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大陸委員會第11次諮詢委員會議與會委員發言重點

  • 發布日期:108-06-24

108年6月24日

大陸委員會於日前舉行第 11 次諮詢委員會議,主題為「中國大陸『一帶一路』發展及其對臺灣之可能影響」,與會諮詢委員發言及討論重點摘錄如次:

一、學者引言報告指出,近來外界批評中國大陸「一帶一路」聲浪漸高,如債務陷阱、貪腐及環保問題等爭議。為降低外界負評聲量,習近平於 2018 年 8 月定下「一帶一路」政策調整三項重點,包括將推動共建「一帶一路」 向「高質量」發展轉變(宣傳轉低調、投資可行性較高計畫、債務及管理透明化、加強民意互動)、擴大「朋友圈」(範圍 擴張至南太平洋及拉丁美洲地區)、引入「新內涵」(新增「數位絲路」、「創新之路」等重點),後續陸方如何能具體落實仍待持續觀察。此外,陸方已在南太平洋島國推動「一帶一路」相關計畫,並給予優惠措施,對我外交經貿關係可能產生競爭,必須持續密切關注。

二、部分委員表示,陸方「一帶一路」倡議是陸方為實現「中國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所提出之突破西方封鎖的 對外發展戰略,「一帶一路」對內意涵大於對外意涵、政治軍事意涵亦大於經貿意涵,陸方不在意「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發生債務違約對其所產生的財務損失,利用「債務陷阱」的方式掠奪沿線國家之戰略性資源,包 括:巴基斯坦的瓜達爾港、斯里蘭卡的漢班托塔深水港等。陸方推動「一帶一路」的目的並非金錢利益,是政治、軍事戰略目的,惟此舉亦引起美國的芥蒂,提出「印 太戰略」等相對措施;此外,陸方利用「一帶一路」輸 出 5G 等高科技至沿線國家,擴大其高科技產品之全球市占率,也是造成現階段美中貿易戰、科技戰擴大升級 的原因之一。

三、與會委員指出,從安全角度評析,美國、日本、印度、澳洲等國家擔憂陸方透過「一帶一路」及地緣政治勢力在南太平洋島國過度擴張,除可掌握島國豐富的海洋資 源外,更有軍事戰略考量,紛紛提出相關反制措施抑制陸方;另從經濟面向評析,「一帶一路」相關計畫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則。反觀,我方推動「新南向政策」係以 人才交流、經貿合作為主軸,並引導臺商往新南向國家投資發展,相對不帶有政治性,且具有成本優勢,財務體質相對穩健。

四、部分委員指出,我方「新南向政策」與陸方「一帶一路」倡議的政策目的、策略、規模及本質不相同,應破除相互對比、競逐的迷思。美國已提出「印太戰略」並刻正研擬政治、經貿、軍事安全等層面相關規劃,我方可考量擴大「新南向政策」18 個國家之範圍,積極對接美國「印太戰略」,以擴大我方在經貿領域上的優勢,以及享有政治、軍事安全的整體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