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民國103年

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一日(2014.1.1)
 馬英九總統主持中華民國103年開國紀念典禮暨元旦團拜發表祝詞時表示,政府以「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作為重建兩岸關係的基礎,以活路外交避免兩岸在外交上的零和競賽。臺灣海峽已變成和平的大道,成為各國進軍大陸市場的門戶。政府推展對外經貿關係,始終維持平衡的策略,一方面努力改善兩岸關係,增進雙邊貿易與投資;另一方面拓展國際關係,參與區域經濟整合,兩者相輔相成。總統並指出,完成ECFA的後續談判和簽訂協議,以及加入TPP和RCEP,是我們堅定不移的目標,政府會以「雙軌並進」、「全民同心」的方式推動。

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廿七日(2014.1.27)
 馬英九總統於宏都拉斯與「聖宏專案」隨團記者茶敘時表示,我國政府透過推動尊嚴與務實的「活路外交」政策,使兩岸關係與國際關係由原先的「惡性循環」轉變為「良性循環」,並與邦交國在互利共榮的基礎上,建立長久關係。總統並表示,政府在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維持臺海「不統、不獨、不武」的現狀,並在「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基礎上,推動兩岸和平發展,目前兩岸關係已達60年來最穩定與和平的狀態,迄今兩岸已簽署19項協議,並已有具體成果,除為臺灣帶來經濟效益外,也促使雙方有更廣泛與深度之互動,並體認到兩岸和平的重要性。

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廿八日(2014.1.28)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發布新聞稿表示,王主任委員郁琦應大陸國臺辦主任張志軍邀請,將於2月11日-14日率陸委會訪問團赴大陸南京、上海訪問,期間將舉行兩岸事務首長會議,就兩岸業務重要議題進行意見溝通,並將進行相關參訪活動。王主委是第一位以現任政府官員身分赴大陸訪問的陸委會主委,對兩岸關係常態化發展,具有重大意義。陸委會強調,將透過王主委此行赴訪,增進兩岸間相互瞭解、加強彼此互信,讓雙方負責處理兩岸事務的主管機關能坦誠溝通,更有效率地協處兩岸相關事務,以增進兩岸人民福祉,為促進兩岸關係進一步制度化,及兩岸和平穩定發展共同努力。

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廿八日(2014.1.28)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王郁琦主任委員於年終記者會致詞時表示,陸委會今年將優先推動四項工作,第一,在既有的兩岸協議運作基礎上,建置一套兩岸協議的國家安全審查機制,針對未來兩岸洽簽的各項協議做好全方位的安全評估,讓各界對制度化協商更安心。具體來說,未來兩岸洽簽的每一項協議,都會進行兩階段審查。首先由陸委會作為幕僚單位,提報並經過行政院的跨部會審查,通過後再送交國安會邀集專家學者進行第二階段審查,以確保每一項兩岸協議都不會對我國家安全、國防、社會等相關層面造成負面衝擊。目前最接近簽署階段的兩岸氣象、地震協議,將是這套機制首次適用的例子。第二,完成服貿協議的國會審查,持續推動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對外說明及溝通,以利協議早日生效,並持續推進ECFA的後續協商,包括貨品貿易、爭端解決協議等,以確保兩岸經貿穩健有序的進行,維護臺灣經濟的長期利益。同時,透過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簽署,及未來ECFA的後續協議,為臺灣日後加入TPP及RCEP等區域經濟整合協定及貿易自由化做好準備。第三,推動兩岸兩會互設辦事機構,辦事機構的落實,不僅是攸關民眾權益保障,同時也牽動未來兩岸關係走向。朝野及社會各界高度關注的人道探視部分,我方也會積極爭取,盼儘早完成協商,以保障我方在大陸地區國人的權益,以期早日完成相關立法程序,奠定兩會互設辦事機構重要的法制基礎。第四,推動兩岸官方互動正常化,增進彼此瞭解與互信。赴陸訪問主軸是為增進彼此相互瞭解,透過開啟雙方兩岸事務主管機關負責人的互訪,務實討論兩岸事務相關議題,促進各自業務的推動。此行將透過參訪來瞭解大陸社會不同層面的實際發展,並前往關懷我在陸國人的生活狀況,具有象徵兩岸關係進一步制度化的重要意涵。

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廿九日(2014.1.29)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新聞稿公布「民眾對兩岸事務首長互訪與兩岸關係之看法」專案民調結果顯示,對於王主委訪陸,多數民眾肯定政府在對等尊嚴原則下進行規劃及安排(55.8%),認為兩岸事務首長務實討論兩岸交流的問題,有助於兩岸關係的發展(60.5%)。此外,陸委會表示,多數民眾贊同在「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基礎上,安排王主委赴陸訪問(52.6%);並對「九二共識」就是「一中各表」,「一中」就是中華民國的政策立場,表示認同(55.6%)。對於王主委與大陸國臺辦主任互稱官職銜會面,超過半數以上民眾肯定是兩岸關係重大發展(54.8%),並有助兩岸官方正常互動(57.1%)。

民國一百零三年二月五日(2014.2.5)
 馬英九總統於致函天主教教宗方濟響應教宗「2014年世界和平日」文告中指出,海峽兩岸情勢因政體差異經歷長期對峙局勢,政府秉持「對等、尊嚴、互惠」的理念,恢復兩岸制度化協商,兩岸關係由對抗走向對話,迄今已簽署19項協議及達成2項共識,兩岸已由過去緊張對立蛻變為現今平和安定,此一發展符合聯合國期盼世界各國遵循國際法、以和平方式解決國際爭端的呼籲。

民國一百零三年二月五日(2014.2.5)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王郁琦主任委員出席海基會「2014大陸臺商春節聯誼活動」致詞時表示,今年將優先推動「兩岸制度化協商的國家安全審查機制」、「強化推動ECFA後續協商與對外溝通」兩項與兩岸協議相關的工作。在「兩岸制度化協商的國家安全審查機制」方面,是在既有的兩岸協議運作基礎上,建置一套國家安全審查機制。未來兩岸洽簽的每一項協議,都必須要通過行政院跨部會以及國安會的兩階段審查,做好全方位的安全評估,讓國安審查機制明確制度化,以確保每一項兩岸協議都不會對國家安全造成負面衝擊。在「強化推動ECFA後續協商與對外溝通」方面,除持續推動ECFA後續協商之外,也會仔細思考在協議簽署的過程中,如何針對社會各界、國會和媒體進行更充分的溝通與說明。

民國一百零三年二月十一日(2014.2.11)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發布新聞稿表示,陸委會主任委員王郁琦與大陸國臺辦主任張志軍在大陸南京召開首次兩岸事務首長會議。陸委會指出,會議的順利召開,是兩岸關係發展的重要歷程,對於促進兩岸官方互動往來正常化具有正面意涵。王主委在會議致詞時表示,此一互動階段的開始,是雙方客觀面對的具體展現,對於雙方務實處理兩岸各項問題及保障民眾福祉更具意義。陸委會表示,雙方秉持對等、尊嚴原則,同意建置陸委會與國臺辦的聯繫溝通機制,針對兩岸交流互動衍生之重大議題,務實溝通與處理。包括雙方首長層級互訪及強化雙方既有業務處(局)之溝通管道;雙方也同意在此機制下,基於對等、互惠原則,依各自法規,適度給予雙方相關人員入出境往來及通關便利。
 針對兩會互設辦事機構的人道探視議題,王主委強調,我方辦事機構應具有探視在大陸我方人民受人身自由限制的功能,雙方也同意進一步積極研議可行方案,務實處理互設辦事機構之有關議題;此外,我方也肯定並樂見大陸方面重視在陸求學臺生的醫療保障,也將持續積極推動在臺就學之陸生能納入我方全民健保。會中王主委並強調,現階段應同步討論兩岸新聞資訊對等交流問題,以利兩岸新聞資訊整體環境的改善,並持續為駐點記者生活上提供便利;同時,王主委也表示,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與「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係我當前重要經貿工作,深化及擴大兩岸經濟合作,與兩岸共同參與區域經濟整合,應「齊頭併進」。
 陸委會表示,「九二共識」是兩岸制度化協商及互動往來的關鍵核心,未來雙方應持續推動互利雙贏的兩岸關係,讓兩岸民眾享受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成果。王主委也正式邀請張志軍主任率團訪問臺灣,深入認識與瞭解臺灣社會與民情。

民國一百零三年二月十二日(2014.2.12)
 馬英九總統接見加拿大愛德華王子島省省長季茲(Robert W. J. Ghiz)一行致詞時表示,過去五年多來,兩岸關係已有實質進步,除簽署19項協議,亦刻正協商貨品貿易協議。此外,兩岸自1949年隔海分治65年以來,主管兩岸事務之官員首度正式會面,並互稱官銜,為兩岸交流史締造一重要里程碑,且為雙方關係長期發展奠定新的基礎,有助我國持續擴大國際關係。

