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2011年10月

本月要目

資料提供:法務部調查局

一、第8屆「湖北-武漢臺灣周」在武昌舉行
二、中共舉行「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會」
三、第9屆「澳門媽祖文化旅遊節」在澳門舉行
四、馬總統出席中華民國中樞暨各界慶祝100年國慶典禮
五、中共國臺辦10月12日新聞發布會
六、「2011年兩岸精密機械產業合作及交流會議」在臺中舉行
七、「2011年海峽兩岸光通信論壇」在江蘇舉行
八、馬總統主持「黃金十年」系列記者會
九、第7次「江陳會談」在天津舉行
十、「海峽兩岸產業創新研究院」在江蘇成立
十一、賴幸媛強調簽署和平協議目的為達成兩岸永續和平
十二、馬總統針對兩岸和平協議議題召開記者會
十三、第5屆「海峽兩岸百名中小學校長論壇」在福建舉行
十四、「2011年豫臺經貿洽談會暨臺商中原行」在河南舉行
十五、「國際道教論壇」在湖南舉行
十六、第2屆「海峽兩岸土木工程建設與管理研討會」在福建舉行
十七、大陸臺盟、全國臺聯舉行「紀念臺灣光復66周年座談會」
十八、馬總統強調「兩岸和平協議」議題「十大保證」
十九、中共國臺辦10月26日新聞發布會
廿、首屆「兩岸產業合作論壇」在江蘇舉行
廿一、第7屆「海峽兩岸圖書交易會」在福建舉行
廿二、首屆「兩岸及香港《經濟日報》財經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
廿三、「2011年海峽兩岸綠色能源產業合作高峰論壇」在江蘇舉行
廿四、第4屆「海峽兩岸(廈門)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在福建舉行
廿五、「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機遇與挑戰」學術研討會在上海舉行

001一、第8屆「湖北-武漢臺灣周」在武昌舉行

據中評社10月8日報導,由中共國臺辦、湖北省政府暨武漢市政府共同主辦的第8屆「湖北-武漢臺灣周」7日在湖北武昌舉行。中共海協會會長陳雲林、國臺辦常務副主任鄭立中、湖北省委書記李鴻忠、湖北省長王國生、新黨主席郁慕明,以及來自臺灣、臺商、湖北企業界等八百多人與會。

鄭立中強調,正值辛亥革命百周年之際,站在首義之地心情難以平靜,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辛亥革命開啟民族發展史上新紀元,弘揚辛亥精神,繼承光榮使命,其要義就是振興中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海峽兩岸同胞要更加緊密攜起手來,鞏固成果,排除干擾,把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之路構築牢、維護好,並且不斷向前推進。

王國生強調,湖北高度重視與臺灣交流合作,近三年來,為應對金融危機、紓緩臺資企業困難,公布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臺商在鄂發展,保障臺胞臺商合法權益。將繼續推出新舉措,進一步支持臺企來鄂、在鄂發展,努力開創臺鄂經貿合作新局面。

郁慕明強調,感謝湖北舉辦有意義的臺灣周活動,希望2012年繼續到臺灣推進兩岸雙向交流,期待未來兩岸關係發展道路是「平坦的、健康的、正確的、有益的」。

臺灣電電公會理事長焦佑鈞強調,湖北過去幾年經濟發展迅速,得天獨厚優勢使其未來發展不可限量,順應潮流和趨勢,將在武漢設立新辦事處,協助會員廠商來鄂、在鄂投資發展。

002 二、中共舉行「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會」

據中新社10月9日報導,中共「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會」9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由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主持,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前總書記江澤民、中央政治局常委吳邦國、溫家寶、李長春、習近平、李克強、賀國強、周永康,以及中央黨政軍群各部門和北京市負責人員,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負責人員和無黨派人士代表,在北京全國人大常委及部分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常委及部分委員,民族、宗教界和社會團體代表,部分駐中共使節,應邀參加紀念活動的辛亥革命先輩後裔,香港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有關人士及海外人士代表等三千多人出席。

胡錦濤發表講話強調,100年前,以孫中山先生為代表的革命黨人發動震驚世界辛亥革命,開啟前所未有社會變革。兩岸同胞是血脈相連的命運共同體,大陸和臺灣是兩岸同胞的共同家園。當今時代,兩岸面臨著共同繁榮發展、共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機遇。攜手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同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成為兩岸同胞共同努力的目標。展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光明前景,中華兒女攜起手來,堅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理想,努力作出無愧於孫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驅、無愧於偉大民族貢獻,在時代進步洪流中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賈慶林強調,總書記胡錦濤講話,高度評價辛亥革命偉大意義,全面回顧辛亥革命100年來人民百折不撓、頑強拼搏奮鬥歷程,深刻闡述新形勢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使命,進一步提出發展兩岸關係、促進國家統一殷切希望。要深入學習領會總書記胡錦濤重要講話,繼承和發揚辛亥革命精神,進一步凝聚全體中華兒女智慧和力量,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努力奮鬥。

