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27. 陸委會:台灣水果輸銷大陸問題相關說明

27.陸委會:台灣水果輸銷大陸問題相關說明
壹、前言

台灣農產品尤其是水果輸銷大陸的問題,近來在國內受到廣泛的關注。事實上,台灣水果生產主要是供應內銷,外銷比例不高,約僅1.7%,外銷主要市場是日本、美國等高價水果市場及非農業生產地區的香港、新加坡。中國大陸是次要市場,出口金額很低,去(93)年僅34萬美元,排名第8位,並非以發展精緻農業、出口高價水果為主的台灣農民可以期待的重要市場。

惟中共當局在制定「反分裂國家法」後,為了緩和強行通過該法所引起台灣的負面反應,因而積極操作對台農業統戰,宣稱要解決台灣農產品輸銷大陸問題,並提出對台灣農產品輸銷大陸的各種優惠包括實施零關稅、便捷通關及檢驗檢疫便利措施等。中共更透過政黨交流與我在野黨相互呼應,加上國內部分媒體在未充分了解事實狀況下持續報導及炒作,讓此一議題在社會上沸沸揚揚,也引發許多不必要的爭議與對立。有鑑於此,陸委會特別針對台灣農產品銷售中國大陸相關問題,撰擬本說明書,以提供各方更完整的事實及資訊,並作出客觀的判斷。

貳、大陸市場篇

中國大陸不是水果外銷的重要市場。

政府對農產品輸銷大陸市場並無任何限制,但因為大陸市場的特性及貿易障礙等因素,台灣水果輸銷大陸之數量及金額都非常有限。根據海關的統計資料,台灣水果外銷大陸的數量629公噸,金額僅34萬美元,佔我農產品外銷總金額0.01%;佔國內水果總產值0.02%。今年上半年水果外銷大陸雖略有增加,但與外銷到日本及其他地區的成長情況作比較,仍是很低的金額,這也說明當前大陸市場不是台灣水果外銷的重要市場。

對大陸市場不能有過度期待。

有部分人士及農民認為,大陸與台灣消費習慣相當接近,一旦中共開放台灣水果零關稅輸銷大陸,未來市場潛力龐大,政府應該鼓勵將水果輸銷大陸市場。這樣的想法可以理解,但是,若注意到大陸市場的各種不確定因素,就不會有過多的期待。

第一,台灣果農都屬小農,且生產成本相對偏高,因此,水果生產及外銷必須朝精緻化、高價品方面發展。但是,大陸國民所得相對仍然偏低,對高價水果胃納有限,至於中低價位水果又有大陸本地水果及來自東南亞國家供應的廉價熱帶水果的競爭,因此,儘管大陸市場提供多一個機會,但目前很難寄予厚望。

第二,中共當局利用各種方式鼓勵台商及農民前往大陸從事生產,以吸收台灣的技術及優良品種,因此,目前已經有很多台商及農民在廣東、廣西、福建及海南島等地區大規模種植台灣品種水果。未來台灣高品質的水果若在大陸暢銷,很可能會吸引更多台商及農民將技術及新品種移到大陸生產,並依恃大陸的廉價生產成本,大量取代自台灣進口的水果,並搶奪台灣水果的全球外銷市場,甚至還可能回銷到台灣。事實上,類似的例子在中國大陸履見不鮮。例如菲律賓、厄瓜多爾、越南及泰國大量輸銷香蕉及芒果到大陸市場,前幾年因為受到大陸本地生產產品的競爭,在大陸市場大幅衰退。前車之鑑,我們不能不小心。

政府將大陸市場視為外銷全球市場的一部分,但並非可以長期依賴的主要市場。

政府考量到自由經濟的法則,以及農民的可能期待,所以,將大陸市場視為水果外銷全球市場的一部分,而且願意協助農民去拓銷市場,建立台灣水果的品牌。不過,考慮到大陸市場的各種不確定性及風險,政府必須提醒農民不要把希望寄託在大陸市場,而要務實地積極開拓全球的市場。另外,政府也願意採取彈性的方式,與中共當局就農產品輸銷大陸的相關問題,進行協商,爭取中共當局給予制度化的保障,來降低可能的風險,為農民爭取長期的利益。

參、中共統戰篇

對台農業統戰是當前中共最重要的統戰工作項目,也是製造台灣內部矛盾的工具。

中共當局對台農業統戰部署已久,而且是配合制定「反分裂國家法」,由中共領導階層持續向台灣喊話。例如去(2004)年5月17日中共當局透過「國台辦」發布「五一七聲明」、今(2005)年3月4日中共領導人胡錦濤提出「新形勢下發展兩岸關係的四點意見」,3月14日中共通過「反分裂國家法」後中共總理溫家寶談話等,皆強調要解決台灣農產品輸銷大陸的問題,顯見對台農業統戰已成為當前中共最重要的統戰工作項目。