民國一百零三年二月十二日(2014.2.12)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發布新聞稿指出,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王郁琦主任委員率陸委會訪問團赴南京中山陵,向國父孫中山先生致祭,王主委擔任主祭者。祭文中感懷國父領導革命、創建中華民國的偉大成就,並向國父報告三民主義、五權憲法等思想與理念已在臺灣具體實踐,說明近年兩岸關係在「九二共識」基礎上獲得大幅改善及發展,期待兩岸能共同發揚中山思想,為世界大同貢獻心力。王主委表示,國父孫中山先生創建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已經103年。2008年以後,雙方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以制度化協商與兩岸的交流合作,讓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今後最重要的還是雙方必須正視兩岸現實、務實面對問題、解決問題,才能建構長遠穩固的兩岸關係,增進人民的福祉,讓臺灣海峽成為和平及合作之海。

民國一百零三年二月十二日(2014.2.12)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發布新聞稿表示,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王郁琦主任委員在南京大學演講時表示,兩岸青年交流有利於相互瞭解,勉勵雙方應該務實面對彼此的差異,用誠心與誠意相互交往,就如同南大校歌中所提到的「大哉!一誠天下動」,才能真正去異求同,開創出未來嶄新的格局。王主委並勉勵,兩岸青年學子要用「俠義」與「同情」的精神談改革,對陸生、陸配的權益要一視同仁,以及我方設陸辦事機構人道探視議題的優先研議,這些都代表著臺灣社會所重視的價值。王主委也表示,兩岸青年只要投入更多的誠意去撫平歷史的隔閡、面對現實的差異,就能真正去異求同,開創出未來嶄新的格局。同時,也要透過互動,培養更務實的認識與政治互信,尋求出真正的共識,共同迎向一個更為和諧的兩岸關係。

民國一百零三年二月十三日(2014.2.13)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發布新聞稿表示,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王郁琦主任委員與上海社會科學院學者進行座談時表示,此次訪問是兩岸關係良性互動的重要一步,兩岸關係繼續向前,需要雙方相互諒解、正視彼此,相信未來會朝向和平穩定的趨勢前進。在會議中,王主委也表示,對外經貿關乎臺灣生存根本,對於與其他國家簽訂自由貿易協議(FTA),以及臺灣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與「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是臺灣社會的共同期望,臺灣參與TPP及RCEP同等重要。此外,王主委並強調,兩岸維持現狀是臺灣的主流民意,未來也會持續在此基礎上推動兩岸關係穩定發展。

民國一百零三年二月十六日(2014.2.16)
 馬英九總統出席「新同盟會」春節團拜時表示,政府大陸政策始終堅持在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與「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基礎上,維持臺海「不統、不獨、不武」的現狀,並推動兩岸和平發展。日前陸委會主委王郁琦赴對岸訪問,與對口機關國臺辦主任張志軍會晤,此為海峽兩岸分治65年以來的第一次,亦係兩岸中央級官員首度碰面並互稱官銜,使兩岸關係常態化向前邁進一大步。此外,今年政府計劃調高大陸觀光客自由行人數,並將繼續推動兩岸互設機構與深化交流,通盤檢討與修正「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使兩岸關係持續穩定發展。

民國一百零三年二月廿五日(2014.2.25)
 馬英九總統接見美國在臺協會執行理事唐若文(Joseph R. Donovan, Jr.)時表示,政府在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維持臺海「不統、不獨、不武」之現狀,並在「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基礎上,推動兩岸和平交流。總統進一步表示,陸委會主委王郁琦訪問中國大陸,並與國臺辦主任張志軍會晤,此是兩岸隔海分治65年來,首次兩岸事務主管官員的正式會面,代表兩岸關係逐步走向常態化,雙方更正視政治現實,具正面發展的重要意涵。

民國一百零三年二月廿五日(2014.2.25)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公布「民眾對兩岸官方互動與兩岸關係之看法」專案民調結果,超過6成民眾肯定王主委首次以正式官方身分赴大陸訪問,及舉行兩岸事務首長會議,並認為有助兩岸官方直接互動(65.1%)及未來兩岸關係發展(61.0%)。此外,有63.1%民眾肯定陸委會與國臺辦建立常態聯繫溝通機制,有助兩岸事務處理。陸委會表示,未來將透過此一機制與管道,迅速有效地溝通,務實處理兩岸交流互動衍生之重大議題,增進兩岸交流效益與民眾福祉;同時也將在民意基礎上,推動兩岸官方互動常態化,以利兩岸關係制度化長遠的發展,促進臺海永續和平與穩定。另針對「兩岸兩會第十次高層會談」協商議題,民眾表示支持「兩岸氣象合作」(67.9%)及「地震監測合作」(72.6%)兩項協商議題。

民國一百零三年二月廿六日(2014.2.26)
 馬英九總統出席「東亞和平與安全」國際研討會時表示,政府致力推動兩岸的和解,在中華民國憲法的架構下,維持臺海「不統、不獨、不武」的現狀,並在「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基礎上,推動兩岸和平發展。我方大陸委員會主任委員王郁琦與大陸國臺辦主任張志軍在南京進行歷史性的會面,這是兩岸隔海分治65年以來雙方高層官員第一次的正式會談,並以正式官銜相稱,此為兩岸交流歷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國際社會均給予高度評價,此反映雙邊關係的大幅進展,也彰顯我政府維護和平與繁榮的決心。

民國一百零三年二月廿七日(2014.2.27)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發布新聞稿表示,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王郁琦主任委員在接見大陸海協會長陳德銘與協商代表團一行時表示,兩岸事務主管機關雖建立聯繫溝通機制,但未來仍有諸多攸關民生福祉的議題,需要透過兩會平臺,尤其是服務臺商功能,更是無可替代;並期許雙方應持續在「九二共識」基礎上,正視現實,推動兩岸關係發展。會談中,王主委特別指出,對外經貿對臺灣而言是生存問題,並非政治問題,大陸方面應對臺灣加入像是TPP或RCEP等區域經濟整合樂觀其成;兩岸不是零和關係,應共同促進繁榮發展。

民國一百零三年二月廿八日(2014.2.28)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發布新聞稿表示,兩岸兩會第十次高層會談簽署兩岸地震監測及氣象合作兩項協議,將有助於更精確地掌握地震活動及天氣系統資訊,提升對地震與氣象的監測、預警能力,未來也能更加保障兩岸民眾的生命及財產安全。陸委會表示,有關第十一次會談協商議題,將包括ECFA後續協商議題的「貨品貿易協議」與「爭端解決協議」,以及「避免雙重課稅及加強稅務合作」、「兩岸兩會互設辦事機構」、「兩岸環境保護合作」、「飛航安全及適航標準合作」等議題,將審慎研議並推動協商工作。
 陸委會表示,兩岸簽署的每項協議,都增進民眾福祉及維護交流秩序,在這樣的基礎上,未來兩岸事務主管機關的常態化聯繫溝通機制,將可以對兩岸制度化協商有更加乘的功能與效益,對臺海的和平發展也更有幫助。

民國一百零三年三月五日(2014.3.5)
 馬英九總統接見美國夏威夷「東西中心」2014年「亞太新聞獎助計畫」記者團時表示,中華民國期盼扮演「和平締造者」,過去6年來我政府致力改善兩岸關係,降低臺海緊張情勢,迄今雙方共簽署21項協議及2項共識,使臺灣海峽從過去的殺戮戰場轉變成和平大道。今年2月中旬我行政院陸委會主委王郁琦與大陸國臺辦主任張志軍在南京會晤,此係兩岸隔海分治65年以來,雙方兩岸事務主管官員首次正式會面,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民國一百零三年三月十三日(2014.3.13)
 馬英九總統出席「傅爾布萊特年度研討會」(Fulbright Research Workshop)時表示,臺海和平是東亞穩定與繁榮的基石,政府以「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為基礎,與對岸恢復協商機制,在「擱置爭議、求同存異」的共識下,兩岸迄今已簽署21項協定及2項共識,涵蓋各個領域。總統也表示,「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刻正由立法院審議中,此項協議,大陸對臺灣開放84個服務業項目,許多都超過「世界貿易組織」標準(WTO Plus),顯見有助我業者前往大陸市場開疆闢土,並加速我融入區域經濟整合,期盼立法院能儘速通過該協議,向世界各國展示臺灣追求貿易自由化的決心與信用。此外,總統進一步表示,兩岸大學院校與學術機構共簽署超過6,000項合作協議,我政府亦與大陸簽署氣象與地震合作協議,深化相關領域之交流,顯示雙方在科學與高科技領域有合作空間,而強調,對於相關科技合作,政府會從國安觀點建立審查機制,確保各項資訊流通與合作計畫安全無虞,也希望雙方能持續進行對話與合作,共創雙贏。

民國一百零三年三月十七日(2014.3.17)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發布新聞稿指出,服貿協議未能通過及生效,將有三大影響,包括:一、喪失臺灣服務業進入大陸市場先機,使臺灣業者在大陸市場處境更為艱難;二、延宕臺灣加入TPP、RCEP的時程,造成臺灣經濟邊緣化的危機;三、推遲兩岸貨貿協議及ECFA後續協商的進程,增加兩岸協商的困難度。陸委會呼籲,國人必須正視大陸是臺灣重要貿易夥伴的事實,理性看待兩岸經貿發展。並表示,政府已依據各界意見,強化相關安全管理及輔導救濟配套,且從未反對服貿協議進行審查,也充分尊重立法院審議程序,而此時是臺灣經濟發展的重大關頭,盼各界支持服貿協議儘早完成相關程序,幫臺灣經濟找生路。