003 三、第9屆「澳門媽祖文化旅遊節」在澳門舉行

據人民政協報10月9日報導,由遼寧省與澳門中華媽祖基金會共同主辦的第9屆「澳門媽祖文化旅遊節」5日在澳門舉行,共有來自兩岸和東南亞等地的媽祖宮廟代表、信眾一千多人參加。包括中共全國政協副主席鄭萬通、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崔世安,中共駐澳聯絡辦主任白志健,中央統戰部副部長尤蘭田,遼寧省政協副主席、省委統戰部部長高鵬等。鄭萬通與高鵬並分別發表談話。

鄭萬通強調,要重視優秀年輕人才的培養,使澳門同胞素有的愛國愛澳傳統薪火相傳、發揚光大;以「十二五」規劃為契機,結合澳門實際,促進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在旅遊業中融入更多文化元素。澳門各級政協委員是愛國愛澳的重要力量,一定會繼續支持特區政府和行政長官依法施政,積極為澳門的長期繁榮穩定和社會和諧貢獻力量。

高鵬強調,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要組成部分,媽祖把遼寧人民與東南沿海,特別是澳門民眾緊密聯繫在一起。遼澳共同主辦「辦媽祖文化旅遊節」,既是密切文化交流的盛舉,也是推動旅遊和經貿交流的平臺,更是共同實現經濟文化事業發展繁榮重大契機和新起點。

004 四、馬總統出席中華民國中樞暨各界慶祝100年國慶典禮

據總統府網站10月10日報導,馬總統10日上午出席在總統府府前廣場舉行的「中華民國中樞暨各界慶祝100年國慶大會」,並以「百年奮鬥‧民主臺灣」為題發表談話。

馬總統強調,辛亥雙十是海峽兩岸共同的記憶與資產,紀念辛亥雙十,就不能忘記國父建國的理想是要建立一個自由、民主、均富的國家,大陸應該勇敢朝這個方向邁進,唯有如此,才能縮短兩岸目前的距離。紀念辛亥雙十,也不能割裂歷史,必須呈現歷史原貌,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中華民國的存在不是過去式,而是現在進行式。六十多年來,中華民國不僅保障臺澎金馬安全,延續中華文化的命脈,創造臺灣經濟與政治的奇蹟,實現臺灣先賢追求議會自治的理想,而且還向世人證明:民主可以在華人社會的土壤中生根、開花、結果。

馬總統進一步強調,近三年來全球經濟動盪不安,臺灣仍以穩健的步伐,脫困而出,大幅提升國家競爭力,這是全民共同努力的成果。兩岸和平是臺灣繁榮發展必要條件。過去三年多,在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以「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為基礎,推動兩岸關係,維持臺海「不統、不獨、不武」現狀,並得以大幅降低臺海緊張,贏得國際社會肯定與支持。三年多來,與大陸簽署15項協議,每一項協議都做到「對等、尊嚴、互惠」、「以臺灣為主,對人民有利」。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在正視現實的基礎上,求同存異,互助合作,建立制度化的和平關係。在推動兩岸關係時,臺海和平的維繫不能一廂情願,必須以堅實的國防為後盾,臺灣安全才有保障,民眾才有信心與大陸進一步改善關係。中華民國的前途與臺灣的未來掌握在二千三百萬人的手中,要團結、要奮鬥,讓臺灣更有活力、魅力,也更有競爭力。

005 五、中共國臺辦10月12日新聞發布會

據新華社10月12日報導,中共國臺辦12日舉行新聞發布會,由發言人楊毅主持。內容如下:

(一)兩岸投資保障協議是落實ECFA重要內容,對於維護臺商合法權益、促進兩岸經貿關係制度化具有重要作用。希望兩岸能夠早日簽署,維護臺商合法權益。

(二)辛亥革命精神是兩岸同胞共同的寶貴財富,紀念辛亥百年就是要團結兩岸同胞,團結全體中華兒女,繼承和弘揚孫中山先生振興中華理念,共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共同致力實現中華民族復興。

(三)大陸不介入臺灣選舉的立場是一貫的、明確的。關心的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基礎不能被破壞,向前發展的開端不能被削弱。希望兩岸同胞精心呵護兩岸關係來之不易發展局面,共同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大局。

(四)大陸多次明確表明堅決反對美國對臺售武的嚴正立場。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形勢下,希望臺灣不要做出在兩岸間製造對抗、損害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事情。

