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2010年08月

本月要目

資料提供:法務部調查局

一、中共湖南省委副書記梅克保率團訪臺並出席「2010年臺灣.湖南周」活動
二、第15屆「中國現代化學術研討會」在臺北舉行
三、「兩岸青年創新創業高端論壇」在北京舉行
四、「臺灣青年創業基地」在北京成立
五、第6屆「海峽兩岸氣候變遷與能源可持續發展論壇」在山西長治舉行
六、第19屆「海峽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在陝西西安舉行
七、中共海協會會長陳雲林強調兩岸關係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
八、首次「2010年兩岸神農文化祭」在湖北隨州舉行
九、「2010海峽兩岸終身教育論壇」在四川成都舉行
十、首屆「兩岸和平創富論壇」在臺北舉行
十一、大陸首家臺灣種植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在福建漳浦成立
十二、第5屆「海峽兩岸臺北旅展」在臺北舉行
十三、第5屆「兩岸青年聯歡節」在江西南昌舉行
十四、「海峽兩岸中國抗戰大後方歷史文化學術研討會」在重慶舉行
十五、「2010年京臺青年科學家論壇」在北京舉行
十六、「情繫八桂—兩岸文化聯誼行」在廣西南寧舉行
十七、中共廣東省長黃華華率團訪臺並出席「臺灣.廣東周」活動
十八、兩岸少數民族交流基地在海南省成立
十九、第2屆「海峽兩岸經貿科技合作大會」在陝西西安舉行
廿、「臺灣農民創業園實踐與發展研討會」在重慶舉行
廿一、第9屆「冀臺經濟合作洽談會」在河北張家口舉行
廿二、臺灣慈濟基金會獲中共核准在蘇州成立
廿三、海基會「大陸華東臺商及世博訪問團」赴陸關懷臺商經營發展
廿四、首屆「兩岸中小企業發展論壇」在河北磁縣舉行
廿五、首屆「臺港經濟文化合作策進會」、「港臺經濟文化合作協進會」聯席會議在臺北舉行

001一、中共湖南省委副書記梅克保率團訪臺並出席「2010年臺灣.湖南周」活動

綜合中國時報、聯合報報導,應臺灣工業總會和臺北世界貿易中心等單位邀請,中共湖南省委副書記梅克保於8月2日率團訪臺,進行為期一周參訪交流活動,期間並出席「2010年臺灣.湖南周」,以及「第六屆湘臺經貿交流合作論壇」,在臺期間並分赴各地進行參訪、拜會、交流活動。湖南參訪團分為一個總團和工業、農業、文化、旅遊、職業教育、新聞交流6個專業團和14個市州團,包括相關部門負責人、行業專家、學者及管理技術人員三百多人。

2日晚間,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在圓山大飯店宴請湖南參訪團。吳伯雄強調,2009年7月在長沙舉行第五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取得豐碩成果,兩岸各界就如何傳承和發揚中華文化、促進兩岸教育文化交流達成廣泛共識,這些共識逐步落實當中。梅克保強調,湖南參訪團來臺交流,主要推動湘臺之間在工業、農業、旅遊、職業教育等領域開展合作。希望透過湘臺經貿、文教交流,推動兩岸互動,共創雙贏。

3日,由臺灣工業總會、臺北世界貿易中心、湖南省海峽兩岸交流促進會聯合主辦的「2010年臺灣.湖南周」暨「第六屆湘臺經貿交流合作論壇」在臺北圓山飯店舉行,共有超過六百位臺湘各界人士出席,包括中共湖南省委副書記梅克保、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臺灣工業總會理事長陳武雄等人。

梅克保強調,2010年湘臺經貿交流合作論壇第一次在臺灣舉辦,象徵雙方合作一個新發展階段,具有十分重要意義,論壇以「經貿合作、文教交流、雙向互動、攜手共贏」為主題,期待讓湖南走進臺灣,讓臺灣瞭解湖南。湖南與臺灣合作上,有許多獨特優勢,一是文化底子深厚、二是自然資源豐富、三是區位條件優越、四是交通方便快捷、五是產業基礎紮實、六是科技教育發達、七是發展環境不斷優化。

梅克保同時對「第六屆湘臺經貿交流合作論壇」提出四點建議:第一是創造便利條件;第二是擴大經貿交流;第三是搭建有效平臺;第四是拓寬聯絡管道。

002二、第15屆「中國現代化學術研討會」在臺北舉行

綜合中國時報、聯合報報導,由我促進中國現代化學術研究基金會與中共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共同主辦的第15屆「中國現代化學術研討會」,8月2日至3日在臺北舉行。

