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2017年10月

本月要目

資料提供:法務部調查局

         ◎10月2日

一、「中華青年經貿交流協會成立大會」在臺北舉行

◎10月2日

二、兩岸合編高中語文教材發布會在臺北舉行

三、我人權團體稱李明哲遭大陸秘密宣判呼籲我政府儘速確認

◎10月5日

四、卜睿哲分析中共19大報告如何談臺灣

五、大陸臺商秋節聯誼暨晚宴在高雄舉行

◎10月10日

六、蔡總統國慶談話及大陸國臺辦回應

◎10月11日

七、大陸駐聯合國前代表劉結一出任國臺辦副主任

八、陸委會主委張小月出席「兩岸交流30周年郵票特展」談兩岸關係

九、大陸十一長假陸客來臺自由行人數創新高

◎10月12日

十、國民黨舉辦「緬懷溫情.走過30」海峽兩岸交流30周年紀念大會

十一、「2017年海峽兩岸教育合作10年成就展」在福建福州舉行

十二、大陸外交部對美國國會眾議院外交委員會審議通過《臺灣旅行法》之回應

◎10月15日

十三、「兩岸城市教育論壇」在新北市舉行

十四、陸委會對大陸國臺辦發布對臺工作成果之回應

十五、「2017海峽兩岸中華民族敬天祈福儀式」在山東泰山舉行

◎10月16日

十六、「中共19大政治菁英甄補:新人事與政策動向預測與分析」及   「中共19 大新人事與政策動向」研討會在臺北舉行

十七、臺灣競爭力論壇民眾國族認同調查分析及陸委會回應

◎10月17日

十八、「兩岸交流30年啟示與前瞻學術研討會」在安徽合肥舉行

◎10月18日

十九、習近平19大政治報告涉臺言論及我政府回應

◎10月19日

二十、大陸福建省公布《關於進一步深化閩臺教育交流與合作的若干意見》

◎10月20日

二十一、「香江論壇-兩岸開放30年的成果與展望」在香港舉行

二十二、「首屆海峽仲裁論壇」在福建平潭舉行

◎10月21日

二十三、「兩岸地方學與地方文化學術研討會」在北京舉行

◎10月22日

二十四、「第2屆兩岸孫學研究青年學者論壇」在臺北舉行

二十五、美前亞太助卿羅素稱盼中共對臺展現彈性

◎10月24日

二十六、大陸國臺辦召開傳達學習19大精神會議

二十七、「兩岸一家親-全國臺聯2017年臺灣民情學術研討會」在河北保定舉行

◎10月26日

二十八、蔡總統出席「兩岸交流30年回顧與前瞻」研討會致詞及大陸國臺辦回應

二十九、「2017中國西部海峽兩岸經貿合作交流會」在四川成都舉行

三十、張志軍會見「2017第3屆京臺基礎教育校長峰會」與會代表

◎10月27日

三十一、「學習19大對臺工作指導思想學術研討會」在北京舉行

三十二、「2017臺灣高等教育展」在香港舉行

三十三、陸委會對盧麗安身分問題之回應

◎10月28日

三十四、「兩岸關係30年回顧與展望研討會」在上海舉行

三十五、我政府嚴正抗議柬埔寨涉詐騙19臺人遭強押至大陸

◎10月29日

三十六、上海涉臺機構舉辦智庫論壇研討19大報告涉臺內容


=================================================================================

◎10月1日

一、「中華青年經貿交流協會成立大會」在臺北舉行

中華青年經貿交流協會1日在臺北舉行協會成立大會暨第1屆第1次會員大會,該協會發起人、大陸北京華燦工廠合夥人兼總經理李偉國當選首任理事長,渠表示,協會未來計畫在臺成立眾創空間,使之成為臺青赴陸創業前哨站,並計畫定期舉辦兩岸沙龍,邀請在陸就業、創業兩岸青年分享實戰經驗,減少資訊不對等而產生之隔閡。

按:協會以「80後」我青年企業家為主,現擁有40名個人會員,理監事多從事文創、農業等具臺灣特色之產業。(中新社,10月2日;中央網路報,10月2日)

◎10月2日

二、兩岸合編高中語文教材發布會在臺北舉行

由大陸福建師大兩岸文化發展研究中心、福建師大文學院、我中華文化教育學會合編的高中語文教材2日在臺北正式發布,來自兩岸語文教學的專家學者共五十餘人出席,發布會後,並在選用該教材的我萬芳高中舉辦贈書儀式及教學觀摩會

此係上述兩岸3家協作單位自2014年6月起,組織大學專家、教授、中學名師14人,由福建師大文學院教授孫紹振和我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教授孫劍秋任主編,啟動合編教材項目編製;協作單位稱,團隊成員歷時3年合作編寫,查閱研究大量資料,走訪兩岸數十所大學、中學,計完成《高中國文》(含課本、教師手册、教師用書)第1册和第2册、《中華文化基本教材》及《高中古詩文選讀》等總計13册、約五百萬字。(中評社,10月3日)

三、我人權團體稱李明哲遭大陸秘密宣判呼籲我政府儘速確認

我臺灣人權促進會、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等人權團體組成的「李明哲救援大隊」2日召開記者會,救援大隊成員、民間司改會申訴中心主任蕭逸民表示,依大陸《刑事訴訟法》規定,法院應在受理案件後2個月以內宣判,李明哲案最遲應在10月9日宣判,但岳陽中級法院至今未公告宣判日期,李明哲案應已「秘密宣判」。

與會人士呼籲我政府儘速確認此案進度,以維護李明哲上訴權利。(中央廣播電臺網,10月2日)

◎10月5日

四、卜睿哲分析中共19大報告如何談臺灣

美布魯金斯學會東北亞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卜睿哲(Richard Bush)在布魯金斯官網發表專文,對中共以往3次黨代會報告對於臺灣問題的闡述進行比較,研究發現,雖2002年16大、2007年17大、2012年18大舉行時,兩岸關係背景不同,但每次報告包含相同的元素: 