(五)大陸居民來臺,不管是團體還是自由行,總體發展狀況不錯。大陸居民來臺旅遊有利於增進兩岸同胞相互瞭解,大陸會一如既往採取措施,積極推動大陸居民來臺旅遊持續、健康、有序發展。

(六)大陸推進兩岸關係思路非常明確、清楚,就是「先易後難、先經後政、把握節奏、循序漸進」。因為經濟合作手牽手,文化交流心連心,加強文化交流對增進兩岸同胞瞭解和感情,對共同弘揚中華文化、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都有重大意義。

006 六、「2011年兩岸精密機械產業合作及交流會議」在臺中舉行

據工商時報10月12日報導,由經濟部指導、工業研究院與臺灣區機器公會共同主辦的「2011年兩岸精密機械產業合作及交流會議」11日在臺中舉行,來自兩岸約三百多位精密機械業產、官、學、研菁英與會。

大會榮譽主席經濟部技術處簡任技正王永妙強調,兩岸精密機械業於2009年首度在臺北舉行,共有51家企業、五百多人產業菁英參加,簽署4份合作意向書;2010年在大陸南京舉行,經濟部技術處長吳明機率領臺灣101位機械廠商代表與會,大陸也有逾四百人參加,雙方簽署4項合作意向書,2011年邁入第3年定位為專家論壇,進行實質合作議題及新興產業商機合作意願洽商,強化兩岸產業的交流與合作,營造出更開放、更友善產業發展環境,進而為兩岸創造合作商機,攜手在全球布局,締造出兩岸產業雙贏。

會中簽署兩岸精密機械產業合作意向書,達成4項共識,包括兩岸機械業繼續加強交流與合作,共同研發新產品與新技術,提高品質、降低成本,強化產品的核心競爭力;兩岸各自發揮優勢,優化整合精密機械產業鏈,逐步實現精密機械新產品應用,共同開發兩岸與全球市場。

007 七、「2011年海峽兩岸光通信論壇」在江蘇舉行

據新華網10月12日報導,由海峽兩岸光通信產業聯盟和「中國通信學會光通信專業委員會」共同主辦的「2011年海峽兩岸光通信論壇」12日在江蘇蘇州舉行,來自兩岸光通信行業專家、企業家、研發人員等二百五十多人與會,以推動海峽兩岸光通信產業自主創新為主線,旨在加強海峽兩岸光通信交流,搶占全球光通信技術發展制高點。同日發布《中國光纖通信年鑒2009-2011》。

海峽兩岸光通信產業聯盟常務副理事長杜柏林強調,近年來大陸光電產業發展迅速,湧現出一批競爭力較強科技型企業,期待論壇架起合作之橋,推動兩岸光通信產業互惠發展。臺灣光通信產業聯盟名譽會長、臺灣清華大學副校長劉容生強調,大陸光通信如日方中,未來光通信行業長足發展是大勢所趨。

008 八、馬總統主持「黃金十年」系列記者會

據總統府網站10月17日報導,馬總統17日下午在總統府主持「黃金十年」系列第五場記者會,說明國家發展第七個願景「和平兩岸」及第八個願景「友善國際」,並進行總結。「和平兩岸」包括「兩岸關係」與「國防安全」;「友善國際」則包括中華民國對外關係各個層面。

馬總統強調,「和平兩岸」部分所涉及之「兩岸關係」與「國防安全」乃政府施政重心。在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推動兩岸「不統、不獨、不武」現狀,一方面捍衛中華民國主權,堅守臺灣主體性,同時也促進民眾福祉。在未來10年,要繼續「鞏固中華民國主權」、「壯大臺灣實力」、「引領兩岸關係良性發展」及「建構臺海長期和平穩定」,做為兩岸關係的施政主軸。

馬總統強調,推動「兩岸關係」具體作為包括:(一)發揚臺灣核心價值,即「自由、民主、人權與法治」。與大陸互動時,不論是兩岸或人民互動,都希望這些核心價值能夠逐漸變成雙方共識;(二)兩岸政策基本理念,即強調在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維持臺海「不統、不獨、不武」現狀,互動原則為:雙方「互不承認主權、互不否認治權」,兩岸關係才能夠真正和平發展。推動兩岸關係有重要原則—「循序漸進」,即「先急後緩、先易後難、先經後政」,未來10年中,應該對兩岸在循序漸進情況下,審慎斟酌是否洽簽「兩岸和平協議」,前提是:(一)國內民意高度支持;(二)國家確實有需要;(三)必須在國會監督情況下,才會踏出這一步。