民國一百零三年三月十八日(2014.3.18)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發布新聞稿表示,對於立法院審查「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行政部門尊重立法院相關程序。而各界關切此協議可能帶來的風險,政府將持續說明,另在協議本身或我國現行法規,均設有相關把關機制。倘服貿協議對產業及勞工產生衝擊,政府訂有「因應貿易自由化產業調整支援方案」,針對不同對象採行振興輔導、體質調整、損害救濟等3種調整支援策略,以提升產業競爭力及輔導轉型,並對受影響勞工提供就業輔導、技能訓練及各種津貼協助。陸委會表示,服貿協議不僅關係到我國服務業的發展,亦關係到兩岸貨品貿易協議協商的進展,及我國與其他國家簽署FTA和加入TPP、RCEP等區域經濟整合的進程,未來政府仍將秉持「幫助人民做生意,提升臺灣競爭力」的初衷,為產業打造良好的競爭環境,為提升民眾的福祉繼續努力。

民國一百零三年三月廿日(2014.3.20)
 馬英九總統接見參加「大陸的轉型與改革」研討會學者參訪團時表示,政府在中華民國憲法的架構下,維持臺海「不統、不獨、不武」現狀,在「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基礎上,推動兩岸和平發展,並透過制度化協商,逐步建立兩岸交流秩序。兩岸關係與國際關係已由「惡性循環」轉變為「良性循環」,未來政府除將繼續穩健、積極推動兩岸關係之發展,亦將完善規劃評估,採取適當方式,維持兩岸永續的和平與繁榮。

民國一百零三年三月廿三日(2014.3.23)
 馬英九總統針對「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召開中外記者會時表示,臺灣跟大陸簽服貿協議,是為臺灣經濟的未來。臺灣是一個小而開放的經濟體,經濟成長七成靠對外貿易,目前我國只簽7個自由貿易協定或經濟合作協定,遠落後新加坡、韓國、日本與大陸,致出口貨品關稅較其它國家高。因此,一定要盡快與各國洽簽,才不會被邊緣化。此外,服貿協議是「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的一部分,該協議未通過,將嚴重傷害我國國際信用,及推動兩岸關係與貿易自由化的努力,也會影響我國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與「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的機會。總統表示,臺灣服務業有創意、有人才、有品質,而中國大陸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也是臺灣第一大貿易夥伴,現在亦正積極發展服務業,服貿協議的通過,讓大陸對臺灣業者進一步開放市場,並給予我國服務業者比外資更優厚的條件;且此協議也未開放大陸勞工、移民或出版業來臺,而大陸對臺灣開放的80項目,都適用到臺灣中小企業,並不是獨厚大企業。整體來看,服貿協議是依據「以臺灣為主,對人民有利」的原則簽訂,對臺灣是利大於弊的,希望服貿協議逐條審查、逐條表決。

民國一百零三年三月廿六日(2014.3.26)
 馬英九總統接受英國「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專訪時表示,服貿協議是「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的一部分,如未通過,我與大陸下一步簽署的貨品貿易協議將受影響,且國際間也將質疑我國希望加入區域經濟整合的誠意與決心;若又退回服貿協議,恐被認為是不被信賴的貿易夥伴,這對我國的國際參與將非常不利。此外,總統也表示,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會晤,一向持開放態度,且為避免頭銜及場合等顧慮,去年即建議以參加「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方式安排會面,臺灣民眾也非常支持,但陸方不希望在國際場合會面,希望未來雙方再創造適當條件。

民國一百零三年三月廿七日(2014.3.27)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王郁琦主任委員於例行記者會上表示,社會各界對於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所表達的意見,政府一直保持關注,也理解並尊重大家對於政府處理服貿協議的期待。現階段在兩岸政策上,臺灣社會仍有許多不同意見需要進一步討論,並凝聚共識。兩岸和平是臺灣人民共同的期待,也符合臺灣的最大利益,希望社會對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爭議,不要影響到兩岸間的正常交流互動,政府也一定會盡最大努力與社會各界溝通,持續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
 王主委進一步表示,反服貿學生提出的逐條審查、逐條表決意見,是去年朝野協商的結果,行政部門亦持支持立場,但如果進行逐條表決的過程中,有任何一個條文被否決,最後效果等同於重啟談判,這不是臺灣單方重啟就可以做到,社會大眾必須理解。至於,服貿協議最後審議過程中,是否以附帶決議或其他方式處理,行政部門的立場都會尊重立法院審議結果。此外,王主委也指出,兩岸協議監督機制法制化應避免憲政上的爭議,政府對於兩岸協議監督之前已提出四階段監督溝通機制,包括在議題形成、業務溝通、協議簽署前和簽署後四個階段的國會、公眾溝通,陸委會已研議具體的溝通機制,將對外公布。

民國一百零三年三月廿九日(2014.3.29)
 馬英九總統針對近日學生運動召開中外記者會表示,政府支持兩岸協議監督機制的法制化,並呼籲立法院盡可能在本會期結束前完成兩岸協議監督機制法制化;同時,政府也支持立法院進行服貿協議逐條討論與表決,但不贊成行政院撤回,這將對臺灣造成很大傷害。總統表示,政府推動服貿協議,是為振興臺灣服務業、確保臺灣經濟活力的動能,以及為創造臺灣加入亞太區域經濟整合的有利條件。兩岸服貿協議是「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的一部分,而ECFA又是「世界貿易組織」(WTO)之下的一個雙邊貿易協議,服貿協議未通過,將嚴重傷害我國國際信用與貿易自由化的努力,也會影響我國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與「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的機會。

民國一百零三年四月三日(2014.4.3)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發布新聞稿表示,為回應社會大眾對兩岸協議的監督要求,以及協商過程中的國安考量,陸委會在現行兩岸條例規範架構的基礎上,建置「四階段對外溝通諮詢機制」及「國家安全審查機制」,並參酌大法官解釋的意旨、立法院職權行使法的規定,及國際協定與兩岸協議的議事前例,研提「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訂定協議處理及監督條例」草案,並經行政院院會通過,函送立法院審議。
 陸委會表示,兩岸協議監督處理之法制化,應符合憲政體制並兼顧協商需求,在衡平保障公眾知情權與兼顧談判需求下,建構出合憲、務實、可行的兩岸協議處理及監督法制,期盼立法院可以儘速完成立法,以符合民眾要求強化國會監督的期待。

民國一百零三年四月四日(2014.4.4)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發布新聞稿表示,行政院版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草案已明定行政部門應依「協商議題形成階段」、「協商議題業務溝通階段」、「協議簽署前階段」、「協議簽署後階段」四個階段,向立法院院長、副院長、朝野黨團、相關委員會、召集委員或委員等,充分進行溝通及諮詢。立法院相關人士所提供的意見,也規定應作為協商、簽署及執行的參考;而於簽署後,兩岸協議即應依法送立法院審議或備查,立法院可充分進行監督,符合憲法權力分立原則。陸委會表示,倘若未來監督條例先立法通過,因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已依法送交立法院進行相關程序,所以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將不再適用於監督條例中的四階段溝通部分,而是直接適用立法院審議程序相關規定,至於未來國會如何審查,行政部門將充分尊重。

民國一百零三年四月九日(2014.4.9)
 馬英九總統在與美國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視訊會議時表示,政府推動的兩岸政策,即在維持政治現狀,亦即在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維持臺海「不統、不獨、不武」,以及在「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基礎上,維持兩岸和平關係。目前兩岸關係已達60多年來最佳狀態,迄今雙方已舉行10次談判,簽署21項協議,並規劃未來互設辦事處。此外,陸委會主委王郁琦於本年2月訪問中國大陸,並在南京與國臺辦主任張志軍會晤,這是兩岸分治65年以來首次官方會談,此次會談代表兩岸關係逐步制度化,並邁向永續和平與繁榮之重要里程碑。

民國一百零三年四月十日(2014.4.10)
 馬英九總統接見「亞洲臺灣商會聯合總會」回國訪問團時表示,ECFA係WTO架構下雙邊經濟協定之一部分,其涵蓋貨品貿易、服務貿易、投資保障及爭端解決等。「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於去年簽訂,該協議並未開放大陸勞工來臺及投資移民,對可能影響國家安全之項目,也設立多道防衛機制,另對可能受不同情況影響的廠商,政府亦已分10年匡列982億元預算,提供包括「振興輔導」、「改善體質」及「損害救助」等措施。另總統表示,政府制定「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訂定協議處理及監督條例」,是為幫助民眾瞭解未來兩岸簽訂協議的內容;而立法與服貿協議審查應同時進行,如服貿協議不通過,對我們影響很大。此外,總統也強調,未來政府將就兩岸簽訂協議方面,加強與民眾溝通,助其瞭解協議內涵,以及秉持「以臺灣為主,對人民有利」原則來進行協議談判的理念。

民國一百零三年四月十一日(2014.4.11)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發布新聞稿表示,兩岸服貿協議已送立法院進行相關程序,行政部門完全尊重國會對於兩岸服貿協議的審查程序和結果,希望兩岸服貿協議能夠儘快通過生效,以幫助臺灣業者爭取大陸廣大商機,為臺灣加入區域經濟整合奠定基礎。

