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2014年09月

 

 

 

本月要目

資料提供:法務部調查局

 

103年9月1日
一、「第二十屆魯臺經貿洽談會」在山東舉行
103年9月3日
二、陸委會捐贈100萬美元助大陸雲南地震災區重建
103年9月4日
三、陳德銘會晤海基會董監事參訪團對《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表示關切
103年9月5日
四、大陸「中國銀行」在臺分行發行首筆債券
103年9月6日
五、「第十屆海峽旅遊博覽會」在廈門舉行
103年9月7日
六、「第七屆兩岸農產品採購訂貨會」在泉州舉行
103年9月10日
七、福建平潭首次開通「小三通」貨運班輪
八、大陸國臺辦10日舉行新聞發布會
103年9月11日
九、「寧夏與臺灣經貿合作機遇座談會」在銀川舉行
103年9月12日
十、「第三屆臺胞社團論壇」在北京舉行
103年9月15日
十一、大陸國臺辦主任張志軍發表「努力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成為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
十二、大陸中西部首家臺資商業銀行在成都設立
103年9月16日
十三、「第十四屆福建省科協年會」福州市舉行
103年9月17日
十四、陸委會副主委施惠芬兼任海基會副董事長及秘書長
十五、中共湖南省委副書記杜家毫來臺參訪
103年9月19日
十六、「2014南京臺灣名品交易會」在南京舉行
103年9月21日
十七、海峽兩岸漁業合作交流示範基地在山東成立
103年9月22日
十八、廈門大學臺灣研究中心等在該校舉辦「第五屆臺灣研究新跨越學術研討會」
103年9月24日
十九、大陸國臺辦24日舉行新聞發布會
廿、立法院初審通過陸生可投保全民健康保險
廿一、習近平會見「臺灣和平統一團體聯合參訪團」
103年9月25日
廿二、「深化與創新:大陸變局」學術研討會在臺北舉行
廿三、「2014年兩岸建立互信與換位思考」學術研討會在臺北舉行

 

1 ◎103年9月1日

101 一、「第二十屆魯臺經貿洽談會」在山東舉行

「第二十屆魯臺經貿洽談會」1日至4日在山東濰坊舉行,本屆主題為「兩岸一家親、魯臺共發展」;計有兩岸企業界人士共千餘人參加,開幕式由山東省副省長夏耕主持,大陸國務院臺辦主任張志軍、國民黨榮譽副主席詹春柏、海峽兩岸經貿文化交流協會顧問高孔廉等出席並發表致辭,2014年7月獲批海峽兩岸交流基地的齊魯臺灣城,也在開幕式上正式授牌。

本屆洽談會將舉辦主題活動、展示展覽、考察對接、民眾交流4大板塊十餘項活動,內容涵蓋產業融合、科技創新、文化交流、教育合作、健康旅遊等多個方面。(中國臺灣網,9月1日)

3 ◎103年9月3日

102 二、陸委會捐贈100萬美元助大陸雲南地震災區重建

大陸雲南魯甸8月3日發生規模6.5級強震;據統計,此次地震共致108萬人受災、617人遇難、112人失蹤、3,143人受傷,房屋倒塌超過八萬間。

陸委會發言人吳美紅3日表示,行政院已核定依循往例動用第二預備金捐款100萬美元,作為協助雲南震災重建之用,並透過海基會轉交海協會,幫助雲南重建。

吳美紅表示,兩岸發生自然災害時,兩岸雙方均展現人道關懷,2009年臺灣發生莫拉克風災,海協會對臺灣捐助新臺幣21億元,2008年大陸發生汶川震災,我方透過海基會轉交捐款新臺幣十二億餘元;之後的青海玉樹震災、甘肅舟曲土石流及四川雅安震災,我方也分別捐助100萬美元協助重建。(中國臺灣網,9月5日)

4 ◎103年9月4日

103 三、陳德銘會晤海基會董監事參訪團對《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表示關切

大陸海協會長陳德銘4日在北京會晤海基會董事長林中森率領的海基會董監事參訪團;對臺灣將制訂《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表示關切。

陳德銘表示,目前雙方同意貨貿協商繼續按既有機制商談;因目前商談內容仍屬技術性措施,應不至受到《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制定與否的影響;但未來即便貨貿完成協商,還是會碰到《監督條例》的問題。

