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大陸委員會諮詢委員會議與會委員發言重點

  • 發布日期:107-08-30

大陸委員會諮詢委員會議

與會學者及委員發言重點

107年8月30日

大陸委員會於日前舉行諮詢委員會議,主題為「中國大陸銳實力對民主社會之挑戰」,與會諮詢委員發言及討論重點摘述如次:

一、與會學者及委員指出,近來西方政府、媒體、學界開始關注中國大陸「銳實力」對民主社會帶來的威脅。「銳實力」不同於軟實力,不僅具有強制性作用,更是直接挑戰民主體制本身,利用獨裁社會的控制以及民主社會開放之不對等的性質,進行滲透打擊與假訊息的傳播,有時並會輔以經濟制裁以及軍事威嚇等接近硬實力手段,以達效果。美國學術界甚至以「民主的危機」形容「銳實力」對民主社會帶來的威脅,值得各方密切關注。

二、與會委員表示,中共持續細緻化其對外宣傳技巧,包括透過內外有別、西方模式、收購外媒等方式擴張其「銳實力」。也有委員強調,因為中共「銳實力」影響,各國也思考中共作為是否違反國際法及國內法問題,部分國家並已訂定國安法制因應。另有委員指出,中國大陸對臺統戰、滲透、分化手段與強度更盛於其「銳實力」影響,其對臺採取去主權化,強化中共公權力與國家化等統戰行為,再加上中美貿易戰,中共民族主義向臺尋找宣洩口等,已對臺灣社會產生負面影響。

三、學者及委員認為「開放」雖是民主國家應對「銳實力」的脆弱點,但亦為關鍵優勢所在。建議政府以「開放」應對,包括對公民社會保持開放態度,鼓勵新聞界、學術界、民間組織與公民社會公開揭露「銳實力」作為;且應透過公權力確保人民不會因「銳實力」的威脅而畏於自由表達意見,管制「銳實力」帶來的假新聞製造與傳播,以維護媒體監督能力,並尋求與各國聯合反制中國大陸「銳實力」。

四、有委員強調,中共近期推出「港澳臺居民居住證」,政府必須妥慎思考;中共策略上對外宣傳是「便民」,所要形塑的是中共在制度上比民主國家更好;但實質是「嚴控」,因此政府在應對這個部分也要清楚跟民眾說明、保護國民,臺灣人民應該不是圖便利,而應思考是否受到中共的管理。

五、陳主委於會中表示,當前中國大陸結合經濟力量與國家機器,對外講述「中國好故事」,企圖改變中國大陸對外形象,並模糊各方對陸方的質疑,進而引導輿論轉向正面看待中國大陸,甚至肯定陸方的政治制度與作為。陳主委強調兩岸各項交流過程中,事實上臺灣民主及軟實力多受到中國大陸民眾的認同。陳主委也提醒各界關注中共「銳實力」對臺灣造成的國安成本負擔,並強調政府將持續透過揭露、反滲透、打擊假新聞等方式,積極應對各種可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