研討會共有四十多位兩岸學者發表三十多篇論文,就「重大自然災害的預防救助與災後重建」、「兩岸簡繁體文字及專業用語相關問題」、「文化產業與創意研究」、「儒家思想研究與現代社會誠信理念重建」、「社區教育與發展」五大議題進行分組研討。

中國文化大學教授金榮華總結報告時強調,在中國歷史發展各個時期,都存在簡繁體字,繁體轉簡體、簡體轉繁體也一直並存,繁簡體之間的轉換都是對漢字發展的檢討。兩岸文字研究者下一步要廣泛搜集民眾意見和建議,作為簡繁體字整合的基礎。

中共海協會副會長張銘清在閉幕式時強調,研討會5個議題都影響兩岸人民的生活,具有現實意義和深遠影響,兩岸專家、學者分別發表意見,提出解決辦法和建議。在現代化過程中都會遇到困難和問題,需要兩岸專家學者繼續貢獻智慧。

003三、「兩岸青年創新創業高端論壇」在北京舉行

據中共新華網8月3日報導,「兩岸青年創新創業高端論壇」,3日在北京舉行,論壇由臺灣社團法人中華傑出青年交流促進會與中華中山文化交流協會共同舉辦,目的是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形勢下,進一步促進兩岸青年交流。中共中央統戰部、國臺辦和民革中央等代表、社會人士、兩岸企業家代表、兩岸創業青年代表共二百多人參加。中共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周鐵農出席開幕式並發表講話。

周鐵農強調,論壇舉辦反映兩岸青年增進瞭解、交融情感、交流合作的共同期盼,是當前兩岸各界大交流、大合作生動寫照,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重要體現。大陸正在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臺灣也在積極推動產業轉型升級,這都為兩岸青年創新創業提供難得市場機會,希望兩岸青年把握這一重大歷史機遇,充分挖掘兩岸交流巨大潛力,開創一番不凡事業。

臺灣傑出青年創業代表團團長、湯臣集團執行董事湯子嘉強調,兩岸聯繫日益緊密,為人才交流、商業發展帶來更多機會、挑戰,兩岸創業青年面臨著比上一代人更好創業環境,應該以智慧和勇氣,去開拓更廣闊的空間。

004四、「臺灣青年創業基地」在北京成立

據大陸之中國臺灣網8月4日報導,北京市首個專門針對臺灣青年的創業扶持基地「臺灣青年創業基地」,4日在北京市朝陽區望京科技創業園正式成立。

該基地透過整合各方資源,制訂推出《關於「臺灣青年創業基地」的扶持辦法》,在一個集中的空間內為初次前往北京創業的臺灣青年提供經營場地、註冊服務、貸款擔保、人才、技術、政策等進行經營活動所必須的資源,避免其在北京創業可能面臨的場地缺乏、資金不足、資訊不暢、政策不熟等問題,為臺灣青年在北京創業提供服務。

北京市朝陽區副區長閻軍強調,「臺灣青年創業基地」為有意在大陸創業的臺灣青年提供開放的創業服務平臺,望京科技創業園將遵循創業基地的扶持辦法,從創業思路、政策支持、經驗借鑒等方面為臺灣青年創業者提供幫助和輔導。

005五、第6屆「海峽兩岸氣候變遷與能源可持續發展論壇」在山西長治舉行

據大陸之中國臺灣網8月4日報導,第6屆「海峽兩岸氣候變遷與能源可持續發展論壇」,2日至4日在山西長治市舉行,由山西太原理工大學主辦,共來自海峽兩岸一百多位專家學者圍繞「綠色低碳,持續發展」主題,展開對話交流。

與會人士強調,在強烈危機和憂患意識感召下,多年來,從事能源利用與環境研究的兩岸科技人員和學者分別在各自崗位上為能源清潔高效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術開發、環境保護等方面進行大量開創性科學研究和實用性技術開發,取得重要成果和進展。透過廣泛學術交流,為全人類造福,共同提高兩岸研發水準。

按:「海峽兩岸氣候變遷與能源可持續發展論壇」前身是「兩岸能源與環境永續發展科技研討會」,2005年由兩岸學者共同發起的一項高水準學術交流活動,目前逐漸成為兩岸能源及環境領域專家學者重要學術交流平臺。