陳德銘指出,大陸與韓國的FTA談判進展非常順利,已完成大約九成;兩岸貨貿即便完成協商,還要擬定具體減稅目錄,之後還得要面對臺灣內部冗長程序;而且在臺灣尚未制訂監督條例前,不可能討論和通過貨貿協議,因此「中」韓FTA還是會快一點。(中國臺灣網,9月5日)

5 ◎103年9月5日

104 四、大陸「中國銀行」在臺分行發行首筆債券

大陸「中國銀行」臺北分行5日發行20億元人民幣債券,為大陸商業銀行在臺分行發行的首筆債券。

此次債券以「中國銀行」臺北分行作為發行人,發行項目包括2年期5億元、5年期10億元和7年期5億元,票面利率分別為3.25%、3.75%和4.0%;其中7年期債券是「中國銀行」發行期限最長的離岸人民幣債券。

按:「中國銀行」臺北分行2012年6月份正式開業,成為大陸商業銀行在臺灣設立的首家經營性分支機搆;同年12月份,臺北分行獲准擔任人民幣業務清算行。(中國臺灣網,9月6日)

6 ◎103年9月6日

105 五、「第十屆海峽旅遊博覽會」在廈門舉行

「第十屆海峽旅遊博覽會」6日至11日在廈門舉行;本屆主題為「旅行臺灣,就是現在」,本屆旅博會參展人數、展會規模均創歷屆之最,我方觀光協會首次組團參展參會。

本屆旅博會我方參展商為歷屆最廣,參與縣市達80%以上,參加團組及社團組織五十餘家,參加「兩岸鄉村旅遊圓桌會議」旅遊業負責人一百五十餘人。

此外,本屆旅博會將參展範圍從兩岸旅遊業界擴展到休閒農業、溫泉、教育、航空、文創等相關行業,進一步推動兩岸旅遊產業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緊密型合作,積極推動兩岸旅遊產業特別是鄉村旅遊、郵輪旅遊、文創旅遊等深度接軌。(中國臺灣網,9月9日)

7 ◎103年9月7日

106 六、「第七屆兩岸農產品採購訂貨會」在泉州舉行

「第七屆海峽兩岸農產品採購訂貨會」7日至9日在泉州舉行,計有八百餘名兩岸農產品供應商、採購商和企業家參加活動;本次展會專門設置電商展區,安排80個展位,邀請兩岸農產品信息服務公共平臺農業電商參展。

本次會展同時舉行「海峽兩岸互聯網農業電商峰會」,計有兩岸農業專家約一百餘人,就網路時代兩岸農業發展的新機會、農業電商之路暨生鮮電商解決之道等議題展開探討。

按:農產品採購訂貨會是目前大陸最具代表性和影響力的兩岸農產品專業展會之一,2014年被列入大陸商務部重點支持展會。(中國臺灣網,9月9日)

10 ◎103年9月10日

107 七、福建平潭首次開通「小三通」貨運班輪

我方「臺富8號」貨船10日從臺北轉道馬祖,靠泊福建平潭澳前碼頭,「小三通」貨運班輪正式首次開通,並增加平潭與臺灣免稅市場另一條貨物通道。

本次開通的貨運班輪係借鑑上海自貿區「先入區、後報關」新型海關監管模式,更進一步實行「先入庫、後報關」,亦即貨物將直接進入臺灣免稅市場的倉庫。

按:兩岸「小三通」發展至今,臺閩已開闢福州馬尾-馬祖、廈門東渡-金門、廈門五通-金門、泉州石井-金門4條定期航線。(中國臺灣網,9月11日)

108 八、大陸國臺辦10日舉行新聞發布會

大陸國臺辦10日舉行新聞發布會,發言人馬曉光答問記者要點如次:

(一)9月2日至6日,張志軍赴美進行訪問,期間會見美國官員及知名智庫學者等;張志軍指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有利於「中」美關係健康穩定發展。美方表示,將一如既往地堅持「一個中國」政策,恪守三個聯合公報。

(二)這次臺灣餿水油事件發生以後,大陸「國家質檢總局」立即通過《海峽兩岸食品安全協議》管道,與臺灣有關方面聯繫,以提供事件的詳細信息,包括受影響的企業和品牌、對大陸出口等情況。