民國一百零三年四月十一日(2014.4.11)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王郁琦主任委員在接受udn tv「全球瞭望」節目專訪時表示,兩岸服貿協議規定在協議生效三年後,可提出修改或撤銷原先開放的承諾,亦可在協議生效後一年檢視條文,其中緊急情況磋商規定,即實施後對一方的服務部門造成實質性負面影響,受影響方可要求磋商。王主委表示,解決服貿爭議最可行方式,應是先通過服貿,先握有開放資源,等實施後如有需要,再啟動緊急磋商機制調整協議內容,此比重啟談判是較為理想的方式。此外,王主委強調,政院版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草案,符合中華民國憲法的現狀規定,基本上遵守中華民國憲法對國家定位的設計,且符合中華民國憲法的權力分立原則,即由行政部門負責對外談判,立法部門負責議決,既符合談判實務運作,又能避免「立法權指揮行政權」進行談判的權責不分問題。

民國一百零三年四月十八日(2014.4.18)
 馬英九總統接見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IMD)院長杜道明(Dominique V. Turpin)時表示,6年來,兩岸已舉行10次協商,簽署21項協議及2項共識,在推動兩岸雙方關係制度化方面有長足進展。同時,政府也透過兩岸金融開放與加強人員往來等措施,促進兩岸交流與合作。此外,總統並指出,近期兩岸服貿協議在國內引發許多爭議,導致通過時程延宕,政府部門更會加強溝通與說明,讓民眾瞭解兩岸貿易對臺灣是「利大於弊」。

民國一百零三年四月廿二日(2014.4.22)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主任委員王郁琦參加東華大學「兩岸關係與大陸政策」座談時表示,當前區域經濟整合是國際經貿發展的趨勢,以出口貿易為主的臺灣,要儘快加入像是TPP與RCEP等在東亞地區相當重要的經貿整合組織,同時,更要務實面對中國大陸是臺灣最大經貿夥伴和世界市場的事實,積極推動ECFA和後續的服貿、貨貿等協議,為融入區域經濟整合創造條件。王主委也表示,對於服貿協議在推動過程中所引發的爭議,政府會深切檢討,但兩岸服貿協議是臺灣融入區域經濟整合的關鍵,希望外界能夠理性思考並理解。此外,王主委進一步表示,為回應民意,政府以現行兩岸條例為基礎,制定兩岸協議監督條例,以強化未來推動兩岸協議的各階段對外溝通與諮詢工作,讓公眾在過程中充分參與、國會在事前與事後都充分監督;規定主管機關要提出完整的衝擊影響評估,並通過國家安全審查機制的檢視;同時,參考議事前例和立法院職權行使法,制定出兩岸協議的審查程序。政府希望透過「合憲、務實、可行」的方式,讓未來兩岸協議的推動更加制度化和透明化。

民國一百零三年四月廿三日(2014.4.23)
 馬英九總統接見國際獅子會臺灣總會300-A3區領導幹部時指出,兩岸服貿協議是國際社會評估我推動貿易自由化決心的重要參考指標。協議中,臺灣對大陸開放64項,而大陸對臺灣開放80項,整體而言對臺灣較為有利。此外,兩岸服貿協議並未開放大陸勞工來臺,對於可能受貿易自由化影響之產業、企業與勞工,政府也採取振興輔導、體質調整及損害救濟等支援策略,以提升其競爭力及輔導轉型。總統進一步強調,兩岸服貿協議對臺灣的「衝擊有限,商機不少」,且協議包含緊急協商及修正條款,因此,簽署生效後,可進行調整。兩岸服貿協議絕非「黑箱作業」,政府將持續提供各項資訊,俾使國人瞭解政府定將秉持「以臺灣為主,對人民有利」的原則,進一步「幫助人民做生意,提升臺灣競爭力」。

民國一百零三年五月一日(2014.5.1)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公布兩岸協議監督專案民調結果顯示,大多數民眾對兩岸簽署協議的每個階段,行政部門要向國會、社會大眾溝通及諮詢,尊重立法院審議或備查程序,以及國安審查等作法,認為有助於提高協商的公開透明及公眾參與(73.2%)、國會監督(73.9%),以及國家安全(72.6%)。此外,有42.5%的民眾支持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多於不支持者(40.1%),且有70.4%民眾贊成現在開始逐條討論、逐條表決服貿協議。陸委會表示,政院版監督條例草案已納入民意重要看法,政府希望儘速完成立法,以促進協商有序運作。

民國一百零三年五月十二日(2014.5.12)
 馬英九總統接見「全美臺灣同鄉聯誼會」回國參訪團一行時表示,政府依據「壯大臺灣、連結亞太、布局全球」的經濟策略,積極與主要貿易夥伴洽簽自由貿易協定(FTA),而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正扮演著「敲門磚」的角色,將促使更多國家願意與我洽簽具自由貿易協定性質的經濟合作協定。政府希望今年能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及「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進一步參與區域經濟整合。
 總統進一步表示,政府積極與中國大陸改善關係,在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維持「不統、不獨、不武」的現狀,並在「九二共識」與「一中各表」之基礎上,推動兩岸和平發展,使兩岸關係成為65年來最穩定與和平的局面,倘兩岸任何一方試圖以非和平方式片面改變現狀,都將遭遇極大阻力。此外,總統也指出,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對臺灣至關重要,政府將會持續努力凝聚共識。

民國一百零三年五月廿日(2014.5.20)
 馬英九總統主持就職六週年記者會時表示,中國大陸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及臺灣最大的貿易夥伴,多數臺灣人民認為兩岸服貿協議對臺灣經濟有利,贊成進行逐條審查,並希望「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儘速完成立法。6年來,政府的兩岸政策係在尋求機會極大化與風險極小化,期「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能儘早完成立法,用周延的監督審查,讓未來所有對臺灣人民有利的兩岸協議更透明。

民國一百零三年五月廿六日(2014.5.26)
 馬英九總統在接見「中華民國全國商業總會」第九屆理監事時表示,我國服務業占GDP近7成,但出口產值甚少,因此政府高度重視兩岸服務貿易協議。臺灣服務業具高度競爭力,若能將臺灣的經營管理優勢進一步結合大陸的廣大市場,必能加速國內服務業蓬勃發展。總統進一步表示,朝野已就「兩岸服貿協議」審查達成共識,希望讓「兩岸服貿協議」審查回歸民主程序。並指出,「兩岸服貿協議」能否順利通過,不僅涉及兩岸經貿發展,對我全球經濟佈局亦具重要意義,倘該協議未能順利通過,將對臺灣信譽產生負面影響,並形成未來與他國簽署經濟合作協議之障礙。

民國一百零三年五月廿七日(2014.5.27)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發布新聞稿表示,以臺灣主流民意為依歸、正視兩岸分治現實是政府大陸政策的核心主張,政府將持續呼籲大陸方面能正視兩岸分治現實與中華民國的客觀存在,這是兩岸關係能持續深化與擴展的最重要關鍵。過去6年來,「九二共識、一中各表」是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的最重要基礎,雙方均應堅持繼續在此一基礎上,更正向、務實地正視彼此,勇於面對分歧,才能持續推動互利雙贏、和平穩定的兩岸關係。此外,政府將優先凝聚國內對大陸政策之施政共識為目標,務實落實簽署協議的執行,為民眾爭取更多福祉與權益。

民國一百零三年五月卅日(2014.5.30)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主任委員王郁琦出席「兩岸協議監督條例法制化焦點座談」時表示,政府推動兩岸協議的目的,是為促進兩岸交流常態化與制度化,並增進雙方對彼此的了解,因此應該在「兩岸交流不能停,監督條例要可行」的原則上,規劃監督條例的相關設計,避免成為「兩岸協議簽不成條例」,衝擊兩岸關係。

民國一百零三年五月卅一日(2014.5.31)
 馬英九總統接受日本「讀賣新聞」專訪時表示,今年11月APEC年會將在大陸舉行,對於與大陸領導人習近平先生是否會面,要視時機、場合及身分而定,且一定要國家有需要、人民能支持,並接受國會監督。總統也表示,兩岸交流應該要「先急後緩、先易後難、先經後政」,過去6年兩岸關係運作是過去65年來最順利與和平的狀態,我們希望朝這樣的方向往前邁進。此外,目前雙方正在談互設辦事處的協議,儘管協議本身是中性的,但具有政治意涵,這些我們都沒有迴避,只要是為了兩岸人民的利益,我們都會做最好的斟酌。

民國一百零三年六月三日(2014.6.3)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就「六四事件」25周年發表聲明,呼籲中國大陸坦然面對、積極省思「六四事件」的重要意義,將歷史傷痕轉化為大陸改革轉型的契機與能量。陸委會表示,大陸當局應展現為政者勇於承擔、負責、和解的誠意,善待「六四」受難者及其家屬;並尊重、包容社會多元意見,保障大陸異議、維權人士等的人權,具體落實大陸在人權白皮書中所提承諾,增進公民權利,創造更美好的政治與社會環境。陸委會進一步指出,增進人民福祉是開展兩岸關係的核心價值與共同目標。6年多來,政府於兩岸協商對話過程中,在人身安全保障、人道關懷等重要人權領域與大陸方面進行溝通互動,並推動深化兩岸交流與合作,傳遞民主、自由、人權、法治等普世價值。在大陸推動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時刻,願持續與大陸分享發展經驗、相互提升,實現兩岸關係「以人民為核心」的願景!