006六、第19屆「海峽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在陝西西安舉行

據中央社8月4日報導,由中共全國臺灣研究會、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中國社科院臺灣研究所聯合主辦,以「ECFA與兩岸關係發展之展望」為主題的第19屆「海峽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4日在陝西西安舉行,共有來自海峽兩岸一百多位專家學者出席。中共全國臺灣研究會執行副會長周志懷主持開幕式,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會長梁國揚出席開幕式並發表講話。本次研討會在兩岸簽署ECFA背景下,圍繞兩岸經濟發展趨勢、兩岸文教交流現狀與發展,以及其他相關議題進行研討。

梁國揚強調,2010年6月兩岸簽署具有歷史意義的ECFA和《海峽兩岸智慧財產權保護合作協議》,標誌著構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架構在經濟領域取得重大進展,開啟兩岸交流合作新時代,對兩岸關係發展將產生重大的深遠影響。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已呈現良好發展開端,兩岸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的局面正在形成,兩岸交往機制化和制度化進程不斷推進。梁國揚並提出三點意見,第一是進一步增進兩岸政治互信,確保兩岸和平發展行穩致遠;第二是以簽署ECFA為契機,全面深化兩岸經濟合作;第三是加強兩岸文教交流,增強中華民族認同和中華文化認同,推動兩岸青少年文教交流,共同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增進兩岸民眾同胞感情。

按:「海峽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1991年首度舉行,由大陸全國臺灣研究會、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聯合主辦,是兩岸學術交流重要平臺和兩岸專家學者交流研究心得重要場所。

007七、中共海協會會長陳雲林強調兩岸關係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

據中共新華網8月7日報導,中共海協會會長陳雲林6日出席澳洲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成立10周年慶典暨「兩岸和平發展高峰論壇」時強調,當前兩岸關係已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

陳雲林強調,兩岸雙方本著「建立互信、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共創雙贏」精神,反對「臺獨」、堅持「九二共識」的共同政治基礎,克服各種干擾和破壞,妥善處理一系列複雜敏感問題,不斷採取措施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政治互信進一步增加。兩岸經濟合作不斷深化,兩岸各領域、各界的交流往來日益熱絡,蓬勃發展,形成全面交流新格局。這是兩岸同胞共同努力的結果,也是海外僑胞努力不懈的結果。

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形勢,為全球「反獨促統」運動提供新的機遇。但同時也應看到,兩岸關係仍然存在一些不穩定、不確定的因素。「臺獨」分裂勢力不斷阻撓和破壞兩岸和平發展。反「臺獨」鬥爭是長期性,實現「祖國」統一任重道遠。

008八、首次「2010年兩岸神農文化祭」在湖北隨州舉行

據中共中新社8月10日報導,首次「2010年兩岸神農文化祭」祭祀大典,10日在炎帝故里湖北隨州市神農廣場舉行。臺灣三百多位信眾與大陸三千多名民眾共同參加祭祀活動,這是兩岸首次有組織共同祭祀中華民族始祖炎帝神農氏活動。本次祭祀主祭人由我中華神農大帝協進會理事長陳福財等人擔任,中共國臺辦交流局局長李維一、湖北省隨州市市長劉曉鳴等人出席。

活動總策劃東莞臺商育苗教育基金會董事長葉宏燈強調,在三百多年前,福建和廣東先民渡海前往臺灣開墾時,為保平安都背著神農大帝神像,因此在臺灣對神農大帝尊崇十分普遍,臺灣神農大帝信眾有五、六百萬人。中共國臺辦、湖北省臺辦及臺灣中華神農大帝協進會共同促進下,把臺灣祭祀炎帝神農氏的儀式搬到炎帝故里,對兩岸神農文化交流意義非常重大。

009九、「2010海峽兩岸終身教育論壇」在四川成都舉行

據中共新華網8月11日報導,「2010海峽兩岸終身教育論壇」10日在四川成都舉行,論壇由中華職業教育社、中國成人教育協會、民建中央科教委員會、臺灣成人及終身教育學會和四川省教育廳聯合主辦,共有來自海峽兩岸16位專家學者圍繞「終身教育理念下的職業教育」主題,探討在知識經濟時代和終身教育趨勢背景下發展職業教育的戰略選擇。中共全國政協副主席、中華職業教育社理事長張榕明出席論壇並發表演說。