中共也利用台灣內部政治矛盾,在制定「反分裂國家法」後,積極操作與我在野黨間的政黨交流,並在台灣農產品輸銷大陸及兩岸農業合作議題上,彼此相互呼應。今年3月30日中共與國民黨達成國共「會談成果」,並配合4月下旬至5月中旬國親兩黨主席訪問大陸,持續釋出多項利多政策,包括:今年4月中共「國務院」成立「台灣農產品輸入工作小組」,由副總理吳儀出任組長,統籌處理相關事務;5月23日公告將允許台灣地區進入大陸銷售之水果種類由原來的12種擴大到18種;6月1日「國台辦」記者會宣布對15種台灣水果(菠蘿、番荔枝、木瓜、楊桃、芒果、番石榴、蓮霧、檳榔、柚子、棗子、椰子、枇杷、梅、桃和柿子)實行進口零關稅,並要求就涉及到的農產品檢驗檢疫、原產地認證等問題,由兩岸民間行業組織進行協商。同時,提供多項通關便利措施及快速邊界的檢驗檢疫措施等等。

此外,中共近來大力協助台灣農會、民間團體或出口商舉辦促銷台灣水果的各項活動。同時更深入台灣農業基層,從中央到各省市皆積極邀訪台灣各地基層農會人員及相關團體,並給予各種禮遇及協助,全方位展開農業統戰工作。另中共相關部門亦積極推動兩岸農業合作,中共相關主管部門最近宣布自今年7月起設立「海峽兩岸(福建)農業合作試驗區」,擴大吸引台灣農業投資及引進技術、新品種的意圖至為明顯。

「天上掉下的禮物」,咁有呷好康?

中共當局對台灣農業統戰,政府並不畏懼,但是,就如行政院謝院長所說:「天上掉下來的禮物,大家要驚一下」,我們也一定要看清楚中共對台灣的政治意圖,包括:

第一,分化台灣內部。大陸本身農業問題相當嚴重,但中共現在卻選擇性的給予台灣水果進口優惠,刻意拉攏台灣中南部農業縣及廣大的農民,而且透過與在野黨交流釋出利多,很明顯是在分化台灣內部、分化台灣朝野、分化台灣農民與政府間的情感。

第二,架空我政府公權力。貿易障礙的撤除及改善,原本就是中共當局可以主動實施的措施,但是,現在對岸並非「無條件」的去做,而是要求就技術性問題進行協商,而且刻意指定我方商談的對象,蓄意迴避與我政府指定窗口進行商談。中共當局堅持這樣的做法,如果我們接受,政府公權力就完全被架空,全民將被迫接受「去政府化」的嚴重後果。

第三,以市場開放換取長期利益。中共當局對台農業統戰是長期、持續性作為,尤其在吸引我農業投資、農業技術及品種方面,不遺餘力,並已對台灣農業發展及農產品海外市場造成可觀的衝擊。最近中共提出開放台灣15種水果免關稅、便捷通關等優惠措施,以市場開放吸引農民擴大兩岸交流,其背後是否隱藏著加速吸收台灣核心農業技術及優良品種的動機,令人關注。另中共官員最近亦曾表示,兩岸農業貿易應該互利互惠,未來台灣方面應相對開放大陸農產品進口。由此可知,農產品出口中國大陸可以獲得的短期利益既不可靠,而且還隱含了很多可以預見的風險。

不怕中共統戰,就怕政治人物對農業的無知,傷害弱勢的農民。

有人說,水果沒有藍綠,農民只是想多賣一點水果到大陸;如果說水果賣到大陸就會被中共統戰,未免低估農民的智慧。也有人說,如果水果賣到大陸是被中共統戰,那麼,現在好幾百億美元的工業產品賣到大陸,好幾萬台商在大陸投資,就不怕被統戰?

對於各種情緒性的批評及挑撥政府與農民間情感的言辭,政府為避免升高對立,始終未以激烈言辭加以駁斥,但是,政府仍要提醒有關人士,必須了解農產品的特性與工業產品截然不同。農業生產往往因為自由市場資訊的不完全,經常出現生產「過剩」與「不足」輪替的現象,尤其水果從種植到收成,依「草本」或「木本」的不同,期間從幾個月到三、五年,假若農民因為政治人物或媒體炒作而有錯誤的期待,進而大量增產,未來大陸市場若無法順利打開或情況出現改變,屆時不僅農民可能血本無歸,而且因為產量過剩可能造成水果國內價格的大幅滑落。在經濟上屬於弱勢的農民,豈有能力承擔這樣的後果。

再者,台灣工業產品輸銷大陸,中共當局都是依據世界貿易組織(WTO)規範,透過自由市場機制進行,但是,中共對進口台灣農產品特別給予優惠,以扭曲市場機制,來達成特定政治目的。這樣的做法,結果很可能適得其反,對台灣農業及廣大農民造成長期的傷害。

政府絕不會低估農民的能力與智慧,但是,政府制定農業相關政策,必須依據農業特性及經濟的法則,為農民作出最好、最可靠、風險也最小的安排。這才是真正的關心及照顧農民,不是讓問題政治化、複雜化。