民國一百零三年六月四日(2014.6.4)
 馬英九總統發表「六四」二十五週年省思指出,面對歷史傷痛,希望大陸當局能認真思考,儘速平反,確保永遠不再發生這樣的悲劇。總統並表示,拉近兩岸人民心理距離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大陸善待異議人士。大陸當局如能容忍歧見,不但可提升當權者的高度與正當性,更是對臺灣釋出明確的訊息-大陸的政治改革是認真的,這比在經濟上對臺灣「讓利」,更能贏得兩岸人民與國際社會的肯定與尊敬,並改變大陸當局在臺灣人心中長期的刻板印象,期待民主法治成為兩岸共同的語言、自由均富成為兩岸共同的夢想。

民國一百零三年六月九日(2014.6.9)
 馬英九總統接見紐約大學法學院亞美法研究所共同主任孔傑榮(Jerome A. Cohen)時表示,今年2月陸委會主委王郁琦與國臺辦主任張志軍進行會晤,這是雙方分治65年以來,主管兩岸事務官員的首度會談並且互稱官銜,此係兩岸交流史上重要的里程碑。總統進一步表示,制訂「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與服貿同時進行審查,兩者並行不悖,至盼該等攸關兩岸關係重大發展法案能儘速通過。

民國一百零三年六月九日(2014.6.9)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發布新聞稿表示,政府推動兩岸協議的目的,是為促進兩岸交流常態化與制度化,以增進雙方對彼此瞭解,因此在「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規範基礎上,結合「四階段對外溝通諮詢機制」與「國家安全審查機制」,並參考各界版本草案及立法院議事前例等,在符合我國憲法兩岸關係定位、行政立法權力分立原則下,擬具合憲、務實、可行的「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訂定協議處理及監督條例」草案。陸委會表示,行政院版草案依循民意制定,國會能事前充分參與,事後充分監督,也有完整而嚴謹的衝擊影響評估機制、產業因應方案與補救措施、社會溝通、審查議決的監督機制,盼立法院儘速完成立法。

民國一百零三年六月十四日(2014.6.14)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發布新聞稿表示,張志軍訪臺相關行程規劃,完全依照「對等、尊嚴」的原則,陸方提出需求,我方會審慎評估並提出意見,並不會照單全收。陸委會強調,此次張志軍來臺訪問,對兩岸官方常態性互動,及兩岸關係良性發展具有重要意涵,更有助主管兩岸事務的大陸官員親身體驗臺灣民主、多元社會,促其正確理解臺灣社會對兩岸關係發展的看法、務實客觀看待兩岸現狀,希望各界以正面的態度看待兩岸官方正常的交流互動。

民國一百零三年六月十六日(2014.6.16)
 馬英九總統出席「103年三軍五校院聯合畢業典禮」時表示,政府在中華民國憲法的架構下,維持臺海「不統、不獨、不武」現狀,並在「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基礎上,推動兩岸和平發展,使臺灣海峽成為和平與繁榮的象徵。面對當前臺海新情勢與挑戰,政府基於預防戰爭、捍衛民主自由及促進和平發展之需求,仍需維持堅強的國防力量,才能在安全無虞的前提下,建構臺海更長遠的和平與穩定,亦期盼各方在「主權在我、擱置爭議、和平互惠、共同開發」原則下,以和平方式解決各項爭端。

民國一百零三年六月廿五日(2014.6.25)
 行政院大陸委員王郁琦主任委員在「第二次兩岸事務首長會議」致詞時表示,2008年以來,兩岸秉持「擱置爭議、共創雙贏」的原則,讓兩岸關係6年多來,獲致長足進展。希望陸方要理解臺灣的民主憲政體制以及政治生態,尤其在臺灣社會脈動中,有關公民意識與公民運動的發展,以及臺灣民眾基於尋找出路而對於拓展對外經貿的期待。在此背景下,臺灣主流民意也認同我政府的兩岸政策,穩健推動兩岸關係的和平穩定發展。王主委並表示,期待張主任此行能夠傾聽臺灣人民的聲音,理解臺灣人民的生活方式,並且尊重臺灣人民的選擇。

民國一百零三年六月廿五日(2014.6.25)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發布新聞稿表示,在第二次「兩岸事務首長會議」中,兩岸就兩岸關係重要議題進行意見交換。王主委在會中針對臺灣未來的決定問題,重申政府立場,強調在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維持臺海「不統、不獨、不武」的現狀。臺灣的未來應該在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由臺灣2300萬人民自己決定,這也是臺灣人民的共識,希望陸方予以尊重,並呼籲陸方應秉持「擱置爭議、共創雙贏」的精神,投入更多誠意,務實優先處理攸關民生福祉權益的其他議題,方能開創兩岸關係嶄新的格局。王主委也指出,在陸委會與國臺辦聯繫溝通機制自今年2月正式啟動後,相關溝通聯繫運作順暢,有助彼此增進瞭解、減少誤判,以及推進兩岸官方往來制度化,雙方將在此一基礎上務實推動後續的聯繫溝通。在此次會議中,王主委並重申臺灣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及「亞太自由貿易區(FTAAP)」的意願,及表示臺灣若可順利開展與各國經貿合作協議之協商,將有利提升臺灣民眾對於推動兩岸經貿自由化的信心和支持。
至有關兩岸兩會互設辦事機構的人道探視議題方面,陸委會表示,對人道探視的執行方案、互設辦事機構的行為規範及保障與便利措施等具體安排,雙方表達積極研議處理的態度,將務實推動後續業務溝通,力求完善辦事機構的實質服務功能。
此外,雙方也同意就開放「陸客來臺轉機」議題研究可行方案,進一步安排有關單位展開溝通,以及持續推動兩岸文化、教育、科技及新聞等方面的交流,鼓勵雙方基層民眾與青年學生加強交流、增進認識瞭解等。陸委會並指出,「九二共識」是兩岸「正視現實、擱置爭議」的精神與政治智慧,以及務實解決問題的態度,是兩岸制度化協商及互動往來的關鍵核心,未來雙方更應堅持在此一基礎上,持續推動互利雙贏的兩岸關係。

民國一百零三年七月三日(2014.7.3)
 馬英九總統與「興誼專案」隨團記者茶敘時表示,政府致力改善兩岸關係,以創造國際關係發展的空間,使兩者從過去的惡性循環轉變為良性循環,讓兩岸關係不再成為我對外關係的負數,迄今已展現具體成果,並深獲友邦元首及國際社會的肯定。今年,政府積極推動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與「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並就可預期之問題提出解決方案,期能創造加入TPP及RCEP的有利條件。

民國一百零三年七月四日(2014.7.4)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吳美紅應邀出席「亞洲華人聯誼會」第19屆年會時表示,政府的大陸政策是在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務實定位兩岸關係,並在「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基礎上,秉持「先急後緩、先易後難、先經後政」的原則,穩健推動兩岸制度化協商,迄今已簽署21項協議。政府透過「堆積木」的作法,追求臺海永久和平,並在經濟上、安全上或兩岸交流秩序上,維護兩岸民眾的權益,獲致民意的肯定。吳副主委並進一步表示,今年2月,王主委應大陸國臺辦張主任邀請,以現任陸委會主委身分登陸訪問,雙方舉行首次「兩岸事務首長會議」,開啟兩岸官方互動交往正常化的開端。6月,大陸國臺辦張主任來臺訪問,並舉行第二次「兩岸事務首長會議」,此不僅對兩岸官方常態性互動及兩岸良性發展,具有重要意涵,更有助大陸方面主管兩岸事務的官員正確理解臺灣社會對兩岸關係發展的看法,務實客觀看待兩岸現況。未來,政府將在主流民意基礎上,以積極穩健的態度與大陸持續對話與溝通,並深化及擴大兩岸交流與合作,為奠定兩岸關係制度化長遠發展及共同參與區域經濟整合等開創有利契機。

民國一百零三年七月十日(2014.7.10)
 馬英九總統與五院正、副院長及秘書長茶敘時表示,他上任後,即積極改善兩岸關係及我國際發展空間,並已獲致若干具體成果,並進一步表示,今年2月,行政院陸委會主委王郁琦前往中國大陸與國臺辦主任張志軍會晤,張主任也於6月回訪,雙方除互稱官銜,亦就「互設辦事機構」、「人道探視」、「陸客來臺中轉」及「我方欲參加亞太區域經濟整合」等議題達成初步共識,使目前成為兩岸分治65年來最穩定之時刻。總統並強調,中國大陸刻正與韓國洽簽「自由貿易協定」(FTA),預估今年底將可順利完成,鑒於我國經濟成長70%仰賴對外貿易,且與韓國出口貨品重疊率較高,因此,政府將儘速與主要貿易夥伴簽署相關經貿協定,以降低風險。