(三)2014年6月份,國臺辦決定在現有的28家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增設9家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分別是陝西省黃陵縣黃帝陵、廣東省中山市翠亨新區、江蘇省宜興市陶瓷博物館、湖南省永州市陽明山、貴州省孔學堂、雲南省騰沖國殤墓園、山東省濰坊齊魯臺灣城、浙江省天臺縣濟公故里、廣東省南澳總兵府。

(四)關於張顯耀案,大陸不希望因個別事件,使兩岸關係受到影響,同時也認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進程不會因為個別事件而停滯。

(五)進入7月份以來,兩岸交流非常熱絡,林中森董事長3次率團來大陸交流參訪,陳德銘會長兩度與林董事長會面;兩會還舉行第六次經合會的例會;兩岸業務主管部門就知識產權保護合作協議及醫藥衛生合作協議執行情況交換意見,進一步凝聚共識。

(六)臺商「國民待遇」問題,近年來已陸續發布在大陸就學、就業、就醫等方面的便利措施;今後將透過不斷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為臺商在大陸投資創造更加良好條件和更加優質政策環境。

(七)大陸居民赴臺旅遊已6年,目前沒有證據顯示存在所謂「陸資一條龍」現象。大陸居民赴臺旅遊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是市場發展衍生的問題,希望兩岸有關方面繼續採取積極有效的措施,進一步規範赴臺遊市場秩序,提升服務品質。

(八)抗日戰爭是偉大的全民族的抗戰。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新形勢下,兩岸應該進一步增強共同的歷史鏈結和歷史記憶,共同致力於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九)2014年1至7月,兩岸貿易額為1,105億美元,同期大陸批准臺商投資項目1,284個,實際使用臺資金額14.7億美元;經大陸相關主管部門核准赴臺投資企業和項目34個,投資金額1.95億美元,已超過2013年全年投資1.77億美元的水準。

(十)2008年以來兩岸關係走上和平發展道路,這是兩岸60年來最好的一段時期,原因在於:首先,兩岸雙方建立共同政治基礎;其次,透過交流與協商來持續推進兩岸關係改善;第三,兩岸民眾積極參與到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進程中;第四,法理臺獨的活動得到遏制。(大陸國臺辦網,9月10日)

11 ◎103年9月11日

109 九、「寧夏與臺灣經貿合作機遇座談會」在銀川舉行

「寧夏與臺灣經貿合作機遇座談會」11日在銀川舉行;海協會顧問陳雲林、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副書記崔波及江丙坤率領的企業家參訪團出席座談會。

陳雲林表示,近年來寧夏經濟快速發展,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戰略支點,如果將臺灣先進的管理經驗和技術帶到寧夏,創造出自己的品牌,相信臺商可以進一步開拓同阿拉伯國家之間的商貿往來。

江丙坤表示,當前很多臺商都在進行轉型升級,有些是選擇轉移陣地進行北上西進,希望能夠透過兩地更加密切的交流和人員往來,帶動兩地經濟交流,從而推動寧臺交流合作邁出一大步。(中國臺灣網,9月11日)

12 ◎103年9月12日

110 十、「第三屆臺胞社團論壇」在北京舉行

「第三屆臺胞社團論壇」在12日北京舉行,本屆論壇主題為「深化交流合作、促進和平發展」,國民黨榮譽副主席林豐正、大陸「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全國臺聯」名譽會長張克輝等出席論壇。

俞正聲指出,大陸願意優先讓臺灣產業到大陸市場布局,優先讓臺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機遇;希望廣大臺胞社團多做工作,推動兩岸經濟合作更上一層樓,強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經濟聯結。

林豐正表示,只要把兩岸和平發展當成一條正確的路,是一條走對的路,只要不懼艱苦勇往直前,相信一定能夠把兩岸和平發展這條路走得更穩健、走得更快速。(大陸國臺辦網,9月12日)

15 ◎103年9月15日

111 十一、大陸國臺辦主任張志軍發表「努力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成為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

大陸國臺辦網站15日刊登張志軍於《求是》雜誌發表題為「努力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成為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的文章,綜整習近平對臺工作核心,要點如次:

(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人民幸福,是孫中山先生的夙願,是近代以來「中國人」的夙願;「中國夢」就是這個民族夙願的生動表述,並與臺灣的前途是息息相關。