一是依據「一國兩制」和江澤民1995年宣布的8點主張,指導方針是兩岸和平統一;二是堅持「一個中國」原則,關鍵點是臺灣是「中國」領土主權的一部分;三是強烈反對分離主義和「臺灣獨立」;四是願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任何政黨進行對話、交流、磋商和談判;五是寄希望於臺灣人民,作為幫助統一的力量;六是強調臺灣人民和大陸人民是血脈相連的兄弟姐妹;七是在統一與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之間建立聯繫;八是承諾邁向統一的進展和統一本身將給臺灣帶來實質福祉;九是表達北京朝向統一大業的最大誠意。

卜睿哲指出,由於民進黨在臺灣執政,習近平可能更多強調北京反對「臺灣獨立」,重申共軍建軍90周年時的表態,絕不允許任何人、任何組織、任何政黨、在任何時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塊「中國」領土從「中國」分裂出去,誰都不要指望會吞下損害大陸主權、安全、發展利益苦果;若習近平有全新的表態,那將反映真正對臺政策改變。(中評社,10月5日)

五、大陸臺商秋節聯誼暨晚宴在高雄舉行

    大陸臺商秋節聯誼暨晚宴5日在高雄舉行,我副總統陳建仁、總統府資政張俊雄、陸委會主委張小月、副主委兼發言人邱垂正,海基會董事長田弘茂、副董事長柯承亨、經濟部次長王美花,高雄市長陳菊、商總理事長及鄉林集團董事長賴正鎰等與會,大陸臺商約二百人出席。

陳副總統致詞,感謝臺商對臺灣經濟及兩岸發展所做的貢獻,期勉以高雄為「新南向」的重要基地,一起投資高雄、立足臺灣、放眼天下。並指出,政府對外經貿戰略,是要持續帶領臺灣融入世界經濟體系,推動「新南向政策」則是希望從經貿合作、人才交流、資源共享及區域連結等面向,建立與東協、南亞及紐澳等國家的新合作模式,透過官民合作,開創新南向市場。

期間,大陸東莞臺商協會榮譽會長葉春榮、重慶臺商協會榮譽會長黃錦勳、漳州臺商協會榮譽會長李榮福等反應,大陸臺商很清楚大陸對兩岸關係底線就是「九二共識」,兩岸關係如果不往前,僵局就無法打開,希望兩岸情勢穩定;兩岸情勢維持穩定,才能讓臺商更好。(中央網路報,10月6日)

◎10月10日

六、蔡總統國慶談話及大陸國臺辦回應

蔡總統10日出席在總統府前廣場舉行的「中華民國中樞暨各界慶祝106年國慶大會」,以「更好的臺灣」為題發表演說;強調,從兌現承諾,衝刺改革、捍衛臺灣的民主自由及積極為臺灣尋找在國際新秩序中的位置等3個面向來實現更好的臺灣。

針對兩岸關係,蔡總統表示,兩岸領導人應該共同努力,尋求兩岸互動新模式,為可長可久的兩岸和平穩定關係,奠定基礎,從2016年520迄今,我政府為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盡了最大善意,雖然因為雙方政治立場差距造成兩岸的波折,但也努力維持兩岸關係的基本穩定;重申,我政府的善意不變、承諾不變,不會走回對抗的老路,但也不會在壓力下屈服,這就是處理兩岸關係的一貫原則。

同日下午,大陸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就上情回應表示,陸方已多次就兩岸關係表明立場及態度,臺灣方面不論提出什麼模式、主張,關鍵在說明「兩岸關係性質」此一根本問題,確認臺灣與大陸「同屬一中」的核心認知,只有堅持「一中」、反對「臺獨」,兩岸關係才能平穩發展,交流合作才能順利推進。

針對大陸國臺辦重提「一個中國」回應,我陸委會10日晚對此表示,中華民國是主權國家,我政府致力維繫臺海和平穩定現狀主張未改變,在對岸持續壓迫下,仍展現最大善意與彈性,呼籲北京務實理解與面對。(中央社,10月10日;新華社,10月10日)

◎10月11日

七、大陸駐聯合國前代表劉結一出任國臺辦副主任

大陸國臺辦官網11日公告,大陸駐聯合國前代表劉結一出任國臺辦副主任,且被註明為「正部長級」;現任主任為張志軍,4名副主任排名依序為劉結一、陳元豐、鄭柵潔與龍明彪,周寧仍擔任主任助理。大陸國務院13日亦正式發布上述人事令。(中評社,10月11日;新華社,10月13日)

按:劉結一, 1957年生,北京市人,曾任大陸外交部國際司三秘、副處長、處長、國際司司長,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副部長,大陸紅十字會副會長,常駐聯合國代表、大使。

八、陸委會主委張小月出席「兩岸交流30周年郵票特展」談兩岸關係

交通部委託中華郵政公司11日舉辦「兩岸交流30周年郵票特展」,陸委會主委張小月出席並致詞,盼兩岸正面交流發展。

張小月表示,兩岸30年來,從對立走到密切交流,不能以30年前之態度處理兩岸問題,從過去兩岸禁止通信,到現在可以直接通話,這就是兩岸的現實;強調政府對兩岸關係之承諾與善意不變,兩岸應該在對等、公平基礎上溝通對話、建立交流,期盼擘畫未來兩岸關係能走向正面積極交流發展。(中央社,10月11日)

九、大陸十一長假陸客來臺自由行人數創新高

移民署11日指出,大陸十一長假為期8天,1日至8日陸客自由行入境人數高達6萬1,908人次,創開放陸客自由行6年來,入境人數最高紀錄,其中,金門更創下「小三通」16年來,入境陸客人數與落地簽人數皆為最多之紀錄。

移民署表示,我政府歡迎陸客來臺觀光立場不變,也未改變相關法規,會持續配合觀光政策,與旅行業者共同努力,打造友善且安全優質旅遊環境。(中央社,10月11日)