民國一百零三年七月十日(2014.7.10)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發布新聞稿表示,兩岸事務首長互訪是在對等、尊嚴的前提下推動,此一制度化平臺的建構務實處理兩岸重要議題、爭取民眾福祉,並彰顯兩岸隔海分治現況,及中華民國存在的客觀事實,和闡揚臺灣社會多元價值。對於張志軍來臺之參訪行程,大陸國臺辦事先均徵詢本會評估意見,相關行程規劃,政府具有絕對的主導權;另,我業者及民眾在張志軍訪臺期間,所提意見,陸委會長期以來均已透過兩岸制度化協商平臺、協議檢討機制與陸方溝通,謀求解決方案。而對涉及業管部會的相關議題,並也將協同業管部會持續追蹤及處理。陸委會表示,面對當前全球化發展趨勢,政府今年以來積極展現主動性,推動以國家生存發展及民眾福祉為優先的大陸政策,後續也將持續以兩岸經貿合作及制度化協商等面向的互動與溝通為優先工作,並透過兩岸官方的互動往來引領大陸朝向更穩定的制度革新發展。

民國一百零三年七月十七日(2014.7.17)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公布最新例行性民調顯示,有近7成(69%)民眾贊成陸委會主委與國臺辦主任定期互訪;且有多數民眾認為有助於兩岸事務處理(63.7%),及對兩岸關係良性發展具有重要意義(60.7%)。陸委會表示,未來政府將秉持「對等、尊嚴」原則,推動兩岸官方互動機制有序運作。另民調也顯示,有65.1%的民眾支持針對兩岸有關之區域經濟整合進行共同研究,並認為如政府順利和各國進行經貿合作協商,將提高民眾對兩岸經貿自由化的信心(59.8%)。陸委會強調,參與區域經濟整合攸關臺灣生存,政府將同時推動參與區域經濟整合與兩岸經貿合作。至有關民眾對兩岸協議監督條例之看法,有六成以上的民眾期盼立法院儘速通過兩岸協議監督條例(63%),並贊成立法院應在一定期間內表決兩岸協議(61.6%)。陸委會表示,兩岸協議涉及民眾權益,政院版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草案「合憲、務實、可行」,呼籲儘速完成立法,符合民眾期待。此外,本次調查也有68.1%的民眾支持政府在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維持臺海「不統、不獨、不武」現狀,52.3 %的民眾認同政府「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一中」就是中華民國的立場,此體現政府大陸政策符合臺灣社會的主流民意。

民國一百零三年七月十八日(2014.7.18)
 馬英九總統接見「世界臺灣商會聯合總會第20屆重要幹部回國訪問團」時表示,臺灣與「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12個成員國的貿易總額占臺灣總貿易比重約35%,與「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16個成員國則占約57%,顯示我國加入此兩個區域經濟體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政府將積極爭取美國與中國大陸的支持。

民國一百零三年七月十八日(2014.7.18)
 馬英九總統視導憲兵指揮部時表示,過去6年多來兩岸關係有顯著改善,臺灣海峽已從過去的「殺戮戰場」轉變為「和平廣場」,更將成為「繁榮商場」,且臺灣海峽已成「和平與合作之海」。總統也強調,在中國大陸對臺布署尚未改變的情勢下,國軍仍須秉持「止戰而不懼戰、備戰而不求戰」的理念,達成保家衛國的任務。

民國一百零三年七月廿八日(2014.7.28)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發布新聞稿,針對在葡萄牙舉行的歐洲漢學學會第20屆雙年會發生大會手冊中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介紹頁遭撕除事表示,此項活動純屬學術文化交流性質活動,大陸方面對我不友善行為,挑起兩岸不必要之爭議,並傷害臺灣兩千三百萬人民的感情,不利兩岸深化互信。政府呼籲,希望陸方在國際各種場域應對我友善對待,全面調整對臺灣務實參與國際相關活動的僵化思維,使兩岸關係與對外關係真正成為良性循環,為進一步開展互利雙贏的兩岸關係創造更為有利條件。

民國一百零三年八月四日(2014.8.4)
 馬英九總統接見「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第9屆全體理監事一行時表示,中國大陸自2003年起,已成為我第一大貿易夥伴,且今年亦取代日本,成為我第一大進口經濟體,對岸的實力與崛起均不容忽視,政府將持續秉持「機會極大化、風險極小化」立場,以及「以臺灣為主、對人民有利」之原則與中國大陸往來,充分掌握對經濟與政策的決策權。

民國一百零三年八月五日(2014.8.5)
 馬英九總統接見參加「2014東海和平論壇」與會貴賓時表示,政府積極改善兩岸關係,使臺海成為65年來最和平與穩定的狀態,兩岸之間的和解不僅增加雙方的交流互動,同時促成兩岸更大的繁榮;而當兩岸爭端與對立衝突減少,雙方互信開始增加時,此種互信即延伸到國際事務,有助擴大中華民國的國際關係與空間。總統並指出,兩岸在主權問題上存在歧見,政府提出「互不承認主權」及「互不否認治權」之立場,能擱置目前無法解決的主權爭議,尋找雙方可共同努力的領域,以謀求更大的繁榮。此外,總統也表示,「東海和平倡議」雖非萬靈丹,但可緩和爭議,進而爭取更多時間處理更複雜的問題,創造「雙贏」或「多贏」的局勢。

民國一百零三年八月七日(2014.8.7)
 馬英九總統接見美國聯邦眾議院軍事委員會主席麥基恩(Howard McKeon)訪華團時表示,政府在處理兩岸關係上是以和平方式解決爭端,雙方迄已簽署21項協議,並達成2項共識。此外,今年2月與6月,我方陸委會主委王郁琦及陸方國臺辦主任張志軍,已分別在南京及臺北會面,此顯示兩岸關係確有實質進展。總統進一步表示,政府對中國大陸是長期的政策,而非追求短期利益,目標就是希望達致和平與繁榮。未來將持續扮演「和平締造者」及「人道援助提供者」的角色,希望讓國際社會瞭解中華民國的存在是全世界的資產而非負債。

民國一百零三年八月十四日(2014.8.14)
 馬英九總統接見美國「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東亞安全學者專家訪華團時表示,為長保臺灣海峽的和平與繁榮,政府努力改善與中國大陸的關係,雙方迄今已簽署21項協議並達成兩項共識。此外,我方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主委王郁琦與中國大陸國臺辦主任張志軍,在今年2月與6月分別互訪,並以正式官銜相稱,係兩岸隔海分治65年來的第一次,意義重大。
 總統並指出,大陸早已為臺灣第一大貿易夥伴,為分散兩岸貿易風險,6年來擴展與其他區域的經貿往來,使兩岸經貿情況得以獲得控制,顯見政府所採取的務實做法確有成效。總統進一步表示,中國大陸既是世界工廠,也是世界市場,臺灣若放棄或大量減少對大陸的貿易,現在既無必要,也不可能,最重要的是分散市場,因為當周邊主要貿易競爭對手不斷開發大陸市場時,我方若不與大陸簽署相關貿易協定,恐對臺灣不利。此外,總統也表示,政府努力將敵對的兩岸關係及國際關係,已從一個「惡性循環」扭轉為「良性循環」,未來,政府將持續為臺灣打造「和平兩岸、友善國際」的環境。

民國一百零三年八月廿八日(2014.8.28)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發布新聞稿表示,為保障國人赴大陸地區及香港、澳門人身安全與權益,陸委會擬定「發布大陸地區及香港、澳門旅遊警示處理原則」,業奉行政院核定,將自9月1日起,由陸委會專責發布大陸地區及香港、澳門旅遊警示。陸委會表示,未來大陸地區或香港、澳門如果發生影響旅遊安全事件(如疫情、天然災害等),將針對已掌握的訊息,運用各種資源進行綜合研判,據以發布旅遊警示資訊與警示燈號。警示的燈號類別與意涵,將採與外交部現行的標準一致,分為灰(提醒注意)、黃(特別注意旅遊安全並檢討應否前往)、橙(避免非必要旅行)、紅(不宜前往)四級燈號。同時,經參酌外交部現行作業模式,有關本機制發布的旅遊警示燈號、範圍及相關資訊係提供民眾作為參考,並沒有強制約束力,也不能直接作為民眾與業者解約、退費的依據,但如果個案發生相關爭議,民眾仍可透過交通部觀光局、民航局協助與業者進行協調。

民國一百零三年九月九日(2014.9.9)
 馬英九總統出席「2014年大陸臺商秋節聯誼晚宴」致詞時表示,中國大陸雖非TPP與RCEP成員,但大陸於2003年已成為我第一大貿易夥伴,今年更成為我第一大進口經濟體。全球化是臺灣未來必經之路,在朝向全球化過程中,不可能將中國大陸排除在外,尤其大陸在未來10年至20年內將有可能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我們必須務實面對這項挑戰,方能使我方在美國、日本及中國大陸等強大的國際政治實體中找到生存空間。

民國一百零三年九月廿六日(2014.9.26)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發布新聞稿表示,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堅持自由民主體制是臺灣的核心價值。根據相關的民調顯示,有高達七成以上的臺灣民眾都認為「一國兩制」不適用於臺灣,也不能做為兩岸關係的解決方案,反映臺灣的主流民意無法認同「一國兩制」。對於陸方「一國兩制」的相關說法,我政府無法接受。陸委會強調,政府主張在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維持臺海「不統、不獨、不武」的現狀,這是臺灣社會的最大公約數。未來政府仍將依循主流民意,穩健推動兩岸協商、交流,以增進兩岸互信與瞭解,為未來解決複雜問題奠定基礎。6年多來,政府在「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基礎上,致力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未來這樣的政策方針不會改變。