張榕明強調,終身教育是世界教育未來發展大趨勢,也是大陸教育事業發展重要目標。按照終身教育理念發展職業教育是《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對職業教育事業提出基本發展方向。職業教育要遵循終身教育理念,必須堅持「面向人人、面向終身、面向未來」方針。「面向人人」就是要求職業教育要將服務面擴展到所有在職業技能的獲得和提升方面有需求的人,即使在普通教育階段也應滲透職業教育內容。「面向終身」指的是職業教育必須面向終身,為每個社會成員在不同發展階段提供相應服務。「面向未來」是指職業教育要密切結合市場,既要按照當前社會需要培養人才,又要前瞻性地設置未來需要的專業和課程,做到與時俱進。

010十、首屆「兩岸和平創富論壇」在臺北舉行

據旺報8月12、13日綜合報導,由旺報主辦的首屆「兩岸和平創富論壇」,11日至12日在臺北舉行,活動主題為實踐「旺臺灣、旺中國、促進兩岸瞭解、讓全世界華人都快樂」之旺報創報理念。共有來自兩岸重量級產、官、學、研各界代表數百人與會。

副總統蕭萬長在閉幕式時強調,期許兩岸藉由攜手合作、優勢互補,創造區域和平、為兩岸人民謀幸福有利環境。惟有兩岸和平、合作,才可能創富、共榮,促進亞太區域安定與發展,這也是國際社會共同的期盼。ECFA簽署是開啟兩岸間進一步正常化、制度化交流與合作里程碑,讓臺灣融入區域經濟整合潮流,兩岸人民得以分享更多和平交流利益,獲得海外華僑及美日歐盟等世界各國的高度肯定,驗證中華民族高度智慧。

中共海協會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李亞飛強調,目前是60年來兩岸關係最好的發展階段,兩岸能夠用合作取代對抗,用理解消弭紛爭,根本原因是雙方有互信基礎。所謂互信基礎,就是2008年以來雙方共同維護的反對「臺獨」、堅持「九二共識」政治基礎。希望兩岸業界抓住ECFA簽署契機,優化整合經濟資源,積極轉變發展方式,加強新型產業合作,共同推進科技進步創新,力爭在更加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把握先機,創造財富;在不斷深化的互利合作中加速發展,永續繁榮。ECFA是一個謀求兩岸經濟共同發展繁榮,對增進兩岸民眾切身利益具有十分積極和深遠意義的協議,標誌著兩岸經濟進入一個互利雙贏局面。

011十一、大陸首家臺灣種植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在福建漳浦成立

據大陸之中國臺灣網8月13日報導,大陸首家臺灣種植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在福建省漳浦縣成立。福建漳浦臺灣種植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由漳浦從事種植養殖的臺灣農民組成,註冊資金為1,000萬元人民幣,臺商曾金雨出任合作社第一屆理事會理事長。中共福建省漳浦縣委常委林培興、漳浦縣副縣長柳亞殊、漳浦縣政協副主席、漳浦臺灣農民創業園管委會主任吳川澤、農行漳州支行副行長莊偉出席成立儀式。

合作社參考臺灣農會組織模式,把在漳浦投資的臺灣農民及臺資農業企業吸收為社員,進行組織收購、銷售社員生產的種養產品及所需生產資料,做到共同採購、共同銷售,指導社員開展種植養殖生產活動。舉辦展銷會、拍賣會,開展技術培訓、技術交流和諮詢等服務,為社員排憂解難。引進臺灣新技術、新品種、新機具、新的經營理念以及管理模式,促進浦臺經濟向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大融合方向發展。

012十二、第5屆「海峽兩岸臺北旅展」在臺北舉行

綜合中國時報、聯合報報導,第5屆「海峽兩岸臺北旅展」,8月13日在臺北舉行,由臺灣海峽兩岸觀光旅遊協會(臺旅會)會長賴瑟珍和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海旅會)會長邵琪偉等人共同主持剪綵儀式。大陸共有一千多人來臺。包括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各省市旅遊協會、旅行社、景點、飯店、媒體、網路等旅遊相關機構及企業共有184個單位來臺參展,其中旅行社占51.7%、各省、區、市旅遊機構占45.6%、旅遊景點占2.4%、其他占0.3%。

配合第5屆「海峽兩岸臺北旅展」,第2屆「海峽兩岸觀光交流圓桌會議」,14日在新竹市舉行。兩岸旅遊各界人士約二百多位,就兩岸旅遊各項議題進行對話。會議以「海峽旅遊─產業化合作,品質化發展」為主題進行研討。