◎10月12日

十、國民黨舉辦「緬懷溫情.走過30」海峽兩岸交流30周年紀念大會

國民黨「緬懷溫情,走過30」海峽兩岸交流30周年紀念大會12日在臺北舉行,國民黨主席吳敦義、前主席馬英九、吳伯雄、副主席兼秘書長曾永權、副主席郝龍斌、前海基會董事長林中森、副秘書長杜建德等人與會。

吳敦義表示,在兩岸交流的30年中,首先開放臺灣民眾赴大陸探親,前國民黨主席吳伯雄赴北京與中共前總書記胡錦濤會面,就推動兩岸關係交換意見;爾後,中斷8、9年的海基海協兩會也重啟協商,並陸續開放兩岸三通、直航,在馬前總統8年任期內,當時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臺灣要重建繁榮的經濟與和諧的社會,一定要維持兩岸和平發展,這才是臺灣之福。

馬英九致詞提出兩岸關係4項建議,一是要回歸《憲法》;二是要回歸「九二共識」;三是「反對臺獨」;四是要和平發展。

會場播放「緬懷溫情,走過30」影片,從1987年兩岸宣布解嚴、開放民眾赴大陸探親,30年來兩岸各階層交流互動的歷史,顯示兩岸和平的成果得來不易,期望兩岸珍惜這段過往,永保和平,讓愛永續。(國民黨網站,10月12日)

十一、「2017年海峽兩岸教育合作10年成就展」在福建福州舉行

由大陸福建省教育廳主辦的「2017年海峽兩岸教育合作10年成就展」12日至15日在大陸福建福州舉行,我20所大學以及大陸福建等地21所大學二千餘名師生參加。

本次成就展主題為「融合共享、協同創新」,主辦單位稱,活動旨在全面總結兩岸教育合作10年成果、展示兩岸教育合作成就,加快創新型、技能型高素質人才的培養,進一步探討新形勢下兩岸教育合作新模式與新途徑;期間,並舉辦海峽兩岸大學生創新創業論壇以及5場主題日活動等。(新浪網,10月13日)

◎10月13日

十二、大陸外交部對美國國會眾議院外交委員會審議通過《臺灣旅行法》之回應

大陸外交部13日例行記者會,發言人華春瑩就記者提問,美國國會眾議院外交委員會12日審議通過《臺灣旅行法》(Taiwan Travel Act)回應稱,美方嚴重違反「一個中國」政策和美「中」3個聯合公報原則,干涉「中國」內政,大陸堅決反對;「中」方敦促美方恪守「一個中國」政策和美「中」3個聯合公報原則,慎重處理臺灣問題,不與臺灣進行任何官方往來和接觸,不向「臺獨」分裂勢力發出任何錯誤信號,以免干擾和損害美「中」關係大局。(中新社,10月13日)

◎10月15日

十三、「兩岸城市教育論壇」在新北市舉行

由新北市政府主辦的「兩岸城市教育論壇」15日在新北市舉行,新北市市長朱立倫主持,並與大陸四川省教育科學所副所長陳立兵副所長共同宣示「新北資訊教育週」,來自大陸25個地區所組成的團隊及新北市國、高中校長約五百人與會。

朱立倫表示,論壇匯集兩岸教育工作者彼此交流,冀在以科技運用在課堂及教育領域上,讓下一代能有無限的創意與想法,此是教育工作者重要理念,讓教育的科技眼界不斷地創新和研發;強調新北市會持續鼓勵科技教育創新精神,歡迎來自兩岸各地的教育工作者交流教育經驗。

期間,臺大教授葉丙成及大陸浙江省杭州市教育科學研究所所長俞曉東,分別發表主題演講,分享科技教育前瞻視野,新北市米倉、五寮及北新等國小校長,分享學校推動科技議題實務經驗,並透過專題演講、分組論文發表及實地參訪等活動。(中評社,10月15日)

十四、陸委會對大陸國臺辦發布對臺工作成果之回應

陸委會15日晚針對大陸國臺辦發布對臺工作成果書面新聞稿,回應表示,臺灣不可能接受所謂的「一國兩制」,大陸必須要找到兩岸互動新模式的新思維。

陸委回應3點意見,一是中華民國是主權國家,我政府及臺灣2,300萬人民對於捍衛國家主權尊嚴及民主制度有絕對堅定的信念,北京當局需要有智慧與耐心,務實理解與面對此一事實;二是一年多來大陸持續採取脅迫打壓負面作為,以片面設置的「1中」政治原則,在國際間矮化、屈辱臺灣,試圖激化雙方衝突,並未尊重臺灣人民對推動兩岸關係發展主張與關切,無助兩岸關係發展;三是我政府認為,維繫兩岸良性互動是雙方共同責任,兩岸關係也不是僅屈服在單方政治力強勢,呼籲中共在積極籌備19大與新情勢變動關鍵時刻,對於兩岸關係發展路徑要有前瞻與開創性的新思維,以善意溝通解決難題,兩岸才有相向而行的未來。(中央社,10月15日)

按:國臺辦在2017年第20期《求是》雜誌刊登題為「砥礪奮進,克難前行-黨的18大以來對臺工作的不平凡歷程」文章,全文約四千字,總結習近平2012年主政至今5年的兩岸關係;文章指出,面對兩岸關係進入深水區,大陸方面牢牢掌握了兩岸關係主導權和主動權,保持臺海局勢總體穩定。

十五、「2017海峽兩岸中華民族敬天祈福儀式」在山東泰山舉行

由中共政協泰安市委員會指導,九州文化傳播中心、羅浮山國學院、中華老人文化交流促進會主辦,泰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協辦的「2017海峽兩岸中華民族敬天祈福儀式」15日在山東泰山舉行,山東臺辦副主任張民忠,泰安市政協主席周桂萍、副主席程明、九州文化傳播中心秘書長尚君奇等,以及來自兩岸各領域專家學者和各界文化人士共一千五百餘人出席,共同祈求國泰民安。