009 九、第7次「江陳會談」在天津舉行

綜合中國時報、聯合報報導,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與中共海協會會長陳雲林,10月19日至21日在天津舉行第7次「江陳會談」,20日簽署《海峽兩岸核電安全合作協議》,並針對兩岸投保協議階段性成果及加強兩岸產業合作發展發表共同意見。

江丙坤強調,兩岸關係發展既要著眼當前,又要放眼未來,應在既有基礎上建構長期和平穩定兩岸關係,透過制度化協商循序漸進推動兩岸交流。兩岸要共同努力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大局,兩會應繼續務實協商,共同為兩岸人民開創更美好安定未來。和平是當今世界大趨勢,「和平兩岸」不僅是臺灣與大陸追求及鞏固內部發展繁榮的關鍵,也是維護臺海、區域穩定重要基礎。兩岸應在既有基礎上,建構長期和平、穩定兩岸關係,透過制度化協商成熟運作,鞏固互信基礎,並且循序漸進推動兩岸在經貿、文化等方面交流。

陳雲林強調,兩岸必須互諒、互讓,才能攻堅克難,兩岸關係取得歷史上從來沒有的成果,雙方存在分歧是正常,「完全可以透過對等協商得到解決」。長期以來,廣大臺商促進大陸各地投資、繁榮兩岸經濟、也為兩岸關係和平做出重要貢獻。兩岸關係曾歷經艱難曲折、緊張對抗,雙方在共同政治基礎上建立互信,兩岸經濟才能快速走出金融危機風暴,兩岸民眾才享有和平發展紅利。兩岸和平發展建立在共同政治基礎上,「如果共同的政治基礎遭到背棄,不僅兩岸協商難以為繼,兩岸關係也會受到嚴重破壞,取得的成果可能是得而復失」。

010 十、「海峽兩岸產業創新研究院」在江蘇成立

據華夏經緯網10月19日報導,由大陸清華大學臺灣研究所與昆山高新區合作成立的「海峽兩岸產業創新研究院」18日在江蘇昆山成立,借鑑臺灣工業技術研究院模式,充分發揮海峽兩岸專家智囊團作用,為昆山臺企及城市創新發展出謀劃策,加速中小型臺資企業成功轉型升級。

江蘇昆山是大陸臺商最密集地,聚集3,935家臺資企業,占大陸利用臺資總額九分之一。昆山高新區自1997年開發建設以來,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2010年晉級為大陸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是首個設立在縣級市的國家高新區。

昆山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杜立新強調,區內臺資企業占四分之一。昆山工研院、清華科技園、北大科技園、中科院微電子研究所等研發、新興產業項目孵化和成果轉化平臺,提供強勁的公共技術服務支撐。大陸清華大學教授施祖麟強調,「海峽兩岸產業創新研究院」集結兩岸專家智庫,契合兩岸需求,為電子資訊、新能源、金融、電動汽車等新興產業戰略發展、創新環境等作出積極貢獻。

011 十一、賴幸媛強調簽署和平協議目的為達成兩岸永續和平

據行政院陸委會網站10月19日報導,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主任委員賴幸媛19日接見由美國外交政策全國委員會會長史瓦伯率領的訪問團時強調,審酌推動兩岸簽訂和平協議,目的在於維持臺海穩定的現狀,讓「不統、不獨、不武」的臺海現狀制度化,創造兩岸永續和平。

賴主委強調,在「國內民意達到高度共識」、「兩岸累積足夠互信」兩個總前提下,秉持「國家需要、民意支持、國會監督」原則,以及通盤評估國內外情勢發展及國際社會支持,才會審酌推動與大陸簽訂和平協議。審酌推動兩岸簽訂和平協議最主要目的,是希望能夠站在臺灣的角度及立場,讓高達90%臺灣民眾所支持的「不統、不獨、不武」臺海現狀制度化,創造兩岸永續的和平。未來倘若條件成熟要推動兩岸簽訂和平協議,必須基於臺灣立場及原則,絕對不能以大陸的架構或想法來規劃和平協議內容。

012 十二、馬總統針對兩岸和平協議議題召開記者會

據總統府網站10月20日報導,馬總統20日上午在總統府召開記者會,重申政府推動兩岸簽訂和平協議沒有設定任何時間表,且須具備三項重要前提,即「國家需要、民意支持與國會監督」,倘未來要推動「兩岸和平協議」,一定會先交付人民公投,公投未過,就不會推動簽署「兩岸和平協議」。

馬總統強調,有關「和平兩岸」部分,一項很重要的理念,「在國內民意達成高度共識、兩岸累積足夠互信的前提下,秉持國家需要、民意支持、國會監督的原則,通盤評估國內外情勢發展,審酌推動兩岸商簽和平協議,以維護兩岸永續和平。」國家安全與社會和諧為一切施政的基礎,因此,政府要求四個確保:(一)確保中華民國主權的獨立與完整;(二)確保臺灣的安全與繁榮;(三)確保族群和諧與兩岸和平;(四)確保永續環境與公義社會。