(二)兩岸雙方要鞏固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的共同基礎,深化維護「一個中國」架構的共同認知;這個基礎是兩岸關係之錨,才能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臺。

(三)著眼長遠,兩岸長期存在的政治分歧問題終歸要逐步解決,總不能將這些問題一代一代傳下去;兩岸有智慧找出解決問題的鑰匙。

(四)大陸願意首先與臺灣臺胞分享大陸發展的機遇,將深入瞭解臺灣民眾尤其是基層民眾的現實需求,採取積極有效措施,照顧弱勢群體,使更多臺灣民眾在兩岸經濟交流合作中受益。

(五)兩岸青少年身上寄託著兩岸關係的未來,要多創造些條件,多來往、多交流,感悟到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潮流,以後能夠擔當起開拓兩岸關係前景、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大陸國臺辦網,9月15日)

112 十二、大陸中西部首家臺資商業銀行在成都設立

臺灣第一商業銀行成都分行開業儀式15日在四川成都舉行,此為中西部地區開設的第一家臺資商業銀行;四川省政協副主席楊興平,臺辦主任周敏謙、第一商業銀行董事長蔡慶年等出席揭牌儀式並致辭。

楊興平指出,成都分行作為臺灣第一商業銀行在大陸地區開設的第二家分行,也是西部地區首家臺資商業銀行,將促進四川和臺灣在金融領域交流合作提供更廣闊的空間,同時為臺資企業在四川發展提供更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務。

蔡慶年表示,成都分行的成立將致力於為當地中小企業提供更為完善的服務,並以成都為中心輻射大西部地,把東協和大西部市場連在一起。(中國臺灣網,9月15日)

16 ◎103年9月16日

113 十三、「第十四屆福建省科協年會」福州市舉行

「第十四屆福建省科協年會」16日在福州市舉行,本次年會以「開放、創新與產業升級」為主題,計有兩岸科技專家一千餘人與會。

本次年會舉辦時間從至10月31日,年會活動內容由「1+9」區塊組成,除主會場活動外,還將舉辦福建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座談會、省科協學術沙龍、國際高層學術講壇、生態環境與資源迴圈國際講壇、海峽兩岸專家報告會、年會分會場(51個)、科學道德大講堂、學術進校園等9項活動。(人民網,9月15日)

17 ◎103年9月17日

114 十四、陸委會副主委施惠芬兼任海基會副董事長及秘書長

海峽交流基金會17日舉行董監事臨時聯席會議後,確認陸委會副主委施惠芬兼任海基會副董事長、秘書長一案。

林中森指出,由於外交部常務次長史亞平、教育部前次長黃碧端的業務調整或職務異動,所以分別推薦新任次長擔任海基會董事,必須完整程序。

海基會董監事會議結束後,施惠芬確認兼任海基會副董事長、秘書長;外交部政務次長高振群、教育部政務次長林思伶確認擔任海基會董事。(中央社,9月17日)

115 十五、中共湖南省委副書記杜家毫來臺參訪

應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之邀,中共湖南省委副書記、湖南省長杜家毫17日至22日率團來臺參訪,並將此次訪臺定位為「親情、經貿、環保及文化之旅」。

湖南代表團17至22日訪臺期間,17日晚間拜會國民黨副主席曾永權;18日在圓山飯店舉辦「湘臺中小企業創業論壇」並與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進行會晤;19日參加由文化大學與湖南大學共同舉辦的「湘臺歷史文化論壇」;20日後則安排各地文化觀光景點參觀行程。(中央社,9月17日,9月19日)

19 ◎103年9月19日

116 十六、「2014南京臺灣名品交易會」在南京舉行

「2014南京臺灣名品交易」19日至22日在南京舉行,本次交易會以「臺灣精品、繽紛生活」為主題的臺灣精品館,特別選取來自74家知名企業的140件頂尖產品參展,4天展期初估超過二十九萬人次造訪,促成5.3億美元商機。

本次會展是外貿協會在大陸所舉辦的第三十三場臺灣名品展,也是第六度於南京辦理。(中國臺灣網,9月16日;中央社,9月23日)