期間,活動組委會現場並發起簽署首份旨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民間宣言《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泰山宣言》。(中國臺灣網,10月15日)

◎10月16日

十六、「中共19大政治菁英甄補:新人事與政策動向預測與分析」及   「中共19 大新人事與政策動向」研討會在臺北舉行

因應中共19大召開前夕,我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政治大學中國區域經濟發展暨治理論壇、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亞太區域發展暨治理學會、旺報聯合主辦,行政院陸委會、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臺灣大學政治學系、財團法人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財團法人中華跨域管理教育基金會及《展望與探索雜誌社》協辦的「中共19大政治菁英甄補:新人事與政策動向預測與分析研討會」16日在臺北舉行,會議由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陳德昇主持,相關領域專家學者及學生約二百餘人與會。

與會學者多預測王岐山不連任常委機率較高,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栗戰書、趙樂際等有入常機會,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入常機會相對較高;可望越級入常之正部級幹部包括重慶市委書記陳敏爾、江蘇省委書記李強及黑龍江省委書記張慶偉。

25日,中共19大閉幕次日,上述主、協辦單位續於同地點舉行「中共19 大新人事與政策動向座談會」,政治大學國關中心主任寇健文、銘傳大學兩岸研究中心主任楊開煌等多位專家學者發表心得,相關領域專家學者及學生約三百人與會。

寇健文表示,針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7名常委依序為習近平、李克強、栗戰書、汪洋、王滬寧、趙樂際和韓正;從新的人事布局來看,中共雖仍維持總書記制而非主席制,但習近平與其他6名常委的關係已從集體領導,轉變為長官和部屬關係,目前無法確定習近平下一屆是否連任,觀察時機點應該是落在2019至2020年之間。

楊開煌指出,習近平名字寫入中共黨章後,所享有之權威以及影響力已大不相同,中共黨內目前只有已故領導人毛澤東及鄧小平才有此地位,且鄧小平還是在去世後,「鄧小平思想」才寫入黨章,毛澤東當年因「偉大」,最後成為獨裁者,鄧小平的權威則造成結構性的腐化;習近平主政是否亦會出現上述危機,仍需持續關注和觀察。(中央社,10月16日及25日)。

十七、臺灣競爭力論壇民眾國族認同調查分析及陸委會回應

由我臺灣競爭力論壇主辦的「臺灣民眾國族認同調查分析」記者會16日在臺北舉行,競爭力論壇執行長謝明輝主持,艾普羅民調公司總經理李大為公布調查結果,論壇理事長、文化大學國家發展與中國大陸研究所教授龐建國進行分析。

調查發現,86.5%受訪民眾認同自己是中華民族,否認的只有7.5%,從2013年2月開始調查至2017年10月底,認同數始終超過8成6;若考量利益與和平,66.7%認同是中國人;68.10%認為大陸的實力大於臺灣。

統「獨」民調結果,55.40%過半數的民眾認為未來兩岸統一機會大,26.60%為「臺灣獨立」機會大,3%認為維持現狀機會大;62%認為和平統一有利臺灣未來,27.40%認為「臺灣獨立」有利於臺灣未來,1.20%認為為維持現狀有利臺灣未來。

上情,陸委會主委張小月17日在立法院受訪表示,根據陸委會的民調,8成以上的民眾都支持維持現狀,多次民調顯示,亦支持蔡總統的兩岸政策;另據最新一份民調指出,近7成民眾都支持現有的兩岸政策。(中評社,10月16日;ETNEWS新聞網,10月17日)

◎10月17日

十八、「兩岸交流30年啟示與前瞻學術研討會」在安徽合肥舉行

由大陸全國臺灣研究會主辦的「兩岸交流30年啟示與前瞻學術研討會」17日在安徽合肥舉行,大陸華中師範大學臺灣與東亞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周志懷、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副所長朱衛東、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嚴安林、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仇開明、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副院長李鵬,我銘傳大學兩岸研究中心主任楊開煌、政治大學教授朱新民等兩岸四十餘位專家學者與會。

周志懷表示,30年來兩岸政治關係重大突破和進展,解決兩岸交流中許多重大疑難問題,但「臺獨」仍然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最大現實威脅,從而導致兩岸關係呈現出螺旋式的發展;推動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是大陸現階段對臺工作重心,即使民進黨執政,大陸的決心也始終如一,並會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

嚴安林認為,兩岸交流本質的人民主體性日益顯現,兩岸關係中民眾間交流的特徵明顯,交流成果為兩岸民眾所享有,這是兩岸交流富有生命力的原因所在,要充分把握兩岸交流發展大勢,堅持以民為本,服務民眾,為民謀利。

楊開煌提出「潛實力」概念,渠認為,兩岸有識之士應共同認識、開發與經營中國大陸的潛實力,使臺灣青年學者、青年學生都從融合中,看到未來全球化下新的「中國」、統一的「中國」,自己參與和貢獻,才能澈底翻轉「臺獨」的偏見。

與學者亦紛紛表示,30年歷程表明,政治因素對兩岸交流影響巨大,惟有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排除「臺獨」干擾破壞,方可保障兩岸關係行穩致遠。(新華社,10月17日)

◎10月18日

十九、習近平19大政治報告涉臺言論及我政府回應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18日於19大開幕式「政治報告」中,涉臺部分計有3處,重點在第11章「堅持『一國兩制』、推進『祖國』統一」,其對臺工作論述要點如次:

  習近平指出,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全體中華兒女共同願望,是中華民族根本利益所在,必須繼續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明確界定兩岸關係的根本性質,是確保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關鍵,承認「九二共識」的歷史事實,認同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兩岸雙方就能開展對話,協商解決兩岸同胞關心的問題,臺灣任何政黨和團體同大陸交往也不會存在障礙。