兩岸簽訂和平協議的三個重要前提:「國家需要、民意支持、國會監督」,因為「國家需要、民意支持與國會監督」是政府不變的原則,而維持兩岸「不統、不獨、不武」的現狀才真正是兩岸和平最好的保障。

013 十三、第5屆「海峽兩岸百名中小學校長論壇」在福建舉行

據臺灣網10月21日報導,由「中國教育學會」、廈門市政府共同主辦的第5屆「海峽兩岸百名中小學校長論壇」20日在福建廈門舉行。臺灣省教育會理事長、國民黨智庫教育文化組召集人李建興率臺灣中小學校長代表團一行51人出席論壇。針對兩岸中小學校長代表分成小學、初中、高中、職業學校等四個小組,就「藝術教育」話題展開深入交流與研討。

自2007年起,海峽兩岸百名中小學(職業學校)校長論壇在廈門與臺灣輪流舉辦。第1屆論壇由廈門市教育局、廈門市臺灣同胞聯誼會主辦,大陸和臺灣二百多名中小學(職業學校)校長針對「基礎教育與職業教育課程改革與創新」主題進行深入研討,促進海峽兩岸教育交流與合作。2008年,以「教育質量評估」為主題的第2屆論壇在臺中舉行,大陸73名中小學校長來臺與會。第3屆論壇由「中國教育學會」和廈門市政府共同主辦,兩岸校長於2009年10月於廈門舉行,共同探討「教師專業成長」。2010年10月,第4屆論壇在高雄舉行,大陸和臺灣120名中小學校長針對數字化學習論題進行廣泛而深入探討,並取得多項共識。

014 十四、「2011年豫臺經貿洽談會暨臺商中原行」在河南舉行

據河南省臺辦網站10月21日報導,由中共國臺辦、河南省政府共同主辦的「2011年豫臺經貿洽談會暨臺商中原行」19日在河南漯河舉行。開幕式由河南省臺辦主任宋麗萍主持。國臺辦副主任孫亞夫,河南省副省長陳雪楓,中國國民黨中評委主席、臺灣環宇投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徐立德等五百多名臺商、香港、澳門人士與會。孫亞夫與徐立德並分別發表談話

孫亞夫強調,河南是中華文明主要發祥地,是大陸第一人口大省,歷史文化深厚,自然資源豐富,區位優勢明顯。2008年5月以來,在兩岸同胞共同努力下,兩岸經濟交流合作取得一系列新進展、新突破和新成果。隨著ECFA後續協商達成新的協議,將進一步推進兩岸經濟關係正常化、貿易自由化、投資便利化,進一步促進兩岸經濟共同發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符合兩岸同胞共同心願,應當繼續牢牢把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主題,鞏固反對「臺獨」、堅持「九二共識」共同政治基礎,確保今後兩岸關係發展必要環境和條件,以利持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造福兩岸同胞,造福中華民族。

徐立德強調,在當前國際經濟危機條件下,大陸的經濟保持9%以上增長速度,在世界經濟中扮演著中流砥柱的作用。兩岸簽定ECFA,促進兩岸進出口快速增長,成長率高達22%,直接惠及臺灣民眾,尤其是臺灣農產品出口大陸成長更是驚人。兩岸同文、同祖、同根,血脈相連,語言相通,進一步加強兩岸文化交流,讓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引領兩岸交流與合作,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在世界上產生積極影響。

015 十五、「國際道教論壇」在湖南舉行

據人民日報10月24日報導,由「中國道教協會」、中華宗教文化交流協會共同主辦的「國際道教論壇」23日在湖南衡陽舉行,論壇以「尊道貴德、和諧共生」為主題,共有來自臺灣、大陸、港澳地區19個國家的道教界、政界、學界、商界等數十人與會。中共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來函申賀。國務院副總理回良玉出席並發表談話。

賈慶林在賀信中強調,道教是中華傳統文化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類文明的寶貴財富。道教崇尚道法自然、齊同慈愛、貴生樂生、抱樸守真,體現人與自然和諧、人與人和諧、身心和諧的理念,對於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具有積極意義。希望海內外有識之士切磋交流、增進道誼,挖掘道教文化資源,弘揚道教和諧理念,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為人類社會的和平、發展、合作貢獻智慧。