民國一百零三年九月廿七日(2014.9.27)
 馬英九總統接受卡達「半島電視英語臺」專訪時表示,中華民國是一個主權國家,與香港不同,不可能接受大陸「一國兩制」,但可以接受「一中各表」,因為我們在1992年時與中國大陸在此議題上達成共識。總統並表示,兩岸領導人會面,APEC是非常合適的場合,但中國大陸認為不合適,我們會繼續創造條件,但也不會強求。總統進一步表示,臺灣是一個小而開放的經濟體,臺灣的經濟成長有70%要靠對外貿易,而中國大陸已成為全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2003年也成為臺灣第一大貿易夥伴,這是一個客觀的經濟現實,因此政府在這個發展的過程中,把風險極小化、機會極大化,審慎從事與中國大陸的經貿活動。

民國一百零三年九月廿九日(2014.9.29)
 馬英九總統出席「世界臺灣商會聯合總會第20屆年會暨第3次理監事聯席會議」開幕時,呼籲大陸當局傾聽香港民眾的聲音、用和平審慎的態度處理;外界都希望香港能逐步朝民主方向邁進,相信如果未來能夠達成普選的結果,對香港及中國大陸而言,都是雙贏。

民國一百零三年九月卅日(2014.9.30)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發布新聞稿,針對近期香港人民爭取民主普選的行動發表聲明表示,支持香港自由、民主、繁榮與安定,是政府長期以來的政策。香港人民對實施民主普選一直存有很大的期望,並以此檢視大陸是否落實「一國兩制」相關承諾,期盼大陸當局及港府能夠傾聽民意,讓香港民主進程順利推展,這不僅可確保香港的長治久安,對兩岸關係的長遠發展,以及中華民族的民主法治之路,均深具意義。

民國一百零三年十月七日(2014.10.7)
 馬英九總統接見美國「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訪華團時表示,我政府致力改善兩岸關係,使兩岸關係在分治65年後已有顯著變化,臺灣海峽也由「戰爭熱點」變為「和平大道」。我方推動兩岸和解的制度化有助減少彼此間的武力衝突;若任一方片面改變現狀,恐將對兩岸關係帶來重大影響。總統指出,政府希望將兩岸關係與國際關係由相互衝突的「惡性循環」轉變為相輔相成的「良性循環」;6年來,除獲邀出席「世界衛生大會」(WHA)及「國際民航組織」(ICAO)年會,參與各項國際活動也有增加,凡此皆屬政府同時改善兩岸關係與國際關係的具體實例。總統進一步表示,臺灣位居東亞地區,不可能不與大陸發生密切的投資與貿易關係,我方除應審慎應對,不要過度依賴大陸,同時也不能忽視大陸市場的重要性。

民國一百零三年十月九日(2014.10.9)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王郁琦主任委員出席陸委會「歡迎港澳人士來臺慶祝中華民國103年國慶晚宴」致詞表示,陸委會在今年上半年舉辦兩岸事務首長會議,達成兩岸事務主管機關建立常態性溝通聯繫機制的共識,具有象徵兩岸關係進一步制度化的重要意涵,成為兩岸關係發展歷程中重要的里程碑。王主委進一步表示,兩岸釋出的善意,共同促成兩岸關係和解,雙方在相互尊重與理解的過程中尋求共識,持續累積互信,此有利於東亞區域的和平發展,亦符合國際社會的共同期待。

民國一百零三年十月十日(2014.10.10)
 馬英九總統出席「中華民國中樞暨各界慶祝103年國慶大會」致詞表示,6年來臺海兩岸從衝突到和解,從對抗到協商,我們的民主憲政發揮了作用。不論是「在中華民國憲法的架構下,維持臺海不統、不獨、不武的現狀」,或是「九二共識,一中各表」,都是依據憲法所制定的政策。尤其「九二共識、一中各表」,更是兩岸6年來和平發展的關鍵,也是我方不變的堅持。政府與大陸簽訂的21個協議,都送到立法院備查或審查,接受國會監督。未來,兩岸政策仍然將遵循這個民主機制運作。而今年兩次歷史性的「王張會」,更反映兩岸關係的大幅進展,也彰顯我政府維護和平與繁榮的決心。此外,總統也呼籲,中國大陸此刻,正是走向民主憲政最適當的時機。並表示,大陸與香港的民主發展,取決於領導人面對改革的智慧與度量。倘能充分實現17年前大陸對香港的承諾:「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普選特首,五十年不變」,將化危機為轉機,讓大陸與香港雙贏,同時臺灣人民也必然樂觀其成,有利於兩岸關係的發展。總統也進一步表示,站在共享血緣、文化與歷史的基礎上,很樂意與大陸及港澳人民,攜手合作,交換經驗,共同探索中國大陸推動政治經濟改革的最佳方案。

民國一百零三年十月廿二日(2014.10.22)
 馬英九總統主持「古寧頭戰役65週年紀念大會」時表示,政府始終堅持在中華民國憲法的架構下,維持臺海「不統、不獨、不武」的現狀,並在「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基礎上,推動兩岸和平發展。6年多來,兩岸兩會已舉行10次會議,簽署21項協議與2項共識,有效深化兩岸間的互惠合作關係,更進一步鞏固兩岸和平的未來。臺海目前處於65年來最和平繁榮的狀態,此一情勢不僅為兩岸人民所樂見,更廣受國際社會肯定。未來,政府一定會秉持「以臺灣為主,對人民有利」原則,堅持「對等、尊嚴、互惠」理念,穩健務實推動兩岸各項交流。此外,總統也強調,兩岸關係雖已持續改善,但中國大陸對臺的軍事布署仍未改變,因此,國軍仍須秉持「止戰而不懼戰、備戰而不求戰」的理念,以達成保家衛國的任務。

民國一百零三年十月廿四日(2014.10.24)
 馬英九總統出席「打造有競爭力的臺灣」論壇暨早餐會時,對未來兩岸政策及發展走向提出2項施政目標,第一,政府將持續與大陸洽談「兩岸貨品貿易協議」,並盼立法院儘速通過「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及「兩岸協議監督條例」,政府也將妥適與民眾溝通說明,期讓相關議題獲得理性討論;第二,兩岸應儘速洽簽「互設辦事機構」協議,該協議主要係提供服務,未有任何政治涵義或仿照外交體系之作法,因為「兩岸關係不是國際關係,是一種特殊的關係」。

民國一百零三年十月廿七日(2014.10.27)
 馬英九總統接見「新美國安全中心」(CNAS)訪華團致詞時表示,政府推動兩岸和解制度化、積極改善兩岸關係,迄今兩岸已簽署21項協議與2項共識,消除兩岸對立外;並降低雙方緊張關係。今年2月及6月,陸委會主委王郁琦與中國大陸國臺辦主任張志軍相繼互訪,並以正式官銜相稱,此係兩岸隔海分治65年來首例。展望未來,希望兩岸能互設辦事機構,以促進兩岸繼續朝向和平與繁榮的目標發展。

民國一百零三年十月廿九日(2014.10.29)
 馬英九總統出席「第12屆遠見雜誌華人企業領袖高峰會」開幕典禮時表示,臺灣在朝向全球化過程中,兩岸經貿關係是臺灣在全球布局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因此,政府不可能將中國大陸排除在外,唯有在既有基礎上和平發展,才能共創雙贏。並表示,政府將持續努力將「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完成立法,讓「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儘速生效,並完成「兩岸貨品貿易協議」談判,具體展現我貿易自由化的誠意與決心,讓國際社會相信中華民國是值得信賴的貿易夥伴。

民國一百零三年十月卅日(2014.10.30)
 馬英九總統接見「第12屆華人企業領袖高峰會」與會貴賓時表示,兩岸隔海分治已65年,雙方從過去的「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逐步展開交流與互動。政府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恢復中斷多年的兩岸協商,迄今已簽署21項協議,並在許多領域獲致具體成果,足證我政府推動兩岸和平發展、促進人民幸福的政策方向是正確的。總統表示,推動兩岸交流,增進彼此瞭解,將有助於兩岸關係朝正面發展,以陸生來臺政策為例,我政府以長遠眼光布局未來,希望兩岸的年輕人可以在人生的早期階段結交朋友及相互瞭解,透過教育是最好的做法。此外,陸生未來可望納入健保,保費將比照現有外籍生,以符合人道與公平原則。

民國一百零三年十月卅一日(2014.10.31)
 馬英九總統接受美國「紐約時報」專訪時表示,APEC是兩岸領導人會晤最恰當的地方,不論是場合、頭銜、身分等,都有具體規畫,臺灣民眾的支持也很高。對於香港民主化問題,總統表示,大陸倘能在香港實施民主,或者大陸本身能夠更民主化,對於拉近兩岸人民心理的距離有非常大的幫助,所以從長遠來看,這也是讓兩岸關係更為緊密的重要一步。另總統指出,大陸主張「一國兩制」,臺灣沒辦法接受,我們支持「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九二共識」到目前為止是兩岸關係中非常關鍵的基礎。此外,對於參與區域經濟整合,總統表示,參與「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及「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等協定的國家,占我國對外貿易額的7成,因此加入該等協定對臺灣是非常重要。並表示,我政府與大陸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後,陸續與日本簽署投資協議、與紐西蘭簽署經濟合作協定,及與新加坡簽署經濟夥伴協定,將來希望以「多方接觸、逐一洽簽」的方式,與亞太、甚至於歐洲的主要貿易夥伴進行協議的洽簽。