習近平強調,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絕不容忍「國家」分裂的歷史悲劇重演,一切分裂「祖國」的活動都必將遭到全體中國人堅決反對,大陸有堅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足夠的能力挫敗任何形式的「臺獨」分裂圖謀;絕不允許任何人、任何組織、任何政黨、在任何時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塊「中國」領土從「中國」分裂出去。

同日,國臺辦主任張志軍接受陸媒專訪表示,陸方將盡最大努力爭取兩岸統一前景,絕不允許漸進「臺獨」侵蝕和平統一基礎,而承認「九二共識」歷史事實、認同兩岸「同屬一中」,兩岸即能展開對話,此係破解兩岸僵局之明確方向。

針對上情,總統府回應表示,維持兩岸間的和平穩定、確保人民福祉,是兩岸雙方共同的責任與目標,蔡總統亦多次強調,「我們的善意不變、承諾不變,不會走回對抗的老路,但也不會在壓力下屈服」,這就是我政府處理兩岸關係一貫的原則;面對兩岸及區域發展的新情勢,兩岸領導人應該共同努力,展現長年累積而來的圓融政治智慧,以堅定意志和最大耐心,共同尋求兩岸互動新模式,為可長可久的兩岸和平穩定關係,奠定基礎。

陸委會亦透過新聞稿表示,中華民國是主權國家,單方強勢建構的「一中」原則與「一國兩制」方針,很難達到心靈契合,唯有真正尊重、理解臺灣,才能在差異中尋求共同交集,謀求和解與合作;期盼大陸應致力於推動「民主和平與公平正義」的政策措施,更要以新思維健康面對兩岸關係,才會做到其「勇於創新、永不僵化」的自我期許,真正成為臺海及區域和平的維護者。(新華社,10月18日;中央社,10月18日)

◎10月19日

二十、大陸福建省公布《關於進一步深化閩臺教育交流與合作的若干意見》

大陸福建省教育廳19日公布《關於進一步深化閩臺教育交流與合作的若干意見》,《意見》要求福建和臺灣的教育交流合作級別提升,並提出在2020年前,引進1,000名臺灣教師到大學全職任教,以借鑑臺灣教育領域的先進理念、科學的教育頂層設計、職業教育經驗,推動福建教育事業發展。

《意見》提出,推動福建和臺灣教育由部分領域、部分專業的合作,向聯合舉辦高水平大學、應用技術類大學、二級學院方向發展,福建省高水平建設大學和省重點建設大學,為發展重點,除校際合作外,聯合培養的人才也要從本、專科層次合作為主,向碩士、博士高層次協同發展。(新華網,10月20日)

◎10月20日

二十一、「香江論壇-兩岸開放30年的成果與展望」在香港舉行

由香港香江文化交流基金會主辦的「香江論壇-兩岸開放30年的成果與展望」在香港舉行,香江文化交流基金會主席江素惠、我立委曾銘宗、中華商旅航運協會理事長李慶平、媒體人唐湘龍等與會,分別就各自經歷回顧兩岸關係發展歷程,並提建言。

江素惠表示,香港在兩岸關係中扮演中介角色,地位之重要,未來香港應發揮更大作用,希望蔡總統能夠做全民總統,以蒼生為念,面對「九二共識」,回到兩岸和平發展軌道;亦希望大陸能瞭解臺灣人民情感,體察臺灣政治紛擾根源,對習近平在19大報告中沒有很強硬地對待臺灣表示肯定,建議未來兩岸要加強經濟、文化交流。

曾銘宗認為,臺灣應當提出新亞洲政策,不能僅局限於東南亞國家;面對中國大陸應避免在主權議題上採取硬碰硬方式,建議兩岸交流要建立互信。

唐湘龍指出,兩岸平衡點已經錯過,臺灣已失去最好機會,兩岸關係只會越來越差,當臺灣在進行「去中國化」,失去自己的歷史文化認同,其精神也就不復存在;希望兩岸能珍惜當下的幸福與和平,祈下一代永遠保有此和平及幸福。(中評社,10月21日)

二十二、「首屆海峽仲裁論壇」在福建平潭舉行

由大陸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海峽兩岸仲裁中心、福建省貿促會等共同主辦的「首屆海峽仲裁論壇」20日在福建平潭綜合實驗區舉行,海峽兩岸仲裁中心副主任兼秘書長王承杰、我中華仲裁協會名譽理事長李念祖及兩岸和港澳地區法界人士二百餘人參加。

王承杰表示,海峽兩岸仲裁中心2015年成立至今,已建立涉臺、涉自貿區解決糾紛機制,今後,該中心將在推進兩岸經貿合作和服務「一帶一路」倡議,提供更加高效、國際化及專業化之仲裁服務。

李念祖指出,希望該中心及論壇平臺,彙聚兩岸仲裁法律界精英,共同做好仲裁服務,提高企業對仲裁、調解之認識。

論壇主題為「化解經貿爭議・促進融合發展」;期間,6名臺、港、澳法界人士獲聘為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法律顧問。(人民日報海外版,10月22日)

◎10月21日

二十三、「兩岸地方學與地方文化學術研討會」在北京舉行

由大陸北京市臺辦指導,北京學研究基地和京臺文化交流研究中心,與中國地方學研究聯席會共同主辦的「兩岸地方學與地方文化學術研討會」21日在北京舉行,開幕式由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院長李維一主持,大陸全國臺聯會長汪毅夫、北京聯合大學副校長張連城及我中華文化總會前秘書長楊渡等出席開幕式,來自臺灣、澳門和大陸四十餘家單位、六十餘位專家學者參加。

期間,與會專家學者圍繞地方學與地方文化研究現狀、研究機構、組織框架、運營模式,地方學的概念、理論、研究範圍、研究方法、學科發展、實際應用,地方文化的研究理論、方法與範式、傳承與發展以及臺京文化聯繫與交流等問題,透過大會報告、提問與評議等形式開展深入研討,展示最新研究成果。(中評社,10月21日)