肆、政府政策篇

對農產品輸銷大陸的基本立場:「一個原則,三項安排」。

現行政策對於農產品輸銷到中國大陸並無任何限制;近年來政府還編列預算來輔導及協助民間拓展包括中國大陸在內的海外市場。另一方面,對於國內相關團體或人士赴大陸進行農業交流,只要不涉及公權力事項,政府並未干涉。部分人士刻意扭曲政府不准許台灣農產品賣到大陸,或阻撓相關人士或團體前往大陸促銷農產品,這是一種刻意抹黑政府政策的不實謊言。

面對中共對台農業統戰的作為,政府顧及對農民短、中、長期利益的保障,提出了「一個原則,三項安排」的基本立場,並由陳總統及行政院謝院長相繼作出政策宣示。

「一個原則」:政府將全力推動台灣農產品的外銷,對中國大陸的出口只是全球行銷策略其中的一環而已。

「三項安排」:第一,指定外貿協會作為台灣農產品外銷整合的窗口,由各地農會協調產品供應,再由外貿協會負責銷售到包括中國大陸在內的全球市場。第二,台灣農產品銷往中國大陸涉及公權力事項,包括關稅、檢疫、檢驗及通關等,由陸委會及農委會等相關機關組成專業談判團隊,並可委請外貿協會協助安排相關協商的事宜。第三,為確保高價生鮮水果的品質並有效地掌握運輸的時效,有必要加速推動包括農產品在內的「貨運便捷化方案」,就「雙向、對飛、不中停」貨運包機的具體安排,儘速展開協商。

台灣水果行銷中國大陸及海外市場,由外貿協會與產地農會合作,是最佳組合。

農民要將台灣水果賣到海外市場,較欠缺的是國際行銷的經驗及通路,而外貿協會早期就有協助農民促銷水果的經驗,最近幾年受政府指示在協助台灣水果行銷全球包括日本、美國、香港及大陸市場等,作出相當的績效,也建立了穩定的通路,因此,由產地農會與外貿協會合作,農會負責水果生產及供應,外貿協會協助行銷及提供通路,可以說是水果行銷的最佳組合。政府也已經指定外貿協會作為外銷整合的窗口,並提供必要的支援,以擴大水果外銷市場,即使遇到國內水果盛產及滯銷的情況,外貿協會也可以協助將水果以最好的價格,賣到最有利的市場,不侷限在中國大陸。這是對農民最有保障的安排。

堅持以「政府主導、民間參與」原則推動兩岸協商事宜,防止「去政府化」、「去主權化」。

有人問:為什麼要指定「外貿協會」作為兩岸協商窗口,而不是指定「省農會」或其他農業團體?是不是有政治考量?是不是要刻意搞不成,讓水果不能賣到大陸?

對於這樣的質疑,我們難以理解,因為中共方面係指定「商務部」所轄的「海峽兩岸經貿交流協會」作為協商的對口,是以,我方委請經濟部所轄、具有豐富外銷農產品經驗的外貿協會作為聯繫的窗口,協助安排雙方協商事宜,完全是基於對等及專業的考量。中共本身由管轄貿易的單位出面,卻片面指定我方省農會、台灣區農業合作社聯合會及青果合作社等為協商對象,不僅是對我方的不尊重,而且是有意迴避與我政府負責部門的互動,這種做法不是在解決問題,而是在製造問題。

中共當局要給予台灣水果零關稅等優惠,原本就可以主動實施,但現在對岸卻要求就通關、檢疫檢驗、產地證明等技術性問題先進行商談,這顯然是沒有誠意的做法。事實上,中共所說的技術性問題,涉及的都是政府公權力事項,依照兩岸條例及相關法令,必須由政府委託的單位去談,而不是中共可以片面為我方設定協商對象,架空政府公權力。政府必須依法行政,絕不可能接受中共「去政府化」的做法。否則,一旦兩岸公權力事項協商都由中共方面指定對象,跨越我政府的管轄,那麼,兩岸事務豈非陷入「無政府」狀態?透過人民選舉而組成的政府,豈非完全發揮不了作用,而須聽命於中共當局,這不是「去主權化」嗎?

伍、期待及呼籲

政府與農民團結在一起,就不怕中共統戰,就不怕水果賣不出去。

面對中共強力的農業統戰,政府最關心的是農民的利益及長期福祉,因此,作出對農民最有利、最有保障的安排,也會盡最大的力量來協助農民將更多的水果賣到包括中國大陸在內的全球各地市場。政府也期待農民要信賴政府,與政府團結在一起,並結合所有關心農民利益的人士及團體的力量,朝向「行銷全世界,建立台灣水果品牌」的方向,大步邁進。只要大家有這樣的決心,就不怕中共的統戰,也不怕高品質、高價位的台灣水果賣不出去。

呼籲中共當局改變統戰思惟,及早與我方進行協商,共同作出對農民有利的安排。

我們也要向中共當局呼籲,要以雙方互利合作及良性互動替代統戰的思惟,以相對的善意與誠意替代「鴨霸」的心態,盡快就雙方協商台灣水果輸銷大陸事宜,

作出正面回應,共同作成對農民有利的安排,以為兩岸良性的農業交流合作,開啟契機,營造有利的條件。

資料來源:陸委會網站,94年7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