民國一百零三年十一月三日(2014.11.3)
 馬英九總統接見參加「2014年第22屆亞太經合會(APEC)經濟領袖會議」代表團談及兩岸關係時表示,蕭前副總統此行與大陸領導人會面,希望能讓對方瞭解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仍是在「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基礎上穩中求進,不會有任何改變,同時也希望持續加強兩岸合作機會。

民國一百零三年十一月四日(2014.11.4)
 馬英九總統接見歐美媒體駐亞洲特派員訪華團時表示,政府推動兩岸關係的改善,並簽訂21個協議,此符合兩岸人民的利益;並表示,大陸提出「一國兩制」,臺灣不能接受。總統進一步強調,推動兩岸關係的原則是「不統、不獨、不武」,此是打造一個可大可久及和平發展架構的必要手段,中華民國是一個民主的主權國家,一切重大的政策都必須根據民主的原則來決定,包括兩岸關係的未來應該由人民根據憲法來做決定,此原則不會改變,未來涉及兩岸重大的政策,也將依此原則解決。

民國一百零三年十一月九日(2014.11.9)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發布新聞稿表示,擔任總統特使出席2014年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的蕭萬長領袖代表,與大陸領導人習近平會面,雙方在談話中均共同重申「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重要關鍵,兩岸將持續鞏固此一基礎,為兩岸民眾福祉爭取更多有利成果。蕭領袖代表在會中,就未來兩岸關係推動,倡議雙方應堅持「三個不變」,包括共同維護和平發展大局的目標堅持不變,共同鞏固「九二共識」作為兩岸互動協商重要基礎的決心堅持不變,以及共同推進兩岸制度化經濟合作、謀求兩岸人民福祉的方向堅持不變。此外,蕭領袖代表也強調,兩岸應建構共同參與區域整合的新機制、兩岸經濟合作的新模式,積極推動完成ECFA後續協商,以及兩岸交流新平臺,讓民眾共同參與、分享合作果實。

民國一百零三年十一月十二日(2014.11.12)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發布新聞稿表示,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主任委員王郁琦在北京與大陸國臺辦主任張志軍會晤致詞時表示,近6年來兩岸關係向前邁進的主要關鍵就是「九二共識」,未來雙方仍會在兩岸最大公約數的「九二共識」基礎上穩中求進,持續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針對兩岸制度化協商相關議題,雙方一致認為應積極推動後續各項協商議題的業務溝通,另在兩岸兩會互設辦事機構方面,雙方將務實處理彼此關切議題,並積極推動早日完成協商。此外,在陸客來臺中轉議題方面,雙方將授權海基、海協兩會進行商談,並進一步溝通便利兩岸民眾往來事宜。至於兩岸經濟合作及雙方共同參與區域經濟整合方面,近期陸委會及國臺辦將就啟動共同研究的準備工作,儘快進行具體溝通。會中王主委也表示,兩岸應強化近來食品安全事件相關資訊之通報與查詢,採取適當管理措施,兼顧兩岸民眾食的安全及兩岸貿易正常往來,並持續推動兩岸文化、教育、科技及青年交流。

民國一百零三年十一月十二日(2014.11.12)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發布新聞稿表示,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主任委員王郁琦赴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與北京學者進行座談時表示,未來兩岸互動應穩中求進,持續秉持「擱置爭議、共創雙贏」的精神,以誠心善意尋求共識,並積極推動貨品貿易、兩岸兩會互設辦事機構等協商議題的溝通進程,為兩岸人民創造更大福祉。此外,也應持續以主流民意為依歸,致力鞏固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格局。王主委強調,兩岸隔海分治65年,雙方體制、生活方式存在歧異,應持續透過深化法治、文化及教育等各領域交流,增進彼此瞭解、相互借鑒,才能拉進兩岸心理及價值觀的距離,為兩岸長遠和平奠定穩固基礎。此外,王主委表示,兩岸經濟合作和兩岸共同參與區域經濟整合應併行不悖,大陸若能展現正面態度,更能深化我民意對兩岸經濟合作的支持。

民國一百零三年十一月十四日(2014.11.14)
 馬英九總統接見我國出席第22屆亞太經合會「APEC經濟領袖會議」代表團致詞時表示,蕭領袖代表萬長與中國大陸領導人習近平的雙邊會晤,凸顯「九二共識」是兩岸和平發展最主要的依據,雙方願在此基礎上,推動兩岸關係向前發展。總統指出,面對中國大陸與韓國宣布完成「自由貿易協定」(FTA)的實質談判,希望能儘速完成「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與「兩岸服貿協議」的立法,以彰顯我國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及「區域全面夥伴協定」(RCEP)的誠意與決心,加快趕上全球化的腳步。

民國一百零三年十一月十四日(2014.11.14)
 馬英九總統接受「日本經濟新聞」專訪表示,中華民國今年出席APEC領袖代表蕭前副總統與大陸領導人習近平進行會商,雙方重申「九二共識」是兩岸和平發展的基礎,雙方關係仍會在這個基礎上穩中求進。另,我方陸委會王郁琦主委與大陸國臺辦張志軍主任也進行會談,就兩岸貨品貿易協議、互設機構及大陸旅客中轉等問題,雙方也同意將繼續往前推進,這對兩岸關係是一個正面發展。此外,總統並指出,與中國大陸簽訂的21個協議,都是以兩岸和平發展做為基礎,這是廣義的和平協議,雙方將繼續朝向「和平發展,共創雙贏」的大方向穩中求進。

民國一百零三年十一月廿一日(2014.11.21)
 馬英九總統接見美國國務院經濟暨商業事務局首席副助卿唐偉康(Kurt Tong)等一行表示,兩岸在「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基礎上,雙方互動已產生顯著的良性變化,兩岸目前已簽署21項協議及2項共識,並建立制度化協商機制,雙方主管兩岸事務的首長今年已會晤三次,雙方也充分表達以務實態度處理相關議題之意願,此代表兩岸關係未來將持續朝和平與穩定的方向發展。

民國一百零三年十二月一日(2014.12.1)
 總統馬英九接見「美國退伍軍團協會」總會長荷姆(MichaelD.Helm)伉儷暨婦女會總會長傑佛德(JanetJefford)女士等一行時表示,政府致力維持與中國大陸的和平關係,迄今雙方已簽署21項協議,內容涵蓋經貿、文化、打擊犯罪及核能安全等領域;儘管在形式上並未簽署任何和平協議,但實質上該21項協議都是和平協議,兩岸關係達到最穩定與和平的狀態。

民國一百零三年十二月十一日(2014.12.11)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發布新聞稿公布「民眾對兩岸議題之看法」民調結果,對於今年11月在北京舉行的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多數民眾肯定「蕭習會」和「王張會」中,兩岸重申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推進兩岸關係,有助兩岸和平穩定發展(67.4%),認同政府「九二共識」的立場(53.4%),並認為會後整體兩岸關係和緩(53.0%)。陸委會強調,「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一中」就是中華民國,是6年來兩岸關係大幅改善、向前邁進的關鍵;未來政府仍會在兩岸最大公約數的「九二共識」基礎上穩中求進,持續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此外,對於今年APEC後「王張會」,雙方針對兩岸議題務實交換意見,近7成民眾認為有助於兩岸事務的處理;至於「王張會」所達成的多項成果,多數民眾支持積極推動兩岸兩會互設辦事機構 (76.7%)、貨貿協議 (68.7%),以及雙方啟動兩岸參與區域經濟整合的共同研究準備工作(59.3%),並授權海基會、海協會就陸客中轉進行商談(59.8%)。陸委會表示,對於本次「王張會」達成的成果,政府已展開後續推動工作,並強化陸委會與國臺辦聯繫溝通平臺,提升處理兩岸事務的效率。

民國一百零三年十二月廿一日(2014.12.21)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發布新聞稿表示,政府推動大陸政策,目標就是建立永續和平與繁榮的兩岸關係,以保障國家安全、促進經濟繁榮與維護民眾福祉;政府的政策方向穩健務實,在兩岸及國際上所獲致的和平紅利與外溢成果,獲得國內民意及國際社會的支持與肯定。陸委會表示,政府一向秉持公開透明原則,向民眾說明兩岸關係發展的成果,將會持續加強與民眾溝通說明,爭取支持,為兩岸關係奠定更穩固的民意基礎。

民國一百零三年十二月廿五日(2014.12.25)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發布新聞稿公布最新例行性民調顯示,絕大多數民眾贊成「兩岸關係和平穩定有利於臺灣整體利益與未來發展」(70%),支持政府在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維持臺海「不統、不獨、不武」現狀(65.3%)。陸委會指出,本次調查有高達8成民眾肯定兩岸應持續進行各領域民間交流(80.9%),贊成政府持續推動兩岸官方互動交流正常化(77.1%),支持兩岸持續透過制度化協商來處理兩岸間交流問題(74.8%)。此外,也有近7成民眾支持立法院應儘速完成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立法(67.6%)。陸委會表示,政府大陸政策仍獲主流民意支持與肯定,未來政府將在民意基礎上,秉持既定政策立場,持續推動兩岸交流與互動,以及有利國家與民眾福祉的協商議題,維持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