◎10月22日

二十四、「第2屆兩岸孫學研究青年學者論壇」在臺北舉行

由國父紀念館、財團法人鄧麗君文教基金會、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中山學術文化基金會、兩岸關係發展協會共同主辦,陳守仁孫學研究中心主任、澳門理工學院名譽教授邵宗海承辦及主持的「第2屆兩岸孫學研究青年學者論壇」22日在臺北舉行;兩岸及港澳數十位青年學者與會。

邵宗海表示,90年代中後期以後,臺灣以孫中山思想和三民主義命名的研究機構紛紛改名,研究孫中山思想的多數學者也相應改行,臺灣青年普遍不願投入孫學研究,人才呈現斷層,寄望兩岸青年學者致力發揚孫中山學說。

主辦單位稱,「兩岸孫學研究青年學者論壇」主要是提供青年學者研究孫中山學說以及發表相關學術論文的平臺,研討會內容除研討孫中山學說對當代的影響,同時針對中國大陸正積極推動的「一帶一路」計畫,探討大陸的戰略以及可能對臺灣的影響。期間,並舉辦3場論文發表會,分別由我銘傳大學教授、兩岸研究中心主任楊開煌,文化大學國家發展與中國大陸研究所教授龐建國、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謝政諭、師範大學政治研究所教授黃城及文化大學國家發展與中國大陸研究所教授李炳南等主持。(中評社,10月23日)

二十五、美前亞太助卿羅素稱盼中共對臺展現彈性

美國務院前亞太助卿羅素(Daniel Russel)應我政府邀請22日至25日來臺訪問,期間,拜會我政府相關部門,就臺、美及兩岸關係交換意見,外交部表示,羅素此行,有助於深化臺美雙邊夥伴關係。

25日,羅素接受《中央社》獨家專訪表示,中共19大後政治情勢較為穩定,希望中共在處理臺灣議題上能展現彈性,以恢復兩岸間對話管道;亦希望北京領導人尊重臺灣尊嚴,支持臺灣適當參與國際活動,恢復兩岸官方溝通管道,此為改善兩岸關係之方法。(中央社,10月26日)

◎10月24日

二十六、大陸國臺辦召開傳達學習19大精神會議

大陸國臺辦24日召開傳達學習19大精神會議,會議由國臺辦主任張志軍主持,副主任陳元豐及國臺辦、海協會、機關全體黨員幹部和事業單位主要成員與會。

張志軍就參加18屆7中全會討論心得和對19大報告學習認識,對大會主題和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5年來取得的重大成就及全面從嚴治黨等內容進行解析,要求所屬深刻學習領會,更加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萬眾一心、開拓進取,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前進。

張志軍並於會中提出學習宣傳貫徹19大精神部署:一是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19大精神的重要意義和精神實質;二是要深入學習領會19大對臺工作方針政策,不斷推動新時代對臺工作取得新進展,堅持「一個中國」、「九二共識」對臺工作基本原則,秉持「兩岸一家親」對臺工作重要理念,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開創對臺工作新局面;三是要確實加強對學習貫徹19大精神的組織領導,要以19大精神為指導,把握著力點,確實將19大的各項部署要求,貫徹及落實對臺和國臺辦各項工作。(中國臺灣網,10月27日)

二十七、「兩岸一家親-全國臺聯2017年臺灣民情學術研討會」在河北保定舉行

由大陸全國臺聯主辦的「兩岸一家親-全國臺聯2017年臺灣民情學術研討會」24日至25日在河北保定舉行,全國臺聯會長汪毅夫、副會長楊毅周、葉惠麗、研究室主任陳立謙,國臺辦前副主任王在希,全國臺聯顧問、江蘇省臺聯名譽會長、南京大學教授胡有清等出席開幕式,全國臺聯幹部、大陸對臺研究機構和專家學者等百餘人與會。

楊毅周回顧18大以來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的對臺重要思想,深刻闡釋民族復興與兩岸前途的密切聯繫,樹起兩岸同胞攜手共圓「中國夢」的奮鬥旗幟;宣導「兩岸一家親」理念,提出「促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增強兩岸命運共同體認知」的重要思想,指出一條新形勢下推動兩岸關係發展的重要途徑。

王在希發表「18大以來對臺工作回顧與展望」主旨演講,表示,習近平在19大報告中,提出今後對臺工作的方針原則、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工作重點,既體現連續性、一貫性,也體現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充分展現習近平對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統一的底氣、自信和擔當。

與會專家學者圍繞遏制「臺獨」、鞏固和平發展的民意基礎問題進行廣泛討論。學者指出,19大報告所描繪的目標是激勵兩岸同胞團結奮鬥的力量源泉;完成「祖國」統一大業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內在要求和必要條件,表達兩岸同胞共同意志及共同使命,是不可抗拒的歷史洪流,應在理論和實踐結合上,讓更多臺灣民眾瞭解。(中評社,10月25日)

◎10月26日

二十八、蔡總統出席「兩岸交流30年回顧與前瞻」研討會致詞及大陸國臺辦回應

由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主辦、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承辦的「兩岸交流30年回顧與前瞻」研討會26日在臺北舉行,蔡總統及陸委會主委張小月出席開幕式並致詞,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顧問趙春山、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教授陳明通、政治大學法律系兼任副教授劉德勳、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理事長許勝雄等與會。

蔡總統致詞表示,兩岸人民共同見證過去30年,和平發展的歷史新頁;展望未來,我們應該珍惜30年前,開放探親為兩岸關係所帶來歷史性改變,在既有的基礎上,共同思考、擘畫未來30年兩岸關係發展的願景工程;中國大陸執政黨剛剛完成黨代表大會,進入到另一個全新的執政階段;2016年520,我呼籲兩岸的兩個執政黨,應該放下歷史包袱,展開良性對話,造福兩岸人民,現在正是一個改變的契機,我要再次呼籲兩岸領導人應秉持圓融、中道的傳統政治智慧,尋求兩岸關係的突破,為兩岸人民創造長久的福祉,並永遠消除敵對及戰爭的恐懼。