海旅會會長邵琪偉強調,大陸居民來臺旅遊帶動相關行業發展,既拉動兩岸經濟發展,又惠及兩岸民生需求,順應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大趨勢,得到兩岸同胞和社會各界普遍認同和支持。臺旅會會長賴瑟珍強調,大陸居民來臺旅遊所帶動的經濟效益至為明顯,兩年來臺灣已有1,503家旅館更新,投資金額高達54億元新臺幣。兩岸於2010年5月互設辦事處,建立更直接溝通協調平臺,合作日趨緊密。

按:海峽兩岸臺北旅展過去一直與臺北國際旅展同時於11月舉辦,今(2010)年提前於8月單獨舉辦。「海峽兩岸觀光交流圓桌會議」於2009年在北京首次召開,雙方就推動兩岸旅遊交流朝「循序漸進、健康有序」方向發展達成共識,採取相關措施促進大陸居民來臺旅遊健康發展。

013十三、第5屆「兩岸青年聯歡節」在江西南昌舉行

據中共中評社8月14日報導,由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和江西省政府共同主辦的第5屆「兩岸青年聯歡節」,13日在江西南昌舉行。秉承「贛臺心連心,兩岸情相繫」主題,努力打造贛臺兩地青少年交流平臺,促進贛臺青年交流合作。

「兩岸青年聯歡節」是中共共青團中央、全國青聯開展對臺青少年交流重點項目。自2006年起已由大陸14個省(市)連續承辦4屆,共邀請五千多名臺灣青年來大陸開展各具特色的交流活動。

014十四、「海峽兩岸中國抗戰大後方歷史文化學術研討會」在重慶舉行

據中共新華網8月16日報導,「海峽兩岸中國抗戰大後方歷史文化學術研討會」,14日至16日在重慶舉行,這是海峽兩岸歷史學家關於抗戰大後方歷史文化的第一次專題研究活動。共有來自中共中國社科院、中國文化軟實力研究中心、中國國民黨文化傳播委員會黨史館等八十多名抗戰史研究專家與會,共同研討抗日戰爭時期以重慶為中心的大後方抗戰歷史文化問題。

研討會內容包括「三峽流泉—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藏抗戰西遷古琴清賞會」、「重慶歲月—海峽兩岸抗戰歷史文物展」、「抗戰漫畫展開幕式暨參觀抗戰文獻陳列室、抗戰文獻庫」活動。

重慶市委統戰部部長范照兵強調,以重慶為中心的大陸西部地區,是抗戰的大後方。大後方人民在8年浴血奮戰歷史中,創造出獨具特色的抗戰歷史文化。重慶市委於2008年開始實施「重慶中國抗戰大後方歷史文化研究與建設工程」,旨在推進歷史文化研究、文物搶救保護、文獻檔案資料建設、文藝精品創作、文化設施建設、對外交流合作六項任務。

015十五、「2010年京臺青年科學家論壇」在北京舉行

據中央社8月16日報導,「2010年京臺青年科學家論壇」,16日在北京萬壽賓館舉行。論壇由臺灣農民團體幹部聯合訓練協會、北京市科協、北京市農委、北京市臺辦共同主辦,臺灣十多家農會總幹事和專家,以及北京市相關單位代表共一百四十多人出席。論壇主要研討農業物聯網發展,並展示京臺創意農業成果。

北京農業信息化學會理事長趙春江強調,京臺農產品電子交易平臺由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農業信息技術研究中心與臺灣農民團體幹部聯合訓練協會,於2009年共同開發。京臺農產品電子交易平臺主要以海峽兩岸農產品貿易為切入點,構建立足京臺兩地、輻射全大陸農產品交易資訊服務網。具有供求資訊發布、成果轉讓、交易快訊、市場行情、企業展臺、線上幫助等功能。

京臺農產品電子交易平臺成為兩岸農產品交易重要途徑,實現兩岸農業資訊互通和交易暢通,促進京臺農業合作、互補和雙贏,促進兩岸農業共同繁榮。

016十六、「情繫八桂—兩岸文化聯誼行」在廣西南寧舉行

據中共新華網8月16日報導,由中共文化部所屬中華文化聯誼會和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情繫八桂—兩岸文化聯誼行」活動,16日在廣西南寧舉行。廣西壯族自治區主席馬飆、文化部副部長李洪峰出席開幕式並發表講話。這是「情繫」系列兩岸文化聯誼活動首次在少數民族自治區舉行。