21 ◎103年9月21日

117 十七、海峽兩岸漁業合作交流示範基地在山東成立

山東省首個「海峽兩岸漁業合作交流示範基地」21日在山東蓬萊市成立;大陸國臺辦副主任葉克冬,山東省委常委顏世元主持掛牌儀式。

海峽兩岸業合作交流示範基地將透過建立對臺漁業合作交流平臺,進一步推動魯、臺漁業合作。示範基地下一步將重點放在遠洋漁船研發與建造合作、兩岸漁業綜合加工服務、水產品冷鏈合作、水產苗種繁育養殖合作、漁港經濟合作、漁文化體驗、名貴魚中轉養殖銷售和兩岸科技教育培訓進行開發與合作,以實現雙方優勢互補。(中國臺灣網,9月22日)

22 ◎103年9月22日

118 十八、廈門大學臺灣研究中心等在該校舉辦「第五屆臺灣研究新跨越學術研討會」

由廈門大學臺灣研究中心、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共同主辦的「第五屆臺灣研究新跨越學術研討會」22日在廈門大學舉行,本次會議主題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制度化」,計有兩岸八十餘位專家學者與會。

「中國社科院」臺灣研究所所長周志懷表示,2008年以來臺灣方面關於兩岸協商的態度是先急後緩、先易後難、先經後政;因此,「馬習會」有那麼迫切性嗎?到底要解決什麼問題?能端出什麼「牛肉」?兩岸領導人會面是高度政治性議題,一定要審慎評估。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教授陳孔立指出,過去兩岸存在著「單邊思維」,顯然已經不能適應兩岸關係發展的現實,應提倡「雙向思維」,要把兩岸之間的問題看成是和平發展的全球戰略的組成部分,從兩岸人民的共同利益著想。(中國新聞網,9月22日;華廣網,9月25日)

24 ◎103年9月24日

119 十九、大陸國臺辦24日舉行新聞發布會

大陸國臺辦24日舉行新聞發布會,發言人馬曉光首先發布臺灣和平統一團體聯合參訪團將到訪北京、南京參訪相關信息,隨後答問記者提問,要點如次:

(一)對於蘇格蘭公投,大陸已經表明立場和態度;臺灣問題與蘇格蘭問題性質完全不同,大陸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反對臺獨分裂的立場是一貫的,也是堅定不移。

(二)李登輝表示支持日本版的《臺灣關係法》再一次暴露他的一貫本性;正如臺灣媒體評論,日本右翼勢力救不了臺獨的命。只有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才是臺灣同胞利益所在、福祉所在。

(三)兩岸領導人會面是大陸最早提出來,只要有利於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大陸都持積極開放的態度;同時,兩岸領導人會面是兩岸的事情,不需要借助國際會議場合。

(四)第七屆海峽兩岸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將於10月24日至27日在廈門舉辦;本屆博覽會將聚焦工藝藝術品、創意設計、數位內容、文創旅遊四大區塊,設置2,400個展位,其中臺灣參展企業展位預計將達到八百餘個。

(五)關於貨貿協議商談,本月10至13日,剛剛舉行第九輪商談,雙方對協議文本進行了全面溝通,達成進一步的共識;就市場開放議題進行交流,也對重點產品表達了意見。

(六)前不久兩岸公務船共同營救遭遇災害的大陸漁民;這表示兩岸在海上共同救助方面合作取得的進展,也體現兩岸同胞是骨肉兄弟這樣一種特殊的人道主義關懷。

(七)關於大陸學生赴臺就讀所遭受的「三限六不」的不合理限制,大陸已經多次呼籲儘快解除;關於把陸生納入健保,大陸希望這項措施能夠順利通過。

(八)在兩岸經濟交流合作中,合作是大於競爭,隨著大陸的發展和改革深化,兩岸經濟合作前景依然是廣闊的,但在共同發展過程中,大陸一直是持積極開放的態度,臺灣方面卻是自我設限。

(九)關於所謂旅遊配額問題,這是臺灣的規定,不是大陸方面的問題。此外,很顯然「十一」黃金周是大陸同胞的出行熱季,希望大陸居民赴臺旅遊能夠繼續健康有序,積極地向前推進。

(十)國臺辦和陸委會已經建立常態化的聯繫溝通機制,有關陸委會主委是否參加APEC會議的問題,這件事情會通過相關機制來聯繫;但據瞭解,目前雙方還沒有就此議題進行過溝通。(大陸國臺辦網,9月24日)