就蔡總統致詞,大陸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26日應詢表示:大陸對與臺灣各黨派交往的態度是開放的、標準是一致的,承認「九二共識」的歷史事實,認同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兩岸雙方就能開展對話,協商解決兩岸同胞關心的問題,臺灣任何政黨和團體同大陸交往也不會存在障礙;強調,只有回到「九二共識」政治基礎,兩岸關係發展才能撥雲見日,開辟新的前景。(中央社,10月26日)

二十九、「2017中國西部海峽兩岸經貿合作交流會」在四川成都舉行

由大陸國臺辦經濟局、全國臺企聯支持,四川省臺辦、省林業廳、省衛計委,我電電公會、旺旺中時媒體集團共同主辦的「2017中國西部海峽兩岸經貿合作交流會」26日在四川成都舉行,四川省臺辦主任周敏謙主持交流會,海協會會長陳德銘,四川省副省長朱鶴新,我電電公會顧問、中華大學教授尹啟銘、臺東縣縣長黃健庭等出席開幕式並致詞,兩岸工商界、互聯網資訊和康養產業領域專家學者三百餘人與會。

陳德銘表示,2017中國西部海峽兩岸經貿合作交流會是在黨的19九大勝利閉幕後舉辦的首個大型涉臺經貿活動,意義重大;來四川可親身體會19大後的大陸,特別是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擴大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實現互利互惠,逐步為臺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的待遇,新形勢下,大陸將一如既往地鼓勵和支持廣大臺企臺胞在大陸投資興業、安居生活,並不斷提供更多便利。

尹啟銘指出,兩岸民間交流不能中斷,尤其兩岸基層與青年的交流還要加強,希望透過交流會平臺吸引更多的企業參與。

交流會主題為「互聯網+康養產業發展」,主辦單位稱,旨在搭建西部及川臺兩地康養產業交流合作平臺,吸引廣大臺商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促進臺資企業轉型升級和有序向西部轉移。(中國臺灣網,10月27日)

三十、張志軍會見「2017第3屆京臺基礎教育校長峰會」與會代表

大陸國臺辦主任張志軍26日在北京會見參加「2017第3屆京臺基礎教育校長峰會」的京臺京兩地校長代表。

張志軍致詞表示,大陸將繼續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堅決反對「臺獨」分裂行徑,同時將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擴大兩岸交流、增進兩岸同胞福祉,維護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19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衷心希望兩岸教育界人士能攜起手來,成為胸懷遠大理想的追夢者,兩岸交流的促進者,「兩岸一家親」理念的踐行者,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維護者、推進者和建設者。

由大陸北京市臺辦、市教委和東城區政府共同主辦的「第3屆京臺基礎教育校長峰會」26日在北京舉行,我130名與北京市三百餘名中小學校長參加,峰會主題為「面向未來的基礎教育」,臺京兩地中小學校長共同分享同根同源同學習成果與經驗。

期間,大陸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發表「弘揚中華文化」主題演講,主辦單位並安排文化考察和人文交流活動,組織臺灣校長參觀孔廟、國子監等北京文化地標等。(中評社,10月26日;中央網路報,10月28日)

◎10月27日

三十一、「學習19大對臺工作指導思想學術研討會」在北京舉行

由大陸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主辦的「學習19大對臺工作指導思想學術研討會」27日在北京舉行,大陸社科院臺研所研究員彭維學、清華大學臺灣研究院副院長巫永平、上海臺灣研究所副所長倪永杰等四十餘位兩岸專家學者與會。

彭維學表示,19大報告,體現大陸「辦實事、謀福祉、增親情、融價值」的誠意;其中,「同等待遇」首次寫入中共黨代會報告,此既是大陸對臺灣同胞的承諾,也是對今後對臺工作提出的明確要求。

巫永平指出,兩岸之間的融合發展分為兩階段,一是兩岸現在所處的「單向融合」階段,即大陸方面將發展機遇同「登陸」臺胞分享,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待遇;下一個階段是「雙向融合」,不僅與臺胞分享機遇,並讓「沒有來的」臺灣民眾亦有機會享受大陸發展的成果。

倪永杰表示,破解目前兩岸關係僵局,就是承認「九二共識」的歷史事實及認同兩岸「同屬一中」;未來,推進兩岸經濟、社會、文化、政治等方面融合發展是對臺工作重點,也是落實「兩岸一家親」、「心靈契合」等19大報告中提到的理念。

此是大陸涉臺研究機構在中共19大後舉辦的首場公開學術研討會,多位學者表示,推動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是19大報告涉臺論述的題外之義,也是今後一段時間發展兩岸關係的重要工作。(香港商報網,10月28日)

三十二、「2017臺灣高等教育展」在香港舉行

由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海外聯合招生委員會及香港中文中學聯會主辦的「2017臺灣高等教育展」27日至28日在香港舉行,85所我大學院校向港生及家長提供升學資訊,海外聯招委員會副總幹事李信表示,2017年展覽首次依據港生喜愛的熱門校系,分為7個特色展區,包括管理、醫藥衛生、藝術與傳播、工程、遊憩與運動、大學系統及綜合展區,突顯各校特色及教學重點,現場亦設有多場講座介紹升學現況。

期間,97所香港中學與其中71所參展的臺灣院校簽署《臺港學校合作協議》,冀在增進兩地教育交流合作。(中評社,10月26日)

三十三、陸委會對盧麗安身分問題之回應

陸委會27日發布新聞表示,中共19大黨代表盧麗安已在中國大陸設籍,取得大陸居民身分,依《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第9條之1規定,臺灣人民不得在中國大陸設有戶籍或領用中國大陸護照;內政部依法已廢止其臺灣戶籍,目前身分為中國大陸人士,依規定來臺須提申請,權責機關將依其提出的活動審查,決定是否核發入臺許可,如是返臺探親,入境不會有問題。