馬飆強調,近年來,桂臺間文化交流十分頻繁,文化產業合作也有良好開端。豐富多彩的文化交流合作,加深彼此瞭解,增進同胞情誼,密切骨肉親情,成為維繫兩岸同胞感情重要精神紐帶。李洪峰強調,當前兩岸各領域、各界別交往更加熱絡,大交流局面已經形成。大陸將一如既往為兩岸搭建交流平臺,使「情繫」文化聯誼活動讓臺灣同胞感受到悠久燦爛、豐富多元中華文化。

本次活動臺灣共有一百多人與會,由政治大學教授張京育擔任團長。張京育強調,參加「情繫」活動代表都是兩岸關係發展的最好見證,希望現在和將來,兩岸人民不僅和平發展,而且和諧發展;不僅在經濟上互惠互利,在文化、教育等方面相互促進合作,更上層樓。

017十七、中共廣東省長黃華華率團訪臺並出席「臺灣.廣東周」活動

綜合中國時報、聯合報報導,中共廣東省長黃華華,8月16日至22日率團訪臺,展開為期一周「臺灣.廣東周」活動。廣東省經貿文化交流團由1個主團、6個省直屬分團、21個地級以上市分團組成,團員人數超過一千人。「臺灣.廣東周」主題是「合作之旅、鄉情之旅」,主要內容包括經貿合作、商品採購、旅遊合作、農業合作、文化交流、宣傳推介廣州亞運會等,促進廣東和臺灣合作再上新臺階。

「臺灣.廣東周」期間,舉行經貿合作洽談會、商品採購洽談會、兩岸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研討會、兩岸農業合作論壇、廣東周文藝晚會、廣東「萬人遊臺灣」啟動儀式、客家鄉親聯誼等系列活動,以進一步提升兩地經貿科技文化合作水準,增進彼此互動與瞭解。

「2010臺灣.廣東周」17日在臺北開幕,粵臺各界人士一千八百多人出席開幕式。黃華華在開幕式時強調,廣東將進一步搶抓ECFA簽署機遇,加強對兩地產品相互推介,進一步促進雙向投資,引導和推動有條件的廣東企業來臺灣投資。進一步加強對在粵臺資企業的服務,促進、引導臺資企業轉型升級和健康發展。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在致詞時強調,廣東會為臺商轉型升級提供協助,繼續讓臺商在廣東成功發展。

018十八、兩岸少數民族交流基地在海南省成立

據人民日報8月17日報導,經中共國臺辦同意,海南省臺辦批准,「瓊臺少數民族交流基地」,16日在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正式成立,這是第一個兩岸少數民族交流基地。

海南與臺灣地理位置相近,在血緣、文化、經濟等諸多方面有著密切聯繫。2000年起,海南省臺辦共舉辦12次瓊臺少數民族之間的互訪、省親、交流活動。在基地帶動下,未來瓊臺兩地間交流將更加常態化、機制化,帶動兩地經濟、文化交流與發展。

019十九、第2屆「海峽兩岸經貿科技合作大會」在陝西西安舉行

據中央社8月17日報導,第2屆「海峽兩岸經貿科技合作大會」,17日在陝西西安舉行,由中共國臺辦和陜西省政府主辦,旨在推進陜臺經貿科技合作,促進兩岸共同繁榮,共有兩岸人士六百多人與會,中共國臺辦副主任葉克冬出席並發表講話。

葉克冬強調,將繼續推動大陸企業來臺投資,促進資金、生產要素在兩岸間自由流通,實現兩岸資源合理配置,發揮兩岸互補、互利潛力,共同提升兩岸國際競爭力。在兩岸努力下,兩岸關係持續呈現良好發展開端,朝著和平發展方向大幅前進,大陸將繼續推動、加快兩岸經濟合作正常化、機制化、制度化精神,為經濟合作創造更好的條件。大陸將積極推動有規劃、指導政策,有產學研參與的新型產業合作,探索適合兩岸特點、符合兩岸業界需要的產業合作新模式,同時著手兩岸在新能源、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合作。

臺灣21世紀基金會董事長高育仁在會中強調,陝西省是生物醫療、能源化工、科技研發和高新產業中心,更扮演大陸開發西北地區的重鎮;而臺灣也正推動綠色能源、生物科技、經濟農業、醫療照護、觀光旅遊和文化創意6大新興產業;同時也推動雲端運算、智慧電動車、發明專利的產業化和智慧綠建築4大智慧產業,臺、陝兩地有許多互補合作之處。