回良玉強調,辦好國際道教論壇,對於弘揚道教優秀文化,增進海內外宗教界的道誼,促進中華傳統文化走向世界,凝聚各方力量共建和諧社會都很有意義。希望國際道教論壇辦出特色和水準,成為國際道教界人士相互學習、共同提高重要平臺。道教界以此次論壇為契機,弘揚「尊道貴德、和諧共生」理念,更好發揮道教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積極作用。

016 十六、第2屆「海峽兩岸土木工程建設與管理研討會」在福建舉行

據「中國臺灣網」10月24日報導,由臺灣營建研究院、金門大學、福州大學、福建省文化經濟交流中心共同主辦的第2屆「海峽兩岸土木工程建設與管理研討暨地震模擬振動臺臺陣試驗技術交流會」22日至23日在福建福州舉行。兩岸專家學者針對建築業合作暨資訊平臺構建、海峽兩岸造價制度、地震複合災害及結構抗震、地震模擬振動臺臺陣試驗技術等議題,進行深入交流與探討。

福州大學土木工程學院院長陳寶春強調,福州大學擁有兩岸唯一的地震模擬振動臺三臺陣系統,期許兩岸致力地震模擬研究學者專家,能借助這一系列試驗系統,展開建築物、道路、橋樑工程地震反應研究,加強兩岸交流合作,提高土木相關工程抗震能力,對減少地震災害,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臺灣營建研究院副院長徐力平強調,成立兩岸營建交流中心,與福建省、湖南省及四川省等廣泛交流,臺灣現階段交通建設,已進入工程生命週期維護階段,相關檢測及維護研究發展趨於成熟,營建研究院對橋樑監測技術研究,未來可加強雙方合作。

017 十七、大陸臺盟、全國臺聯舉行「紀念臺灣光復66周年座談會」

據新華網10月24日報導,臺盟中央、全國臺聯「紀念臺灣光復66周年座談會」24日在北京舉行。臺盟中央、全國臺聯有關人士與部分在北京臺胞四十多人與會。由臺盟中央副主席吳國禎主持。

吳國禎強調,66年前,兩岸同胞共同贏得抗日戰爭勝利,臺灣重新回歸「祖國」懷抱。今天,兩岸關係歷經風雲坎坷,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共同努力,牢牢把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主題,深化兩岸經濟合作,擴大兩岸各界往來,堅決反對「臺獨」分裂活動,堅決維護兩岸關係得來不易良好局面,共同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中華民族復興努力。

全國臺聯副會長紀斌強調,歷史和現實一再證明,兩岸合則兩利,分則兩傷。當前兩岸關係進入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新階段,進一步加強兩岸經濟交流合作,大力推動兩岸文化交流交往,共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成果,是兩岸同胞義不容辭責任。

018 十八、馬總統強調「兩岸和平協議」議題「十大保證」

據中國時報10月25日報導,馬總統24日強調,政府推動簽訂「兩岸和平協議」是為讓兩岸和平現狀得以制度化,並沒有時間表,且一定會符合「十大保證」,亦即「一個架構」、「兩個前提」、「三個原則」與「四個確保」。

馬總統強調,過去3年多來,政府在中華民國憲法的架構下,維持「不統、不獨、不武」現狀,並在「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基礎上,推動兩岸簽署16項協議,使兩岸出現和平曙光,為讓和平現狀得以持續,未來有加以制度化必要,至於「兩岸和平協議」有無機會簽署?如何簽署最符合臺灣人民的利益?還需要滿足許多條件與前提,政府提出「十大保證」,可細分為「一、二、三、四」:

「一」是「一個架構」:意即要「在中華民國憲法的架構」下,維持臺灣海峽「不統、不獨、不武」現狀,並且在「九二共識」基礎上,推動兩岸交流。「二」是「兩個前提」:在國內民意達成高度共識及兩岸累積足夠互信前提下,才有推動簽訂和平協議可能。「三」是「三個原則」:在國家需要、民意支持、國會監督之下審酌推動,這「三個原則」絕不能改變,談判前、後都必須讓國人瞭解政府作為。務必做到「四」,就是「四個確保」:分別是確保中華民國主權獨立與完整、確保臺灣安全與繁榮、確保族群和諧與兩岸和平、確保永續環境與公義社會。

019 十九、中共國臺辦10月26日新聞發布會

據新華社10月26日報導,中共國臺辦26日舉行新聞發布會,由發言人楊毅主持。內容如下:

(一)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符合中華民族整體利益,是兩岸同胞共同願望,也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必然前景。希望兩岸加強交流,增進互信,逐步創造條件。

(二)臺旅會、海旅會針對擴大大陸居民來臺自由行試點城市範圍進行磋商,包括促進兩岸旅遊交流、提升旅遊服務品質、加強旅遊產業合作等議題交換意見,擴大大陸居民來臺自由行遊試點城市範圍持積極態度。