陸委會指出,中共當局一貫對臺採取強硬施壓、統戰拉攏的兩手策略,以所謂黨代表做為對臺統戰的手法,相信非臺灣民眾所樂見,陸委會並呼籲盧麗安珍惜過去在臺灣生活環境的成長經驗與民主自由的價值。(中央社,10月27日)

按:盧麗安,1968年生,臺灣高雄人,政治大學西洋語文學系畢業、英國格拉斯哥大學英國文學哲學博士,1997年,盧麗安應大陸人事部安排,以「返國定居專家」身分到上海復旦大學任教,定居上海;2013年12月被評為教授,同年任上海市臺灣同胞聯誼會會長,續擔任復旦大學外文學院英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副院長;2015年加入共產黨,2017年6月19日至21日,在中共全國臺灣省籍黨員代表會議上,盧麗安等10位臺籍人士當選19大代表,渠是唯一出生臺灣的代表。

◎10月28日

三十四、「兩岸關係30年回顧與展望研討會」在上海舉行

由大陸上海東亞研究所、《旺報》主辦的「兩岸關係30年回顧與展望研討會」28日在上海舉行,上海東亞研究所所長章念馳、國臺辦主任張志軍,我海基會前副秘書長李慶平、產經建研社理事長洪奇昌等出席開幕式並致詞,兩岸八十餘位專家學者與會。

章念馳表示,30年來,兩岸發生3件大事,一是「三通」、二是和平發展、三是「九二共識」,前2件已與臺灣取得共識,但第3件迄未有共識;習近平在19大報告中提到「九二共識」的歷史事實,但僅僅提到停留在歷史事實的認同上是不夠的,還要進一步明確兩岸「同屬一中」以及「追求統一」,蔡總統回應,雖措辭平和,未刺激大陸,但是渠完全迴避核心問題,令許多學者感到遺憾。

張志軍指出,30年兩岸交流意義深遠,凝聚兩岸民意,形成不竭動力,越來越多的同胞深切感受到,只有透過交流交往才能增進相互瞭解、拉近心靈距離、融洽同胞感情;回首以往,兩岸交流30年歷經曲折,克難前行,改變兩岸關係面貌,成果來之不易,需要倍加珍惜。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兩岸同胞共同的夢,需要大家一起來圓這個夢: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明確界定兩岸關係的根本性質,是確保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關鍵,沒有這個定海神針,和平發展之舟就會遭遇驚濤駭浪,甚至澈底顛覆;當前兩岸政治關係出現僵局,根本原因在於民進黨政府拋棄「九二共識」這一兩岸關係政治基礎,只有改變「臺獨」立場,才能真正卸下歷史包袱,只有承認「九二共識」的歷史事實,認同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兩岸關係才能峰迴路轉,走出僵局,臺灣任何政黨、團體和大陸交往也不會存在障礙。

洪奇昌指出,民進黨政府已有一段時間未用過蔡總統的「四不」,民進黨未來會在兩個「不變」和兩個「不會」之下,審慎、負責接下中共19大習近平對兩岸關係和臺灣人民的善意和期待,並進一步努力做出有建設性回應,兩岸就是要在困難中逐步往前走,才能符合兩岸人民最大的利益,期待民進黨政府能夠用負責任態度,因應這個新時代的來臨。

李慶平表示,19大之後,很幸運看到大陸是以「和平統一」為主軸。民進黨政府不講「九二共識」,原因可能有3:一是新潮流系的壓力;二是不願意採用國民黨和共產黨的共識;三是從520到現在,蔡總統一直提出要有一個新模式,但是新模式迄今尚未產生。(中國臺灣網,9月28日;中評社,10月29日)

三十五、我政府嚴正抗議柬埔寨涉詐騙19臺人遭強押至大陸

針對柬埔寨近將19名涉嫌電信詐騙臺籍人士強制遣送至中國大陸,我陸委會及外交部28日向陸方提出嚴正抗議,要求依據《海峽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協議》機制,保障我國人司法權益;另呼籲柬埔寨政府應依「國籍管轄原則」及當事人意願,將我國籍嫌犯遣返臺灣接受司法調查。(中時新聞網,10月28日)

◎10月29日

三十六、上海涉臺機構舉辦智庫論壇研討19大報告涉臺內容

由大陸上海東亞研究所、《中國評論通訊社》及中評智庫基金聯合主辦的智庫論壇29日在上海舉行,論壇由上海東亞研究所所長章念馳主持,上海臺灣研究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倪永杰,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嚴安林,華東師範大學兩岸交流與區域發展研究所副所長包承柯,《中評社》社長、中評智庫基金會董事長郭偉峰等與會。

倪永杰表示,本次19大報告具5大亮點,一是號召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為推進現代化建設、完成「祖國」統一及維護世界和平3大任務;二是提出對臺基本方略,堅持「一國兩制」和推進「祖國」統一,做為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寫入黨的報告;三是明確政治底線,預留互動空間,破解當前兩岸政治僵局的道路;四是倡導「兩岸一家親」理念,承諾「同等待遇」;五是挫敗「臺獨」圖謀,強調「絕不允許任何人、任何組織、任何政黨、在任何時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塊中國領土從中國分裂出去」。

嚴安林認為,19大報告對臺政策有4個鮮明特色,一是方針政策更加全面系統;二是反「臺獨」立場更加堅定不移;三是統一的信心更加充分飽滿;四是相關作為更加凸顯操之在己。

章念馳指出,19大是兩岸關係的轉折點,19大之後,習近平一定會考慮一個更加完整的時間表和路線圖,這是學者、專家的新使命和新任務;未來解決臺灣問題的核心是要抓住融合發展。

期間,與會專家學者,就習近平19大報告涉臺內容展開深入研討。(中評社,10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