020廿、「臺灣農民創業園實踐與發展研討會」在重慶舉行

據中共新華網8月18日報導,「臺灣農民創業園實踐與發展研討會」,18日在重慶市北碚區舉行。研討會由中共農業部、臺灣民主自治同盟中央委員會、重慶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兩岸從事農業管理、教育、研究、開發、生產相關部門負責人和專家學者,相關省市臺辦、臺盟地方組織和臺灣農民創業園管委會負責人、部分臺商代表,共計二百多人參加。與會代表分別圍繞「臺灣農民創業園實踐與發展」、「農業專業合作社發展與農業服務體系建設」、「拓展農業功能與休閒農業發展」、「農產品產銷履歷制度與農產品可追溯制度」主題進行專題研討,開展互動交流。

臺灣21世紀基金會執行長、臺灣農民創業園榮譽顧問孫明賢強調,在臺灣農民創業園的實踐與發展中,要以新農村建設思想理念發展現代城市及鄉村農業,以技術創新、環境友好、迴圈經濟為發展原則,實行全區規劃分區實施為發展模式,注重發展內需型產業,培育專業農民。

重慶市常務副市長馬正其強調,研討會對促進海峽兩岸農業合作,加快臺灣農民創業園建設與發展,深化渝臺交流合作發揮重要作用。重慶臺灣農民創業園始終堅持以臺為主、以農為主發展定位,全力打造集現代農業、示範、休閒、觀光為一體的特色創業園。

2006年以來,為順應臺灣農業組織來大陸發展需要,中共農業部會同國臺辦先後在大陸12個省設立25個臺灣農民創業園,9個省設立9個海峽兩岸農業試驗區,超過五千四百多個臺灣企業前往投資,投資總額達到54億美元。

021廿一、第9屆「冀臺經濟合作洽談會」在河北張家口舉行

據中共河北日報8月18日報導,由中共國臺辦和河北省政府主辦,全國臺灣同胞投資企業聯誼會、河北省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張家口市政府承辦,臺北世貿中心、臺灣工商建設研究會、臺灣中小企業協會協辦,以「祭三祖、求合作、謀發展」為主題的第9屆「冀臺經濟合作洽談會」,16日在張家口舉行。中共全國政協副主席張梅穎、國臺辦常務副主任鄭立中、河北省副省長楊崇勇、海協會副會長王在希、中國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會主席團主席徐立德、張昌邦,以及來自臺灣工商、旅遊、學術界人士、大陸臺商企業家約三百人出席。

張家口及有關縣區與海峽兩岸農業促進會、迦南投資有限公司等簽訂建設兩岸現代農業創業園、葡萄生態產業園區等19個專案,涉及農產品深加工、旅遊開發等多個領域,總投資約一百五十六億元人民幣,包括外資項目13個,約一百一十三多億人民幣;內資專案6個,約四十二多億元人民幣。

022廿二、臺灣慈濟基金會獲中共核准在蘇州成立

據聯合報8月21日報導,慈濟基金會獲中共國務院核准,20日在蘇州舉行掛牌儀式,成為第一家境外人士成立的全大陸性基金會。儀式由臺灣慈濟基金會副理事長王端正主持,中共海協會長陳雲林、國家宗教事務局副局長齊曉飛等人與會。

王端正強調,慈濟在大陸慈善工作始於1991年華東與華中世紀水患,20年來慈濟在大陸援助地區達二十八個省(市、自治區),重點工作包括四川汶川大地震災後重建,甘肅、貴州扶貧及遷村工程、各地學校援建、骨髓移植、醫療援助、慈善訪視、環境保護資源回收等工作,2006年、2008年獲中共民政部頒發中華慈善獎。

陳雲林強調,感謝慈濟人在兩岸關係敏感時期,率先搭建兩岸橋樑扮演兩岸同胞心靈溝通角色;齊曉飛強調,在大陸改革開放及兩岸交流新形勢下,慈濟人在大陸20年的無私無所奉獻獲得肯定,獲得中共國務院批准第一家境外人士的全大陸性基金會,意義格外不凡。

023廿三、海基會「大陸華東臺商及世博訪問團」赴陸關懷臺商經營發展

綜合中國時報、聯合報報導,海峽交流基金會副董事長兼秘書長高孔廉,8月21日至28日率領「大陸華東臺商及世博訪問團」,分赴浙江寧波、臺州、紹興、杭州、嘉興、上海等地,關懷臺商經營發展情形。