(三)凡是涉及兩岸關係重大問題都應考慮兩岸同胞的願望,都應有利於確保兩岸關係穩定發展。兩岸政治協商是一個不斷創造條件,水到渠成的事情,不允許任何勢力藉機進行政治炒作,撈取政治利益。

(四)推動兩岸協商思路仍是「先經後政、先易後難、把握節奏、循序漸進」。雙方應共同努力,不斷累積共識,為今後共同破解政治難題創造條件,建立共識。

(五)大陸一定依法保護臺商、臺資企業的合法權益。環保問題確實涉及到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所有企業生產經營都應當符合環保法律規定和要求。

020 廿、首屆「兩岸產業合作論壇」在江蘇舉行

據新華社10月28日報導,由兩岸經濟合作委員會產業合作工作小組共同主辦的首屆「兩岸產業合作論壇」28日在江蘇昆山舉行。開幕式由海協會理事孔令龍、臺灣玉山科技協會理事長李鐘熙共同主持。兩岸產業界人士和專家學者二百多人與會。

「兩岸產業合作論壇」共同召集人張曉強在開幕式時強調,2008年以來,兩岸關係邁上和平發展道路,兩岸經濟合作不斷取得新的重大成果,為進一步加強兩岸產業合作打下良好基礎。兩岸攜手把握機遇、應對挑戰,加強兩岸產業合作,對促進兩岸經濟平穩發展、造福兩岸人民具有重要意義。並就加強兩岸產業合作提出5點建議:(一)擴大兩岸產業合作範圍,加強模式研究;(二)加強戰略性新興產業合作,提高合作水準;(三)不斷完善兩岸投資環境,促進雙向投資;(四)協助兩岸中小企業發展,發揮園區作用;(五)強化組織協調服務功能,解決實際問題。

海協會常務副會長、兩岸經合會召集人鄭立中強調,兩岸產業合作是推動兩岸經濟合作新的重要平臺。推動兩岸產業合作,是全面深化兩岸經濟合作內在要求,是兩岸企業發展客觀需要,是推動兩岸共同應對國際競爭必然選擇。對開展兩岸產業合作,提出四點意見:(一)要珍惜和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良好局面;(二)要不斷提升兩岸產業合作制度化、機制化水準,探索兩岸產業合作新模式;(三)要充分發揮兩岸互補優勢,提升兩岸企業競爭力;(四)要致力造福兩岸民眾。

021 廿一、第7屆「海峽兩岸圖書交易會」在福建舉行

據新華社10月29日報導,由臺灣圖書發行協進會和海峽兩岸出版交流中心共同主辦的第7屆「海峽兩岸圖書交易會」29日在福建廈門舉行,共有兩岸六百五十多家出版機構、兩岸出版界八千多人與會。

本次展會首次設置兩岸數字出版展區,兩岸25家出版機構設置展位120個。其中由九州出版社出版的《清宮辛亥革命檔案彙編》,彙集大陸第一歷史檔案館收藏相關珍貴歷史檔案五千七百多件,大陸中華書局出版的《中華民國史》全集36冊參展,為大陸研究中華民國史最高、最新成果。

主會場共設1200個展位,展場總面積4.68萬平方公尺,為歷屆之最;參展圖書20萬種約七十多萬冊,大陸圖書17萬種61.2萬冊,臺版圖書3萬種十萬餘冊。

022 廿二、首屆「兩岸及香港《經濟日報》財經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

據人民日報10月29日報導,由臺灣《經濟日報》、大陸《經濟日報》、香港《經濟日報》共同主辦的首屆「兩岸及香港《經濟日報》財經高峰論壇」28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來自大陸、臺灣、香港知名學者、企業家、媒體人士約一百八十名與會,主題為「兩岸及香港經貿合作的機遇與挑戰」,針對金融業、旅遊貿易服務業等產業合作進行深入研討。中共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國臺辦主任王毅出席並分別發表談話。

王岐山強調,近年來,兩岸及香港貿易、投資、金融、旅遊等各領域合作快速發展。特別是ECFA、CEPA順利實施,進一步拓展兩岸及香港經濟交流合作的空間。2011年開始實施的「十二五」規劃,就全面深化兩岸及香港經濟合作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應當抓住機遇,乘勢而上,努力提升兩岸及香港經濟合作的品質和水準。紮實做好大陸居民來臺自由行試點,完善旅遊安全保障機制。支持香港在大陸設立旅行社,積極擴大香港與大陸旅遊合作。

