答記者提問要點如后:

(一)強調大陸新版護照增臺圖片及大陸軍方宣傳現模擬攻臺畫面內容和臺灣沒有關係,對臺政策沒有變化;

(二)希望民進黨順應民意趨勢,調整改變「臺獨」立場;民進黨堅持「臺獨」是妨礙接觸交流的最大障礙;

(三)大陸正在抓緊遴選清算銀行,使兩岸貨幣清算機制盡早運作;

(四)臺灣參與國際組織活動問題,在不造成「兩個中國」、「一中一臺」前提下,可以通過兩岸的務實協商做出合情合理的安排;

(五)高雄市長陳菊欲再登陸,希望依亞太城市高峰會相關規定和慣例辦事;

(六)對於臺灣媒體間的併購交易,大陸不介入,也不評論;

(七)希望兩岸共同推動兩岸旅遊市場持續、健康、有序發展;

(八)支持兩岸加強醫療衛生方面的交流和合作;

(九)支持兩岸以及香港三地電影界人士加強合作和交流;

(十)大陸關注金門缺水,可隨時為金門供水;

(十一)希望早一點接觸協商海基、海協兩會互設辦事機構。

2 貳、財經方面

201 一、廈門「大嶝對臺小額商品交易市場」調高免稅額度

「中國評論社」11月1日報導,大陸唯一對臺小額商品交易市場—廈門「大嶝對臺小額商品交易市場」自11月1日起,免稅購買臺灣商品額度由3,000元人民幣(下同)提高到6,000元。這是大陸海關第3次提高「大嶝對臺小額商品交易市場」民眾購物免稅額度。此前,廈門海關1999年制訂相關辦法規定,進入市場人員每日可免稅購買1,000元臺灣商品;2007年10月1日開始實施的管理辦法將免稅購買額度提高至3,000元。

廈門海關人員表示,第2次免稅額度提高後,大嶝市場每年進口臺灣商品以逾30%的速度遞增,5年間,大嶝市場進口臺灣商品已超過2億美元。這次免稅額度提高後,不但可以方便遊客購買更多的臺灣商品,更有助於吸引價值較高的工藝品和家用電器、鐘錶等輕工業品類商品,進一步豐富市場,提升商品層次,促進發展。

按:「大嶝對臺小額商品交易市場」位於廈門翔安區,與金門最近距離不到2000公尺,1998年5月設立,1999年5月正式開業。

202 二、臺灣海峽兩岸觀光旅遊協會在上海成立辦事分處

中央通訊社11月15日報導,臺灣海峽兩岸觀光旅遊協會(臺旅會)上海辦事分處於15日在上海正式掛牌,由觀光局長謝謂君與大陸「國家旅遊局」副局長、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海旅會)執行會長杜江共同主持;大陸「國家旅遊局」局長邵琪偉出席儀式。謝謂君表示,據今年1至9月統計,臺灣赴大陸民眾達401萬人次,大陸赴臺遊客為189萬人次,成立上海辦事分處可服務兩岸旅行業及一般的旅客。未來將不定期舉辦各類型說明會,加強與旅客互動,並與旅行業者、航空業者和其他相關產業合作,包裝多樣化商品、建構宣傳行銷管道。

邵琪偉表示,每次到臺灣,從北到中到南各個縣市和相關企業,都感覺到臺灣的歡迎,盼兩岸未來持續共同努力推動旅遊發展。

203 三、第2屆「兩岸產業合作論壇」在新竹舉行

綜合聯合新聞網、「中國評論社」報導,第2屆「兩岸產業合作論壇」21日至22日在新竹舉行。由海基會副董事長高孔廉與大陸「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曉強共同主持,以「兩岸產業合作之突破與創新—共商發展 共創雙贏」為主題,針對「兩岸產業合作模式回顧與前瞻」、「深化產業合作與促進雙向投資」、「新興產業合作與中小企業發展」進行討論。大陸海協會副會長鄭立中、國務院發展中心產經部副部長石耀東、「國家發改委」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張燕生以及陸資企業家等出席。重要言論要點如次:

(一)高孔廉表示,兩岸不應再走「紅海」的價格競爭路線,而應走「藍海策略」的創新研發路線,開創兩岸「藍海」新時代。大陸具有基礎科學、資源與市場的優勢,臺灣則有創新、產品市場化與國際行銷的優勢。兩岸要有大格局、大心胸、大合作的觀念,彼此優勢互補,共創雙贏。

(二)張曉強表示,總結近一年多來兩岸產業合作取得6方面積極成果:一是形成制度化合作機制,建立了較為完整的工作架構;二是積極推進試點工作,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三是深化合作內涵,在技術、標準和品牌方面合作取得進展;四是鞏固已有合作基礎,進一步擴大合作範圍;五是著眼未來兩岸產業合作發展,研究重大問題;六是「陸資入島」穩步推進,項目規模逐步增大。

(三)鄭立中表示,「十八大」後,大陸確立對臺政策的一致性與連貫性。面對全球經濟景氣詭譎變化,兩岸產業唯有攜手合作、化解歧見、累積互信,透過改善兩岸經濟交流結構,促進各界全面參與產業合作,並推動大陸企業加強來臺投資。