120 廿、立法院初審通過陸生可投保全民健康保險

立法院24日聯席初審通過《兩岸人民關係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未來陸生可投保全民健康保險,不過必須等到配套修法後才能施行。

未來陸生若比照外籍生以第六類被保險人加保,自付金額為6成,政府每年大約補助三千五百多萬元新臺幣,陸生自付5,300萬元。(中央社,9月24日)

121 廿一、習近平會見「臺灣和平統一團體聯合參訪團」

由新黨主席郁慕明、新同盟會會長許歷農率領的「臺灣和平統一團體聯合參訪團」,24至29日赴大陸參訪,同行成員包括中國統一聯盟、勞動黨、兩岸統合學會、夏潮聯合會等24個黨派和56名團體代表。

此次參訪團24日中午抵達北京;27日前往南京,29日結束參訪行程;在北京期間分別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國臺辦主任張志軍等舉行會談;訪問南京時另參觀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侵華日軍投降簽字儀式舊址等地。

26日,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會見參訪團,針對當前兩岸關係問題提出看法;要點如次:

(一)臺灣的前途繫於兩岸統一,臺灣同胞的福祉離不開中華民族的強盛。當前,大陸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對臺灣來說,這是福音、是歷史機遇。

(二)兩岸復歸統一,是結束政治對立,不是領土和主權再造。「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解決臺灣問題的基本方針;「一國兩制」在臺灣的具體實現形式會充分考慮臺灣現實情況,充分吸收兩岸各界意見和建議,是能充分照顧到臺灣同胞利益的安排。

(三)大陸理解臺灣同胞因特殊歷史遭遇和不同社會環境而形成的心態,尊重臺灣同胞選擇的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願意用真誠、親情拉近兩岸同胞的心理距離;同時,臺灣同胞也需要更多瞭解和理解大陸13億同胞的感受和心態,尊重大陸同胞的選擇和追求。

(四)對於任何分裂的行徑,大陸絕不會容忍;大陸再次重申,對臺灣同胞一視同仁,無論是誰,不管以前有過什麼主張,只要現在願意參與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大陸都歡迎。(新華網,9月26日、29日)

25 ◎103年9月25日

122 廿二、「深化與創新:大陸變局」學術研討會在臺北舉行

由銘傳大學兩岸研究中心、中共研究雜誌社和展望與探索雜誌社合辦的「深化與創新:大陸變局」學術研討會,25日在國家圖書館召開,包括越南、南韓、日本等駐臺代表及日本東京大學、印度、南韓和蒙古的智庫學者都出席這場研討會,介紹各國對大陸變局的看法。

與會學者分別從大陸的「硬實力」、「軟實力」及「巧實力」闡述大陸習近平就任後的各項改革措施,所發表論文,多集中在「中國夢」的討論。

學者認為,大陸為實現「中國夢」,高度重視國防與軍事改革,尤其軍事戰略和組織調整,但能否成功及未來走向尚有不少變數。而在軟實力上,學者表示,查辦中共中央政治局前常委周永康,讓大陸反腐打破舊有架構,但類似政商網絡象徵黨國機器的制度性腐敗,「整風」只是治標,反腐最終還是得回到陽光法案的本質問題上。(中央社,9月25日)

123 廿三、「2014年兩岸建立互信與換位思考」學術研討會在臺北舉行

由中國文化大學舉辦的「2014年兩岸建立互信與換位思考」學術研討會25日在臺北召開,計有大陸「中國社科院臺灣研究所」、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學臺灣研究中心及臺灣大學、臺灣師範大學、中興大學、成功大學和佛光大學等大專院校學者參加。

大陸學者朱衛東在會中指出,兩岸關係的困境沒有萬靈丹,但其中一個藥方是兩岸要充分利用「一中架構」的包容性,因為越模糊、空間越大,而兩岸的未來更要慢慢談。

趙建民表示,臺灣對兩岸關係的困擾包括民眾期待政府扮演國家安全維護者,並擔負創造利得的角色,臺灣對大陸經濟依賴越深、獲利越多,不安全感也越增加,所以這兩種角色行使上是有矛盾的。(中國臺灣網,9月26日;僑委會網,9月29日)