王毅強調,兩岸及香港三家《經濟日報》共同發起首屆財經高峰論壇,這不僅是兩岸交流的一個創舉,同時也為探討地區經濟合作創建一個新平臺。經過兩岸和香港同胞的長期努力奮鬥,兩岸和香港已經是全球最具經濟活力和發展潛力的地區之一,並且成長為亞太乃至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面對新形勢,兩岸及香港各自的經濟發展如何抓住機遇,克服挑戰,是兩岸三地經濟發展重要課題。

023 廿三、「2011年海峽兩岸綠色能源產業合作高峰論壇」在江蘇舉行

據新華社10月30日報導,「2011年海峽兩岸綠色能源產業合作高峰論壇」30日在江蘇張家港市舉行。論壇針對綠色能源戰略、綠色能源技術開發和推廣應用、綠色能源產業發展、綠色能源科技合作機制建設等進行深入探討,旨在推進海峽兩岸綠色能源產業項目和技術對接,實現兩岸綠色能源產業合作共贏。

中共國務院參事、「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會長石定寰強調,發展綠色能源產業是海峽兩岸經濟可持續發展客觀要求,大陸經過三十多年改革開放,以勞動密集型產業推動的經濟高速發展面臨諸多挑戰,土地、能源、勞動力成本的不斷提高倒逼大陸產業轉型升級,這問題同樣存在臺灣企業。

臺灣綠色能源協會秘書長唐增輝強調,目前臺商在大陸投資的產業類型中,仍以勞動密集型電子科技製造業為主,加快轉型升級是迫切願望,發展綠色能源產業為此提供契機。

中共海協會副會長李炳才強調,大陸在「十二五」規劃中,打造戰略性新興產業工程,將新能源產業列為重點發展產業;當前兩岸合作更為密切,將不少綠色能源產業項目列入ECFA。

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強調,兩岸在發展綠色能源產業方面應注重提升關鍵技術、延長產業價值鏈、提高產業整體競爭力、拓展共同市場。透過合作,讓大陸臺商企業完成轉型升級,也為兩岸人民帶來更多福祉。

024 廿四、第4屆「海峽兩岸(廈門)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在福建舉行

據中央社10月31日報導,由福建省政府、中華文化聯誼會、中華廣播影視交流協會、「中國出版工作者協會」、「中國國際貿易學會」、臺灣亞太文化創意產業協會、臺北世界貿易中心、中華兩岸文化創意發展協會、澳門特別行政區文化局共同主辦第4屆「海峽兩岸(廈門)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28日至31日在福建廈門舉行,以「一脈傳承、創意未來」為主題。來自兩岸819家文化企業和越南6家文化企業參加,其中臺灣文化企業和機構349家。

海峽兩岸文博會共簽約155個項目,總簽約金額達人民幣359.71億元,簽約項目涵蓋文化創意、藝術品、動漫網遊、休閒娛樂、廣播影視和出版發行等文化產業核心內容。會中宣布兩岸將共同出資成立「海峽文化產權交易所」,搭建文化產權交易、藝術品交易及文化投融資3大平臺。

025 廿五、「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機遇與挑戰」學術研討會在上海舉行

據人民網10月31日報導,由華東師範大學兩岸交流與區域發展研究所、上海海峽兩岸法學研究中心、華東師範大學法律系共同主辦的「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機遇與挑戰」學術研討會30日在上海舉行。出席人員包括海峽兩岸交流協會會副會長王在希、臺灣亞太和平基金會董事長趙春山、上海市臺辦副主任季平、教育部港澳臺事務辦公室副主任宋波等兩岸三地八十多位專家、學者與會,深入探討和平發展時期兩岸法律發展的機遇與挑戰、「十二五」時期ECFA效應和兩岸經貿合作的機遇與挑戰、和平發展時期兩岸政治互信關係的機遇與挑戰、和平發展時期的兩岸教育文化交流的機遇與挑戰等議題,從法律、經貿、政治、文教四個方面探究海峽兩岸如何在新形式下抓住機遇、迎接挑戰,謀求兩岸在更廣泛領域的交流與合作,為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出謀劃策。

華東師範大學副校長范軍強調,2008年兩岸關係實現歷史性轉折,步入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和平發展新時期。在過去三年多,兩岸積極落實「五項共同願景」,在「九二共識」政治基礎上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兩岸週末包機、「通商、通航、通郵」、大陸居民來臺旅遊、ECFA簽訂,以及金融、司法、農業、知識產權、醫藥衛生等方面合作協議,引領兩岸經貿文化和人員交流高潮。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符合兩岸同胞共同願望,是不可阻擋歷史潮流。

上海臺研所所長俞新天強調,當前世界文明的潮流肯定是文化多樣性。兩岸人民應當提高文化自信心和文化自覺性,共同承擔復興中華文化的使命,向世界傳播中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