「大陸華東臺商及世博訪問團」是兩岸第5次「江陳會談」簽署ECFA與《海峽兩岸智慧財產權保護合作協議》後,第一個由海基會副董事長率領的正式訪問團。

訪問團以「交流互訪、關懷臺商、開創商機、互惠雙贏」為重點,透過參訪與座談,協助臺商解決經營所遭遇問題,同時向臺商說明ECFA內容,聽取臺商意見,作為未來兩岸進一步協商參考。

按:自2008年6月,兩會恢復制度化協商與交流,海基會探訪大陸臺商足跡,先後到過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福建地區、中西部及華中等地區,實地為臺商解決企業經營與生活相關問題。

024廿四、首屆「兩岸中小企業發展論壇」在河北磁縣舉行

據中共中國臺灣網8月23日報導,以「兩岸經濟發展新趨勢與兩岸中小企業合作發展新契機」為主題的首屆「兩岸中小企業發展論壇」,23日在河北磁縣舉行。共有來自兩岸三百多位專家學者、中小企業及工商團體代表齊聚一堂,共同研討新形勢下兩岸中小企業合作發展前景。

研討會在兩岸簽署ECFA背景下,圍繞ECFA與兩岸經濟合作發展新趨勢、兩岸中小企業(工商團體)對接合作、分享臺灣中小企業發展經驗,以及其他相關議題進行研討。

河北省政協副主席田向利強調,首屆「兩岸中小企業發展論壇」在河北磁縣舉辦意義深遠,磁縣與清華大學臺灣研究所合作,是對兩岸深入交流的重要創新和突破,必將為學習臺灣中小企業發展經驗,研究兩岸中小企業合作模式提供難得交流平臺,為推動兩岸特別是冀臺進一步加強合作,作出貢獻。

025廿五、首屆「臺港經濟文化合作策進會」、「港臺經濟文化合作協進會」聯席會議在臺北舉行

據中央社8月30日報導,首屆「臺港經濟文化合作策進會」(策進會)、「港臺經濟文化合作協進會」(協進會)聯席會議,30日在臺北舉行,陸委會主委賴幸媛發表講話,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長曾俊華也應邀致詞。

賴幸媛強調,希望臺港雙方就涉及公權力事項議題進行討論,寄望平臺將更活絡臺港間經貿及文化交流與互動,為彼此關係進一步開展奠定基石。100多年來,臺灣與香港複雜且關係密切,兩地曾共同身處亞洲四小龍之列,擁有高達兩位數字經濟成長;臺灣與香港商人、資金、技術都參與大陸經濟的崛起,是大陸成為世界工廠關鍵因素。

曾俊華希望臺港官員利用此平臺,就雙方關注的事宜溝通交流,並就公共政策議題探討磋商提升雙方高層次交流。

聯席會結束後,策進會董事長林振國與協進會主席李業廣共同召開記者會,林振國表示,兩會已就未來合作機制及合作領域,達成具體共識,進一步確認兩會未來機制化聯繫與交流方式,包括:(一)每年輪流舉辦聯席會議,洽商會務及未來交流合作事宜。每年至少辦理1次為原則,並視需要適時召開。(二)雙方同意視需要相互組團訪問,並對來訪代表團之相關事務及活動提供協助。(三)對於未來雙方在經貿及文化領域如何加強合作事項,雙方同意將輪流舉辦經貿、文化論壇或研討會等交流活動,論壇以每年至少辦理1次為原則。(四)為進一步促進臺港雙方民間交流與互動,將鼓勵各方所屬的「經濟合作委員會」及「文化合作委員會」相互協助辦理各種展覽、互訪、表演等活動。

兩會建議雙方有關機關積極推動相關合作事宜,包括(一)儘速落實臺港間之海空運安排,以利雙方客貨運輸。(二)積極研處設置綜合性機構或提升現有機構功能。(三)加速推動雙方在金融監理及關務、稅務(含避免雙重課稅)方面合作,以利雙方商界往來。(四)促進雙方觀光旅遊合作,增進兩地人民彼此瞭解。(五)加強雙方在醫療、公共衛生及食品安全方面合作,保護兩地人民健康。(六)鼓勵雙方在文化、教育與創意產業方面更深入落實交流與合作。(七)加強促成臺港雙方投資合作交流,進一步提升雙方經貿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