204 四、「第17屆兩岸金融研討會」在臺北舉行

綜合蘋果日報、新華社報導,「第17屆兩岸金融學術研討會」11月20日至21日在臺北舉行,由臺北金融研究發展基金會董事長周吳添擔任主持人,以「迎接兩岸貨幣清算合作備忘錄簽署後的新時代商機與挑戰」為討論主軸,金管會副主委李紀珠、金融總會理事長許嘉棟任我方代表;大陸金融代表團由「中國人民銀行」紀委書記王華慶擔任團長,大陸保監會副主席李克穆擔任首席顧問等參加。雙方就人民幣回流機制進行磋商;討論議題方面,包含兩岸清算合作備忘錄簽定後雙方合作發展與前景、兩岸財富管理業務商機、大陸銀行業如何強化風險管理、兩岸銀行設立分行後如何面對新的競合挑戰。談論要點如次:

(一)李紀珠表示,人民幣國際化的過程中,臺灣也可以發揮特定角色,臺灣貨幣管理機構未來不排除將人民幣作為臺灣的外匯儲備貨幣。

(二)王華慶表示,通過人民幣和新臺幣的跨境流動,兩岸企業和銀行都將獲得好處。對雙方企業而言,在現行國際貨幣體系下,大陸和臺灣貿易主要使用第三方貨幣結算,對雙方存有匯兌成本和匯率風險,未來新臺幣和人民幣直接結算,有利於企業優化匯率風險。

(三)渣打銀行符銘財表示,海峽兩岸市場潛力巨大,而且兩岸間有相當龐大匯兌需求。兩岸貨幣清算合作機制建立後,臺灣有潛力成為繼香港之後的又一個人民幣離岸市場,這將有利於推動人民幣更廣泛使用,減少企業在投資中的外匯對沖成本。

按:兩岸金融學術研討會從1994年開始輪流在兩岸主要城市舉辦。

205 五、臺灣第一個經貿社團代表機構在廈門設立正式掛牌

「中國評論社」11月28日報導,「臺中市海峽兩岸經濟發展協會廈門市代表處」28日正式掛牌,這是第一個在大陸依法設立的我方經貿社團代表機構。該協會的業務範圍為開展經貿、旅遊的交流服務,促進海峽兩岸經濟發展。這是經廈門市民政局備案設立的第一個臺灣經貿社團代表機構,在大陸尚屬首例。

今年10月1日開始實施的《廈門市臺灣經貿社團在廈設立代表機構備案管理辦法》規定,臺灣經貿社團是指在臺灣地區依法成立的,從事各種經濟、貿易活動或與促進社會經濟事業發展相關的協會、商會、促進會等非營利性、非政府性的社會組織。臺灣經貿社團在廈代表機構,是指臺灣經貿社團依照辦法規定,在廈門市設立的從事與該社團業務有關的非營利性活動的辦事機構,代表機構不具有法人資格。

3 參、社會方面

301 一、第3屆「海峽兩岸炎帝神農文化祭」在湖南舉行

「中國臺灣網」 11月2日報導,第3屆「海峽兩岸炎帝神農文化祭」1日至8日在湖南省株洲市舉行,以「同拜中華始祖,共祈神農福地」為主題,旨在緬懷始祖功德,傳承中華文明。新黨主席郁慕明、湖南省臺辦副主任丁學新、湖南省臺辦副廳級紀律檢查員蒲祖泉、湖南省株洲市委副書記陽衛國、神農大帝協進會理事長邱煊堂等出席開幕。活動持續8天,主要內容包括:神農壇祈福、壬辰年海峽兩岸炎帝神農祭祀大典、神農御膳以及神農文化論壇等。

302 二、移民署修正簡化大陸配偶在臺居留定居申請規定

聯合晚報11月23日報導,移民署為簡化居留定居申請規定,讓大陸配偶在臺生活更便利,修正相關許可辦法規定:未來將不再須附保證書,依親居留期間,入出境發給多次入境許可證,不須每次入出境均申請許可,並自11月26日生效。

移民署表示,為平衡大陸配偶與外籍配偶居留或定居相關權益,已修正《大陸地區人民在臺灣地區依親居留長期居留或定居許可辦法》,刪除大陸配偶申請依親居留、長期居留或定居須附保證書的規定,僅在團聚入境時要附保證書。至於其他類別申請來臺的大陸地區人民,則維持原來的規定不變。另為使父母就近照顧未成年子女,這次修正也對臺灣地區民眾在大陸地區親生子女申請長期居留者,年齡由18歲放寬至20歲。其他因親屬關係來臺,社會考量項目長期居留的年齡也修正,以周全保障未成年子女與父母家庭團聚權。

4 肆、文教方面

401 一、「孫中山與宋慶齡思想研討會」在臺北舉行

綜合中央通訊社、「中國臺灣網」報導,中山學術文化基金會和大陸宋慶齡基金會共同主辦之「孫中山與宋慶齡思想研討會」11月11日在臺北市國父紀念館舉行,邀集12位兩岸學者發表專題論文,以多元角度論述孫中山與宋慶齡的革命情緣、國共關係及兩人的思想。其言論要點如次:

(一)中山學術文化基金會董事長許水德表示:臺灣與大陸分別在兩岸創造經濟發展成功的範例,這和中山思想相符。在大陸,國父孫中山先生「建國方略」理想正在不斷實現,而宋慶齡的名言「什麼都可以等,就是教育不能等」,也是兩岸施政的準則,希望兩岸攜手合作,為中華民族創造更美好的明天。

(二)國父紀念館館長王福林表示,有關國父孫中山與宋慶齡女士的思想研究,過去在大陸上被視為禁忌,臺灣過去曾希望邀請大陸的學者一起來探討相關議題,但都沒有成功,如今兩岸關係改善,大陸改革開放,也開始重視孫宋兩人的思想研究。

(三)大陸宋慶齡基金會副主席齊鳴秋表示,這是兩岸首次攜手以「孫中山與宋慶齡」為主題在臺北進行研討,可以說是歷史性的一刻。兩岸專家學者一同回顧近現代史上重要的歷史事件,以此分析兩位偉人對歷史的影響,對民族的貢獻。

(四)大陸宋慶齡研究中心副主任陳紅軍表示,孫中山先生在革命實踐中,積極開展教育活動,宣傳教育救國、教育興國的理念,對當時教育發展起了重要推動作用。孫中山先生逝世後,宋慶齡繼承孫中山的思想和事業,一生致力於教育事業的發展,在孫中山宏觀性、全局性的教育思想基礎上進行實踐,並不斷地豐富、發展。

402 二、「『九二共識』20周年兩岸學術研討會」在北京舉行

「中國新聞網」11月10日報導,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於10日在北京紫玉飯店舉行「『九二共識』20周年兩岸學術研討會」,由海基會前副董事長兼秘書長邱進益及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名譽院長唐樹備共同主持,邀兩岸二十餘專家學者圍繞「九二共識」的歷史作用與影響、如何深化和發展「九二共識」進行研討。兩岸與會學者肯定「九二共識」對兩岸關係發展的歷史作用和重大影響。其言論要點如次:

(一)邱進益表示,兩岸達成「九二共識」的重要依據,即海峽兩岸都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努力謀求國家統一。但在海峽兩岸事務性商談中,不涉及「一個中國」的政治涵義。

(二)海基會前副秘書長李慶平表示,在兩岸難以解決政治定位時,可考慮各自修法;像《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可修訂為《兩岸關係法》,大陸《反分裂法》也可修訂為《兩岸和平發展法》。

(三)文化大學教授蔡瑋表示,「九二共識」的精神和核心價值在於兩岸都堅持「一個中國」立場,在兩岸關係發展中起到中流砥柱和承先啟後的作用。

(四)唐樹備表示,「九二共識」的緣起是,兩岸授權民間團體事務性協商開啟後,需要雙方有一個明確的政治共識。通過海協會和海基會多次磋商,最終形成雙方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之原則」的共識,後來被稱為「九二共識」。

(五)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副會長辛旗表示,「九二共識」是兩岸雙方求同存異政治智慧的結晶。有了「九二共識」才有「辜汪會談」的歷史性成果,才有2008年兩會商談的恢復,以及此後18項協議的簽署,才有今天兩岸交流、合作。

(六)中共中央臺辦研究局局長黃文濤表示,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在「十八大」上的報告中首次將「九二共識」寫入全國黨代會的報告中,表明對「九二共識」高度重視,並提出維護「一個中國」架構政策主張。

(七)大陸「中國軍事科學學會」常務理事羅援提出,對於「九二共識」既要堅持又要發展,要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精神以及平等協商、互諒包容、積極進取的精神。

403 三、「香江論壇:十八大後的兩岸新格局」在香港舉行

綜合聯合報、「中國評論社」報導,香港11月27日舉行「香江論壇」,海基會前董事長洪奇昌、臺大教授張亞中及張麟徵、文化大學副教授郭正亮,以及大陸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院長劉國深等參加論壇。兩岸學者針對中共「十八大」後的兩岸新格局進行研討。其發表要點如次:

(一)洪奇昌:由於現階段「民共」兩黨政治主張、意識形態均有不同,建立正式黨對黨對話平臺的時機還不成熟,但是民進黨願意在兩岸關係中扮演負責任的參與者的角色,成為兩岸人民共同利益與福祉的創造者。

(二)張亞中:民進黨自建黨以來,經歷「顯性臺獨」與「隱性臺獨」的階段,而眼下則在逐漸轉變為「顯性獨臺」,民進黨最新的這種轉變雖然將有助於贏得選舉,但並無助於解決兩岸之間存在的問題。

(三)劉國深:「民進黨並不是中共最大的敵人,中共也不是民進黨最大的敵人,對於兩黨來說知識的不足才是最大的敵人」。當前的兩岸關係,仍是民生經濟優先,雙方要用更高的智慧,來落實ECFA的紅利。兩岸間更要強調文化的「求同存異」,包括政治文化的「求同存異」,在互相尊重對方時,找到共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